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小学知识 中学知识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年薪200万的总监被裁员:这三件事,越早明白越好

2024-12-08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后台收到这样一则读者留言——

“晓璃老师,你好,前不久看朋友圈的一篇文章,让我细思极恐。文章提及,某高科技公司C中国区负责大客户销售的43岁的总监今年3月被公司裁掉了。这位总监是北大数学系本科,美国芝加哥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某芯片巨头10年中国区高管经验,也没有改变他进入C公司才第5个年头就走人的结局。我原本以为,在职场中好好提升自己,未来能做到高管层就会增大安全系数,但这个消息彻底击碎了我这个美好的设想,让我深感焦虑与迷茫。晓璃老师,你说我们到底该如何做,才能让在自己40岁上下不会陷入类似的困境呢?”

今天的这篇分析,结合了最新的职业咨询案例和相关的政策,希望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启发和帮助。

一、体制外有风险,体制内会好吗?

曾几何时,体制内工作是“稳定且收入丰厚”的代名词。

经过社会演变及发展,这一认知渐渐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事实上,体制内工作说到底只是一份职业,这份职业的特点如下:

1、如果能取得编制,除非你在工作中犯了大错,一般情况下不会开掉你;

2、等级森严,晋升渠道狭窄:想要提升,你需要有两样东西,一是资源,二是不可替代的能力;对于两样都没有的多数人来说,最可能的职业路径就是从办事员到办事员,常年稳定地穷着;

3、如果你认为,体制内工作(例如公务员等)会有一些“灰色收入”,只能说明你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过去:如今,公务员的灰色收入正在逐渐缩减,慢慢变成了“阳光收入”,这是大势所趋,也是社会前进的需要;

4、这份看似有保障的收入背后,是不成正比的压力和付出:你需要接受人民的监督(不好意思,谁让公务员的天职是“为人民服务”呢?),当然也有业绩考核压力;还有,随便一个匿名投诉电话就有可能减少你当月的绩效工资,严重的还会通报批评;

5、给你发工资的东家不是企业主,而是财政局,所以你的工资不能随便加:你在企业觉得不满还能向人事或老板吐槽,你当公务员对工资不满貌似只有两条路,要么忍要么滚;如果要调整工资,意味着一系列的行政手续及审批,而且动的并不只有你一个人;

6、如果你认为,先进体制内享受一份安稳,再利用业余时间发展副业,只能说你的想法很傻很天真:国家早就出台了政策,明文规定公务员不能发展副业。

“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过有关机关批准,并且不允许领取兼职报酬。公务员不得从事或者参与盈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盈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违反以上规定的话,轻则处分警告,重则开除。 ”

另外,从公务员的选拔制度来看,这一梯队无疑是素质最高的一群人:毕竟,能通过严苛的录取率冲入公务员队伍的,学习能力自不必说,文字能力和政治觉悟都要很厉害才可以,否则如何能通过笔试和面试两个关口呢?

如果你怀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与理想,乐于助人,有足够的耐心,能够常年忍受枯燥琐碎的工作内容,同时性格上厌恶风险喜欢稳定,则可以考虑体制内的职业,并且一心一意地做下去。

而如果你性格不喜稳定,属于“风险偏好者”,同时对物质收入有强烈的渴望,则不建议把体制内工作作为首选项。

二、企业里,老板和员工各有一本账 

众所周知,企业的本质是逐利;在利润的驱使下,每个企业主都在考虑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用最小的成本赚取更多的利润?

一)、从是否盈利划分,企业里的岗位大致分两种:

1、营利性岗位。

以销售岗位为代表,能够直接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属于创收岗位。

这一岗位上的工资能给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和业务水平:因此你会发现,现实中有不少优秀的业务员,年终奖数字着实让人羡慕。

2、非营利性岗位。

以行政、人事为代表,属于辅助岗位,并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属于不创收的岗位。

这一岗位上的工资往往很难直接体现一个人的能力与业务水平:因为设置辅助岗位的目的,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销售业务,事情往往琐碎复杂,同时很难量化考核。

在老板心里,他们在营利性岗位上的投入能给企业带来直接收益,而在非营利岗位上的投入则无法给企业带来直接收益:于是你会发现,老板对销售类岗位的员工非常大方,奖金绩效一个也不少;但对于辅助类岗位的员工则吝啬无比,恨不能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加量不加价。

二)、员工和老板各有一本账

如果你能理解这一层面,则不难明白老板和员工的立场永远不同,因为他们采用的完全是两套计算系统:

1、员工是这样算账的:

去年企业赚了2000万元,刨去给高管的奖金及业务员的提成(总计约700万元),还剩余1300万元。

基层员工大约200人,则平均每个基层员工的年终奖大约为:1300万/200人=6.5万/人。

2、老板是这样算账的:

去年企业赚了2000万元,国税地税等各项税金在一起需要缴纳600万元,一年的房租水电大约需要400万元,其他各项支出约200万元,则税后利润为:

2000-600-400-200=800万元。

为保障公司未来的发展,需要留存10%的盈余公积金,则可供分配的利润为720万元(800-80);

扣除业务员提成及高管奖金等700万元,则可供普通员工分配的利润为:

720-700=20万元

均摊到200名员工头上,则员工人均年终奖=20万/200=1000元。

如果你最终拿到了1000元的年终奖,在你看来简直干不下去了,在老板看来其实是仁至义尽了。

三、没有“不可替代”,只有价值最优

很多人想当然认为,如果自己的能力足够强,渐渐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人才,做到中高管之后,仿佛就意味着“安稳无忧”了。

事实往往不是这样。

1、高精尖人才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

从中国的企业情况来看,中小企业更倾向于综合型人才:不需要过于突出的专业能力,但要能一个人顶好几个人用,就是人才。

而大企业普遍对专业性有所要求:首先大企业分工明细;其次大企业实力雄厚,一个岗位多人竞聘是常有的事儿;最后大企业定岗不定人,它们相对成熟完善的制度能够保证一点,那就是不论多么关键的职位空缺,都不妨碍日常经营活动的开展。

因此,职场中从来就不存在理想的发展空间,企业和员工之间更像是一种匹配关系:匹配程度高,则越适合;从来都是彼此需要,但又彼此提防。

2、计划赶不上变化:高精尖人才也会遭遇“战略性裁员”

就像引言里那位读者提及的案例一样,很多企业由于遭遇业务下滑的困境,导致它们用不起身价昂贵的高级人才:比起裁掉五六个忙的混天黑地的小员工,倒不如直接换掉一个年入几百甚至千万的高层管理者。

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就要安安稳稳当个小员工,不要往上提升了呢?

职场处处是风险:当高管有风险,但当个小员工,风险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个人角度而言,身价百万的高管被裁员,不论是物质基础还是个人能力抑或是人脉资源都比一般人更有优势,面临的机会与选择也大不相同。

前者如果看好一个项目选择创业,也是分分钟能够运作起来的事情;而一般的小员工,则只能选择被企业挑拣,自己单独做任何事都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3、年轻当然有优势,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

要知道,很多公司就是靠着榨取员工的剩余价值获得了第一桶金。

例如很多创业公司就喜欢招有闯劲、干活不要命的年轻人,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年轻人便宜。

想想看,在一家企业发展初期,人工费越少是不是意味着盈利空间更大呢?是不是就意味着手头有更多的现金流呢?

因此,对于年轻人而言,只要年龄的红利在,找一份工作并不难:难的是35岁上下没有成长没有进步的中年人,如果能力和资源依然停留在职业初级阶段,一旦遭遇职业变动,很容易陷入被动的境地。

四、一个策略:构建可持续性的收入结构

很多职场人的收入结构过分单一:多数人在工资之外,并没有形成可交易性资产收入。

这是多数职场人焦虑的根源。

什么是可交易资产?最常见的例如房子、股票,就是随时可以拿到市场交易的资产。 

对我们很多职场人而言,想要提升自己未来的抗风险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有意识地构建属于你的可交易资产。

你以为范冰冰这样的人,没事晒自己护肤心得,硬生生把自己打造成一代网红,是吃饱了撑的吗?

实际上,演员也是一种职业,同时这种职业也会遭遇“中年危机”:这些知名演员片酬不低,同时他们对作品也有要求,而好作品更是可遇不可求——所以很多知名演员都面临“无戏可演”的尴尬。

这个时候,有些头脑灵活的演员开始另辟蹊径:不论是自己开餐厅还是当网红,他们都致力于一件事情,那就是构建自己的可交易资产。

比如餐厅就是一笔可交易资产,而网红自带的流量和注意力也是一笔不菲的可交易资产。

那么对于普通人而言,又到底要怎么做呢?

比如腾讯的马化腾当初创业那会儿,聘用的都是兼职程序员:这些程序员很多在国企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同时工作也很轻松,于是被马化腾招来做兼职,对于老马来说,无疑是一项划算的人员支出,对于程序员来说,无疑多了一份收入。

好,在刚才的这段话里,编程能力就是这些程序员手上可以随时拿来交易的“能力资产”。

意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知道很多厉害的普通人,他们往往在单点上具备超强的能力,而这个能力直接可以拿来变现。

秋叶大叔就是靠PPT起家,如今在社群运营方面颇有心得;

芭芭拉·明托是咨询顾问出身,在思维及写作方面很擅长,一本《金字塔原理》成为经典不衰的畅销书,在此后的三十多年,她致力于向人们传授金字塔原理,不仅解决了生计问题,更达成了自我实现;

还有人通过自己的摸索,在理财方面颇有心得,持续输出,慢慢成为理财达人,开发出自己的课程,开始有了“被动收入”......

最后,我想和你分享一段心得——

“原本你以为这份工作做不好,那么换一份工作就应该能做好。但你以为下一份工作就比现在好做吗?不存在的。问题在于,这个社会的运行机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是让你追求梦想的。你会遇见讨厌的HR,会碰到一个叫做现实条件的东西。”

作者简介:赵晓璃,职场作家、职业生涯咨询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LinkedIn领英中国专栏作者,36氪特邀作者。著有《怕麻烦才是你最大的障碍》、《请停止无效的努力》、《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