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小学知识 中学知识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目送》||愿你来看此花时,花正开,开正好

2024-12-09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目送》||愿你来看此花时,花正开,开正好

一纸一书,一人一影。

梦醒时分,怕是被不可言说的感伤浸溢枕畔。怎知寂夜漫漫,泪眼阑干。

龙应台笔尖触动下的稀疏字迹,就如迷雾重影一般。

雾散,散去了迷茫;梦醒,也唤回了酣睡时的黯然神伤。

在这本深邃美丽的笔记里,有父亲的离,母亲的忘,儿子的疏及朋友的远。执笔幽然,如冷烛中透过的微光。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目送》||愿你来看此花时,花正开,开正好

很多很多的孩子,初入校园的那一天,就把小小的手,圈在爸爸妈妈的手心,用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此时此刻,他们还不知道,一件事情的开始,就会是另一段时光的毕业。

铃声响过,顿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的方向,而父母眼中却只会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如同当年一百个孩子同时大哭时,仍能够第一时间准确听出自己孩子的声音一样。

父母与孩子的相遇,就像是一场游离于世俗之外的美好。但茫茫人海中,父母却仍可以看得见彼此眼神之中的隔空交汇,纵使孩子背着行囊一直向前走,也不曾回头。

今年的我,20岁。将和青春期正式告别,也即将开启人生的另一段征程。

都说20岁的年纪,早已褪去年少轻狂,心中只剩下对前路风景的渴望,我也一样。

自以为厌倦了重复枯燥的生活,想要挣脱这份静谧与安详。

但在生活中挣扎久了,不知从何时起,猛然发现,我慢慢变得连自己都感到陌生不已。

一个原本十分恋家的姑娘,净不断对自己说想要走出去,走到一个远离父母的地方。在那里,有山有水,有别样的诗和远方。

一个原本乖巧懂事的姑娘,净开始厌倦父母的句句唠叨,却还将自己的偏执看做是永生的骄傲。

因为可能时间真的经不起等待与消磨,30年的岁月,无疑拉开了我与父母思维平面的折角,再也无法完全重合。

我说我看到的世界纯真而又美好,他们却告诉我虚假的背后,只有血泪相融、曲曲折折;

我说对遇见的所有人我都会真心相待,他们却告诉我人心叵测,世事难说;

我说我未来不想拥有重复拖沓的生活,他们却说女孩子本身就应该安稳而与疲惫不应交合。

这么多年,我们被父母包裹与掌控似乎已经成为了习惯性的动作。在物质上从未想过改变,在精神上却早早思索逃离。

我曾深深地以为,父母有时不屑于与自己争辩,是因为我拥有比他们更为严谨的思维,却未曾想过,他们早已透彻地明白,当他们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你快要消失在小路转弯的路口,纵使万般无奈,但还是看出了你的背影决绝地回答:爸妈,不必追。

于是,爸妈和原来相比,就变得越来越越沉默。但也正是那无声的力量,却让我时时刻刻去明知,我与父母纵然远隔了万千背影,却还是抵不过一个转身时的满面泪流。因为这个世界上,真真切切爱着你的,就只有父母两个人呐。

他们是唯一的,在你出发启程前,替你想好万千种坏结果的人。在他们眼里,女儿身上永远可能容纳那一万分之一的小概率,却还要拼命用一个坚定的眼神告诉你,不,那绝对不可能。

他们也是唯一的,与你的世界永远相反的那个人。因为女儿的身边,从来不缺乏鼓励她、陪伴她的那个人,却一直缺少一个打压她、挑战她的人。

所以,父母总是去默默选择一个坏角色。不是他们想要那样去做,而是他们害怕,如果这个坏角色不是自己,那女儿怎么会成为那个闪闪发光的女主角呢。

父母总是不去说,就用自己的一辈子陪衬了你的优雅与高贵,成全了你的欢乐与幸福。

在生活这部舞台剧当中,你可能不曾发现,父母扮演的永远是反派的角色。

人生无常及短暂,我们总以为日子很长,未来很远目送亲人的远离才知道生有时,死有时。

记得那是一个小雨淅沥的死寂的夜晚,我突然接到了媛媛的电话。电话的这一头,是一只止不住颤抖的双手,而电话的那一头,却是一颗化为死灰的破碎的心。

媛媛和平常的很多女孩不一样,她可能至今都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人在哪里,身在何处;但她又和平常的很多女孩没什么两样,在养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下,无忧无虑地长大。

生活就这样如平镜一般,虽然偶尔会掀起一丝丝波澜,但始终未遇见波涛汹涌,浪花拍岸。

“你知道吗,那一刻我真的觉得整个家都要散了,天崩地裂,地动山摇。”

媛媛的养父就伴着那晚的雨声,安详地闭上了眼,直到永远永远。

永远是什么,永远有多远。

可能所谓的永远,就是今生今世永不复相见,就是当我想看到你的时候,你却只能在我的梦里出现。

那一刻,突然明白了一个词叫做撒手人寰。抓住你的手,只会是几秒种;而放开你的手,却会是一辈子。

媛媛拼命地对我说,如果上帝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去爱爸爸,她一定会成千上万倍地狠狠爱,拼命抓着他的手,一直一直不放开。

她就不会再为了男朋友的桀骜不驯找一个和爸爸吵架的借口,也不会为自己的不务正业扔一个喝爸爸赌气的理由。她后悔了,自己离家出走,却眼睁睁看着爸爸找到自己时苦苦地哀求和自己回家时高高扬起的头。

可是时间就是这样,飞快流逝,以至于快到不给任何人一秒钟用来再回首。

几天后的火葬场,棺木就像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向前滑行。没有想到,生与死的距离,原来只有那么近。

雨丝被风吹斜着,飘进长廊内。我望着媛媛,无力拨动着雨湿的头发,深深地,对着他的爸爸,深深地,凝望。

这是她对父亲最后一次目送。

那一刻的我,早已潸然泪下。

与父母的阔别之时,总是要来的,只是不知道,命运将它安置在了哪一刻。

有些路,是得自己走;有些事,是得自己扛。

但是在此之前,一定不要夸大时间的拖延效应,因为我们与父母一起翘首盼望的明天,可能不会来。因为,也许在与父母的下一次回眸间,我们与他们就已经生生成了两端,彼此,永远站成了两岸。

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鞋塞在同一张床下。

幸福,被形形色色之人阐述,却又被形形色色人所否定。它就像重重迷雾之上的塔顶,只供所有人仰望,却不接受任何人深刻地靠近。

之所以喜欢龙应台的文字,可能就是因为她笔下的世界,简单地以至于不太真实。她可以几近以婴儿的视角投以大人的生活最热烈的拥抱。

只有小的时候,我们才会觉得幸福很简单。

哭泣时妈妈递来的棒棒糖,就可以让小孩子甜蜜很多分;摔倒时爸爸送过来的大大拥抱,也可以让小孩子开心很多秒。

但为什么越长大,却又感觉幸福突然变得离自己很遥远呢,甚至是一个遥远的令人畏惧的距离。

有的人在追求功名利禄,有的人在追求雍容华贵,就像白岩松说过的那样:“90%的中国人都是喜欢人民币的。”这一点绝不可否认。

可是偏偏就有人追寻一种别样的安逸的幸福,正如龙应台那样。

看见早晨浅浅的阳光里,老婆婆弓着腰走下石阶,上百层的宽阔石阶气派万千,像山一样高,却还能遇见身影柔弱成为稻草的欢悦。

看见一只花猫斜躺在一截颓弃的断墙下,能欣赏牵牛花开出一片浓青艳紫的缤纷,也能接受花猫无所谓伸懒腰的淡然。

夜色朦胧里,看见路灯将人行道上变电箱的影子胡乱射在墙角,跟路树婆娑的枝影虚实交错掩映,看起来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对唱情歌。

每一个被自己看见的瞬间,都有一种“幸福”的逼迫,因为每一个当时,都稍纵即逝。稍纵、即逝。

我想,这般恬静与温情大概就是幸福的真谛吧。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承诺,没有地动山河的誓言,却总归将陪伴融入到柴米油盐酱醋茶。而这世间最美的祝福语也大概不过是在每一年新春佳节,收到这样暖心的话语:“在这一年里,愿你的家庭只多人而不少人,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这一生,这么长又这么短。这条路上,来去匆匆者无数,但唯独父母不能陪伴你走完全程。他们不光不可以陪你走过每一条道路,而且还会越走越慢,可能渐渐脱离了你的视线,请你一定要记得等等他们,回过头,搀扶前行就像当年他们对你一样。

世界这么大,但最温暖的容身之处却只有一个小小的家,家里永远寄托着一种关怀叫做父母与子女,永远暗藏着一种思念叫做稍加留意也逃不过的转瞬即逝。

本以为这是一本生活杂谈,却未料想从中看到了经历后的沉重与悲痛,挣扎后的无力与感伤。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此花与汝齐头绽放。

花正开,开正好。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