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8 22: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1 21:30
在清朝顺治年间(1653年),朝廷发布辽东召垦令,促使山东、直隶和辽宁等地的农民涌向吉林蛟河,他们背井离乡,携家带口开始了"闯关东"的历程。这些移民们在松花湖上游及漂河、拉法河、双岔河等流域种植烟草,标志着烟草在蛟河的引入。到20世纪初,塔头沟地区烟农众多,有500多户,那时是当地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除了粮食种植,烟草成为农民主要的经济作物,用于换取生活必需品如油、盐和布匹。然而,交通不便使得销售成为大问题,烟农们将烟叶打包成重达200至300多斤的大烟包,用高粱和葵花的秸秆编织成包装,然后在冬季封冻的河面,通过雪爬犁运往吉林市,主要卖给南下的烟草商或市内烟麻店。
那时的吉林市,因其烟草交易而被称为"船厂",有六七家专门经营烟麻的店铺,其中"船厂牛家"的"恒升庆"最为知名,位于北大街路东,是当时规模最大的烟麻客栈。每年收烟季节,各地的客商提前聚集恒升庆,等待蛟河农民的烟叶,大量购买后运往沈阳、唐山等地,蛟河烟一度名声大噪,年销量约1000吨。烟农们的生活艰辛,如顺口溜所述:"喇叭口爬犁悠悠荡荡,荞麦饼换汤,无被褥睡硬炕,只为长远的甜蜜生活。"这段历史描绘了关东烟的兴衰和烟农们的辛勤付出。
关东烟早些年关东人抽的旱烟,现在还有一些老年人还延续着这一习俗.所用的烟袋很有讲究。烟袋由烟袋嘴、烟袋杆、烟袋锅3部分组成,另外还有附属物——拴在烟袋杆上的烟口袋。如今“大姑娘叼着大烟袋”这句话早以成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