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6 18: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06:38
在越中山脉众多的名胜中,诸如禹穴、香炉、蛾眉、秦望等数不胜数,而小的山峰更是不计其数。湖水方面,整体统称为鉴湖,而支流众多,难以计数。郡城隍祠位于卧龙山臂弯,祠堂西面,正处在湖光山色环抱的中心位置。这里的景色大致上是青山环绕,白水清澈,山如发髻,湖如带子,宁静澄明。近处可见城墙,远处则是村庄错落,其间树林田野交错,农舍屋宇掩映,稻米菱藕莲花等物产丰富,农耕渔具散落在高低不平的地方。烟云变化,日月交替,数十百里间的壮丽景象和细致风光,都汇集在眼前。有时,游船欢歌,如同龟龄所描绘的“莲女”和“渔郎”故事,也会点缀其中。登此堂,无论是何等心情,只要一饱览湖光山色,烦恼忧虑便会瞬间消散。当地*宴请宾客,也常选择在此设宴。然而,原先的堂屋设计有所不足,四面封闭,只有西面开窗,仅能容两人站立。宾客座位必在东面,背对湖山,起身观赏,美景瞬间消失。这显得空间开阔不足,光线晦暗。我对此不满,于是决定拆除西南的墙,向东面开辟,让宾客坐向东面,面向湖山,美景始终在眼前。改造完成后,我为它命名为“豁然”。
取名之后,我又深思其含义:“人的内心如同一片湖山。当被私欲遮蔽时,即使亲人近在咫尺,也仿佛视而不见,如同被墙壁遮挡的湖山。然而,一旦私欲消退,即使是远方的疏离之人,也会清晰地出现在视野中,如同通过窗户看到的湖山。这表明,内心的开阔与闭塞,只在一念之间。私心与公心的转换,关系到一个人的品行。为这个堂屋命名,是希望它能提醒我们,无论是登堂者还是命名者,都应努力追求开阔的胸襟和无私的胸怀。这不仅是对湖山的欣赏,更是对人生的感悟。”因此,我写下这篇记,与他人共享这个领悟。
扩展资料
《豁然堂记》是明代文学家徐渭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写“豁然堂”内外的景观及其带给人的感受,引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心若为私利所阻碍,就会变得像改建前的“豁然堂”一样晦暗,以至于外界的事物什么也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