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之初,班主任通知召开班会,地点定于2号教学楼305教室。时间快到了,然而还有几名同学没有出现。令道丽离开座位走向教室门口,招呼起过道里的同学:“是初一五班的同学吗?教室在这里。”几名姗姗来迟的同学迅速走进教室找了空位坐下。令道丽刚要转身,李老师叫住了她:“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令道丽”。令道丽不好意思地冲老师笑了笑,赶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教室里坐满了互相不认识的同学们。李老师站在讲台上说需要选一位同学作为班长辅助老师管理班级并做好老师与同学间的媒介。老师环视了整个教室,所有的同学都低着头。这时候,老师对着坐在第二排中间的令道丽说:“令道丽同学,你愿意担任咱们班的班长吗?”同学们纷纷望着站在教室中间的令道丽同学,还有几个声音说着:“是她啊,我觉得不错。”“挺热心的一位同学。”令道丽微笑着说:“李老师,感谢您的信任,那我试试吧。”
大抵我们的学生时代里都会有这样一位“令道丽”同学。她总是起着带头和号召作用,组织并服务于大家,有所担当,和周围人的关系都非常融洽。
为什么学生时代的班长总是小明?而老师正是需要这样一位同学,来担任班级管理者。
自己的学生时代,认知水平有限,总是不明白老师们为什么会选择“令道丽”同学当班长。甚至当我步入了工作岗位。
去年的一次培训课程,开课前老师并没有给每个小组选定组长,第一个小时里我们进行了一次小组内分享。课间休息时,老师提出每小组需要选定一位小组长,大家一致推荐我来担任。理由是:之前的小组分享时我组织大家按顺时针顺序发言,并在大家的发言结束后做了总结。最终,我带领并陪伴小组成员们度过了三天的课程学习。
不知不觉,自己变成了那个众望所归的“令道丽”。可依旧参不透这其中的奥秘。直到看到了《逆向管理》一书中提到的理念:
为什么学生时代的班长总是小明?我发现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领导者,是因为他所做的事是一名真正的领导者会做的事。如果我们像一个领导者一样做事,如不断提出新观点,在专业领域之外作出贡献,或是集合人力,物力,做成一件很有价值的事,等等。身边的其他人就会觉得我们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领导者。研究发现,社会认同及个人名声给心理学家所谓的领导者身份内在化提供了条件。从而使他们能够抓住更多的机会来展现自己的领导才能。
其实,学生时代的班长甚至是小组长都是一个管理者。领导无处不在,他就在我们的身边,甚至我们任何人也可以成为领导。正因为“令道丽”们做了有领导力的事情,他们的行为也确实是一个卓越领导应该具备的能力,所以他们才能够影响他人并带领他人,最终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外在表现力让我们看起来更像一个领导者。因为,行为决定了位置。
参加过多次面试的小伙伴应该对“无领导小组讨论”并不陌生,它是由一组应试者组成一个临时工作小组,通过讨论指定问题,并做出决策,来考察应试者的表现。一个临时拼凑的,并不指定负责人的小组中谁能成为自发的领导者,看的就是谁做了像领导者一样的事情。
为什么学生时代的班长总是小明?随着一个人领导能力的增强,那他在整个组织中受到认可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他就有可能升职;随着职位升高,他就又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领导才能。
要想成为领导者,唯一的办法是先像领导者一样做事。如积极参加新项目以及新活动,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通过和外部门同事聊天,了解自己部门的发展状态和阶段,以及尝试采用新方法完成任务等等。
先像领导者一样做事,而后才能像领导者一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