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遇到一个小女孩,5岁左右,短发、圆脸、不太整洁的衣服,看起来不是很机灵;不知因为什么原因,身旁一位30多岁的女人正在用恶毒的语言谩骂着,推搡着,孩子木然地看着地面,默默地忍受着,没任何反应,女人似乎更生气,动作力度越来越大,推搡中顺手在孩子头上胡乱拍打,小女孩踉跄着差点摔倒,脸上没有恐惧、没有害怕、没有眼泪,没有任何表情。
看到这一幕,我忍不住准备冲上去制止,旁边一位30多少岁的男性看到我,拉住女人说:“好了,好了,打两下消消气就行了?”边说边用眼睛看看我,示意女人旁边有人,女人推开男人,呵斥道:“就你会当好人!看不见吗?她笨的像猪一样!”说着顺手又给了孩子一巴掌,指着孩子接着骂:“当初为什么要生你?真是倒霉死了!”男人推了孩子一下说:“还不快走?”拉着女人向前走去,孩子默默地跟在后面,似乎刚才发生的一切与她无关。
我接待过很多因为孩子问题寻求帮助的来访者,普遍有一个说法:老师,不是我非要生气,是孩子太气人,我没办法,所以我不得不发火,不得不动手 。这种情况下,我会提问:如果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一个成年人身上,你还会有同样的选择和行为吗?他们会回答:可能不会吧!或者说那要看情况,很少有回答当然是一样的表现。
发火,行为人潜意识已做过评估,什么有风险,什么不能做或适度做;面对弱小的孩子,无论家长怎么做,孩子没有反抗能力,基本没有后果,于是,孩子成为家长发泄负面情绪最好、最安全的对象;那些任由自己负面情绪蔓延的家长,会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我打你、骂你都是为你好,你必须接受!”一旦孩子有反抗或不服,家长的怒火会瞬间点燃:“我连你都收拾不了!”“你居然敢不听我的!”“反了你!”甚至, 家长可能做出更严厉或冲动的行为,而使矛盾升级。
回到文章开始的事件,通过母亲的行为,可以想象孩子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情景?可能孩子不够聪明、经常犯错误、学什么都慢,甚至与同龄的其他孩子相比能力弱很多, 但是谁的成长过程不是这样:从不会——学习——巩固——形成,当孩子成长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时,除了孩子天赋中的不足,长期被父母或养育者谩骂、羞辱、打骂的孩子,不被尊重、不被善待、不被接纳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而不能感受到爱的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对孩子生气,很大原因是成人没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情绪,或者对孩子失去掌控感的恐惧;每个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和经济状况等不尽相同,我们能提供给孩子的能力有限,无论什么收入、什么环境、什么阶层、什么教育背景,爱,是每个人心中都具有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对孩子充盈的爱,才是孩子的完美起跑线,只有被爱包围的孩子,自信、乐观、不怕困难、勇于进取,才可能有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