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拆书帮(ID:chaishubang)
2018年4月28号,由刘若英导演的首部电影《后来的我们》在各大影院上线,在28号之前就有将近有3亿票房的预定,可所谓是五一黄金周最热门的电影。
而到了4月29日,负面消息蜂拥而至,首先是某网站上出现大量退票,导致很多电影场次上座率极低,其次是有人爆料豆瓣评分被封,无法打分,评分一直锁定在6.3。
一时间各种八卦和负面消息层出不穷,从主演周冬雨的一些事件,到刘若英的感情经历都被爆料出来。
这部电影我本来很期待,因为刘若英一直是我的女神,知性而美丽,她就如奶茶一样甜,但又不腻。受负面消息的影响,我还未到电影去看这部电影。
在此之前,刘若英有三个身份,最早的歌手到作家再到演员,到现在的导演,前三个身份我都很喜欢,但很显然,她的导演身份没有歌手、演员和作家身份做的好。
在2014年10月27期的《说出你故事》中,刘若英这样描述自己高中时代练钢琴的经历:因为年纪小,特别想出去玩,但是奶奶会要求认真练钢琴,刘若英把某天练习的曲子录音,后面几天不断的播放,到第三天时,奶奶发现每次出现错误的地方都是一样,发现了用录音的方式播放曲子。可以看出,在成为歌手之前,刘若英有从小练琴的经验,后来从日本回国后,又在滚石跟着陈升学习了很久唱歌与写歌的技巧。
所以,她不是天才,前三个身份都是刻苦练习得来的。很多领域做得出色的人都不是天才,甚至曾经被认为资质平庸,就连被称作“被上帝亲吻过双手”的莫扎特,也不是躺着就成名了。
天才理论的假象
在《天才假象》中,作者在还原莫扎特的天才谜题提到:
《天才假象》
埃克塞特大学( University of Exeter)的心理学家迈克尔·郝尔( MichaelHowe)在《天才的解析》( Genius Explained)一书中对此进行了异常清晰的表述——小莫扎特在父亲的指导下付出了超乎常人的时间和精力。他估计,莫扎特还没过6岁生日时,其练习时长就已经达到了3500个小时,简直是废寝忘食。
很显然,在万众瞩目的观众面前,大家看到的是表面光鲜的技术和呈现,而在幕后的很多很多的付出,都看不见。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天才假象》的作者马修·萨伊德是英国的一名乒乓球的冠军,纵观他的生涯,完全没有天才之说,皆是后天的练习而成,这本书是作者结合自己与其他世界冠军的一些训练经验、心里变化的一些感悟。
作者为什么要揭秘天才之说的假象呢?因为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碰见很多相信天才理论的人,当面对同样的事情,不是想如何去完成,最后放弃的理由不外乎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那些成功的人更有天赋。
解密天才之谜的最终目的,是还原在天才背后所付出的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像天才一样,成为高手。
这些在宋代欧阳修的《卖油翁》中出现过:
陈尧咨一直认为自己的射箭技术非常厉害是源于天赋,认为自己是个天才,而在卖油翁的眼中,陈尧咨的射箭技术不过是经常练习的结果,就像他倒油一样,通过反复练习就可以达成,无所谓天赋和天才之说。
如何练习才能达到天才的水准呢?从最开始的一万小时理论到后来的意练习,都没有统一的方法。
或许从作者的经历中可以窥探出一些方法,我称之为“天才练习”。
天才练习
在马修的整个生涯中,提到过几个因素,这些是天才练习的关键性因素;
《天才假象》
第二件值得庆幸的事是,我有一个和我一样爱打乒乓球的哥哥,他叫安德鲁。放学后,我俩能在车库里打好几个小时的球——对打、比赛,看彼此是否有长进,试验新的旋转打法,研究新球拍,邀请朋友来观赛。朋友们虽然更擅长其他运动,但看到我们哥俩进步神速,他们都很痴迷。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我们的累计练习时长已达上千小时。
1、痴迷式投入
当痴迷式的投入到某项事情时,才能达到专注,也就是经常提到的心流状态。只有专注于这件事情,才会保持热情,同时也可以更快上升。马修和哥哥安德鲁在练习中如此痴迷,也是让马修后来成为冠军的有利条件之一。
2、练习的同伴
找能力相当的同伴,在练习时,找一位和自己能力相当的同伴一起训练,可以相互协作,共同进步,而哥哥安德鲁则是马修练习的最佳同伴。
3、好的导师
《天才假象》
不过,查特斯最关心的还是乒乓球。他曾是顶级国家教练,是英国乒乓球协的资深老将。乒乓球以外的其他所有运动只是个平台,查特斯借此物色各路运动天才,然后坚决、彻底地把他们]挖过来,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打乒乓球。每个上过雷丁市奥尔丁顿学校的孩子都要参加查特斯组织的选拔赛,无一例外。他热衷于此,全身心投入其中,干劲十足;他说服这些潜力股去我们当地的欧米茄俱乐部进一步接受培训。
在马修达到职业乒乓球运动员之前,有幸认识了查特斯老师,因为查特斯老师,马修才有机会加入到欧米茄俱乐部接受进一步训练。
好的导师不仅在技能上指导你,更关键的是,在技能学习的路上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最后一点很重要,对于每个阶段的练习,都会给予行之有效的反馈,认清方向,很快就能突飞猛进。
4、地区性氛围
《天才假象》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段时间里,银谷街及其周边地带培养出的卓越乒乓球运动员的数量比全英其他地方加起来还要多。英国有成千上万条街道,唯银谷街成绩傲人;英国上上下下有上百万学童,唯银谷街这一小群孩子如此优秀。银谷街是英国杰出乒乓球运动员的源泉,是英国乒乓球界的麦加,众人心驰神往。至于成因,是个不解之谜。莫非是某种基因突变只在银谷街蔓延开来,而周围街道和村落却“安然无恙”?
地区性氛围决定了每个人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同时青少年在小时候会立自己家乡的偶像为标杆。另外一方面则因为地区高产出,最终配置的相应资源会更多,例如在前面提到的欧米茄俱乐部,就是培养乒乓球运动员的摇篮。
在中国体育界经常会出现某个项目的金牌都出于一个地方,例如前几年的体操项目,很多冠军都是湖北仙桃人。
从上述四个因素中可以看出,想成为一个“天才”肯定是不容易的,因为当你达到一个阶段后,三个因素也需要相应发生变化,不管是练习的同伴,专注的点,好的导师都会随之改变,不变唯有不断的练习。
天才理论之后
无独有偶,与刘若英在2004年因《天下无贼》与王宝强相识,2017年王宝强导演了他的首部电影《大闹天竺》,因为这部电影,王宝强登上了中国电影金扫帚奖的名单,被称为最令人失望导演。
今年3月26日,王宝强亲自登台领奖并现场发表感言:
虽然它不是个光彩的奖项,但可以鞭策人进步。我来领奖是因为我爱电影,尊重电影,尊重观众,尊重在座的前辈们。我第一次当导演确实欠缺经验,有很多不足,我相信经过努力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演。感谢这个奖项给我个机会,对观众说声对不起。
纵观王宝强的演艺生涯,从北漂开始,到和刘若英、刘德华演《天下无贼》,到后来与徐峥演一系列电影,到很火的两部《唐人街探案》,王宝强可以说是一个非专业的演员,在演戏中不断的精进自己的演技。从来没人说他是天才。
想在某个领域崭露头角,必须经过不断练习、精进、试错、反馈、提高。对于刘若英和王宝强最大的问题是,在未准备好之前把电影商业化,让自己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如果给更多的机会,我相信刘若英再导演的电影会是另一番风景,她缺少的是练习的空间。
maybe 我是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