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了主题正确,还远远不够,还要做到主题深刻。因为只有深刻的主题,才能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怎样做到主题深刻呢?哲学常识告诉我们,那就是挖掘事物的本质。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就是挖掘事物本质的基本方法。
大千世界纷纭复杂,一切都掺合着:深刻的和浅薄的,伟大的和渺小的,美好的和丑恶的,真实的和虚假的,本质的和现象的。要想提炼出深刻的主题,就必须摒弃那些不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粗材”,而选取精华;筛去那些虚假的事体,而留下真实的东西。并且要对事物进行历史的考察和此事物同它事物相互关系的考察,进行由表象到本质的剖析。这样,才能挖掘出事物的本质,从而确立深刻的主题。否则,只看到一些现象就动笔,主题就很难深刻了。
峻青同志说他的《秋色赋》等一组作品的产生,就经历过提炼主题的“磨难”。
峻青同志的故乡在胶东。这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斗争史的地方。解放战争时,这里的人民表现出了英雄气概;三年困难时期,这里的人民表现出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峻青同志看到这些,“就产生了强烈的写作冲动,要表现这些英雄的人民”,但由于对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不够,“虽然占有了大量材料,但中心不够突出,而给人一种罗列现象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写出了散文《故乡杂忆》。
峻青同志认为作品主题不深刻,是不成功的。他很苦脑。便反复思考怎样使自己作品的主题深刻起来。后来,他一边学习,一边认真思考,通过对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处理,他挖掘出了“我们的国家不愧为伟大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不愧为伟大的人民”的新主题。于是写出了《秋色赋》等一组成功作品。很显然,要想使文章主题深刻,对事物本质的挖掘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不妨再结合具体文章的写作,来谈谈深化主题的技巧。一般说来:
写人的文章,要着力于对人物思想的发掘,要全力寻求出支配人物活动的思想根源。这样写来,人物的行动才是可信的,人物才有深度。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的昊吉昌老汉,他全部行动的思想根源就是一句话:“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作者发掘出了这个思想的结晶点,人物就有高度,主题就深了。
记事的文章,要着力于对事件思想意义的探求,要在事例所显示的多方面意义中找出最主要、最有教育意义、最深刻的那一点。因为只有它才代表了事件的本质。
以议论为主的文章要着力于寻找主要矛盾,指出问题的本质,并作出明确的回答。
总之,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主题就有了深度。
未完待续……
大家都在看
这儿是文学与历史爱好者的聚集地。这有小说和散文,还有诗词,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起来,一起读书养性,方可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