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计划没有变化快,这是被动者的思维方式。真正积极主动的人会去思考究竟要过什么样的人生,只有确定了你的终点,你才能直到由始至终你该有的原则,今天分享的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二以终为始。
一、你希望你自己是谁?
葬礼上有人问死者的朋友:他留下了多少遗产?
朋友说:他什么也没有带走。
此刻安静的坐下来,思考一个场景,在你临死的那一刻,你希望身边人对你是什么样的评价?
你愿意做个工作狂?还是个只会赚钱的机器?还是一个冷酷的父亲?或者是个不称职的老公(老婆)?
等我们老死时,别人怎么评价我们当然是由我们曾经的所作所为的事决定的。倘若你想做个平和的父亲,那从此刻起,无时无刻都不要忘记这个目标。倘若你想做个与时俱进的人,那就不要固守自己已有的东西,勇敢的接受改变,适应变化。
二、为什么要想自己是谁这件事?
一个人如果不能及时按照自己所想的活,那总有一天你会按照所活的方式去想。这就是主动设计自己的人生和被动设计人生的差别,按照所活的方式去想,无疑就是让影响圈外的事情控制了自己。
积极主动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创造者,而以终为始则告诉我们需要第一次创造。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被社会认同倾向影响到多严重,如今多数人都认为拥有多少资产是判断人成功的标准,这无疑就是人云亦云。
我们时常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问题,比如说小孩a拿到一个小汽车,小孩b顿时觉得这个就是我想要的玩具,然后两个人开始争夺,他们眼睛不愿意离开这个玩具,导致他们看不到其实在玩具箱里还有更多好玩的玩具,很多好玩程度和自己喜欢的程度都超过目前正在争夺的这个玩具。
人始终要记得:你首先要是自己人生的领导者,之后你才有可能做好一个管理者。在企业中领导的角色要比管理者重要很多,马云曾透漏自己机会不用电子邮件,他为什么能够去只会那么大一个帝国?傅盛(猎豹移动CEO)在一篇读书笔记分享中曾说过:生活中马云在不断的观察行业变化,从变化中找关键切入点,找资源和人配合。领导和管理的职责不同,以终为始就是告诉我们首先要做好一个领导者。
要做人生的领导者,首先要写出个人使命宣言,就是你的人生哲学和基本信念。主要说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做出什么样的事业以及你在做这些事中贯穿始终的原则和价值观。
1、避免养成恶习,远离那些人品不好的人。和谁在一起久了,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不想染上恶习,那就远离身上有恶习的人。
2、做金钱的主人,而非奴隶。有钱确实能让人过体面的生活,但不能因为钱忽略家庭和生活。
3、做个控手机的人,而非手机控。这是我对自己提出的原则,我发现自己有个问题,就是当手机在身边,就很难专注陪孩子,当我用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时,觉得很可怜所以我决定每天8-9点远离手机,把它放在我看不到的地方或是干脆关机,专心陪伴孩子。
4、终身学习,不断成长。我觉得终身学习对每个人都很重要,这点不用说大家都感同身受。
5、积极追求人生目标,如果想要的东西,不违背别人的利益,那么主动去追,抓住机会,不怕错。
个人使命宣言时从影响圈开始的,就是你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开始,每个人的影响圈不同,并且生活的中心也不同。有人以伴侣为中心,有人以家庭为中心,有人以享乐为中心,有人以金钱为中心,有人以名利为中心,有人以朋友或是敌人为中心,有人以宗教为中心,还有人以自我为中心,同时也有人以工作为中心。可人究竟要怎么样生活才能平衡这些中心呢?其实又引申到最近特别火的达里欧的《原则》一书,这本书我目前只看过读书笔记,足以是我着迷,之后一定买来细读。
《原则》中的生活原则准确的是:
1、拥抱现实,应对现实。
2、用五步进程实现你的人生愿望。
3、做到极度的头脑开放。
4、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
5、学习如何有效决策。
对这本书感兴趣,我推荐先去笔记侠公众号看读书笔记,有兴趣的可以自己买来看。
原则是深刻的,实在的,经典的真理,每个人都应该过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每个人都不完美,不全能,要用成长性思维来对待自己,你学习的越多,你看世界的角度就会更接近现实,你的思维方式就慢慢改变,这样才能够在不确定的形式下做出最优决策。这句话是我在看永澄老师分享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我明白我学习的意义就是让自己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做出最好的决策,让自己受益。
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究竟有什么好处:首先它是主动选择,而非被动接受;因为基于原则,所以是最有效的选择;这个选择有助于提升个人价值;因为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更容易做到专注。
三、怎么做才能算是以终为始?
1、确定角色和目标。
每个人的职业和生活状态不同,工作中可能是个设计、会计、经理或是程序员……生活中你可能是父亲、儿子、丈夫、兄弟、学习者等。最后要考虑的是社会角色、政治领域等方面。
做为一个父亲,你希望自己有个有责任心的、积极乐观的、有创意的孩子。
做为母亲,你要帮助孩子成长,照顾孩子的日常,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做为女儿,你要经常和父母沟通感情,让他们觉得温暖。
做为妹妹,你要和哥哥经常聊聊天,关心他的状态,随时准备伸出援手帮助他。
做为一个职员,要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同时努力提升技能和完善知识体系,让自己更有价值。
2、充分利用自己的大脑。
① 拓宽思路:很多人不到危机时刻或是临死时,都很难去转变思维方式。
我从2017年经常会想,我老了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要有爱好,我要有健康的身体,我要做一个不落伍的老太太,还有我以后的养老问题我要自己解决。
首先说爱好:我不希望自己老了,心里只有孩子,我希望每天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说我爱画画,我喜欢阅读,所以这两件事是从现在开始都需要每天做的事。
其次说健康:我看到自己的奶奶在床上躺了10年,我觉得心疼,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从奶奶身上真切的看到了,所以我要健康,这件事对我来讲太重要了,我从2周之前开始每天做蹲起,压腿,这些看似不紧急的事情,却非常非常重要。
再次说不落伍:很多子女和父母之所以不沟通,就是因为觉得父母太落伍了,他们的思想落伍,行为更落伍,不看也不想懂新事物,渐渐的自己不知道的越来越多,而这个世界变化如此快,儿女要跟上,父母却不管不顾,渐渐的就没有共同话题了。我的不落伍不只是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我想做个时尚的老太太。
最后说以后的养老问题:这个时代越来越多人谈理财,为什么?因为未来人都要靠自己养老,养儿防老的时代已经过去,况且我觉得孩子的生活也不容易,如果能自己解决养老问题,他们可以尽情的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考虑完自己,还要考虑父母。我相信时间的力量,更相信复利定律,我坚信如今自己创造的财富,经过自己不断学习打理财富的技巧,等到老了,一定可以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
② 心里演练与确认:撰写完了使命宣言其实人生并不一定可以过好,这些只是愿景和价值观,你在大脑中需要进行演练和确认,而确认又包含五个要素:个人、积极、果断、可视、情感。史蒂芬柯唯先生举得例子我特别喜欢:例如当孩子行为不当时,我(个人)能以只会、爱心、坚定的立场与自制力(积极)及时应对(果断),结果让我感觉欣慰(情感)。
因为我是个妈妈,经常会遇到孩子有不当行为的时候,所以科维先生的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真的让我受益颇多,我曾经多次利用心里演练与确认,让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大大提升,同时我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好。
3、撰写使命宣言并付诸实践。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带着自己的使命。弗兰克尔曾说:我们发现而不是发明自己的人生使命。
同时使命宣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常要拿出来做修改,因为人的想法会变,但人的基本三观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
像对待自己的人生原则一样,写出自己的使命宣言,同时付诸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修整。
我曾经也认为做计划或是做使命宣言是一个浪费时间的事,直到我转变思维方式,认真审视自己的自我意识和盲区,才发现原来我认真的做好这些事,对我的人生真的有帮助。我懂得什么对我最重要,那么不重要的我放弃或是用很少时间来处理,我变得有勇气拒绝别人,人生真的变得高效能了。
这一生你要成为谁,你要具体做什么才能成为自己像成为的人呢?这就是以终为始的核心原理。不去做,然并卵,懂得的道理去实践,实践中反思,之后才能进步。
我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点启发,同时希望看完文章的你开始谱写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并开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