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小学知识 中学知识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申论热点问题解读:城市“入园难”

2024-08-17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社会问题的背景】
  (1)目前,对全国31个省(区、市)104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其中“80后”占56.7%,“70后”占28.6%),78.5%的人感觉周围存在幼儿园入园难的情况,其中33.8%的人说这个情况“很普遍”。 89.6%的人赞成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其中59.1%的人表示非常赞成。
  (2)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在我国,幼教占公共教育经费的比重仅为1.3%,这一数字远远低于东南亚的泰国16.4%,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公共投入不足,幼儿园的运营开支就不得不转嫁到社会,由家长埋单。
  (3)在北京,全市1266所幼儿园中,公办园只有331所,在园幼儿占北京市收托总量的35.2%。现有幼儿园的接受能力约22.7万人,只能容纳一半的适龄幼儿。在南京,目前全市有440多所幼儿园,其中教育系统办园只占10%左右。
  【“入园难”的根源所在】
  (1)各级政府部门对学前教育定性不清晰,造成政府职能弱化趋势。学前教育在学校教育之前、基础教育之外,忽视了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公共性和公益性特征,过于强调它的非义务性质。
  (2)政府的办学体制总体思路设计出现偏差,造成办学结构不均衡。学前教育越来越分化为:体制内为特定群体服务,体制外优质高价和一般水平的学前教育,从而导致了学前教育资源的总体规模不足与结构不均衡。
  (3)对学前教育的保障机制不健全,造成了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学前教育的责任不明确,使得学前教育的财政经费保障非常薄弱。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事业经费没有单项列支,一直包含在中小学教育预算之中,总体水平很低。
  (4)目前政府、社会和家庭对幼儿园的成本分担机制极不合理。不同类型幼儿园中,个人和政府成本分担的模式和比例也完全不同。公办园主要是政府负担,家庭承担很少一部分费用;而大量的民办园和集体办园,基本上由家庭承担成本费用。这种由于幼儿园因性质不同,造成个人分担成本即收费差异,引起社会很大非议。
  【核心观点】
  (1)幼儿教育事业具有教育性和社会公益性,政府对幼儿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公众期盼政府担当起幼儿教育责任。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学前教育都是普遍受到重视,甚至很多发达国家,实行的是免费学前教育。因此,幼儿园应当体现社会福利功能,是当下社会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而不是让家长们望天价幼儿园而兴叹。
  (2)从某种意义上看,目前的幼儿园已演绎成幼儿阶层分化的分水岭,由于金钱和权势的作祟下,幼儿教育的日益昂贵和贵族化,使得从幼儿阶段孩子就开始“阶层分化”,而其更严重的后果是,给懵懂的孩子纯洁的心灵投下了可能一辈子都难以消除的阴影。家长之所以对幼儿园入园难产生诟病,可以说是被阶层分化变相绑架的结果。
  (3)教育是决定社会分层结构或促成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论是对于社会上层成员要防止向下流动而言,还是对于社会下层成员要实现向上流动而言,都必须在教育上取得优势。教育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社会流动方向和社会地位高低。谁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也正因为如此,不少父母才为幼儿园高学费所“绑架”。 因此,应当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明确经费标准,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因为这样才是当下契合民意的理性路径选择。换言之,幼儿园应尽快回归公益,体现社会福利功能,才不至于让家长们陷入社会分化的忧虑之中。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更多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