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小学知识 中学知识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文:社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机制研究

2024-08-23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关键环节,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乡作为曾经的**个市级深度贫困乡之一,面对贫困程度深、发展基础差、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内生动力不足的状况,乡党委政府在工作实践中大力推行“院落制”,让农村社区治理下沉有抓手、服务群众有平台,以“小院落管理”为村民自治赋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更加高效。

一、探索背景

**乡位于城口县西部边陲,是重庆市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也是最后一个实现通畅的乡,地形地貌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喀斯特山区,地理条件差,闭塞,致使**乡前些年的发展滞后于周边的乡镇。***年脱贫以来,**乡迎来发展机遇,***年***月**乡被确定为全市***个深度贫困乡,更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深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资金、项目投入,但群众“等靠要”思想并没有因为大量的投入而减轻,群众的内生动力并没有因为大量投入而激扬起来,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并没有因为大量投入而提高,群众的满意率并没有因为大量投入成正比的上升。同时,随着生态移民工作的推进,各村村民大量搬迁到河谷地带居住,已改变了原有自然村居住的情况,一个集中点既有本村几个社的村民,也有外村的群众共同居住,村民搬迁后对新的“生活圈”融入感不强,甚至成了几不管的对象,完全按自然村行政区域进行服务管理已不适应客观实际。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乡坚持问题导向,倾听群众呼声,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聚焦破解乡村治理“虚化”、群众人心“沙化”、群众价值“空化”等突出问题,创新实施“院落制”居民自治,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顺利地摘掉了贫困帽子,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合理布局,在全乡***个村,根据群众实际居住情况,按地缘相邻原则,以20—40户不等划为若干个小院落。由村民自行选出有公心、有责任、有威望的人作为院长,院落长零报酬带领本院落所有居民开展综合志愿服务,服务涵盖脱贫攻坚政策宣讲、精神提振、产业发展、评比、道德垂范、下一代、邻里团结、公益活动等自治管理。

(二)规范高效运转,以为引领让群众办事有“主心骨”。各院落建立真情走访、问题收集、逐级分类解决、反馈群众的院落服务工作机制,推行“大家事、大家议”民主协商工作法,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格、了事在院落。每个村党支部划分若干党小组,主动亮出身份,在院落日常生产生活中率先引领示范,定期上报院落民情日志,以“党小组+院落”的形式时刻宣传党的好政策,收集到带露珠的社情民意,同时与院落居民“同坐一条板凳”,为解决困难提点子、发展生产找路子、化解矛盾想法子,不断巩固和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坚持因村制宜,着力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为了让“院落制”推广执行有力度,发挥作用有温度,各村根据发展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服务品牌。

比如,**村地处场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完备,群众对精神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有较大的需求,**村院落瞄准基层文化短板,以文化活动为切入口,通过引入专业社工人员开展社区营造,组建老人合唱团、百人腰鼓队、三点半课堂,成立了“**民间艺术团”,结合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及脱贫攻坚先进人物评选,举办了春晚2台、国庆晚会、巾帼心向党专题文娱汇演,自编自导自演了《戒赌歌》《孝行天下》等节目60余个。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培育文明新风,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

又如,联坪村紧扣当地红军后代较多、红色文化底蕴浓厚,同时村容户貌整体较差的特征,以院落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口,提升村容户貌、摒弃生活陋习、提振精气神,教育引导群众“吃水不忘挖井人”,知党恩、感党恩、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携手共绘“家庭和睦、邻里和顺、干群和谐,生态环境美、人居生活美、乡风文明美”的美好画卷。

再如,**村深入挖掘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战天斗地奔小康的感人故事,以“**故事”为切入口,引进社工组织打造老人、孩子的公共活动空间,通过干群共讲脱贫攻坚期间发生的点点滴滴,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群众明理、论理、服理、讲理,激发群众发扬“中溪精神、争做**先锋”。同时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的力量,通过组织联建、队伍联育、活动联抓、实事联办,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热情,让群众以主人翁的身份来讲自己的故事、来思考全村的发展、来建设新**。

(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为“院落制”赋能增效。一是将院落管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有机结合。**乡把群众作为文明实践主体,把文明实践从社会向院落延伸,各院落广泛参与,推行文明积分管理大家评。目前,已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活动、帮助三留守、疫情影响专项包车输送农民外出务工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微访谈、致富故事、“你我同行”等宣讲30余场次。广泛宣传知恩感恩、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等先进典型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超市的引导作用,让“有德者有所得”。二是搭建“一约四会”村民自治载体。“一约”即村规民约,“四会”即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村规民约“约”出移风易俗新风,倡导民主议事之风,弘扬养德从善之风,狠刹大操大办之风,强化村内设施的管理维护,最大限度赢得民心、汇聚民力、尊重民意,把基层治理的权力真正交给了群众。三是激发群众参与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各院落在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完善管护,组织起卫生、饮水、道路等多个志愿管护队,以评比积分等方式提高村民集体荣誉意识,逐步改变过去“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形成“事事有人管”的自治格局,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主要成效

(一)基层党建从“软弱涣散”到“引领示范”转变。**乡是深度贫困乡,地理条件差、历史遗留问题多,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弱化、服务功能淡化、组织能力蜕化,没人愿意管理村里的事情,根本就谈不上谋发展、带致富。乡党委认识到要发展,必须先从“主心骨”抓起,从“带头人”抓起,从党员队伍抓起。为此,通过实施党建强基工程、推进支部规范化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等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村党支部坚持把“服务村庄、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院落管理服务中甘当“服务员”“宣传员”“调解员”,凡事干在先、冲在前,用实际行动守初心、担使命。

(二)村容户貌从“杂乱无序”到“干净整洁”蜕变。过去的**乡,道路泥泞不平,农村乱堆乱码、乱倾乱倒、乱挖乱砍等“八乱”现象比较突出。乡党委认识到村民的这些行为习惯既危害身体健康,又制约村庄长远发展,必须下好人居环境整治的“先手棋”,打好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仗”。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由政府提供材料、群众投工投劳改造村容户貌。经过试点推行,老百姓尝到了甜头,由不相信、不参与、不支持、不配合到相信、主动积极、自主参与,完成全乡1535户农村环境整治,打造人居环境市级示范片1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2个。同时,建立完善管护制度,各村、院落成立清洁卫生志愿工作队,对公共场所的卫生实行分段分片包干,对群众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进行检查评比,并与村规民约、新时代文明积分超市挂钩。如今,全乡6个村的进村到户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再也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住房外面整洁、室内清爽,家家户户草如茵、树成行,三季花香四季青,俨然一个具有欧洲风情的美丽家园。

(三)乡风文明从“陈规陋习”向“新风正气”蝶变。过去,**乡交通闭塞,群众思想观念守旧,邻里之间常有口角之争,民风较差,特别是村民封建迷信较为突出,每家每户堂屋都贴有镇宅神符,不感党恩奉鬼神,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乡党委认识到,必须加强村民教育引导,彻底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党的政策好,还得自己努力向前奔跑,否则只会越扶越穷。因此,乡党委通过深入开展“六乱”行为整治、“三得十二看”、“摒弃生活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专项活动,大力推进精神扶贫“六进农家”、志智双扶和“五大移风易俗”活动,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如今,通过讲政策、谈变化、作对比、造氛围的一系列深入细致的扶智扶志工作,民风向善向好,村民主动铲掉了镇宅神符,积极主动参与村里事务,村里和谐和美,群众精神面貌健康向上。

(四)基层治理从“一盘散沙”向“步调一致”聚变。过去,**乡是“干部干、群众看”,干部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群众对村里大小事务不支持、不参与,有的甚至唱反调,组织发动群众的难度很大。乡党委认识到,任何工作都需要得到群众的支持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为此,全乡各村以院落作为服务群众的直接抓手,创新乡村治理思路,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由生硬的“管”到温情的“导”,群众参与村庄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己的事在家门口、院子里商量着就办了,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管”,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