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小学知识 中学知识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24)

2024-12-07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24.王维郑虔之三:一生几许伤心事(1)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髻。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王维的这首《叹白发》给我们传达的信息不多,但撞击人心的力量很强。它既有一般文人伤春悲秋,伤年华已逝,红颜易老,青春不再的痛楚,也有诗人自己独具的伤:人生有太多悲伤的往事。

        所谓的被“包养”,其确切情形究竟如何,虽然是千古之谜,但至少从那个时代开始,王维都生活在这个传说里。这件事,算是王维的第一伤。

        这件事情带给王维的伤害,恐怕并不止于精神层面,他还带给了王维在文化圈子里面的副作用。这就是:王维与李白“同代不相识”。

        说起王维跟李白,这又是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文章!

        玉真公主水很深,但不幸的是,传说中,我们两个敬爱的大诗人李白和王维同时踏进了玉真公主的那条河。传说中,因为所谓“争风吃醋”,两个诗坛顶峰上的人物,彼此猜忌,彼此嫌怨,最终“老死不相往来”。李白对王维视而不见,王维对李白熟视无睹。两个本该留下像“高李杜”之间那样经久不衰的佳话的大诗人,在二人的诗歌中,关于他们之间的交往,他们却给我们留下巨大的空白。

        学界普遍认为,李白曾经二入长安。第一次在到了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三十岁了。他这次到长安,居住在玉真公主的在长安郊外很远的别墅里。但李白跟玉真的交往,应该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魏颢《李翰林集序》又有云:“白久居峨眉,与丹丘因持盈法师达,白亦因之入翰林。”其中的持盈法师,即玉真公主出家学道后的法号。也就是说,李白到长安住进玉真的别墅里,完全出于玉真自己的安排。

        但问题又出来了:李白在玉真公主的别墅里备受冷落,在长安的官场也没搞出任何名堂。如果玉真公主确实欣赏李白,为什么放任他在长安自生自灭呢?

        于是,有些“唯恐天下不乱”的“无良文人”(笔者本人很可能就是这类)就开始浮想联翩:玉真很忙。忙什么?忙王维。

        这个时候,王维丧妻了,在济州“改造”之后“悔不上床”了,住进了玉真的别墅里了。当然,玉真的别墅很多,他未必跟李白同住一起。

         当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的王维(其实此时王维年届而立),除了原来的风骨神韵,又多了几分成熟男人的深沉悠远。玉真把心思都放在王维身上,心无旁顾,李白只好暗自啜泣伤身了。

        李白伤得不轻,他曾经写诗抱怨自己所受的冷落:

                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

                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

                 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

                  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

       比比李白此前写给玉真的诗《玉真仙人词》: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就会发现,李白当初像仰望仙人一样仰望着的玉真公主,现在成了被人间烟火熏染得有些油盐酱醋味道的凡俗之人了。

        可巧得很的是,王维也写过关于玉真的诗:《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

                      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

        还真有几分洒脱悠然。

        在天宝元年(742年),李白42岁了,可能是由于他的好朋友元丹丘的推荐,所以唐玄宗皇帝下诏,命李白入京。李白这时候正在山东任城,他初闻征召更是喜出望外,以为他多年的政治理想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他觉得自己这几年所受到的压抑终于可以排遣掉了。但李白不知道,这时候的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因为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之后,朝廷的权力便由当时的奸相李林甫掌握了。所以唐玄宗召李白进京,并不是真正的要任用贤才治理国家,他主要的目的是需要一个出色的文人来点缀太平。是唐玄宗附庸风雅的一个表现。

        李白的确受到了唐玄宗的眷顾。玄宗降辇步迎,从步辇上亲自下来迎接他,而且对李白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焉能致此。”就是说,你虽然是一个平民百姓,一介布衣,但你的大名我早有耳闻,如果不是你长时期地积蓄了这么高的道义,你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名声和成就呢?唐玄宗赐予他七宝床,御手调羹,亲自为李白调制羹汤给他喝,这在当时是一种特别高的荣耀。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