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影评,极少剧透,请放心观赏。
从来不愿花钱在电影院看一部没有特效的文艺片,哪怕出自中国最有名的导演。
可架不住LD的威逼利诱,再说还是150分钟的长片,35块2D的票价,如潮褒贬两极的豆瓣评论,有点儿意思,那就看看吧。
因为是翘班来的,场次又是饭点,偌大的演播厅,几乎是包场般观众寥寥。
所以能清晰听到此起彼伏的抽泣,能隐约看到忽明忽暗灰白的纸巾。
冯导真心不地道,开始就剧透;可他又是体谅我们的,不提前打个预防针,恐怕观众会崩溃得更彻底。
色彩绚烂、青春逼人的长镜头里,哪有一点儿黄金时代的影子?
白皙饱满的胴体,香汗淋漓的背心,超短热裤、轻薄泳衣、制服诱惑,哪有半毛钱革命小将的风范?
轻歌曼舞,帅哥靓女,你侬我侬,这分明是要讲一个黑白记忆里最温暖浪漫的故事。
我们都错了。
早料到冯导电影不会那么肤浅,越是阳光明媚,越是有着将至恐怖的暴风雨。
只是没想到这样残酷,那么冷血。
电影散场,趁着灯未全开,急忙拭去忍耐不住的泪水。LD长叹一口气,转头问我:“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这都宣传的什么价值观!”
苦笑,作为一个生于70年代的中年人,赶上电影里大部分的岁月世事,感触良多。
严歌苓写的是悲剧吗?她只不过是直白素描罢了。
冯导导演的是悲剧吗?他只不过是圆过往的梦罢了。
谁是好人?什么叫好报?怎样的价值观最贴切?
爷爷奶奶作为建国的英雄,一样在文革时期被打倒;爸爸6个兄弟姐妹,最后有机会上大学的只有一个;夫妻反目,兄弟成仇,那个年代,哪里分得清对错,分得清美丑。
记得看过红卫兵忏悔录,造反头头们的沉浮史,难以想象,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普通善良的人们,分裂扭曲到怎样的地步?
冯导只是选择了最轻柔单薄的部分,揭开一角,又马上盖住了。
小时候最喜欢的一套书,就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讲的全是对越自卫反击战英雄的故事。和之前黄继光、董存瑞的事迹不同,不再是线条简单的素描画,全是黑白分明的大头照片。每个人英姿飒爽,笑容可掬,仿佛他们音容犹在,耳畔低语。
可战争不是方块字,不是光荣榜,是血肉横飞,是残肢断臂,是鲜活的死亡,是瞬间的永默。
短短几分钟伏击的场面,远比《集结号》整场电影,还来得血腥扑面,憾裂人心。
当然,我也有些不同意几位主人公的结局,太过市侩,甚至现实的有些残忍。但或许这就是他们命运最好的安排。
门当户对。中国人传统择偶嫁娶的规则,简单到寒心。
几对男女质朴的情感,最终败给了世俗炎凉。想起了《简爱》,让猪脚走到一起的,必须是一场事故,一场意外,一段颠簸不破的等待。
我的眼泪,是剧终猪脚在车站长椅上叠首相依时,奔涌而出的。
画外音里絮絮叨叨的说战友聚会中,最潦倒的这两位,却最是满足。
能不满足吗?不满足,就停不下作的脚步。必须满足,大家都满足。
严作家满足了,贡献了一部自传式赚取眼泪的好书;
冯导演满足了,终于拿出一部有情怀纪念过往时光的好作品;
男主满足了,几度生死,身心残破,还能有人不离不弃;
女主满足了,赔了一生的青春,换取仰望英雄的至死相守;
官二代们满足了,荣华富贵,衣食无忧,绝不犯险;
花瓶满足了,勇攀高枝,远走他乡,勿念是非;
还有那些长眠陵园的烈士,他们也应该满足,以死明志,世人永记。
可真的满足吗?
期待完整版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