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从事自媒体写作的很多,可是很多人的文章都是很少的阅读量,粉丝更是了了。
这个时候对于作者往往是很泄气的,凡是写作的人都希望总结写的文章获得非常多的人喜欢,但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主要的原因是写作者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写作,没有从读者的角度考虑,更没有解决读者的痛点。
要知道自媒体文章就是要解决读者的痛点的。
这就是写作者需要思考的,我们写作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发泄个人情绪吗?还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
其实都不是。
写作有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们都要经历这三个阶段。
一开始我们可能只是为自己而写,但如果我们希望有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做到第三层境界,为读者而写,解决读者的痛点。
举个例子,之前有个朋友,他写了一篇读后感,一直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这样的文章,显然没有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写。
现代人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读者的痛点是想要读书,但是没时间阅读。
就算读了,也不知道如何转变成自己的能力。
明白了读者的痛点之后,我们就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面。
即是告诉读者怎么做好时间管理,才有时间阅读,怎么读书才能转化为赚钱的能力。
这样的文章就比单单告诉读者,阅读的重要性更有深度,更有价值。
写作之前,我们应该思考,读者希望看到的是什么,读者为什么而困扰。
这样我们的写作才能戳中读者,才能真正为读者解决问题。
我们知道了写作要解决读者的痛点,那么怎么才能写好呢?
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个人的最小可行化产品。
找到个人的最小可行化产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写作要先完成,再完美。
现在我们知道了要写什么,也知道怎么写作,但很多人还是不会写。
因为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心态,我想写,但是害怕自己写不好,总希望做更多准备。
其实没有人能够一下子就写出伟大的作品,哪怕像海明威这样的作家,也形容自己的初稿像一堆狗屎。
这就像做一个产品,想要做出一个很完美的作品出来,不是不可能。
但不是我们自己思考出来的,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到的。
需要我们先把一个初步的模型做出来,推广到市场,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升级。
所以,我们应该给自己写不好的权利。
先把文章写出来并且发表,根据读者的反馈来优化文章,这样我们才能写得越来越好。
如果一直想着,我要做出一个很完美的作品,反而会放不开手脚。
没有开始的话,无论你有多好的想法,也始终做不出成绩。
就像白岩松说的:毁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