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周六没有别的安排,来到一许久不见的朋友-兵哥家中,交流彼此近段时间的工作思考、读书心得。期间聊到我们都比较关注的话题---写作,兵哥和我说到因为最近每周都会写一篇文章来培养自己的写作习惯。但是每到特定时间开始写的时候总会感觉无从下手,很是费力。
一听到无从下手,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应该是无从下手,而是应该下笔如有神!一想到他现在在一家上市公司任职营销副总,有着比较丰富的销售及销售管理经验。这可是丰富的可供挖掘内容的宝矿啊,很少有人有这个机会。
随着聊天的深入,逐步了解兵哥的具体想法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兵哥并不想基于原有的丰富的销售管理经验去写有关销售方面的内容,而是想探索一个新的领域如商业经营,品牌打造。
以下是结合个人个人过往职业经历及写作经验给兵哥提了新领域写作的三条建议,这里列出,供有同样疑惑的写友参考。
第一条面对新的领域要有足够的输入
任何一个领域的写作都是对特定行业的知识、理解的一种系统性的梳理,不管是什么样的新领域,首先需要积累足够的知识。这类知识输入不能够按照传统的一点一点的逐步的梳理,而是需要站在更高的一个角度去看待所面对新的行业的概况。从时间这一维度来看,一定要对新领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梳理。
另外在知识输入方面以下三种方法比较实用:
1、经典书籍:在很多领域都有比较经典的相关书籍,基本都是历经时间考验的有价值的内容。如战略领域的《定位》,管理领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关打造影响力的《影响力》,有关思考的《思考快与慢》。在面对一个新领域的时候,可以去寻找经典书籍,或者与之相关的主要书籍。
2、网络搜索:互联网就像一个超大规模的图书馆,无论是中文世界还是英文世界,你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最新动态。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很多已经被写在书上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过时(除了那些经典),搜索是互联网提供给我们的最大的互联网福利,我们不得不擅用。
3、专家交流:书籍或是网络搜索很多时候都是单向互动,在面对一个新领域的时候,可以通过与特定领域的资深伙伴交流。通过互动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最大程度开阔一个人的思维。在这个过程当中或许能够获得一些新的洞见。
第二条面对新的领域要有足够的输出
也许有小伙伴会说,我刚了解一个领域,很多东西不懂,写不出来什么内容,想追求完美的输出,要等到有足够的了解之后才肯动笔。其实不然,只要开始着手了解一个领域,开始动脑,就应该尝试输出。不能等到万事俱备,只欠动笔,完成比完美更重要。通过在边学边输入的过程当中,有意识的在新领域进行定期的总结。
在最开始的时候可能需要做一个称职的知识搬运工,我们需要把那些经典的内容,对个人比较有启发的内容摘抄再加上个人的理解。如个人最开始在接触市场营销这门学科的时候,也是往经典走,定期做些梳理(已经做了很多本笔记)。慢慢的在这个领域有着比较深的了解,逐步能够融合其他领域的知识进行自我创作。
在输出方面除了以上还有两个方面需要关注:
1、持续深入:不能够今天这一个主题明天另一个主题。
2、需要互动:没有互动,进步会比较慢,没有深度互动,很容易陷入自我。如果是将个人的读书笔记思考通过公众号发布,那很有可能会有人关注你的内容,这个时候需要有意识的尽可能的从关注者当寻找可以深入互动的小伙伴。如果身边有朋友关注同一个主题,那最好结伴而写,在彼此交流的过程当中进一步提升认知。
第三条面对新的领域要建立知识体系
在前面两项有了足够的积累之后,需要逐步建立自己对该行业的知识系统。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是特定学科的知识,只应用于从特定角度解决特定问题。但是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系统性的、受多方面影响的。所有在掌握了一门学科的知识之后,需要结合个人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定期的拓展周边主题,例如关注了写作,不能只局限于写作技巧、方法类的工作,也需要知道写作的目的、写作的方向等主题。
一句话:我们都需要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没有这个我们很容易因知识的匮乏局限于一城一池而忘了整个王国。
在系统梳理方面推荐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就是借助思维导图,通过电脑或者白板(之前个人用的比较多),将所关注的学科包括的关键词做很好的串联。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自己的行业知识地图,才能有条不紊的去逐步深入、逐步向外拓展。
最后小结
以上三条建议主要来源于个人工作与学习的总结,相信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解决大兵哥所遇到的新领域写作的问题。就像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先生所说的“我所做的每一件事的基础都是写作”。对于每一个知识工作者、文字工作者而言,在竞争已经很激烈的这个时代,我们需要能够以更快的速度了解一个领域、熟悉一个领域然后成为比较资深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的提升个人的品牌力。
我们已经成立一个商业写作小组(Business Writing Team,简称:BWT),共同探索如何有效提升个人写作的意识和方法、共同实践特定写作主题(市场、营销、品牌、竞争、定位等等)。目前正在招募写友。
活动规则:
1、定期阅读相关领域书籍自我提升,整理思考(关于书单我们已整理50本,期待你的补充);
2、定期线上对特定主题进行分享(如科学写作、科学营销);
3、定期线下组织活动进行深度互动(地点共同决定)。
相关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