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小学知识 中学知识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塑媒体产业

2024-12-09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新媒体模式的推广模式、读者权益和构建基础

Po.et项目新任CEO Jarrod Dicker 长文阐述现在媒体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想要打造的未来媒体行业愿景。 Jarrod曾任《华盛顿邮报》高管,在2018年年初加入区块链项目Po.et后,Jarrod得以结合过去自己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区块链技术,打造自己理想的区块链媒体行业生态。

媒体行业并非支离破碎,但确实是割裂的。

媒体割裂的程度、谁来解决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一直以来都是媒体界悬而未决的热议话题。问题在于媒体并非是不需要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而是想要解决媒体行业问题的团队没有真正理解新闻业媒体的模式。

先看看行业的现状。

媒体行业总是盲目扩张,这种盲目让媒体总是花功夫让自己出现在搜索页面上,这当然是会带来更多的收入和用户,但我却认为不是好事。因为这种基于扩张的媒体模式,导致了不同领域都出现了媒体扎堆的现象。这些媒体仅仅是想盈利,而不是因为自己有独特的视角和媒体道德,往往只会关注去如何博眼球。因此我们很遗憾的看到,这一现象让媒体难以跳出“一切朝钱看”的桎梏,因为媒体扎堆,媒体的重点会是生存而非提升自己影响力。

不过我们在慢慢改变。最终,大家都认可关键点一旦有失偏颇,满盘皆输。新闻影响力和媒体道德是最重要的事情。

之前的媒体行业是一个以规模和信息量为主导的行业。而现在,媒体行业更关注的是品牌忠诚度和声誉。媒体有了好的声誉,就会挖掘出最优质的内容,并过滤掉最糟糕的内容。真相、观点都很重要,但“信任”最重要。

创作者生意的一面不应该由内容创作者来掌控。新闻业是价值,是产品,也是一门生意。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无论是独立撰稿人还是大型机构的作者,他们最应该关注的是新闻内容的质量和故事的完整性。创作者不应该因为内容变现模型的需求而不断改变写作的初衷。因此,媒体是需要有人运营的,我们应该去了解研究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但是现在只能是这些媒体人自己主动调整。  

当引入新商业模式时,我们必须尊重过去。简言之,现在的媒体公司太多,但与之对应的广告主和读者并没有那么多。还好车到山前必有路。

单一标准并不存在

平台投放和广告商的影响力问题已经让媒体业不断的转型。去年,我们的风口是视频、VR和AR,而今年是区块链。正如上面所提,要让媒体的重心重回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前提是需要让编辑、记者和其他工作人员不去操心商业化运作的事情。否则,总会影响到编辑内容的独立性。需要机构或组织中的其他工作人员操心让公司保持或者是提高收入的事情。

不同媒体公司的受众和愿景会大不相同,所以并不存在一个订阅模型、推广模式、广告标准和跨品牌的统一标准。诚然,像IAB这样的游说团体,试图去建立数字网络广告的标准。但这只提供了内容变现的一种通用的途径,然而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各个媒体公司去对接其他层面的业务,往往会阻碍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品牌推广。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科技公司一直都在给媒体行业提供各类解决方案。然而,更为关键的是一个运营层面的难题:

媒体行业的内循环。媒体的现有模式难以做出改变,是有原因的。媒体有两面:既是产品又是生意,前者指内容,后者指推广。这两派的观点、策略和重点往往不同。局外人也许并不了解,媒体公司存在内部政治,两派阵营的拉锯战要持续找到调和方案,这样媒体才能顺利运营,且盈利。于是恶果就是有人赢,有人输,有的人离开,如此反复。

技术开发是持续的。技术并不是回顾过去,更多的是着眼于未来。媒体总是在试验并引入新的变现渠道和优化模式,这就会让运营模式不够有延续性,尽管者往往不是初衷。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媒体和为公众利益服务、长期盈利的制度背道而驰。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一点,即媒体模式并不是标准化的。很大程度上,不同的媒体平台之间也是不可替代的。许多人会因为某个具体的原因访问一个特定的网站,但访问其他网站的原因又可能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内容聚合平台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平台会聚合Facebook的及时推送文章,会选择其他能够根据读者喜好而获取用户增长的工具。

这是创新的起点,创新应该是一个现在和未来的交互。倾听读者,分析困难,并利用技术找寻解决方案。虽说访问量很关键,但仅仅只有访问量是不够的。总体而言,在访问的基础上需要有效的经济激励来获得用户的信任和接受。这也是技术和媒体的商业逻辑结合的最佳切入点。

访问+读者权益=一个价值解决方案

现在的媒体内容对大多数人开发,这对新闻产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一个新的、更好的媒体经济模式可以被搭建。许多公司(亚马逊,网飞,Spotify,Hulu和其他一些互联网公司)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建立了一个利润可观的访问+付费的新商业模式。一些新闻媒体仍然认为提供免费服务而不需要给出任何额外的激励是正当的,这其实是问题所在。举例来说,NetFlix的订阅模式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用户付费获得了在线访问权之后,额外获得了离线访问和没有广告的新功能。Spotify的模式也非常相似,在线访问之外他也提供了离线访问和下载的功能。然而,许多媒体公司却依然固守成规。

如果只是让用户觉得他们应该为“自己需要使用”的部分付费,那还远远不够。因为这样并不能够激励到足够多的潜在用户。媒体需要做的是在访问的基础上加上其他激励。如果一个用户订阅了新闻,那就要把广告去掉。这很简单。但是目前行业并没有对此达成一致,因此这种权益的价值还不明朗。显然,单独的内容访问权对于绝大部分读者而言并没有足够的价值。在访问的基础上加上额外权益是建立消费者兴奋度和培养阅读粘性的唯一途径。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媒体行业面临分类广告收入下降,与当地会议论坛竞争、广告拦截、内容质量下降、新闻聚合网站分流读者等挑战,为此也绞尽脑汁。这让媒体行业在面对新闻媒体品牌时产生了一种新的应对心态。媒体行业应对上述措施的挑战是继续让读者获得同样水平的访问渠道,只是要花更多的力气。这种模式没有额外的奖励或者更多的功能,仅仅只是“这个产品有价值,作为读者的你应该为此付费”。有人认为被报道了需要感到庆幸,也不需要用更创新的方式吸引读者,这样的观念必须改变。

复制和找捷径已经把网络变得没有内在价值,有得只是如何赚钱和匆忙交稿。这种情况下媒体的内容已经没有了谦逊的态度,也缺乏诚信。举例来说有的媒体不再让读者付订阅费,而是按照阅读次数收费—“反正我们读者在流失,为什么不在他们身上赚点钱呢?”

如果你认为你的内容更有价值,那就需要去证明它,这不是通过很没有人情味的阅读次数之类的指标来收取费用,而是基于自身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以及媒体是否能够以全新的方式深入报道,打动读者。作为媒体从业人员,我们必须在网络上引导一种心的阅读体验方式,并以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来让更多读者获得这种新体验。

一个新的媒体经济模型必须建立在内容的真正价值之上。注意,不是写作成本,也不是基于文章的投放广告的数量,而是内容本身在媒体市场的长期价值

重新定义媒体行业的解决方案

下面列出的想法是目前可以使用的现有模型和新模型。我认为,有三种核心选择方式可以尝试打造出一种更好的经济模型:

1)数据广告 (目前的模式)

2)订阅

3)以数据为核心的针对广告商交易平台(无可视化广告/订阅)

媒体行业读者体验没有标准化,读者往往也会对新的模式感到困惑,因此媒体行业的对盈利模式的不断创新一直处在恶性循环。

就第一种方案而言,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广告主都是不利的。有时候我们不仅仅是读者的阅读体验下降了,更是对于广告主的价值降低了。广告主被告知他们的广告往往并不是受欢迎的,他们的广告就不能有实质的效果。下一步广告主就只有换一个媒体。这对媒体而言这似乎并无大碍,因为媒体只需要自我维护,但如果数据和读者对于广告主说仍然是核心价值的话,媒体就需要一个更好的模式。

第二种方案可行,但存在一个问题。暂不考虑“我们最高能收费多少?”和“我们如何更方便地去赚钱”这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让所有的媒体采用“用户订阅=无广告”的模式,这很难做到。

第三种方案对于消费者和品牌来说最合适,但长期来看不一定会特别有效。

消费者愿意为有价值的内容付费。我们从娱乐直播和下载的内容可以看到这个趋势。读者得到的是:精细化的内容和无广告。但是现在的媒体采用的模式没有充分照顾读者:读者要为订阅付费,需要允许广告的播放,数据还会被收集被用于广告分析。这种模式需要改变,才能让更多的普通读者成为订阅用户。

增加读者数量附加读者权益时我们需要考虑一个重要的因素:内容创作者如何来更好的和媒体公司合作?简言之,主要有三个考虑因素:曝光度,经济激励和声誉(职业道德),这三个因素应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这也是为什么数字广告(经济激励/声誉),单独的数据(曝光度/经济激励)以及平台投放(曝光度/经济回报)都步履维艰,只能是短期的模式。这些模式模式无法同时满足三点的要求并且让他们在一起有机地运作起来。纯粹地问消费者要钱、数据不合适,被广告影响阅读体验的模式也走不通。读者应该有一个简单的、分级的产品体验。

并不是所有的媒体公司都一样,所以要统一也存在着很大的阻碍,每个媒体都有不同的产品、阅读受众和不一样的价值观。但所有媒体都必须考虑用户访问量的定义和价值。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而言,就单独的访问量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访问+读者权益对于用户粘性和收入而言才是更为关键的组合。

只要我们意识到这些挑战,就一定会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强调价值和诚信是实现更高收入的关键所在。声誉会为下一代出版商创造出新的价值,抓住这样的机遇,会给媒体业带来全新的媒体模式,为全球的优质内容创作者带来更好的创作环境。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