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说到:“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读书,是我们从小就学习的事。从牙牙学语开始,我们就和书结上了不解之缘。从此生活、工作再也不能与书分离。很多人毕业后就认为自己不用看书了,其实不然。工作中的文案、杂志、论文等,都是取自书的缩略、精华。可为什么有的人看一遍就能心领神会,有些人把书翻烂也只是略知皮毛。这大概就是读书的方法和效率的问题了。
说到这可能很多人不服气,心里想着我都大学毕业了,还能不会读书吗?这么多年难道是白学了吗?可你仔细回想下,从小到大班级里是不是总有那么一个学神类的人物。他和你们一起玩,一起疯,一起嗨。可每次考试却总是名列前茅,深深的鄙视着你的智商。从此心生敬畏,可望而不可及啊。(别问我怎么知道的,都是泪啊。)
他真的智商爆表,情商过人吗?其实不然,只是他从小就掌握了怎么有效阅读一本书的方法,好的方法会让你节省更多的时间却能比别人收获更多。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正是如此,教你如何最大化阅读吸收一本书,让你能够在更短的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且铭记于心。
奥野宣之,新闻学专业。曾在出版社和杂志社工作,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深得商务人士的追捧,一个无论何事都喜欢用笔记本解决的人,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收获呢?
全书分为五个章节。作者以传媒人的专业分析和自己的亲身实践,用一个又一个的事实来告诉我们“笔记法”的诸多好处,不管生活还是工作。好记性真的是不如烂笔头啊,人每七年全身的细胞就会更换一遍,相当于重塑了一个自己。而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仅需6天我们的记忆就会急剧下降,需要不断反复才能对一件事物熟记。而笔记本则是更好的帮助我们记忆的一个好方法。
1、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
奥野宣之为我们介绍了四种笔记使用方法:
① 随想笔记
记录平时的感悟,这与日后的选书息息相关。跟书有关的信息其实就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看电视、聊天、遇见某个美好的事物,这些都是日后选书的重要线索。不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只要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在笔记本上就够了。
② 购书清单
找到真正想读的书。通过网络、书评、朋友推荐等得知的书籍,都可以记在笔记里。然后带着清单去购书,就不会被市面上包装过度的杂书迷惑,冲动购买自己完全不需要的书籍。主动选择购书是买书的关键。
③ 各种报道的剪报
尽情收录感兴趣的内容。作家的访谈、网络的推荐、书店的信息。只要能引起自己的注意,最好全部记录在笔记本上。在想看的书下随手记录一些信息,就能在日后知道自己当初为什么买这本书的原因了。不要买了书之后觉得不知道为什么要看,这是大忌。
④ 读书笔记
将读后感转变成文字保存下来。读完一本书,可以在笔记本上进行摘抄、写感悟、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小物件。将读书体验封存在笔记本里,以后翻阅的时候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美好感。你会佩服自己,以前居然看了那么多书,还写了那么多的读后感。这种美妙的体验只有亲身制作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好。
你看,一本笔记可以做那么多事情。不需要去刻意的记录,随手、方便、快捷是笔记本的特色。只要记了,不仅会加深印象,还能通过提炼句子使自己对书籍的内容体会更加深刻,真是一举两得啊。
2、用购书清单指明购书
从选书开始,就要在笔记本上进行记录。现在很多人宁愿在某宝上花大量的时间去寻找更为合适的商品,却鲜有人对书籍仔细筛选。市面上充斥着那么多毫无价值的畅销书、洗脑书、鸡汤书,辨别这些不仅是对书籍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① 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线索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神经。在各种地方我们都可以捕捉到我们感兴趣的书籍。将这些收集在笔记本上的“随想笔记”中,很快就能收集不少书籍信息了。
当然,你还可以主动收集信息。想看某一领域的书籍了,例如经济学。直接去搜各大高校开出的书单照着买就好了。推荐大家可以去豆瓣看书籍的评分,8分以上的就毫不犹豫买了吧。
②找到能帮助自己找书的“枢纽书”
这是好书的关键来源,也是我判断一本好书的标准。一本好书在书中会提到很多相关的书籍,这些都是你选书的来源。一般来说,书中推荐的书都不会差。你想一本书的作者能推荐另一本书,必然经过了层层筛选,一定是值得收藏的好书。
③了解各个出版社的情况
每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独有书籍。这些书籍必定都是精品,从拿下独家出版权开始,出版社就会为此类书籍进行审核、装订、设计、分发,最后呈现给读者的必然是最好的。想想他们也不会砸自己的脚对吧,所以买书一定要看出版社。有些老牌出版社都是不错的,像我喜欢的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南海出版社,出的很多书籍都是精品。
3、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或许你会说这太功利了,读书是享受,不应该去考虑那么多的事情。想多了,就失去了读书的乐趣。可是有多少人是拿读书当做麻痹自己的毒药,匆匆略过一本书,就自诩看完了。到了年底晒自己好似看过那么多的书籍,可是随便哪本都说不上来到底讲的是什么。这样读书,还不如不读,浪费时间还欺骗自己。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更是如此,不带着思考去读书,终究只是看过,不能说读过。
刚开始做笔记不用很麻烦,只需要从一句话开始。将自己觉得有意思的记录下来,或者将看到的打动内心的话语摘抄下来。重要的是坚持下去。读完一本书,你记下的这些很有可能就是全书的重点,不知不觉你就进行了一次精华的提炼。这是对知识的提炼,也让自己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书中的内容。
将一本书分为:通读、重读、标记三个部分。
通读:将第一次阅读觉得有价值的进行标记。
重读:读完一遍,将通读的内容重新读一遍。要是还觉得能打动自己或者对自己有价值,那就加重标签。反之将标签拿走。
标记:再读一遍重读过后的内容,感觉实在无法舍弃就可以将其摘抄在笔记本上了。
简单的三步,能最大程度的保留书籍的精华部分,舍去繁杂的套话。
4、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
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在撰写和参考笔记的过程中,我们持有的信息会随之更新,同时也会不断发酵。消化内容后提炼出的精髓,就是我们读书的根本。
重读自己读书笔记,即便是漫无目的的略过,也一定会给你带来全新的思考和启迪。每个人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同时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或许当时觉得无感的书,过段时间看读书笔记的时候会发现不一样的价值,从而再去翻阅那本书籍,这时候看过的书往往也是最有价值的。
5、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
最后奥野宣之为我们介绍了19个读书的小技巧。我特别喜欢其中三个小技巧。
① 书店中的意外发现
虽然网络购书方便还便宜,不过自己还是喜欢在书店淘书。在淘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喜欢的书籍,更能加深对书的记忆。而且往往书店中总是有那种绝版书籍,堆在角落无人问津,淘到一本开心的三天笑的合不拢嘴啊。而且在扑面而来的书香中畅游,何不失为一件快事呢。
②名著放在枕边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因为经历过时间的洗礼,留下的自然都是精华。或许它生涩、晦暗、难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慢慢的领略到名著带给你的思考、启迪、魅力。有时候缺少的是那一时间的顿悟,然而顿悟需要的却是长时间的思考啊。
③不能小看的有声学问
有些名著,例如《红楼梦》。里面复杂的人名就搞的我头晕脑胀了,这时候影视剧简直就是一剂良药啊。87版的红楼梦就是经典,看了一半就把里面的很多人物关系搞清楚了,还顺带着回忆了一遍书中的内容,更好的帮助我通读了一遍这本旷世名著。
现在各大平台都有很多电台类APP,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优质的有声读物,也不乏是一种读书手段啊。读书并不只是单纯的看书,各种方法利用起来才能更好的读书,不读死书才能更好的进行思想的洗礼和升华。
结语
最后作者还列举了很多实用的文具,诚然,爱书之人对文具的要求都很高。不得不佩服日本人那种深入骨髓的细致,考虑的周全。很多细小的小事,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涵养和素质。作者只是坚持这些常人不以为然的小事,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你还有什么理由好高骛远、急功近利。
脚踏实地做事,谦虚谨慎做人,这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学习并为之坚守的。
PS:小收获
收集的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