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5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4 14:58
孤独症即自闭症,更严谨的医学全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由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先天性的神经发育障碍,其严重程度和表现类型有很大的差异。孤独症通常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且会持续终身,会给个体的社会适应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儿童多呈现出以下特点:
(1)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落后也是大多数孤独症病儿早期就医的主要原因。孤独症儿童在语言发水平方面的差异,也充分体现了谱系特征,即每个孩子语言障碍的严重程度和表现特征并不完全一致。
比如部分孩子语言发育落后,开口说话晚,3~4岁还不会说话;部分孩子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停滞;另外还有部分孩子具备语言能力,但是语言缺乏交流性质,无意义的语言居多,喜欢自言自语,多重复刻板语言、模仿语言,语言内容单调,听者难以理解;少数看似语言能力正常孩子虽然表达流利,语言积累丰富,甚至可以经常滔滔不绝,但语言交流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能进行单向交流,无法进行你来我往式的互动对话。
(2)社会交往障碍
社交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缺乏交流技巧,与人互动回避眼神交流,虽然听力正常,但对家长下达的指令充耳不闻,叫名不应;喜欢独自玩耍,对同龄人及其游戏缺乏兴趣,不会参加合作性游戏,难以发展友谊;与亲近的养育或照料者缺乏安全依恋关系,对亲人的离去和归来缺乏恰当的情绪反应,也不会向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不会用手指物,肢体语言运用落后,不会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等。
(3)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
主要体现对普通儿童喜爱的活动和游戏不感兴趣,只对玩具、无生命物品的不寻常的痴迷,并伴有刻板的身体运动。比如喜欢反复转圈、嗅味,来回奔走、排列玩具和积木、挥动双手,异常依恋某一类旋转的东西,如车轮、风扇或其他圆形物体等;思维带有不同程度的强迫性,缺乏灵活度,不喜欢改变。
(4)感知觉系统异常
大部分孤独症儿童存在感知觉异常,比如对特别害怕或喜欢听到某些声音,喜欢用特殊方式注视某些物品,感官超载,对一些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或是物品接触表现出过度敏感或不敏感,常见如痛觉迟钝,喜欢长时间旋转或摇晃身体而不觉得不适等。
(5)智力异常
孤独症儿童的智力水平从显著低下到能力超常呈谱系分布,重度的智力障碍患者和智商超高的天才儿童是极少数,大部分孤独症孩子的智力水平处于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部分智商正常或超常的高功能孤独症患者早期识别难度大,容易被忽视,诊断时间普遍较晚。
(6)其它
多数孤独症儿童还伴随有不同类型的共患病或是其它不能用孤独症解释的伴随症状,常见的有癫痫、感统失调、多动症、睡眠障碍等。
孤独症的症状起始于童年早期,会一直持续,但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可能也会受到生活经历和家庭教育的影响,部分孩子的孤独症症状轻微,可能在成长后期才会出现。孤独症的对个体的影响主要在于会给个人的学业、工作、社交和社会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谱系人士的两种极端状态为无法生活自理和能实现生活,融入社会。
由于病因未明,目前的孤独症治疗没有特效药,只能依靠教育和行为干预。针对于孤独症人士的支持体系需要耗费巨大的医疗和教育成本,孤独症孩子的家长及其家庭要承受很多经济和精神方面的压力。帮助重度的孤独症人士实现基本的生活自理,支持轻度的孤独症人士融入主流社会,尽可能地提升部分中、重度孤独症孩子的行为技能,挖掘他们的潜能,是目前孤独症干预主要的方向。
家长在养育孤独症孩子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这几件事:
(1)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从神经发育的角度来说,孩子的年龄越小,大脑可塑性越强,科学的教育和干预手段对他们的语言、认知发育等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影响,同理如果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或是不良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在小龄阶段没有被及时纠正,以后的改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而且处于发育早期的儿童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即便被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只要及时干预,也有可能缩小和同龄人的差距。
低龄儿童的家长要对孩子的发育状况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熟悉发育里程碑,对孩子的发育落后或异常要做到尽早识别,发现问题及时就医,理性看待医生的诊断意见和干预建议。尽早干预即及时干预,只要明确了孩子的问题所在,就要抓紧当下的时间,尽快用科学的手段来帮助孩子康复。
(2)坚持以社交训练为核心,慎重对待其它辅助治疗手段
以孩子的实际能力为基础,坚持个别化教育,围绕着孤独症的核心障碍,注重基础的社交训练、生活自理、情绪管理和问题行为的解决等。对于其它的辅助治疗手段,比如感觉统合训练、禁食、营养补充等辅助治疗手段,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只有真正符合孩子的康复需求的训练和治疗手段才能发挥作用,而且要保证方法科学,同时又不能代替核心的社交训练。
(3)调整心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伴随着孤独症孩子的长期干预,孤独症家长的心态调试也可能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在面对孩子的上学、就业、安置等问题时,家长的心态也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产生波动。无论是新家长还是老家长,都需要尽量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理性看待孩子的障碍,合理规划孩子的未来。既要关注孩子及其需求,更要注重自身的身心健康,以更加从容的心态去帮助孩子,经营家庭生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4 16:16
儿童自闭症它的学名叫儿童孤独症,所以孤独症是它的书面语言,现在也把这类疾病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自闭症是一类神经发育障碍也叫心理发育障碍,也被称为大脑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自闭症的症状:
1、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下列中的至少两条:
①目光对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社交姿势等多种非语言交流行为方面存在显着缺损。
②不能建立适合其年龄发展水平的的伙伴关系。
③ 缺乏自发性地寻求与他人共享快乐、兴趣和成就的表现,(例如不会向他人显示、带给或指向感兴趣的物品)。
④ 缺乏互动性的与人或感情交流,(例如不会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喜欢独自玩,视玩具为“工具”
2、言语功能障碍,表现为以下至少几条:
①口头语言发育延迟或完全缺乏,且并没有用其它交流形式例如身体姿势和手语来代替的尝试。
②在拥有充分语言能力的患者中,缺乏主动发起或维持与他人对话的能力
③语言刻板和重复或古怪语言。
3、重复刻板行为,表现为以下至少1条:
①被包围在一种或多种狭隘和刻板的兴趣中。其强度或注意集中点与常人不同
② 刻板重复的运动技能动作 (例:手的挥动、手指扑动或复杂的全身动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4 17:51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简称PDD),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DSM-IV-TR》将PDD分为5种: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Asperger综合征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独性障碍与Asperger综合征较为常见。孤独症的患病率报道不一,一般认为约为儿童人口的2~5/万人,男女比例约为3:1~4:1,女孩症状一般较男孩严重。自闭症最典型的特征是社会交流障碍, 这是自闭症患儿面临的最大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4 21:05
孤独症在临床上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社会交往障碍,兴趣范围刻板、狭窄,而且患者的语言交流功能发育障碍。
第一、社会交往障碍,患儿往往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而且比较回避别人的目光接触,特别是对于自己的依恋者,或者是照料者不能够产生共鸣,而且不愿意与他们进行亲密接触。
第二、言语交流上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明显的落后于同龄儿童。在言语交流上因为发育迟缓,所以在言语表达、模仿上出现问题,患者的语速、语音、语调或者是对人称代词的使用上存在着明显的错误。
第三、患者的兴趣范围狭窄、行为刻板,患儿往往对不是作为玩具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比如瓶盖、头发、木棒等,患者能够乐此不疲,玩很长时间,而且患儿的行为也是刻板的。所以在临床上,这就是孤独症的主要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