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的第一炮发生在丰岛海战,揭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随后,在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靠近中朝边境的大东沟一带海域相遇,一场震惊中外,对甲午战争进程产生深刻影响的大海战爆发了。北洋海军就是因为这一仗之后丧失了制海权,最终输掉了整场战争。
中日力量对比可以看出,双方舰队的实力不相上下。北洋舰队的优势是铁甲舰和重炮较多,其中定远、镇远两艘主力舰无论装甲、吨位、火炮口径都是当时世界领先、远东一流的战舰。日本舰队的优势是舰速较快、机动性强。单纯从军力上看,中国舰队还略占优势,但海战的结局却是相反。
从账面上看,我们的北洋水师丝毫不落下风,但为什么我们就败得那么惨?
一是指挥失当。本来预定的迎战队形是双列纵队,但逼近敌舰时成了散漫的雁形横列队。其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挂错信号旗,二说部分军舰未能及时到达预定位置。开战不久,旗舰定远年久失修的舰桥被本舰火炮的后坐力震坍,海军提督(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从舰桥上跌落负伤,不能继续指挥战斗,而他事先又没有指定代理指挥者,这个致命的疏漏使中国舰队一开始就失去统一指挥。紧接着信号旗也被击毁,旗舰与舰队的联系中断,各舰只能各自为战,陷于混乱。
二是武器装备差距太大。北洋舰队的将领们后来认真检讨过此次海战,发现导致失败的原因非常多。首先是武器装备方面的问题一北洋海军所使用的弹药质量太差。定远舰枪炮大副沈寿堃说“中国所制之弹,有大小不合炮膛者,有铁质不佳,弹面皆孔难保其未出口不先炸者。即引信拉火,亦多有不过引者。临阵之时,一遇此笔军火,则为害实非浅鲜,故不可不慎之于平日。”之前的海军军费被严重贪污,1888年之后,再未添一舰一炮。导致一这次战斗只打了5个小时,但竟然不可思议地发生了炮弹不够的情况,定远和镇远的主炮炮弹全部用光。炮弹质量也有问题,有的打不响,有的“中敌船而不裂”。在这样的武器装备下,想打赢一场近代化的海战,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激战中,致远、经远二舰不幸被敌军击沉,济远、广甲、扬威三舰惊恐万状,仓皇逃窜,济远还可耻地挂起白旗。北洋舰队的一艘鱼雷快艇在距离敌舰西京丸号40米处发射鱼雷,竟然未能命中(鱼雷从舰底一米处划过),使敌舰逃逸,而日本海军部长桦山资杞正在此船上督战,失去了绝好的歼敌机会。很难想象,这样的操练水准竟是出自英国教官之手。可想而知北洋舰队在英国教官走之后便惰化到什么程度。
北洋舰队被击沉5艘军舰,受到重创;而日本舰队未失一舰,只有几舰受伤。黄海海战的胜利使日本举国上下欣喜若狂,而北洋舰队在此之后更不敢出海作战,被锁死在刘公岛基地,完全失去应有的战略作用。
实际上,甲午战争至此已决出胜负,清朝败局已定。做一场近代海防战争,双方首先争夺的就是制海权,日本掌握了制海权,便可以把本国的军队源源不断的,送到朝鲜和中国战场。而此后的清朝陆军便陷入了疲于奔命的境地,几乎失去了还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