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安祥
【学米笔记二】
一、你可能未注意到的米芾横画惊人之变
横画的写法,在永字八法中称为“勒法”。我们在网络上也能看到很多米芾写横的文章,有些冠以米芾之横以各种名称,读起来让人云山雾罩,也并不容易识记。
其实如果从笔法的角度来探讨,那么米芾横的写法,主要体现在起笔的变化上。顺锋起笔、逆锋起笔、侧锋起笔,从而出现横画的几个主要变体:顺锋横、逆锋横和侧锋横。我们大体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把握米芾横画的基本写法,是不是记忆起来更容易呢?当然,米芾在横画的组合上还有很多变化,那我们可以作为横画的变体来对待。这样横画的基本特征我们就能把握住了。
几种横的写法
一、顺锋横
顺锋横,是米芾在写横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下笔时,笔锋从左到右顺锋入纸,线条简洁轻松。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这轻轻的一横,由于米芾笔力功夫的扎实,其体现出来的力量和形态,也是让人感觉很厚重沉着的。
<small>枝的木字旁,横画起笔,顺锋入纸,收笔时出锋向上,引出下一笔竖。</small>
<small>同样是木字旁,松字的起笔横画收笔厚重,逆锋回笔后向上引出竖画。</small>
<small>顺锋入纸,中间纤细,收笔略顿,状如扁担,回锋引出下一撇</small>
<small>无字第二横和最后一横,均是顺锋起笔,干脆利落</small>
可以看到的是,米芾的顺锋横写起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或起笔粗收笔细,或起笔细收笔粗,或起收笔均衡用力,或起收笔粗中间细,变化万千,全需根据每个字的结构和字与字之间的上下关系来平衡把握。
二、逆锋横
逆锋圆笔入,提笔右上,收笔略顿,而又引出下一笔。米芾书写时,可能左粗右细,或左重右轻,走势上突出左低右高的态势。起笔处虽为逆入,间或也会纤丝痕迹,整体上显得既沉稳又轻灵。
<small>写完点之后,逆入出横,收笔引出下一笔</small>
<small>最后一笔主横,逆入细收,略顿回收引出下面两点</small>
<small>有字一横,逆锋起笔,厚重有力,收笔粗顿,空势引出下一撇</small>
同样,我们把握米芾逆锋横用笔时,也可以从线条的粗细、角度、长短、力度等几个方面仔细观察,体会横画的丰富变化。
三、侧锋横
米芾行书大量使用侧锋。这在历代书家中是很少见的。说到底,米芾这么做,也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笔法语言而已。他直接将笔锋斜切入纸,然后在收笔时又能回归到中锋上来。线条的厚实和爽利气势便从中出。这种现象除了在《蜀素帖》和《苕溪诗帖》中可以看到外,我们更多地是在他之后的手札中发现这种侧锋横。
<small>五字的最末一横,侧锋起笔,收笔回归中锋,顺势带出下一笔</small>
<small>子字的横画主笔,侧锋明显,笔锋在横画顶端游走,末端则显粗糙</small>
<small>支字侧锋入纸,但迅速回归中锋,线条显得多么爽利</small>
横画也能变形组合
一字之中出现多个横,在汉字里是非常多的。这个时候,我们写横就不能千篇一律。行书在这方面要求尤高。米芾在遇到多横字时,总是能将各种变化体现于毫端。或在起收笔上做变化,或在线条的粗细、长短、角度曲度等方面施展变化之能事,说白了,就是将横的各种写法综合运用,结合字的态势来随机应变。
<small>三条横画各部相同,或顺锋入纸,或搓笔右出,或逆锋右上,绝不雷同</small>
<small>逆锋横变化组合,粗细搭配,行距变化,不一而足</small>
<small>多个横画组合,角度变化多端,俯仰向背鲜明</small>
<small>同样是青字的三横,却体现出万千变化。上三横或顺锋或逆锋入纸,收笔形态或收或顿,三横的角度和长度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small>
<small>轻盈的横画之变:王字旁三横的长短和角度变化;带字第一横曲度的丰富变化;何字一横仪态万千</small>
最后我们随意截取《蜀素帖》中的两行字,来综合看一看,米芾在一行字中是如何处理横画的。
我们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期间就横画的惊人变化就已经令我们叹为观止!而究其实,这都是为了字体造型的丰富多彩,同时也为了笔势的连绵态势需要。米芾在写横的时候,依然延续了他的变化之能事、夸张之性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