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Plasmonics for Light Confinement (3)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1 01:0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1 02:54

这篇文章我们将继续介绍利用表面等离激元效应实现光场的局域。

2006年的一项PRL工作[1]利用金属-介质-金属(MIM)结构(文章中称其为a nanosheet plasmon cavity)实现了光场的超高密度局域:光被“压缩”至3nm x 55nm的微腔,如图1所示。这一实验结果证明了plasmonic器件可以在两个维度上实现超衍射极限尺寸下的集成。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器件背后的理论。

在 Plasmonics for Light Confinement (1)和 Plasmonics for Light Confinement (2)中我们说明了单界面(即金属-介质情形)下光场在垂直界面方向上的局域特性。于是我们很自然地想到,多个界面情形下光场的局域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实际中,金属(介质)材料的厚度不可能是理想的无穷大。我们这时就必须考虑多界面情形带来的影响了。如果金属(介质)材料厚度小于光场在金属(介质)材料中的束缚/衰减距离[公式] 时,每一个界面上产生的SPPs模式便会相互作用形成耦合模式[2]。介质-金属-介质(IMI)和金属-介质-金属(MIM)是最简单的多界面情况下的两个例子。对这两种情形的研究已经很多,这里只对MIM做一介绍。

类似单界面情形,我们可以从电磁场边值关系求得MIM结构的色散关系,具体推导可见[2,3]。下面给出基本

随着MIM结构中介质层厚度的不断减小,色散曲线偏离真空中色散曲线【 [公式] 】程度越大,如图2所示。这意味着在相同条件下,SPs的波矢更大,其在不同材料中垂直界面方向上的束缚(衰减)距离越小,实现对光场的有效局域。

下面说说该结构的制备。

1.镀膜 用磁控溅射(magnetron sputtering)的方式在Fused silica衬底上分别沉积Au(150nm)-SiO2(56nm/14nm/3.3nm)-Au(150nm)。

溅射是物理气相沉积(PVD)的一种。原理是靶材受高能粒子轰击产生原子溅射,并进一步沉积在基片上。这一步骤没什么好说,主要是控制每一层的镀膜时间以获得所需厚度的薄膜。这对镀膜工艺的均匀性要求较高。这种均匀性不仅包含单次镀膜的面内均匀性,还包括了前后镀膜的次间均匀性。为什么采用溅射镀膜(而不采用同为PVD的蒸发镀膜)呢?以我个人之见,一方面是由于溅射镀膜的致密性相对蒸镀更好,膜厚控制相对蒸镀更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高熔沸点的SiO2介质膜不适于热蒸镀。

从图1的透射电镜图片可以看到3nm厚的SiO2层还是比较粗糙的。或许用原子层沉积(ALD)更好,这样可以减小因膜层粗糙度引起的SPP散射损耗。

2.刻蚀 用聚焦离子束(focus ion beam,FIB)制备出所需尺寸的nanosheet结构。

不同于结合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的干法刻蚀,FIB刻蚀是一种纯物理轰击引起的刻蚀。其工作原理有些类似溅射镀膜中靶材的溅射过程,但所用的离子束斑更小以便雕刻出更细的结构。为什么用FIB呢?原因就是FIB是一种无掩膜的图案直写技术,用起来“简单粗暴”,相比光刻+刻蚀+沉积工艺,整个器件的加工流程更为简洁。其容易造成样品损伤的缺点在该器件制备上也不那么“致命”。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