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小学知识 中学知识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2篇】用写作来整理-《心灵写作》阅读随笔02

2024-12-06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1

娜塔莉说:

“喜欢就写,不喜欢也写,有灵感写,没有灵感照写;快乐、痛苦、刮风、下雨都要写。”

吕旭亚教授在给《心灵写作》这本书写的序言中,讲到自己写作的故事。

他说他遇到这本书,解决了自己关于写作的困惑,他写的序言题目是,《用写作调心》。

大概因为他是心理学教授,而从我的角度来说,我的需要是用写作来整理内心。

因为,我每天都能感觉到,不写的时候,每天眼前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阅读的书和微信文章,心里想的,都交织在脑海中,千头万绪,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

这样,在个人感受方面,会觉得纠结,而通过写作,把内心的想法一条一条的写下来,进行分类、整理,就会看清楚,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心中纠结无数的想法,透过写作整理,内心就会变得清整、清明。

这本书,让我心动的也是这一点。

2

当我一条一条列出自己的想法、看法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种表达,写出来,就释放掉了头脑和内心中储存这一部分的空间,立刻变得神清气爽,而且,也不会害怕时间长了会忘记,因为,有记录可以查。

最近有一本书,《没有什么是一张清单解决不了的》,里面介绍了81种类型的清单模版,通过这些清单模版,几乎可以列举自己遇到的任何事物。

对于自己的想法同样可以列一个清单,列举想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个想法写下来,往往会带出另外一种想法出来,这是因为,当我们的想法被写出来,它本身就变成一个外部事物,而我们的内在,会跟自己被写下来的这个想法对话,深层更深的想法,于是就浮出水面,这个收获,如果不写下来,就无法获得。

这就更加证明了写下来的益处。

3

有一个人,把用写作进行整理用到了极致。这个人是《奇特的一生》一书中记录的人物柳比歇夫先生。

柳比歇夫先生坚持对时间使用的记录56年,每天他做的事情,见到的人以及所用的时间,都要详细的记录,每个月月底还要做小结,每年年底还要做年度总结,列出时间使用一览表。

本书的作者格拉宁说:“我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的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记得十分准确。”

通过这样的时间记录和统计,柳比歇夫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他知道自己应该如何与时间相处。

他就是用这种记录的方式,让自己的过往时间产生了最大的效率,一生做成了许多事情,形成了许多思想。

4

上中学的时候知道,我们语文李老师有写课后随笔的习惯,在笔记本中记录上课时的情况,学生的反应,哪些地方值得肯定,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提高,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分析,日积月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非常有帮助,所以,李老师的课非常有意思,上课形式活泼多样,语言也非常丰富优美。

这都得益于老师通过写作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整理、总结和不断提高。

李老师还鼓励我们写自己的学习随笔。

李老师说:“每天写500字的随笔,写什么都可以,到某一天,你就可以给自己积累一本文集,你可以过自己的文集画上插画,你还可以给自己的文集起一个美丽的名字,比如可以叫,《时光剪影》,《花心》,还有谦虚的人会给自己的文集起名叫《丑小丫》。无论什么名字都可以,所以,开始写吧,我期待读到你们的《丑小丫》。”

我一下子就心动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没有写出自己的文集,但是,想要写作的习惯从那时候养成了。

娜塔莉说当自己从外面回来,思绪有些混乱的时候,就会对自己说,“娜,你需要写作半小时。”

写作的过程中,刚刚做过的事,见过的人,街上的街景自笔端流淌出来,心绪也会随之平静顺畅下来,这就是我们的每日生活,透过写作,我可以审视,可以整理,可以发现其中的美和意义。

5

以前,我在电视节目上看到一个画家说:“因为我要画画,所以觉得阳光、院落、树叶,一切都变得美好而有意义。”

我想说,“因为我要写作,眼前的景致、周遭的事物、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变得有意义。”

用写作来整理,清明的内心,阳光就可以洒满整个空间。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