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小学知识 中学知识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让孩子轻松背诵语文课文 《黄帝内经》讲记忆力与肾的关系

2024-12-09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如何让孩子轻松背诵语文课文

(必背部分)

1、工具

1)下学期的语文课文必背部分的配套标准录音

2)智能手机(使用时不要联网、不插手机卡)

3)蓝牙音箱、或现有的家庭影院音响

(还没购买蓝牙音箱、音响的最好暂时别买,

【微华】将有相关实践经验分享)

2、方法

1)睡前静听法(必须)

把整理好的课文录音全部放进手机里,

躺下前挑选好一篇课文(经过剪辑的必背部分)或诗歌,

设定为单曲循环播放,

播放时间设定为30分钟——播完自动停止播放,

要求孩子在开始时认真听,

听着听着睡着了没关系——顺其自然,

不要人为去关闭播放,

睡着了继续播放,

直到30分钟时间到了自动停播,

音量不宜大——刚好能听到即可,

使用手机 或 手机+小音箱都可;

有的诗歌、课文可能如此做一次,

第二天就会背诵了,

有的可能需要几次,

内容长短不同,

孩子年龄大小不同;

课文要一篇一篇过关,

即每一篇都是熟练背诵了才放下,

继续下一篇;

如果熟练背诵了新的一篇,

前面的忘记了,怎么办?

没关系,不管它,

更不要打击孩子,

那是正常现象,

稍微复习一下又会背诵了;

更重要的是,

小孩的记忆存储能力非常强,

今天叫他背前面的背不出来,

但可能到他80岁的时候,

他还能背出来,

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小孩的记忆能力

不同于大人,

另外,

从信息被输入他的记忆库的那一刻起,

人生中随时都可能被“心”调用的,

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当需要的时候;

特别地,

今天忘记了不能立即背诵出来,

不等于没记住,

就像电脑磁盘一样,

已经在其身体的某个主记忆的器官里刻录进去了,

永远都在了,

小孩不像大人,

他的“记忆磁盘”比较干净、“未被刻录”的面积很大;

当然,

过程中使用记忆巩固法——更好,

熟练背诵好一篇,

把前面的再来听听背背,

接着才继续来新的一篇。

2)背景陪伴法

——在家中玩耍或干家务等无需专心的事时

手机连接上音箱或家庭影院音响,

合适音量作为背景

——反复播放同一篇诗歌、课文(要求背诵部分)

一次约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一天大概两次,

不宜整天播放,

身体还有“别的事”要做;

大家可以在实践中调整,

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如需快速记忆、巩固记忆其它科目的重要内容,

可以让孩子自己录制内容音频,

用于重复播放。

3、注意事项

生字、课文讲解——父母别代劳,

留待开学后孩子在课堂上去听,

如果啥都提前做完了,

开学后课堂上孩子就无事可做,

坐不住了,

上课专心不了;

用【微华】分享的高效方法,

主要作用是减轻孩子的负担,

并获得更好的记忆效果,

将来能被“心”随时“调用”;

同时起到“鱼饵”的作用——

在课堂上比其他同学更快地进入状态,

当老师讲解课文、生字时,

孩子象被电击一样“被点燃”注意力,

兴趣也被大大地激发起来;

同时,

普通话也得到深度的训练——听多了;

过程中不要给孩子压力,

不要规定睡前静听几个晚上后——你就要背出来,

孩子觉得能背诵了,

就背诵朗诵给家人听一下,

OK——“打怪”过关——复习巩固一下前面的——继续打下一篇;

也不要限令孩子假期里一定要背完全部,

只要一篇一篇过,

到哪儿是哪儿,

假期里如果没完,

开学后继续这个模式,

已经先走一步了,

那就时时领先了;

这个方法立竿见影,

实践即可检验,

关键在于行动,

今天行动,

明天或几天内就能看到效果,

取决于文章、诗歌的长短,

过程中不需要去看书,

反而分散注意力、精力了,

专攻耳朵;

小孩学说话,

是从听声听音学来的,

不是从看文字学来的;

那些文盲成年人,

目不识丁,

但不乏口才很溜的人,

这都说明了学语言从“听”开始,

最符合人的本能、天性。

4、是不是小孩的记忆力一定都很好呢?

不一定。

如果你的小孩“到了不该尿床的年龄还尿床”,

甚至有的孩子长到小学、甚至初中都还会,

这个孩子的记忆力肯定不会好,

为什么?

因为这个孩子的肾功能——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反过来推理,

也有很大的可能,

即一个人的记忆力不好,

他的肾功能不强;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个问题后

——“到了不该尿床的年龄还尿床”,

那么越早处理=进行后天调养,

对孩子越好,

否则将耽误他的一生;

还需要家长当个有心人,

平常密切关注孩子,

孩子如果尿床了,

他是不会主动告知父母的,

不齿开口;

怎么调养?

找好的中医大夫,

不要自己瞎搞、瞎治、瞎补,

人体是一个精密的系统

——五脏六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中医不会像西医那样只针对一个脏器施治的,

【微华】在这里用“施治”的字眼,

没有使用“用药”的字眼,

因为中医“施治”的方法不是只有“用药”;

对于已经成年的孩子而言,

记忆力不强=肾功能不是很强,

已成定局,

那么考学选专业、找工作,

就不宜挑选那些对记忆量要求很高的,

比如英语专业、律师......

平时更要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

呵护自己先天就不强的生命,

让生命虽然不强但是得以行远......

为何小孩“到了不该尿床的年龄还尿床”

——就可以判断出他的记忆力不可能好呢?

《黄帝内经》全都告诉了我们,

它就是本文的理论根据。

5、这里重点节选在《黄帝内经》中跟 肾 有关的精辟内容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

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

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5)肾藏志

“志”,指意志和经验的存记,即“意之所存谓之志”。

《灵枢·本神》杨上善注:“志,亦神之用也,所忆之意,有所专存,谓之志也。”

《太素》指出志是记忆的保持,也是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如唐容川说:“志者,专意而不移也。”

其以精为产生基础,由肾所主,即“肾藏精,精舍志”。

故老年肾气衰就会出现健忘,病理上的健忘亦多与肾气不足有关。

6、延伸研读——“五神”与“五脏”的关系

五神

“五神”即神、魄、魂、意、志五种人的精神活动,中医五行理论中,五神与五脏相应,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又称五脏所藏。

《素问遗篇·本病论》:“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圆也。”

解读

“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

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魄”是与身俱来的、本能性的、较低级的神经精神活动,如新生儿啼哭、吮吸、非条件反射动作和四肢运动,以及耳听、目视、冷热痛痒等感觉。

“意”是精神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指意识、回忆或未成定见的思维。

“魂”指一些非本能性的心理活动,如《白虎通》中把感情、情志活动归为魂的功能,张景岳把梦幻、想象等视作魂之用。

“志”指意志和经验的存记,即“意之所存谓之志”。

中医应用

在中医五行学说理论下,五神与五脏有相应的对应关系,故在生理及病理上,五脏功能的正常与否与人的情志活动正常与否就有了内在联系。

1、心藏神

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

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

心神正常,则人体各脏腑的功能互相协调,彼此合作,全身安泰。

神能驭气控精,调节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而精藏于五脏之中而为五脏之精,五脏之精所化之气为五脏之气,五脏之气推动和调控五脏的功能。

因此,心神通过驾驭协调各脏腑之气以达到调控各脏腑功能之目的。由于心所藏之神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故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灵枢·邪客》)。

同时,心为神明之脏,主宰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如《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为之心。”

心是可接受外界客观事物并作出反应,进行心理、意识和思维活动的脏器。

这一复杂的精神活动实际上是在“心神”的主导下,由五脏协作共同完成的。

由于心为藏神之脏,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故情志所伤,首伤心神,次及相应脏腑,导致脏腑气机紊乱。

心的主血脉与藏神功能是密切相关的。

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如《灵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

心血,即在心脏与血脉中化生和运行的血液。

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则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濡养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及心脉自身。

2、肺藏魄

“魄”是与身俱来的、本能性的、较低级的神经精神活动,如新生儿啼哭、吮吸、非条件反射动作和四肢运动,以及耳听、目视、冷热痛痒等感觉。

魄的活动以精气为物质基础。

《灵枢·本神》说:“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肺藏气,气舍魄。”

魄司痛痒等感觉,感觉由皮肤接收,是因肺主皮毛;

魄司啼哭,声音由肺所发生;

魄主本能反应与动作,运动由宗气所推动。

均表明肺与魄在功能上的密切相关。

3、脾藏意

“意”是精神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指意识、回忆或未成定见的思维,脾藏意就是体现了脾主运化水谷,化生营气,以营养意的生理,即“脾藏营、营舍意”。

意为脾所主,因此脾气盛衰直接影响意的活动正常与否,脾虚易引起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敏捷及智力下降。

4、肝藏魂

“魂”指一些非本能性的心理活动,如《白虎通》中把感情、情志活动归为魂的功能,张景岳把梦幻、想象等视作魂之用。

魂乃神之变,是神所派生的,故《灵枢·本神》所说:“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类经》注云:“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

”魂与神一样,皆是以血为其主要物质基础,心主血,故藏神;

肝藏血,故藏魂。

所以《灵枢·本神》又说:“肝藏血,血舍魂。”

肝的藏血功能正常,则魂有所舍。

若肝血不足,心血亏损,则魂不守舍,则可见惊骇多梦,卧寐不安,梦游,梦电、梦呓等。

5)肾藏志

“志”,指意志和经验的存记,即“意之所存谓之志”。

《灵枢·本神》杨上善注:“志,亦神之用也,所忆之意,有所专存,谓之志也。”

《太素》指出志是记忆的保持,也是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如唐容川说:“志者,专意而不移也。”

其以精为产生基础,由肾所主,即“肾藏精,精舍志”。

故老年肾气衰就会出现健忘,病理上的健忘亦多与肾气不足有关。

7、注:《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首,被称为“医之始祖”,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

8、提醒: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阴阳】。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