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最近的几年发展的简直如火山爆发式的增长,一方面不仅带来新的产品和服务内容,另一方面已经深入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随手可见的互联网科技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智能硬件(AI)、共享单车、无人便利店都在不断的惊喜着大家。
前面说了新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已经势不可挡的涌入了人们的生活,在传统软件行业中,新互联网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加上技术的不断革新,新型的软件形态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但是暴风雨过后,能够经得起洗礼的还有多少?这恐怕是个悲惨的数字。
在传统软件行业的领域划分中,国内综合性的老牌软件厂商有,金蝶、用友。细分领域中协同办公有泛微、致远、蓝凌、协邦、华天动力等。这些老牌厂商不管是从品牌知名度、产品功能、影响力依旧占据着行业的前几名。深耕多年的品牌效应并不是几款爆款互联网软件就能颠覆了,主要还在企业管理的方式在国内的环境下,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互联网软件主要是面对的C端用户,(例如淘宝),并不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在企业管理中体现的就刚好是以人为中心,实现人和人的协作关系和内部的社交关系。而新互联网模式下的轻量级协作应用达不到那么深入。
任何一款软件都是优缺点并存的,而互联网软件的优点,也恰恰是缺点。经过整理后我们罗列一些关键点给大家参看。
互联网协同软件的主要特征:
1、界面、交互、体验感比较强。
2、Saas模式较多,一般不用本地化部署或配置相关硬件。
3、采用联网登录模式,数据存储在软件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器上。
4、登录即用,没有太大的培训成本,无需项目团队实施。
5、提供的模块有限,可定制化的相对较少。
6、费用明码标价。
传统协同软件的主要特征:
1、界面、交互、体验感较差,操作会比较繁琐一些。
2、需要本地化部署,需要硬件环境支持。
3、一般部署在企业内部网络,也实现外部网络接入。
4、需要软件供应商项目团队进入客户现场,进行需求调研后搭建相关应用和内容。
5、需要进行培训。
6、项目费用根据规模或需求商议。
从这些特征中就立马区分了互联网协同软件跟传统的协同软件的众多不同,也就体现了服务的内容和模式差异。
企业管理软件并不是C端独立的用户,自己用自己的,而是需要协同的,特别是在内部的业务梳理上,每个企业根据所属的行业不同,梳理的业务流程也不同。
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标准和执行准则,表单设计,流程设计都需要非常的严谨。而互联网软件恰恰就无法做到这些细节的地方,没有行业的经验积累,很难实现企业协同的业务管理。
企业管理不仅仅是办公上的管理,更多的还有生产、制造、供应链等多个环节,这些内容通常都需要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互联网软件如何接入本地化服务,实现数据联通,以及安全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这也就早就了,互联网软件一般不适用于国企,大中型企业以及政府事业机关单位。小团队和小规模的企业因为人数和业务的复杂度不高,是可以选择互联网软件去管理。但是一旦企业发展规模变化后就会体现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