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参加了一场葬礼,逝者的黑白照片一如往昔,像过去的她一贯特有的神情,她曾经无数次鲜活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此刻音容笑貌却永远定格。司仪在台上介绍着死者生平,生于xx年,就读于xx学校,参加工作后,兢兢业业,是好员工、好领导;在家是好妻子、好母亲,相夫教子……
一个人的一生,漫长的几十年,无数次奋力拼搏、柔情蜜意,就在短短几分钟内诉说完毕。我站在黑压压的人群里,第一次认真思考死亡这件事,漫长的人生,终有一日会走向告别。如果有天我也离开了,如同此刻般,台下送别我的人会是谁?关于我的一生会被怎样被诉说,吃糖葫芦的童年,懵懂无知的少年,忙忙碌碌的工作吗?
图片来自网络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生命如同手中沙,时光漫长而仓促,那些奋力的、眷恋的,终有一天如流星划过不逗留。
想起昨夜的晚睡,第一次对自己随手丢弃的时间感到恐慌。
如若有一天,我真的死了。一生走过,我能为世界留下些什么?
(二)
经常听到一句话,大意是“当每一天都当作末日活着”,以此激烈人珍惜生命,利用时间。
但我一直觉得这句话是伪命题。
想想你离开公司前的最后一天会怎样度过?
对一个经历过5次离职的人来说,我想我足够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一天充满着“结束”的意味,你会忙着收拾东西,边收边想还有什么被落下了?电脑里的文件删除了吗?看着一如既往工作的人们,想起那些没有完成的工作任务,小小遗憾又不免松了口气,回想即将结束的时光,那些未完的、完成的,都随之而去。
并没有“最后一天也要奋力满满,迈出大门,像每个下班的日子”这样的场景。
同理,如果把人生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
那么每一天,都生活在“结束”里。
小时候想起这个问题,我总是很恐慌。如果这样,那我制定的那些跨度一学期的学习计划肯定无法执行,考大学的梦想也不需计较了。
日日是末日,那些需要吃苦才能缓慢达成的事就不会再有市场。如果眼睛闭上不会再有明天,那恐怕很多人都选择末日前摧毁一切的及时行乐吧?
生命长河是连续向前的,熙熙攘攘的日子如同一笔一划勾勒的《清明上河图》,众生相汇成生命的美丽画卷。
我总觉得,每一天当作活在“末日”的结束里并没有意义,人生重要的不是最后一天的圆满,而是日日积累下,最后我们在人世间留下了些什么。
(三)
大部分人虽知逃不过死亡,但始终惧怕。
冥冥中,有个生命倒计时的时钟,“时日无多”不仅仅是针对病入膏肓的人,每个人都逃不过。
我十岁那年,第一次近距离经历亲人的死亡。花圈白布的繁琐程序,不断提醒着我外婆进入一个和我们不一样的世界,她以后不会再和我们一起了。
初入社会后,那个我急吼吼想征服经历小时候如山形象的外公死亡。外公病危时,我一度害怕,这个我的老校友,走过抗战走过文革的老校长。他一定还想每天看看喜欢的书报,还想继续做家人的精神支柱。
那时的我问百度,人死去后如何继续活着?
得到最安心的答案是,人的肉体终究熄灭,但思想可以继续活着。就像无数思想巨人,即使死去几个世纪,他们的著作还在被广为传诵,思想还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们继续活着,活在思想里,活在很多人心里。
是啊,从古至今,有太多太多的人,一生践行信仰,著书立说,用思想解开对时代、对世界的困惑。无论他们肉身陨灭多久,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最近看了电影《大唐玄奘》,每每想起玄奘独自西行的坚定,心里就会充满力量。玄奘在当时的国内已有很高声望,算是现在国家级的学者。他却看淡一切,变成通缉犯的身份偷渡到印度,一路艰难险阻,在那个没有任何高科技设备辅助的年代穿越沙漠。1300多年后的屏幕前,电影的光映照在观众脸上,“不求得大法,誓不东归一步”为有怀揣信徒者注入不竭的精神力量。
就像100多年前的华夏大地,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历史上有一批耳熟能详的名字,梁启超、秋瑾、孙中山、胡适、毛泽东……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启迪了时代,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人生时日有限,而他们卓绝努力留下的东西,早已经超越了生命。
我曾经觉得死亡是件遥远得无法观想的事情,但当有一次机会近在咫尺地接触到它,会升起不安,会想起自己终究无可幸免。
无法抗拒的事,就尝试着把它变好、变美,这应或许是我唯一能为自己做的。
图片来自网络至少,哪天如果人生的ending悄悄尾随而至,总结回顾,我不是一个长年累月为鸡毛蒜皮苦恼的纠结鬼,不是梦想与行动的困兽。
即使有一天真的死了,我也应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些重要的东西,很多很多年后,这些东西仍然在闪着光,指引年轻的面孔在生命里找到路。
那时候透过那张发黄的老照片,我略带笑容、迷茫中有坚定的眼神还能注视这个世界。年轻的小朋友说,原来燚燚燚也曾经年轻过、迷茫过,但居然也一路摸爬滚打,在平淡如水日日堆叠的生活里活出光来。
写出《红与黑》的司汤达,一生取泊,没有固定的地址,最后在一个旅馆中结束生命。去世时,他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护送棺木到墓地的只有他的堂兄弟罗曼·嘉农,妹妹宝琳及他的学生、小说家梅里美三人。他是个大器晚成的作家,一生中写了好几部著名的长篇小说,但他在世时,并没有被当时的人们所重视。直到文学巨匠巴尔扎克高度评价了他的作品,才引起人们刮目相看。
但这些,都没能妨碍他把生命活得熠熠生辉。
“活过、爱过,写过”,是刻在他墓碑上的墓志铭。短短一句,概括了他用尽全力的一生。
我希望,尽有生之年的力量,为世界留下一份藏宝图,让所有曾经像我一样迷茫的年轻人,在曲曲折折的指引下找到人生的路,隔着文字,我们能在灵魂深处相拥。
作者:孩纸燚燚燚,拥有孩纸心思的老少年,用文字记录生活所思所想。关注我吧!想和你一起聊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