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每天会从不同的渠道接收大量的信息,手机也好,电脑也罢,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机制,就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大脑疲惫不堪,产生焦虑,也会忘记很多重要的事情。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有用的,如果你不能很好的处理信息,终将被信息所埋没。
一 优化信息入口的质量,精简关注点
① 精简关注点,选择真正对自己有用的
好文章永远是看不完的,这个世界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你必须学会挑选和筛选信息,不断向自己提问:
这个信息有助于改善我的工作么?
这个信息有助于改善我的生活么?
这个信息有助于改善我的思维方式么?
获取这个信息会花费我多少时间和精力?
……
减少一些可有可无的关注点,关注对你生活和工作真正有用的信息,而非一些八卦和哗众取众的内容。
② 把握核心,优化信息的源头
看书,尽量只看一些专业和经典的书籍,信息,尽量从一些权威的平台,网站,媒体去获取。
我们每天收看大量的信息,都是有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的,你需要做的是控制好信息的输入,不断筛选优质的内容入口。
大量的朋友圈消息,大量的知识和干货,大量的及时通讯的信息需要回复,大量的社群消息需要查看……
如果我们花时间一个个去看,就会发现疲于奔命,时间根本就不够用。这就需要我们有所选择,过滤一些低质量的信息,筛选出一些高质量的信息源头。
你没有必要读完所有的干货,网络上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优质内容,你需要的是提高的你的信息接收门槛,把握头部的一些核心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和工作的效率。
这样,你学的更少了,效率却反而提高了。
③ 保持专注,不要分心
梳理和清理自己的关注点,不要让自己关注太多的东西,清理掉一些可有可无的关注点,筛选真正对自己的有用的信息。
对于一些低质量的信息,要舍得过滤,舍得不看,只学真正对现在工作有用的内容。不要把自己的大脑变成知识和干货的储物箱。
二 建立信息中转站
① 梳理你的信息来源渠道
书籍,网站,即时通讯工具,手机APP,视频,音频,电子邮箱
工作中的各种文章,照片,自己的灵感,随手拍摄的照片。
手机的备忘录,电脑的收藏夹,以及和朋友,同事的交流,朋友圈的信息。
② 建立信息中转站
通过筛选机制,把重要的信息都放到一个信息的中转站之中。信息中转站的数量要尽量的少,最好是一个。
这里我们推荐可以在线多平台同步的工具:比如印象笔记,网易云笔记等等。电脑和手机都可以实时地进行同步。
在云笔记里面搭建一个临时的中转笔记本,把所有的没有处理过的信息优先放到这个笔记本里面,比如一些网上收藏的干货文章,一些重要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整理和筛选以后,再分类归档到其他的文件夹里面。
记录每天的创意,灵感,放到信息中转站,通过整理归类到自己的灵感库里面。
手机上随手拍摄的一些照片,如果不去整理,也会越来越多,到最后也不好找,所以,我们也需要对照片进行整理和归档。
再比如,看到一篇想看的文章,但是时间有限,就先大致地浏览一下,觉得不错,就放到自己的信息中转站里面,到后面再细细品读。
电脑上的信息中转站
下载的一些文件,收藏的一些资料,或者因为某项工作而建立的临时文件,第一时间就放到这个文件夹里面。之后做好归类,定期清理,没用的删掉,有用的分类归档。
每天清理,清爽干净的桌面,也可以让你保持一个好心情。
三 每日或每周批量清理
对于信息,如果你不去定期清理,这些东西就会越堆越多,到后来变成了垃圾堆,乃至于你看到就会心烦,根本没有心情去处理这些事情。
这就需要我们每天或者每周做好信息的批量整理和分类。批量处理同一类事情也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四 建立体系,分类归档
① 搭建好自己的框架体系,做好知识和信息的分类
我们整理好的信息,如果一股脑的全部放在一起,也会加重我们后面信息处理和积累的效率,所以,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建立好知识体系,分门别类地归档好信息。
②少而精
我们对待知识和信息的态度应该是少量而精炼,大脑记不住太多的东西,而好好读完一本书的作用,将会远远超过你毛毛躁躁地看完十本书。
③ 定期更新和复习
对于一些经常要用到的知识,我们需要反复读,反复看,同时不断地更新和迭代,思考和总结,让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效率不断的得以提升。
总结
面对海量的信息,大量的知识干货,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全盘接受,而是筛选真正对自己有用的内容,精简自己的关注点,保持专注。
我们需要梳理好自己的信息来源,提高信息输入的质量,少而精。
根据自己的需求建立知识体系和框架,通过信息中转站,定期地清理,把真正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分类归档到自己的知识库当中,不断地更新和学习,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