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can't buy happiness,but it can make you awfully comfortable while you're being miserable. ——Clare Boothe Luce
这是美国剧作家、记者、众议院议员克莱尔·布思·卢斯说过的一句话,意思为:钱不能买到幸福。但是,钱可以让你在不幸时衣食无忧。
花钱和赚钱,哪个更难?
相信大多数人普遍都会觉得,当然是赚钱难了。
真的是这样吗?你花钱明智吗?
巧妙地花一笔钱和挣到这笔钱一样困难。——比尔·盖茨
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花出来的。
想投资股票,怎么判断一家公司的股票该买进还是卖出?
想买房,在什么价位进行买卖才合适呢?
想创业,如何预估未来的风险和收益?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日本超人气MBA导师野口真人的脚步,学会花钱。
1.价值和价格
生活在这世上,我们每天都不可避免地会花钱,小到一针一线,大到一套房或一层楼。
在金融的世界里,我们每天花的钱,可以分成三部分:消费、投资和投机。
消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比如买新衣服,和男友相约吃大餐,和朋友一起去看新上映的电影。
消费钱包中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由个人满足程度和生产成本综合决定。比如即使上海迪士尼乐园门票很贵,你仍然愿意花钱去里面玩一天,但是迪士尼附近的公交车费涨了五毛钱你就会有意见了。
投资,就是为了增加将来的资本,而投入现有资本的活动。比如利用业余时间考证,或下班后去健身房、美容院等。
投机与投资类似,都是花费金钱,期待更多回报。区别就在于,投资风险低,投机风险高。
我们应该了解这三者的差别,衡量三者各自的价值与价格的关系,选择与三者相匹配的花钱方法,更明智地花钱,如此才能发挥出钱的最大价值。
从消费来讲,要考虑购买物品后得到的满足程度与所支付的价格是否匹配。
投资时,要能把握其原本恰当的价格,当实际价格与自己心中的合适价格偏离甚远时,尽量不要出手。
2.价值和现金流量
假设你工作好几年,好不容易攒了一笔钱,看中一套公寓,打算买下它,那么你该花多少钱去购买这套公寓呢?
公寓有一个市场价,还有一个按照某种理论得出的合理价值,即公寓价值=月房租×200
市场价好理解,那合理价值是怎么得出的呢?合理价值的计算公式有何依据呢?
假设一套公寓月租金为2500元,一年创造的现金流量就是3万元。将这套公寓租出去30年,预计可以获得90万的收益,但是,这90万并不是该公寓的价值。
野口真人在《学会花钱》这本书中提出一个理论——“今天的100元比明天的100元更值钱。”
也就是说,假设全球房地产相关的年利率是6%,那么今天的100元一年后就会增长为106元。反之,一年后的100元,在今天的价值只有94元(100÷1.06)。
因此,如果每年有3万的现金流量,1年后的3万就是现在的2.83万(3万÷1.06),2年后的3万就是现在的2.67万(3万÷1.06÷1.06)。
将现金流量都折现到现在这个时点,进行加总就可以计算出现在的价值。
在“3万÷1.06^n”这个公式中,n从1开始逐渐增加,假设n无限大,最终结果为50万(3万÷0.06)。也就是说,哪怕公寓能永远出租,公寓的价值也不会超过50万。
所以公寓价值计算公式为:
公寓的价值=每年的现金流量÷0.06
=月房租×12÷0.06
=月房租×200
所以,在理想状态下,以房租的200倍价格购买房屋是最好的。如果房地产开发商给你开出的价格低于房租的200倍,千万不要犹豫,马上买啊。
那么年利率6%是怎么得来的呢。
专营二手公寓的人可以通过长期的经验判断得出,这是一个方法。
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房租的偏差(变动性)来推定。
利率=每年的现金流量(房租)÷现值(商品行情)
再说说现金流量的三点应用:①黄金地段的咖啡为什么这么贵,不是因为那里房租高,而是因为该地点是人气地区,即使咖啡很贵,依旧会有人买。
②土地的价格,由该地的现金流量创造力决定,但并不意味着将人聚在一起就可以,最重要的是聚集起来的顾客在这个地方能花多少钱。
③开店时,应寻找可以创造现金流量的地点,即寻找有人口聚集能力的地点。千万不要去很冷请的地方开店,否则,你还得努力想办法去招揽客人。
如果你打算投资开店的话,就要注意以上几点。
3.时间及其影响
物品、项目、服务的价值,取决于它们能创造出多少现金流量。但投资时,最终还是要由人来做出判断。既然涉及人,价值计算公式就会受到影响,有时候,还会存在一些歪曲价值的因素。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时间。
比如,对一个员工来说,六年间的工资总额相同,但是可选择的支付方法有三种:
·最初工资较低,之后渐渐上涨
·六年间工资不变
·最初工资较高,之后渐渐下降
如果从金融方面来考虑,第三种支付方法是最合理的。但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调查对象选择了第一种。这是因为,以现在的工资为起点来看,将来工资下调,人们会感觉遭受了损失。也就是说,中间夹杂了和效用相关的判断。这就是时间对效用的影响之一。因此单纯利用基于折现率的公式来测定效用,还是太过简单了。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小时候非常喜欢的洋娃娃,长大后却对它一点兴趣也没有了。
英国哲学家德里克曾说:“将来的我和今天的我是完全不同的人。简直就是另外一个人。”
也就是说,将来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可能会拥有完全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
因此,我们在计算未来的效用时使用的折现率,必须考虑到“变成了另一个人的自己”,这是时间影响效用的第二个例子。
每天早上上班时,公交车或地铁里都会挤满人,哪怕你明知道下一趟车的人会少一些,你也不肯耽误这几分钟时间去等下一趟车。
到公司后,老板安排你下周出差,因为种种原因,你只能预定晚一班的飞机票,但是这份损失感却比早上没能赶上那趟拥挤的电车、只能等下一班要小得多。
这是因为对人们来说,现在才是最重要的,未来的延误,我们并不会那么在意。这是时间影响效用的第三个例子。
4.概率的错觉
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根据合理的判断来购物。谈到消费,我们有时并不会考虑效用,经常因冲动而买下一些并不迫切需要的商品。
前文提到,无法进行合理判断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将时间因素结合起来判断。
而且,在你的钱包中还时常会有迷惑你判断的“歪曲硬币”。一般来说,扔一枚硬币,正反面向上的概率应该是各为50%。“歪曲硬币”只有正面朝上。这枚硬币让你产生一种错觉:“抛一枚硬币一定是正面朝上”或者“目前为止一直是正面朝上,下一次应该是背面朝上了吧”。
而这,就是我们日常判断里所产生的概率错觉。
5.判断的习惯
时间和概率因素都会对价值计算公式产生干扰,而且人们有着“明知不可以却偏偏要去做”这种与生俱来的“习惯”,它也会影响我们做出合理的判断。
近几年受经济萧条的影响,日本人花在赌博上的钱少了,许多赌博活动的营业额也因此日趋减少。但是彩票活动却几乎没受影响,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一等奖的奖金,是所有上班族一生工资的平均数,足够使人们的种种想象变为可能。与其他赌博不同,只有彩票是以能够一夜暴富为目标的赌博。
②单张彩票的价格并不高,买了彩票没有中奖也就损失300日元,但一旦中奖,300日元就会变成3亿日元。一想到由此获得的效用,就会使我们忽视中奖率只有千万分之一的事实。
③人们会高估一等奖中奖率这个几乎为零的概率,低估不中奖这个很高的概率。
④彩票极低的中奖率也是吸引彩票迷的原因之一,即使连续一千次没有中奖,我们也不会觉得不自然。
⑤在彩票迷的脑海中,或许还惦记着过去买彩票花费的金钱。他们会觉得已经花了这么多钱,我要继续买到回本为止。在投资时,这些已经花出去的钱就是“沉没成本”,但事实上,沉没成本不会再回到你手中,也不会对下次投资造成任何影响。
投资有风险,消费需谨慎。
人们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满足程度受金钱变化的影响,而不是受总额的影响”。
对有钱人来说,更是如此。
有一位朋友,是私人银行部门中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客户经理,他曾经拉到过1000亿日元的存款,而原因就是他遵循了“只瞄准资产在30亿日元以上的人”。
虽然在日本,资产30亿以上的人很少,要进入他们内心深处更是困难,但是,只要你获得某一位客户的信赖,他就会向你陆续介绍他的熟人。
而这些客户的需求只有一个,那就是“资产不增加也可以,只希望不要减少”。
6.风险和回报
风险指的是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含义是“不确定预想的事件是否会发生”,而不是“危险的、不喜欢的事情会发生的可能性”。用统计学的语言表示就是“标准差”,关于标准差的概念及计算,比较复杂,大家想了解的可以去书中看。
谋求高收益,就必须做好承担高风险的思想准备。选择低风险,收益也会相对较低。
那能否保持收益率不变,只减少风险呢?
研究人员一直在费尽心思寻找控制风险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资产组合和期权交易。
资产组合,在金融学中,指分散投资多种资产来规避风险。说得通俗点,就是“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期权则是规避风险的最强手段,很多时候期权被归类为金融商品,给人一种它很复杂的印象。但实际上,在我们身边就存在着很多期权交易,比如说,保险。基本上,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保险产品都是一种期权。
所以,投资时,不要把所有钱都投到一个项目上,并且要记得买保险,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
7.绕道的价值
作为投资对象的商品、股票以及项目的货币价值,是基于现金流量得出的。
人的货币价值,也可以通过这个人将来能赚取的现金流量来计算。
也就是说,人的价值,不是由他拥有的现金总额决定的,而是由他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大小决定的。
现金无法创造价值,它在你拥有的那一瞬间就开始腐烂了,必要的是我们要提升自己。
人才是能够创造现金流量的重要资产,对人的“投资”,回报率很高。
也就是说,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赚钱能力,而不是存钱的能力。毕竟,对人进行投资才是最值得的。
文:夏秋随
一个坚持原创的90后菇凉,爱读书,爱写作,偶尔也会聊聊职场,写写小说。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关注一下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