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小学知识 中学知识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为什么仍然坚持阅读

2024-12-11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夜读

读书的开始从识字开始,那时我刚上了小学没多久,但已经能够认识很多汉字,配合猜字和字典的使用,我就已经能阅读很多我哥哥的教材类书籍,那时候我看的最多的是语文、历史和政治书。那些鲜活的故事和人物,那些多面的世界讲述给我打开一扇看世界的大门。那时读书有趣有意思是我最大的追求和满足。真没想到我真正的阅读生涯是从闲翻哥哥们的教科书开始的。尽管教材的片面化和浅显性十分明显,但我依然读得津津有味,我迷上了那些鲜活的历史人物,迷上了那些遣词造句的韵律之美。那时我心里就知道,这辈子我都不可能再放弃读书了。

初中开始,我就开始在学校寄宿,也就同时开始了自己的淘书生涯。因为住校给我带来的好处是我终于有了一些金钱的支配权力。每个周家里会给我20元钱。为了能省出一些钱给自己用,我都会省吃俭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乱花钱。早餐和晚餐都很简单,午餐也只要一个素菜。慢慢的我攒够一定量的零钱,我就会去学校附近的书店,买回自己曾经心心念念很久的书。我现在还记得我买的第一本书是很通俗的文学作品《鲁滨逊漂流记》。而后我就会经常抱着自己买的课外书读。当然同学之间互相传阅自己的书也是读到更多好书的有效方式。那个时候,书店还不至于活不下去,所以,租书也很普遍。我经常会租一些武侠或者历史类的书来看,什么《东周列国志》、什么《三侠五义》都是满足我那颗小小好奇心的书目。

我的读书生活伴随着的是家庭经济状况愈来愈差,一场变故更是雪上加霜。后来我考上高中后,问父亲,我还要继续上学吗?父亲只说了一个字上。我眼含热泪却并未留下来。因为我知道,其实这也意味着我可能要承担更多东西。

说到这里你一定会以为这会是一个催人上进的感人的励志故事。然而,我并没有走上这样的路。

到了高中,我的生活费并没有变得更多。但我对阅读的渴望却更加强烈。而且所读的东西也更加多样,经典著作、犀利杂文、精巧小说、唯美散文、稗官野史等等都会拿来阅读,渐渐地我发现经典作品的共性在于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总结和反思,可生活在现世里的我更加关心我的周遭在发生的变化。我开始阅读很多当代文学作品,乃至杂志报刊。这种阅读为我展示的是此时此刻的社会思想状态和我所到达不了的地方发生的故事。当我将之前的阅读和当下的阅读结合的时候,我感觉到所有的文字都是在讲述人和世界的关系,我们终极追问的仍然是我们刚开始关心的:我们为什么存在?

而阅读本身给我了一种思考,我开始成为一个思考者而不是追随者。我厌恶千篇一律,但是又讨厌标榜自我。我承认努力的价值但是又刻意缓慢前行。我坚持住了阅读却不能顺利考进名牌大学。后来进入了一所普通二本院校。貌似让家人失望了,我自己也内疚了好一阵子。甚至怀疑阅读本身的价值。难道我应该放弃阅读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做一个乖乖的孩子,然后顺利入党,毕业,就业。走向所谓的人生巅峰?

我的迷惑困扰了我好久,后来我在图书馆找到了答案。那些类型繁多又免费的图书再次让我开眼界。我读了心理学、美学、哲学和社会学类的书。终于找到了答案。阅读本身并没有错,是阅读让我走向了一条独属于我的道路。给了我面对事情的更多思路。给了我看待世界和周遭事情的态度。这或许就是它的价值吧。

我现在愈加明白,我为什么在贫穷的状态下依然坚持阅读而不是奔着名校高薪去。不是因为我清高或者厌恶金钱。而是在逐渐阅读接近真相的过程中,我知道了让自己有价值的追求我才会全力以赴。

阅读就像一个朋友,在我伤心时给我安慰,在我难过时让我开心。在我迷茫时给我方向。在我止步时给我力量。在我独孤时始终陪伴。

我没有成为一个励志的别人家的孩子。我曾经很多次问自己,你后不后悔?

答案是NO。

我走向工作岗位后,我越来越觉得不后悔当初走过的路。学习是一辈子都做不完的事,阅读也是一辈子完不成的任务。能力和学校和学历的关系并没有完全正比,但阅读和思考的水平却有很大关系。阅读是一个见世界、见人心的过程。在互联网时代,学习的能力和水平越来越与学校无关。个人的自我驱动才是你逐渐区别同龄人的手段。无数的有价值的东西,就在那里等着你发现。谁能发现的越早发现的越多,谁就能成为走在前列的人。

所以,阅读给我的不是温饱,而是温饱之上的一种态度。有了它,我才能宠辱不惊、坦坦荡荡的活着。明白的活着,对我而言比吃的好一些要重要的多。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