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小学知识 中学知识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饥饿游戏》系列的北美高票房看民众的政治情绪

2024-12-07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国人有个印象,那就是大家是喜欢谈论政治的。不论什么场合,只要一涉及到权力争斗的话题,一瞬间就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各种稗官野史、坊间趣闻马上成为相互间交流的重要谈资。

虽然万恶的封建王朝已经倒塌了一百多年,但是从《甄嬛传》、《宫锁心玉》、《步步惊心》之类宫廷剧的旺盛生命力来看,在我们的政治观里,宫斗类型的政治模式有着颇为深厚的群众基础。

而从西方民主的代表北美地区的影视市场来看,《饥饿游戏》一类民主与反抗强权的政治意味浓厚的反乌托邦类型电影一出世便能强势站到票房榜的顶端。

如果说《饥饿游戏1》的巨大成功还有点让人些许惊讶的话,那《饥饿游戏2》登顶2013年北美票房排行榜第一位『1』的时候,在很多人看来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其实,纵观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从十三州独立、美国宪法制定、联邦形成,到英美战争、美墨战争、南北战争,到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战,再到9.11、反恐、入侵伊拉克,这种大事件的背后,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美国政治生态的变化,反映着民主与强权的反复博弈。最近一次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奥巴马禁枪法案的夭折。

如果说美国建国时候的那些先贤们试图把美国走向专制的基因给掐死的话,那美国历届总统的执政轨迹则是向着扩大国家机器权力的方向前进,就是说美国的政治轨迹是从开放粗糙的民主向精细化的小范围集权变迁。

1787年美国宪法的制定是联邦权与州权博弈之后的结果,尽可能把联邦权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而以后历次国家机器的转动,都使得总统的权力得到扩张。虽然南北战争是正义的,但从性质上看也是联邦对州自治权的干涉。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更是国家行政干预经济的实践者。

经过几十位总统的不懈努力,可以说,现在的美国总统已经有了成为“统治者”的些许可能。所以才有了《纸牌屋》的热播,才有了《全民公敌》、《V字仇杀队》等等,对西方民众进行政治提醒的一大堆电视电影作品。

《饥饿游戏》的高票房,其实就是当前西方民主实践的路程上,对权力失控越来越缺乏应对的一种反映。

不论以暴力革命、君主立宪,还是自由联合的形式将国家带到民主这条道路上来的,民众一旦尝到了自由和开放的甜头,就不会轻易放弃的。所以西方社会普遍的制度建设上都有一个阈值,那就是个体的私权不受侵犯。公权力一点点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不断的侵占模糊地带,一开始大家是都没有感觉的,但是当它的触角触摸到私权的时候,就如同摸到电门一样,马上会被反击,甚至会丧失已经获得的空间。从而使得后来者变得谨慎起来。

禁枪法案在美国不断被否决就是一个十分鲜明的例子,因为枪支存在的基础是个体对公权力的制约。不论以何种名义,不论付出何种代价,民众不会允许有法律规定“政府”可以持有武器,而剥夺普通人持有武器的权力。枪支存在的生存伦理就是,只有自己才能真正的捍卫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交托给其他任何人的做法都是及其愚蠢的。

北美统计,《饥饿游戏》的观影人群中25岁以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个年龄观众的存在很大意义上表示着民众对当前西方社会问题的切身体会。一部分人对财富、权力、信息的垄断使得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性降低,底层民众对权贵的不满越来越明显。

不论他们的政治家从外表看上去是多么的亲民,始终无法掩盖的是人性中对权力的饥渴。

『1』2013 Yearly Box Office Results - Box Office Mojo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