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小学知识 中学知识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善恶的彼岸》笔记——第九章何为高贵(2)

2024-12-07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260

最终我发现了两种基本类型的道德:世界上存在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在较为高级、混合度较大的文化中会出现调和这两种道德的尝试,在更多的情况下两者扭成一团、互不信任,有时两者并列处于冷战僵持状态,甚至在同一个人身上同一个灵魂内部。

在第一种道德中,好与坏这对反义词实际上等同于高贵和可鄙,善与恶则另有渊源。被鄙视的是懦夫胆小鬼和吝啬鬼,是鼠目寸光的势利眼,也同样还有那些眼神不自在的多疑者自我贬低者,像狗一样任人宰割者溜须拍马者,尤其是那些说谎者——古希腊贵族自诩到:“我们这些诚实的人。”

很显然,道德价值标签总是先贴在人身上,然后才引申出去,贴在行为上。

高贵的人认为自己就是价值准绳,他无需别人认可,他可以断言“什么对我有害,就是有害的”,他认为自己是荣誉的授予方,是创造价值的人。他对在自己身上发现的一切都表示尊崇:这样的一种道德无异于自我美化。赫然眼前的是:丰足感、充实感和喷薄欲出的权力感,是高度紧张的幸福感,是有意给予分享财富感。高贵的人也会帮助不幸的人,但不是或几乎不是出于同情,而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冲动,权力过剩而导致的冲动。高贵的人尊重自己,认为自己是强者,拥有自控力,懂得适时说话和沉默,乐于对自己严酷无情,并向一切严酷无情的人与事致敬。

“奥丁在我的胸膛放了一颗无情的心”,这取自于古老的斯堪的纳维亚传说,是骄傲的维京人言而有理、发自肺腑的诗句。这种人为自己不会同情而感到骄傲。

对自我的信任,对自身的骄傲,对“无私”的彻底仇视和讽刺,这些确实属于高贵的道德。对同情心、“热心肠”表现出几分鄙视,保持审慎态度,这些同样无疑的属于高贵的道德。

第二种道德即奴隶道德的情况就不同了。假定被强暴,被压迫的,受苦难的,不自由的,无自知之明的,疲惫不堪的人也来谈论道德。那么他们的道德价值观的共同点会是什么呢?很有可能会悲观的对人类整体境遇表示怀疑和谴责。奴隶的眼神充满对强者道德的厌恶,他们怀疑,他不信任,他具备一种完美的怀疑精神,对所有强者道德中的“善”表示怀疑。他想说服自己,使自己相信即便是强者道德中的幸福也不是真正的幸福。

另一方面,那些意在减轻受苦者生活负担的品质,活的突出地位。再次受到尊重的是同情,援手,热心,忍耐,勤奋,谦恭,友谊。因为要顶住生存的压力,这些是最有用的品质,也几乎是唯一的手段。奴隶道德本质上说是功用道德。

按照奴隶道德思维方式,好人一定是不危险的人,他心肠好,易上当,也许有点儿傻,是个老好人。凡是奴隶道德占上风的地方,语言中都会出现一种倾向,即“好”与“傻”的词义互相靠拢。

最后一个本质区别,对自由的追求,幸福的本能,自由情感的细腻,这些必然属于奴隶的道德和道德观。正如巧妙和狂热的敬畏和奉献是一种贵族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的常见症状一样。

体会:这一节后半段有些部分很难认同,如对自由的追求,幸福的本能,难道强者安于不自由,安于不幸福或制造不幸福?或者应该从尼采的时代背景或者反基督反现代的角度来理解。

261

虚荣是高贵的人也许最难理解的东西之一。他们力图唤起别人对自己的好评,然后也跟着相信别人对自己的这种好评。这对于高贵的人来说是如此的没有品味,如此的不自重,如此巴洛克似的缺乏理性。

在所有寄人篱下的社会阶层中,卑微的人始终只是被视为是:完全不习惯自己设定价值,除了主人赋予自己的价值以外,不会自己赋予自己任何别的价值。(创造价值是真正的主人权利。)

体会:虚荣是弱者意志,因为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以此为自己的价值。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