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听老师讲哲学史,他讲到孔子"随心所欲不逾矩"时,把"不逾矩"翻译成"不犯错",在当时的情况下"不犯错"是指"不违背自己心中的道德",一个很简单的翻译却让我恍然大悟,我之前一直把"不逾矩"直译成"不逾越规矩",却不理解什么叫做"规矩",所以对孔子的这句话一直没太大感觉,但一翻译成"不犯错" 感觉整个句子都通顺了起来:孔子能在随心所欲的情形下保持不犯错。那么问题就来了:孔子为什么能在"随心所欲"的情况下还能不犯错呢?孔子是怎么一直保持不犯错、不违背道德的状态呢?
我就开始一直想想想,与孔子进行换位思考:自己能在什么情况下既随心所欲但又不会犯错?
第一种可能,好的习惯行为的养成。
保持不犯错很难,但也不是不可以做到,孔子的一生的好习惯肯定很多,在晚年的时候如果他的生活一直在坚持好习惯,那么犯错的几率会极大的极大的减少,说不犯错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考虑到前提"随心所欲"的话,这种可能就不成立了。如果随心所欲却还不会犯错 只能说明孔子心中无恶念。作为坚信"性本恶"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这种可能性,只要是人,他就一定会有恶念,只不过藏的或深或浅罢了。
这种可能性直接被我pass掉了。
第二种可能,对"犯错"的理解不同。
什么叫做"犯错"?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我一不小心把碗打碎了,我爸妈肯定说是我的错误,但在孔子看来这根本不算错误。
从看待"错误"的角度来看,说孔子是"圣人"也不为过。孔子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大风大浪,对很多问题已经看的很开了,或许已经达到俯看世间的程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了不起的大事,在孔子那里已经引起不了波澜。他对"错误"的看法会跟很多人不同,我不知道什么事情在孔子那里算得上错误,但我肯定的是孔子的心胸足以容得下他那个时代了。
这种可能性比第一种还靠谱一点。
最后总结来说,孔子"随心所欲不逾矩"表现了孔子宽广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