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伦理孤独
·儒家强调 忠孝-牺牲小我实现国家和家族的大我,构成了巨大的伦理结构,人无所逃于层层封锁的忠孝的构架当中。
·敦伦,指敦睦人伦;闺房之事,房事。暗示了道德立场。情欲的孤独在社会中没办法被坦然面对,最后形成了伦理上的孤独感。
·张敞画眉,体现公私领域不分,儒家社会个人没有私密空间。
·张爱玲《金锁记》再读一遍,看看对曹七巧的理解有没有更多收获。
第四节 革命孤独
·五伦:君臣忠,父子孝,兄弟悌,夫妇忍,朋友善。重视大的社会群体,忽略每一个个人需要满足的部分,希望把个人从伦理里做一点点解放。
·革命可以是观念 社会 思想的革命 ,不一定是政权 政治的革命。
·普罗米修斯是革命者(Prometheus,把火带到人间,“凡人类所能享有的尽善尽美之物,必通过一种亵渎而后才能到手,并且从此一再要自食其果,受冒犯的上天必降下苦难和忧患的洪水,侵袭高贵的努力向上的人类世代。”)。
·林觉民《与妻书》,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这也是革命者的孤独。(看第一段已经泪奔!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秋瑾遗言“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遇难后,无人敢为其收尸,中国报馆“皆失声”,生前好友吴芝瑛将其遗骨迁葬杭州西湖西泠桥畔。
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鲁迅《药》描写辛亥革命,华老栓买的人血馒头,用的就是革命者夏瑜即秋瑾的血(小学初中语文课本其实很难看懂鲁迅,现在看反而能多懂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