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触摸屏给不了的「安全感」

2024-12-16 来源:要发发教育

偶然见到「爱范儿」上的一则图片新闻,貌似是《流线型触摸中控台,你准备好了吗?》,说的是把汽车的中控台变成全触屏的未来趋势。读到这里,我的脑筋又开始发散——如果以后汽车的操作,全部都是触控的,我能接受吗?

答案大概是「不能」。为什么?因为触控让我没有安全感。

尽管我现在用着触屏的手机,玩着触屏的 iPad,但是我从心底里,总觉得触屏的东西是我无法完全操控的,它们随时都用失控的危险。

我也说不清这种心理是从何而来的。可能始于 iPad 第一次死机,我摸遍了它全身也没有办法,只好死死按住电源键,暂时结果了它的性命?或者是手机屏幕失灵的那次,尽管我没任何一根手指触摸屏幕,但它却不厌其烦地打开同一个未知的应用?也许这些都是曾经让我有不安感觉的因素,但并不是原因。

在我使用诺基亚 E71 的时候,它死机的次数比现在的手机要频繁的多,因为我总是不停地折腾,而每当它失去反应,我也总是按遍所有的键盘后,选择用电源键重启,甚至,拔电池。这个过程,与我对付如今的 iPad 或者手机并无不同。死机和偶尔的失控,并不是让我对触控产生不安的原因,因为这种情况此前也发生过。

仔细想想,触控之所以让我觉得不安,是因为它的反馈机制。在运行正常的时候,它会和传统的物理界面一样,或者说模拟键盘等物理界面的方式,给予你正确且及时的反馈。但是当它陷入崩溃的时候,这种反馈也随之消失了。这与物理界面的交互情况是不同的,当我用手指敲击某个键盘的时候,我从电脑或者手机获得了两种反馈:

  1. 键盘对手指的触觉上的反馈,这是与敲击动作几乎同时发生的,我们可以称之为物理性的反馈。
  2. 系统对我所敲击的按键所代表的命令的反馈,这是电脑或者手机系统对命令所作出的回应,我们可以称之为命令性反馈。

当系统失常或者死机的时候,命令性反馈也就随时崩溃或者延缓了,但是物理性反馈是一直存在的,直到你把键盘之类的物理机器消灭为止。某种程度上,当命令性反馈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在物理性反馈上寻求心理安慰。当电脑死机的时候,我们习惯一遍又一遍地敲击键盘;当系统缓慢的时候,我们习惯在桌面无意识地点击鼠标刷新,这些都是用物理性反馈填补系统性反馈与心理预期之间的落差地反应。

然而,在触控时代,这种填补效应随着物理性反馈的消失而消失了。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面对触控的系统,我在内心总有一种失控的不安感吧。

当然,对于汽车这种大型机器,我的不安还来源于另一方面,即横加在人与机械系统之间的电脑系统的可靠性。它既可以弥补人脑和人体的局限和不足,但也有可能由于不可知的原因陷入失控。与工业时代产生的汽车机械系统相比,信息时代的电脑更智能,也更容易失控,这可就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而是真正的安全担忧了。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