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茄子在什么环境生长的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3:44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09:21

(1)对温度条件的要求。

茄子是喜温耐热作物,其生长发育期间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当温度低于20℃时,茄子植株生长缓慢,授粉、受精和果实生长都会受到影响;温度低于15℃,茄子植株生长基本停止,出现落花落果现象;低于10℃时,会引起植株新陈代谢的混乱;5℃以下,植株就会受到冻害。当温度高于35℃时,茄子花器发育不良,尤其在夜温高的情况下,呼吸消耗大,果实生长缓慢,容易产生僵果或落果。茄子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的温度要求不同,种子发芽期的适宜温度为28℃左右;苗期为白天25℃左右,夜间15~18℃;开花结果期的适宜温度为白天25~30℃,夜间20℃左右。

(2)对光照条件的要求。

茄子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即日照时间的长短对其发育影响不大。但在自然光照下,日照时间越长,越能促进发育,且花芽分化早、花期提前。茄子对光照强度要求较高,光照强度的补偿点为2000勒克斯,饱和点为40000勒克斯;紫色和紫红色品种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较其他品种更高,光照强度不足会影响茄子转色,影响茄子的商品性。因此,在栽培上要注意合理密植,以充分利用阳光。

(3)对水分条件的要求。

茄子起源热带地区,要求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茄子根系发达,深达1.5米,但主要分布在30厘米表土层内,吸收能力强;同时,茄子枝叶繁茂、叶片肥大、蒸腾旺盛、开花结果多,对水分的需求量大。但是,如果空气湿度过高,长期超过80%,容易引起病害的发生,在大棚等保护地栽培中,应注意通风排湿。田间最大持水量以保持在60%~80%最好,一般不能低于55%;否则,会出现僵苗、僵果。茄子喜水,但又怕水,因此栽培茄子必须做到旱能浇水(灌)涝能排。

(4)对土壤及营养条件的要求。

茄子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一般以含有机质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生长最好,尤以栽培在微酸性至微碱性(pH6.8~7.3)土壤上产量较高。

茄子是需肥较多的蔬菜,生育期长,每生产10000千克商品果,大约需吸收氮30千克、磷6.4千克、钾55千克、钙44千克。从肥料吸收的全过程来看,植株对各种肥料成分的吸收量成抛物线型。尤其是从采收开始,对肥料的吸收变得非常活跃,直到采收盛期,日吸收量达到最大值。在采收期,需要大量的氮和钾。故施肥时可以把总量1/3~1/2的氮肥和钾肥和全部磷肥作为基肥,其余的作为追肥施入。

钙和镁对茄子的发育也是重要的。一般田块中较少缺钙,如缺钙,叶脉附近会变褐并出现“铁锈”状叶,可在整地时,每667平方米撒施石灰100~200千克,以补充土壤中的钙含量。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如土壤中缺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使叶脉附近特别是主脉附近变黄。一般在沙质土壤中比较容易出现缺镁症状。叶面喷施0.05%~0.1%硫酸镁溶液2~4次,可矫治缺镁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09:21

茄子生长发育和产品器官形成,都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进行。在茄子生产中,必须了解各种环境条件对茄子生长发育的影响,才能正确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来控制其生长发育,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茄子要求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光照、水分、气体、土壤和营养条件等。茄子具有喜温、喜光、耐肥及半耐旱的生物学特性。在气候温暖、阳光充足、阴雨天少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容易取得高产;高温多雨、光照不足,往往生产衰弱,病害严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09:22

(1)温度草莓对温度的适应性比较强,但喜欢凉爽,不耐热。草莓植株地上部生长适温为15~25℃;10℃以下生长不良,30℃以上光合作用和生长均受抑制,不发新叶,有的老叶出现焦边或灼伤。在春季气温达到5℃,草莓就可萌芽。在早春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寒性强,秋末初冬则相反。休眠期根系可耐-8℃低温,芽能耐-15~-10℃低温,但北方冬季1月份平均气温仍在10℃以下,因而少雪地区仍需覆盖越冬。根系生长适温为15~23℃,在12~15℃条件下根系仅能吸收部分肥料和水分,在9~12℃条件下根系仅能吸水,在9℃以下既不能吸水也不能吸肥。春季当10厘米地温达到1~2℃时根系便可萌动,10℃时生理活动开始活跃。

草莓花芽分化的界限温度为3~17℃,适温为8~13℃;开花期适温为25~28℃,夜温须在5℃以上;低于0℃或高于35℃对授粉受精不利,易产生畸形果。开花时对低温敏感,-3℃时冻害严重,露地栽培应注意防止花期霜冻。结果期白天适温为20~25℃,夜间为10℃。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积温515~765℃。品种间差异较大,而有效积温值差异小,为500~570℃。温度对成熟的有效程度(又称效价)不同(表1-3)。

表1-3各温度对成熟的效价与有效温度

注:有效温度=温度×效价。

(2)水分。草莓根系浅,植株小,但叶面积大,因而不耐旱。生长期间不断发生新叶,采果后形成大量匍匐茎,所以生产中需水量大。秋季定植时要供应充足的水分,以提高成活率;以后土表见干时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上冻前浇冻水,保证土壤有一定湿度,以提高幼苗抗寒力,防止土壤干裂伤根。冬季温暖的南方虽然没有明显的休眠期,但温度低,水分消耗量相对减少,所以只需每周灌水1次。春季开始生长后根据墒情适当灌水。

从定植到开花前的灌水对根系发育极为重要,因为土壤湿度越大,初生根越粗壮。根系发达是高产的重要条件,所以开花前应使草莓根茎部保持湿润。开花期对水分反应较敏感,要求空气湿度40%~60%,土壤湿度80%,缺水后花瓣不展、枯萎,花期变短。

果实膨大期需水最多,水分不足时浆果小,品质差。但果实接近成熟时又要适当控水,以免影响果实的糖度、硬度及采收。采果后多浇水,促进匍匐茎苗的发生及生长。夏季植株生长迟缓,保证不旱就行,同时注意雨后防涝。花芽分化和冬前养分积累期需水不多。草莓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表1-4)可用pF值表示,pF值用负压计(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制生产)测定。

表1-4草莓各生育期适宜的水分范围(pF)

草莓喜湿却不耐涝。浇水应以小水勤浇为原则,平畦栽培的结果期尤其忌大水漫灌,否则易发生灰霉病而大量烂果。

(3)光照草莓喜光,又比较耐阴。光饱和点较低,为2万~3万勒克斯。光强时如露地栽培条件下,植株低矮粗壮,果实较小,但颜色深红,糖度高,香味浓;光照不足或种植过密时,叶柄及花序柄细长,叶色淡,花小或不能开放,果小,味酸,着色浅,品质差。秋季光照不足则难以形成花芽,根状茎中积累养分少,抗寒力减弱。而光照过强如南方及北方的夏季,又会抑制植株生长。冬季露地光照强度约为2万勒克斯,为增强棚室内的光照强度,应选择透光性好的薄膜。由于草莓有一定的耐阴性,所以和幼龄果树间作时生长旺盛,也能获得丰产。

草莓不同生育阶段对日照长度的要求不同,开花结果期和旺盛生长期适宜的日照长度为12~15小时,而花芽分化则需10~12小时以下的短日照,16小时以上的日照对花芽形成不好。诱导草莓休眠也要10小时以下的短日照。在草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日照长度和温度往往同时发生作用(表1-5)。

表1-5不同生育阶段对日照长度和温度的要求

(4)土壤及营养草莓适宜在疏松、肥沃、透气、透水性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上生长,对土壤pH要求严格,适宜的pH为5.5~6.5,即中性到微酸性,盐碱地、沼泽地和黏土都不适宜种植草莓。南方可在水田后茬种草莓,实行水稻与草莓轮作。草莓一般不宜连作,如需连作必须用氯化苦和溴甲烷的混合气体对土壤熏蒸消毒,以消灭土中的病菌。

草莓一生吸收氮和钾最多,钙、磷和镁次之。国内外的研究发现,草莓从秋季定植田间到采果结束,植株对各营养元素的吸收强度由小到大,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在开花结果末期,此时植株吸收大量养分为匍匐茎和子苗的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在露地栽培及保护地栽培条件下,草莓植株吸收养分的变化趋势相似。

开花结果期植株对养分需求较多。果实膨大以前植株以营养生长为主,植株体内氮水平一直较高,钾含量呈上升趋势,随着果实的膨大及采收,氮、钾含量逐渐减少,至采果结束时降到最低,其中钾呈现缺乏状态。磷含量在整个开花结果期一直较低,至采果盛期已出现缺乏。上述规律表明植株后期产量低与水肥供应不及时,植株早衰,导致果实不能正常膨大有关。因此,生产上要重视开花结果期的追肥,尤其要增加磷、钾肥。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40~50天的开花结果期,一般需要3次追肥,磷、钾肥的使用可采取底肥、花前追肥、结果期叶面喷肥并用的方法。由于草莓忌氯,所以钾肥不能用氯化钾。

草莓对各元素的吸收比例因土质、栽培方式不同略有差异。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电脑建立了氮磷钾比例为1∶1.26∶0.74的施肥模型,提出适合苏南丘陵地区下蜀黄土母质发育的岗坡旱地的最佳施肥配方,即每667米2施3.4千克氮(相当于17千克硫酸铵)、磷肥4.3千克(相当于31千克过磷酸钙)、钾肥2.5千克(相当于5千克硫酸钾)。北方栽培时可参考上述配方。

日本草莓多进行促成、半促成栽培,在促成、半促成栽培条件下,每1000米2的草莓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为16~20千克、7~9千克、20~25千克。据研究不同产量施肥标准见表1-6。

表1-6草莓对肥料三要素的吸收与施肥倍率

注:*大棚栽培×3,火山灰土或未开发的荒地×5。

(5)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草莓生长的物质基础,二氧化碳又是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原料,因此二氧化碳是影响草莓光合作用效率和产量的重要因素。据研究,草莓在二氧化碳浓度达800毫克/升时,6万勒克斯的光照强度也达不到饱和点。由此可见,在光照强、温度较高的光合作用旺盛期,二氧化碳的严重亏缺大大*了光合作用效率和产量的提高。因此在促成栽培中增施二氧化碳很有必要。

据研究,增施二氧化碳后光饱和点提高,光合效率也相应提高。如二氧化碳浓度为800毫克/升时,即使光强度为6万勒克斯,草莓仍未达到饱和点。另外,在进行多层覆盖情况下,如南方的双层大棚及大棚套中棚,受光量减少时,增施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偿,使光合作用增强。增施二氧化碳后一般能促使生长发育转旺,使成熟期提前1~2周,并能提高产量,尤其是前期产量大大提高,还能提高大果率,改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氨基酸含量。

二氧化碳的施用浓度一般为800~1000毫克/升,晴天比阴天多施,雨、雪天不施。在11~12月份施用二氧化碳效果最好,有条件的可施到3月份。二氧化碳施用具体时间,日本多为上午9时至下午16时。为合理经济施用二氧化碳,晴天宜在上午施用,阴天宜在中午前后施用。二氧化碳的使用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固体二氧化碳法(即干冰法)、液体二氧化碳法(钢瓶法)、燃烧法和化学反应法。农村应用较多的是化学反应法中的硫酸—碳铵法。因为硫酸和碳酸氢铵容易取材且价格便宜,同时反应物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可作氮素追肥的硫酸铵,因此这种方法深受农民欢迎。另外,在温室、大棚内增施有机肥,利用有机肥发酵时分解释放的二氧化碳,可在1个月内使棚(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600~800毫克/升,还可提高地力,改良土壤。因此,增施有机肥是促成栽培中促进早熟、丰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