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8 01:33
共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18 05:54
手机关机了就不能能够查到行程,因为手机关机后是不能进行定位的,官方也只能定位到手机关机之前的行程。
手机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全称为移动电话或无线电话,最初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早期在中国有“大哥大”的俗称。手机最早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于1940年制造的战地移动电话机发展而来,后美国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库帕于1973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商业化手机。现代的手机除了典型的电话功能外,还包含了照相机、GPS和连接互联网等更多功能,它们都概括性地被称作智能手机。
手机分为智能手机(Smartphone)和非智能手机(Featurephone),一般智能手机的性能比非智能手机好,但是非智能手机比智能手机稳定,大多数非智能手机和智能手机一样使用英国ARM公司架构的CPU。但是智能手机的主频较高,运行速度快(例如:智能手机三星i458主频329兆赫兹,诺基亚N81主频也有369兆赫兹),而非智能手机的主频则比较低,运行速度也比较慢(例如:诺基亚5000主频为50兆赫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03:02
疫情期间,手机关机后行程码也会显示所出现过的行程,因为它是在后台操作的。
疫情防控行程卡已在*客户端小程序上线。它由工信部中国信通院联合三大运营商推出,利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通信大数据,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提供行程查询服务。支持一键查询14天到访国家(地区)和国城市(驻留超过4小时)。
疫情防控行程卡帮助大家便捷地证明自己的行程,提高企业、社区、交通部门等机构的行程查验工作效率,加速复工复产进程。
疫情防控行程卡无须填写身份证号、家庭住址,不收集其他个人信息,操作上更为简便和安全,充分保护用户隐私。
【解说】14天内你是否到过重点疫情地区或国家?要如何证明自己的行程呢?日前,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推出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小程序(以下简称“行程卡”)正式上线,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免费提供行程查询与证明服务。用户输入本人手机号和验证码后,“行程卡”将显示用户前14天内停留的国家和停留超过4小时以上的国内城市,并依据行程情况显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行程卡。
【解说】3月8日,“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有关负责人姜春宇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行程卡”是对此前通过短信查询行程的服务升级。
【同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大数据与区块链部副主任 姜春宇
我们发现复工复产的需求非常迫切,三大运营商在2月13号就已经提供了一个短信查验的这样一个方式,但是短信我们发现它的整个查询的接口存在比较分散,数据口径也不太统一,无法太高效地满足社会的一些需求。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就推出了“行程卡”这样一个服务。
【解说】姜春宇表示,“行程卡”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并分析手机信令数据,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准确度。可以辅助用工单位进行快速有效的流动人员行程查验。
【同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大数据与区块链部副主任 姜春宇
我们现在遇到了很多的需求对接,有园区的管理,就是有些大型的园区里面可能有上万号人。还有一些交通出行类的,就是比如说有些货运的一些司机,因为货运司机经常要跑很多的地方,去管理这些货运司机的时候,这也提供一个行程证明。还有就是商场、酒店等等很多的一些场景。
【解说】此外姜春宇表示,通信大数据以其全面性、动态性和实时性特点,除支持企业进行复工复产人员管理,也能在排查密切接触者等疫情防控环节发挥作用。
【同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大数据与区块链部副主任 姜春宇
疫情的防控的话,其实有很多的环节,有些是高危的,那么我觉得电信运营商的基站数据和这种行为轨迹的数据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电信(通信)的数据是可以用来去查找密切接触者,找到他们的一些轨迹,或者是直接能帮助基层社区去找到这些密切接触者分布在哪,避免了人为去排查。
【解说】对于用户关注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姜春宇表示,“行程卡”将确认本人授权,除手机号外无须填写其他个人信息,充分保护用户隐私。而随着通信大数据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姜春宇认为,企业应在数据利用与用户隐私方面寻求平衡,合法合规挖掘数据价值。
【同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大数据与区块链部副主任 姜春宇
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服务是针对个人用户来查询的,用户查的是自己的数据,然后它有授权协议,也会有用户的短信验证的一个过程。而且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存留用户数据的。企业来说的话应该要遵守国家发布的一些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的一些条例。在数据的收集、数据的使用和数据的共享方面,要有一些比较好的最佳实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04:20
理论上,如果*机关确实需要,只要没有换机的情况下,无论换没换手机卡都可以向目标手机植入自启程序再定位,这种情况只能在智能机上进行,非智能手机不能进行。但这种技术侦查手段较特殊,采用时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