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小学知识 中学知识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音乐的疗愈系随笔”专题:音乐也是合一

2024-12-09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曾在知乎上关注过这样一类问题:音乐界/乐器界的鄙视链是怎样的?

浏览下来发现,不同流派音乐人之间据说存在这样一种鄙视链——玩古典的瞧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摇滚的,玩摇滚的瞧不起玩流行的。然后这些所有人,都瞧不起玩说唱的。

乐器界呢,站在顶端的自然是钢琴和小提琴。当然,可以想象管风琴演奏家绝不会同意这样的说法!但毕竟学管风琴成才的人数相对要少得多,呼声自然盖不过乐器之王梯队了。那么乐器界的日常鄙视链,从下面这张图中可以窥见一二:

(图片来源:感谢知乎用户“哎呀君”,不过左上角应该是钢琴才对……)

种种调侃,看看也觉得有趣。对音乐行内人而言,从某一流派创作的技术难度、作曲家为乐器而作的作品多寡、质量优劣上分门别类,不自觉引出一种优越感来,倒可以理解。不过,从一个听者或者一个纯粹音乐消费者的角度,私以为,音乐的妙处在于契合不同场景以及听者不同的心境;在此情此境中与听者的意识产生奇妙的共振,延伸出奇妙的化学反应,才是动人的。

入秋的周末,早晨,斜风细雨带来点点凉意。为自己准备好一顿早餐,来一段什么音乐享受这个当下呢?张学友的《秋意浓》——不错的,如果恰好你此时在思念某个遥远的人,有些忧伤。歌词虽有些伤感,但旋律恰好渲染了秋凉,无形中增加一点美感;这是流行音乐。Eric Clapton的《Autumn Leaves》——也不错的。这首歌的编曲里,吉他音色干净而温暖,配以轻快的爵士钢琴伴奏,偏慢的节奏加上Eric慵懒的嗓音,使得整首歌格调比较轻松,略带一点怀旧感;正好适合秋天慵懒周末的早晨吧。这是爵士乐。或者,挑一曲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当中的《十月:秋歌(October - Autumn Song)》,也很美。听过很多弹奏版本,俄罗斯钢琴家Alexei Sultanov有一个现场录音版,个人认为最细腻最抓心,听上去有种秋意缓缓渗透到空气中的感觉。在不慌不忙的秋日早晨,边吃早餐边欣赏这一曲,实在是种享受啊。这是古典乐。【文末有歌曲和音乐的链接:)】

你看,同样的时光同样的场景,心境不同,需要的“佐料”自然也不一样。人的心境与情绪千变万化无穷尽,而即使站在“鄙视链”顶端的古典乐,也必然受到作曲规则的限制,只可作有限的表达,这是一层。另一层,演奏者或者歌者在演绎时,由于技术和个人理解的不同,能表达出来的东西同样是受限的。常常看到古典乐迷说,欣赏古典乐是有门槛的,是“小众”、“精英的”,并以此自居:

——“古典乐是高雅艺术,是门高深的艺术。”

——“没有系统学习过乐理,是听不懂古典音乐的。”

诸如此类的说法很多。但我要说,这是用“头脑”在听音乐,而不是用“耳朵”和“心”。头脑 喜欢分离,而 心 体验合一。不管是什么流派、什么乐器,一首能打动人的音乐作品中,那些触动人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共通的,直接的,不绕弯子。它可以是含蓄的“今晚月色真美”,也可以是简单粗暴的“我爱你”,但这其中表达的心意,却是赤裸裸的;万千种语言,在“表达爱意”里合一。

借用瑜伽大师 艾扬格(B.K.S. Iyengar)在其著作《瑜伽之树》里的一句:“瑜伽是一(Yoga is one)”, 形容音乐——音乐,也是合一,合于心境。

这也是笔者创建“关于音乐的疗愈系随笔”专题的初衷。不限制流派,不限制题材,不限制体裁,只想和有缘人分享一些关于音乐的思考,体验,或故事。“疗愈系”的意思,是寻找一个能触及你的点。可悲可喜,可新可旧,甚至,可美可丑。

愿知音人在此相聚。

(图中人:钢琴家张昊辰)

* 文中提到的音乐的链接: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