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学兄弟联络,得知他母亲过年时候就走了。
一瞬间心里触动到某根神经,很痛。回想起去年十一月,那时候他母亲微恙,刚接来北京治疗,哪里想到没有几个月就走了。兄弟的言语里流露出无奈和坦然,说这几个月该受的本不该受折磨都受了、该面对不该面对的却都始终要去面对。电话里我们聊到,他慢慢的恢复过来,工作和生活也逐渐走上正轨,心中算略微有些欣慰。
可是这样的触动,却让我再次看到了深烙在我们这代人心中的怕与痛!
80后这一代,可以说是夹缝中生存的一代。我不能代表80后,只能说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们没有60/70后运气好,赶上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又没有90后父母的资本积累,拥有天然的资源和优势;而80后,唯一靠的只有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我们会独自漂泊在北上广,我们会没日没夜的出差,我们会经常忘记给父母电话,我们会觉得自己应该更努力更争气一些。可是现实社会的发展速度以及资产膨胀速度,却远远的超过了我们努力可能换来的成果。于是我们永远疲惫不堪,却少了自己的生活,少了与家人相伴,少了这一生该有的思考。
说到怕,其实很怕。
毕业了,大家呆在大城市,拿着不高不低的薪水,盘算着什么时候能在这大都市买得起房。有两种人,一种算完后落寞惆怅,因为赚的钱远远赶不上房价的增长速度,回家吧又不甘心,只能咬牙继续北漂,于是成了蚂蚁一族。一种是找家里凑足了首付,在郊区买了套小房子。看到房价一直在涨,心中暗暗窃喜,可在欣喜的同时也看到了每月高额的还贷账单。于是每月省吃俭用,没有交际,没有生活质量;不敢轻易跳槽,错失机会,于是成了一辈子的房奴。
这样的例子就在身边,听多了真的会怕。怕自己成为了其中的任何一种。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有人举了个例子:当我们坐飞机过安检,排了一个老长的队,这时候随着人多可能会开第二个安检口。这时候人的心态就会变得很有意思,排在队尾的二话不说冲上前,排到第一位,原来队伍里快排到的人是不会动的,因为是既得利益者,而最倒霉的就是排在队伍中间的这批人,他们不是行为不敏捷,而是心态上发生了一刹那的犹豫,等他犹豫结束的时候,发现两边他都只能排在队尾。而80后就好像这批排在中间的这波人,错失了社会发展打开的机会窗口,于是掉进了两代人的夹缝当中。也许有人会说,你要的太多了,你才二十多岁,正是应该努力去积累的时期,不要去想这么多后果。可是现在如果不想,等三十岁后了,再想这些,是不是会有些太晚了,等而立之年才悔不当初幡然醒悟,是不是会略显惨淡和无力?也许只有这时候真的怕了,才会逼自己去思考,逼自己去改变,去找更好的方法,找更好的方向,做更好的自己。
说到痛,其实很痛。
今天终于结束了这段让人身心都要崩塌的差旅,踏上了归途。
看了一本书,叫作《死亡如此多情》,讲述的是百位临床医生口述的真实临终事件,让人的心里愈加复杂。里面很多故事里,让人感受到原来生命那么脆弱,死亡也那么无情。平时很少谈论生死,也总觉得时间还多,父母还年轻,现在忙等以后功成名就,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爱去陪伴身边的亲人。可是这些天的暴乱、兄弟母亲的离世、书中字字扎心见血的描述,让我看到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无情。也许某趟航班起飞,我再也没有机会去做这些事情。”父母在,不远游“、"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些话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让人心痛。痛的是明明知道,却似乎又无能为力!没有能力早日接父母到身边好好照顾;又不甘心回到小县城苟活陪伴,当然那也并非他们的期待。这是很多80后遇到的难题,我们渴望成长,却又无法抑制成长带来的痛。也许唯一能做的是加速我们的步伐,追赶时间,追赶生命。
这是命中注定,别无选择。
我们这一代的怕与痛,就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交织缠绕,让人窒息。也许只有深刻体会,才有可能会涅槃。怕,会带来改变:改变看法,改变方向,改变自己。痛,会带来彻悟:悟生死,悟当下,悟如何子欲养而亲正待。兄弟处理完母亲后事,便从中科院辞职,从事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把自己从枯燥的研究工作中解脱了出来。希望今后一切顺利。阿姨一路走好。
于2014.03.16 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