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小学知识 中学知识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苏阳 - 唱出西北几重愁

2024-12-07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佛系公众号放养至今,

继#一千零一夜# 和 #日藏一句#之后,

终于迎来了第三个孩子——

这个系列会从苏阳乐队开始,

对喜欢的歌手和乐队作梳理,

一切以个人取向为准,

权当大型安利现场,

且闻、且听、且浪。

01——《贤良》

《贤良》这首歌大概见仁见智。

有人觉得它批判,有人说是同情,颇具奇幻色彩的歌词意象引出各色遐想。偶然机会,手机自动切歌到“你是世上的奇女子,我就是那地上的拉拉缨”,秒被圈粉:

底层人挣扎,中层纠结,顶层隐忧。千丝万缕的困扰,都源于人人想争当贤良的执念。而到最后明确的只有一点:

越是荒诞不经,就越接近现实。

初闻《贤良》,看到了浓烈露骨的情感表达;

再听,是对男盗女娼的一记猛击;

又听,

惊觉只剩悲悯……

悲悯。

就好比《蒋勋说红楼》里谈及贾瑞:“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成了个被欲望毁灭了的人。”因为凤姐的枉然贪恋,刮骨吸髓不知回头,最终落得尸骨无存、魂归西天的仓惶终场,想来也是可悲。

无奈歌中人即戏中人,

戏中人是你我本身。

分明都是被欲望支配着的俗人一个,却一心争先要当“贤良”,孰不知“贤良”本身即是一种黑色幽默。对于幽默的过度追求,要么令旁人发笑,要么令自己发笑。

哪一种都不好过。


02——《官封弼马温》

作曲:许镜清

作词:闫肃

去年书展,挤在第一排听许镜清老先生的讲座,知道了好些老人家创作西游主题曲时的往事,风趣幽默、思维清晰,尤其那种一谈到创作依然充满能量的风范,着实令人钦羡。

《云宫迅音》、《女儿情》、《取经归来》、《敢问路在何方》……作品履历就是经典音乐的合集的人,过着朴素如常的日子,一些有趣的心酸的细节随着岁月都渐渐模糊不清了,只在讲座结束后,告诫在场的年轻人:

希望你丰富自己的内心和知识。

艺术家总有一种宁为玉碎的精神,会用一生来践行自己的信念。这样的壮举,往往比任何教科书都具有教育意义。


关于歌词:闫肃老爷子的反叛精神,放到现在也依然藐视全场了吧。

想起一个小插曲,有一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轮到时任空政文工团一级编剧的阎肃老师发言,他讲:

"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

忍受苦难不值得宣扬,

重要的是千锤百炼后依然不忘初心的赤诚。

又翻到老人劝诫当今年轻人:“想成功一定要具备天分、勤奋、缘分和本分。天分,就是你是不是干这个事情的料。勤奋,我认识的所有的成功的人,采访过的成功的人,无一不十二分的勤奋,没有一个偷懒的人可以站在舞台的中央,一个都没有。缘分,就是要抓住不多的机会。天分、勤奋、缘分可以让你成为大腕,但是只有加上本分,你才可以成为一个大家。

正是因为拥有此等毅力与气魄,才能写得出这样气吞山河的经典之作——

就是要揭穿可鄙的现实。

就是要离经叛道。

那种世间难寻的“老子天下独尊”的野劲儿,

是场酣畅淋漓的解脱。


03——《贺兰山下》

《贺兰山下》这首歌总能让我想起早前看过的一部纪录片——《少年与马》。

沉默寡言的少年,

常常在寒冷的冬季孤身一人前往荒山,

找寻走失的马驹。

又将攒下的零花钱抚平再抚平,

补为家用。

这样一个面庞粗粝、木讷内敛的谁也不会在意的一个孩子,却在草原赛马节上飞身上马一举夺冠,烟尘四起后留下飞驰而过的背影,让人为之折服。

《贺兰山下》和《少年与马》不约而同地传递出一个道理——不论如何,一个人的出身即是他的财富

流水不会回头,

风儿吹黄树叶,

纵马的少年也不再回来。

可世世代代繁衍着的这片土地,

和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个体,

永远值得被歌颂。

04——《河水南流》

《河水南流》-苏阳来自零度酒馆00:0007:04

曾让我一度痴迷的《白鹿原》里有这样一段情节:

族长白嘉轩在经历了一系列不堪回望的劫难后,挺一挺脊背,告诫儿孙:“要在咱这原上活人,心上得插得住刀。”

广袤的土地上,

要结结实实地活着。

或许这句话能解释,为什么苏阳口中的歌词都这么硬、这么狠。

没什么特别的歌唱技巧,一嗓子喊出来,就扯到了人心。

批判、讽刺、反思、悲悯,

带着黄土地给予他的豪气一路游唱,

苏阳让人看到了荒凉土地上澎湃的生命力。

到处都是暗潮涌动,

到处都是鲜活的存在过的痕迹。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