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小学知识 中学知识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讲述历史 《春秋战国的那些事儿》| 第三章 围魏救赵

2024-12-15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阅读历史故事,借鉴古人智慧。各位读者,今天猫哥为你继续讲述历史《春秋战国的那些事儿》 第三章《围魏救赵》。

       大家知道《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兵书,至今还是全球各大军事院校必读的一本书,列入了美国西点军校必修课程。里面记录了孙膑在军事战争方面的智慧结晶,其中《围魏救赵》可以说是孙膑在实战指挥中最经典、最耀眼战例。

        周显王十六年,约公元前353年,孙膑与庞涓师出鬼谷子。因庞涓秉性多疑、刚愎自用、追逐浮华,才学不如孙膑,心生嫉妒。庞涓为追求富贵,投靠当时势力最强的魏国,当了魏国的将军。他深知孙膑的才能远在其上,害怕日后必成大患,就假借同窗友情,推荐孙膑到魏国出仕官职。当孙膑到魏国后,庞涓对孙膑加以陷害,被魏王施以膑刑,想终身废到孙膑,永不得翻身。孙膑通过装疯卖傻,使出满天过海之计麻痹庞涓,让其放松对其监视。

        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的遭遇后,就派出使者,偷偷把孙膑装上车,跟随使团逃出了魏国。到了齐国,田忌深知孙膑在军事的才能,就以客相待,并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经过对孙膑的了解以后,认为此人可以拜为国师,对孙膑疼爱有加。

       恰逢这时,魏国军队在庞涓的率领下,攻打赵国。赵国与齐国签有盟约,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威欲命孙膑任大将,率兵前去救赵。

       孙膑以自己是“刑馀之人”而推辞为将。齐威王随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赐予辎车,让孙膑坐于车中指挥作战。

       田忌是位武将,领命后,清点军马,欲率兵前往赵国,与赵国一起抗敌。

       孙膑说:“大凡排解两方的斗争,不能用拳脚将他们打开,更不能上手帮着一方打另一方,只能因势利导,乘虚而入,当双方看到各自处于更加危险的时候,自然就会罢战,这样双方的战斗自然就解除了”。

       孙膑又给田忌分析了目前魏赵两国的形势,指出:“目前魏赵两国正在交兵,战斗正激烈,双方可以说精兵悉数尽出。而国内留守的是老弱病残,如果现在您率兵直取魏国首都,占据交通要道,冲击魏国的空虚后方,魏王必然招回庞涓回救,这样我们就可以一举两得,既攻击了魏国,也解了赵国之围。”

        田忌认为孙膑分析的有道理,就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带兵直取魏国首都。此时魏军已攻克赵国邯郸,接到魏王首都告急,让火速回援的信后,庞涓不得不放弃邯郸,率领军队回援了。赵国的危急得到了解除。

        魏兵在回援首都的路上,受到齐军小股部队的袭扰,疲惫不堪。当走到桂陵时,与齐军发生大战。齐军以逸待劳,结果大败魏军。

      孙膑这一招“围魏救赵”,避免了与魏军精锐部队直接对战,减少了伤亡,保存了实力;同时,在攻打魏国首都时,采用占据交通要道,对魏军进行袭扰,使其彼备不堪,从而消弱敌军战斗力,自己以逸待劳,变劣势为优势,确保了作战胜利。

        由此,围魏救赵、避实就虚、以逸待劳就成为指挥军队作战争的常用计谋和原则。

        解放战争期间,我三大野战军多次运用这三个战术,尤其是在淮海战役,刘、邓大军和陈、粟大军在华北、华中、华东战场,多次运用“围点打援、避实就虚、以逸待劳”等战术,全歼了国民党黄维兵团、刘汝明兵团、孙元良兵团、李弥兵团,全面瓦解了国民党江淮防线;我东北野战军利用围困沈阳、长春,吸引国民党周边部队来援,结果援军被打的闻风丧胆。

       在傅作仪偷袭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时,毛主席一边写文章,将蒋傅阴谋大白于天下,一边调兵遣将,让华北部队沿其必经之路埋地雷、挖壕沟、袭扰敌进攻部队,达到疲其师、以逸待劳打击敌人目的;同时让东北野战军在内蒙喜峰口提前入关,围魏救赵,进攻防守空虚的北平,最后迫使傅作仪不得不撤回进攻击部队,取消偷袭西柏坡的计划。

      在运用围魏救赵战术上,毛主席可以说用的炉火纯青,从红军时代到抗日战争时期,再到解放战争和共和国三次对外作战中,都有脍炙人口的战例。从这些战例中,不难看出,孙膑的这一战术,威力是多么的巨大,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使弱转强,以小胜多,转危为安,取得弱小军队难以取得了效果。

     各位读者,常读历史故事,汲取古人智慧。欢迎关注老猫视野,分享更多好故事。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