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小学知识 中学知识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是你让我无往而不胜

2024-12-13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图:Takashi Yasui

不知你们最近有没有看热播的电视剧《白鹿原》,剧中的小白灵到了该裹脚的年龄不想裹脚,父亲白嘉轩就不让女儿受这份苦;白灵长大以后想读书,白嘉轩就把白灵送去城里跟着孝文、孝武一起上学,站在当时的社会立场上,女儿说不裹脚就不裹脚,说上学就上学,这其中饱含了多少疼爱。由此想到何冰在《见字如面》第二期里读郑国强写给儿子郑艺的信,以及林更新读郑艺写给父亲的回信,让我颇有感触。

在儿子面临毕业的节点上,父亲郑国强一口气写下了长达23页的家书,《人民日报》对其内容刊登评论:

良好的家风和家教,是真正的传家宝,也是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来源。

信中可以看出,父亲一直言传身教,对儿子郑艺的教育本着“自由发展”的理念,培养孩子懂得生活,懂得感悟,对于儿子的爱好从不干涉,哪怕是打麻将、学国际象棋,打台球这种在母亲眼里被看作是“赌棍”、遛狗钓鱼配套的老年运动、混混行为的爱好,父亲都一并支持。

高中的时候,郑艺毅然决定要休学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郑国强依然是支持的,但这次却堵上了与母亲的婚姻,母亲疯了一般地反对,亲戚朋友完全不赞同,奶奶骂这种纵容毁了郑家的香火。那段时间父亲压力很大,却仍然保护着儿子的理想,好在一年之后,郑艺就回去上课并考上了大学。

郑国强说:“是爸爸的强大支撑你实现了理想。

如果一个人从20岁就开始妥协,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只为了一心往上爬,那么到了爸爸这个年纪的时候,他绝对妥协成了混蛋。”

在谈及理想精神追求和现实物质需求的矛盾时,郑国强这样形容:“理想太容易妥协,欲望太容易放大”,的确,这个时代整体的价值观便是如此,钱被用来衡量人生价值,其他都是空谈,这位爸爸迫于现实,放下了热爱的相机,尘封了所有曾经获得的国内外大奖,从此一心只想赚钱,安慰自己等赚了钱再回来实现理想。

后来,父亲做生意赚到了钱,住进了大房子,换来了更多的“看得起”,但当他重新要拾起理想时,已经没有感觉了,大概是被妥协侵蚀得太久,对于实现理想这件事早已力不从心了。

只有不断反省梦想的价值,才不会让暂时的妥协变成永远的放弃。

父亲在穷困潦倒时依然坚持自己的爱好,后来由于要负起对家庭的责任才不得不妥协,为了物质生活妥协精神追求的无奈,那种不快乐父亲只能在无数个难眠的夜晚里默默地消化掉。郑艺在回信中说,父亲对梦想的态度潜移默化感染了他,是父亲牺牲了自己的理想,换来了让他实现理想的物质基础,让他可以坚持自己的梦想。

中国式家长不少都打着“全都是为你好”的旗号来捆绑儿女的想法,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儿女身上,守着传统式人生标准来约束他们的每一个阶段,要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结婚,生子,接着再为儿女的下一代操碎了心,搞得大家都很累,这份沉重的爱,使得儿女只能“带着镣铐跳舞”,多少人不敢去大胆地追逐梦想,畏首畏尾,最终向现实妥协,去契合大众的价值观,活成了每个家长心目中的最规矩的模样。物质追求一一实现了,精神世界却一片贫瘠。

而郑国强,坚固地保护了儿子的理想。

这两封家书所折射出的价值观,值得我们深思。

那句“爸爸喜欢看到你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去,并过得快快乐乐。你爱干吗干吗,自由发展,爸爸全力支持”,饱含了太多的爱与信任,正是这份任其自由发展的理念以及真切得言传身教,让郑艺无往而不胜,所向披靡。

父亲的爱都是无声的,他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爱着我们,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岁月带走了他的青春,却留下了白发和皱纹,他给予的关怀和疼爱,永远都刻在心里。现在轮到我们来守护他了。

愿所有的父亲都能健康幸福快乐。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