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范文1
关键词:岩石地基;锚杆;嵌岩桩;墩基础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industry, construction site remote device large-scale trend of, industrial device in the newly built, rebuilt and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site when inevitably choice in the mountainous and hilly remote areas such as area, leading to the geologic site construction complex, rolling terrain, include the buried depth is differ,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the designer. And usually soil foundation design, compared to rock foundation have very big distinction and different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rock foundation design, combining literature 1 and 2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terature, and us some exchange, to reference for similar design.
Keywords: rock foundation; Anchor; Rock-socketed pile; Pier foundation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岩石地基的定义及分类
岩石地基,顾名思义,为由不同程度风化岩组成的地基。岩石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较高,通常大于200kPa,因此一般不需要人工处理即为理想的地基。严格的来说,岩石地基指的是中风化岩石以上或较破碎以上的岩石地基,否则应为土质地基。
岩石的坚硬程度可根据岩块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frk按下表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
坚硬程度类别 坚硬岩 较硬岩 较软岩 软岩 极软岩
饱和单轴抗压
强度标准值frk (MPa) frk>60 60≥frk>30 30≥frk>15 15≥frk>5 ffrk≤5
岩石根据风化程度可分为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岩体完整程度应按下表划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
2、岩石地基的处理方法
岩石地基的处理较土质地基来说简单许多,通常有强夯法、垫层换填法、振动碾压法等。每种方法的具体要求参见相关规范,这里不再展开多讲。
3、岩石地基上基础的常见形式
3.1 岩石地基上的扩展基础
由于岩石地基的高承载力,基础往往采用扩展基础即可满足要求。扩展基础分为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
3.2 岩石锚杆基础
当建、构筑物基础直接坐落在基岩上的基础,以及建、构筑物基础(如烟囱基础、塔基础、水池等)承受较大拉力(浮力)或水平力时,通常采用岩石锚杆。
3.3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根据成孔方式通常采用机械成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二种。根据受力和计算分为普通灌注桩(机械成孔和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嵌岩灌注桩。
4、设计时注意的问题
4.1 基础的最小埋深
根据文献1第5.1.2条规定,除岩石地基外,基础最小埋深不小于0.5m。文献2第4.1.3条进行了补充,对岩石地基不小于0.2m。土质地基主要由于表层土稳定性较差,不进行特殊处理不宜作地基持力层。而岩石地基不存在这些问题,基础埋深的确定主要考虑防风化问题,宜适当加宽散水,保护地基。
抗震设防区,岩石地基上高层建筑基础埋深不受建筑高度的限制,但应满足抗滑移和抗倾覆要求。
4.2 地基承载力的修正
岩石地基根据规范进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时,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对于强风化和全风化的岩石,可参照所风化成的相应土类取值;其他状态下的岩石不修正。
4.3 抗剪强度的验算
根据文献1表8.1.2条注4:扩展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超过300kPa的混凝土基础,尚应进行抗剪验算。对于土质地基的上扩展基础,大都用冲切计算确定基础高度,抗剪计算不起控制作用,常常被忽略。当基础承载力较高,基底面积相对较小,按一般经验确定基础高度后,基底面积在柱45°冲切锥体范围内,不需要作冲切验算,应进行抗剪计算。。
4.4 边柱基础尺寸偏大的原因
在应用程序计算建筑物基础时,可能会出现边柱基础尺寸较中柱基础尺寸大很多的情况,这超越了基本常识,一般中柱比边柱荷载大,理应基础尺寸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正是由于岩石地基的高承载力。中柱一般竖向荷载大,而弯矩小,因此基础计算时由竖向力控制,导致基础尺寸很小。而边柱一般竖向荷载较小,而弯矩较大,因此基础计算时由弯矩控制,导致基础尺寸很大。
4.5 岩石地基的风化
岩石地基开挖后,地基在太阳光照、大气、水等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风化现象,会导致地基承载力急剧降低。基坑暴露时间不可过长,及时采用水泥砂浆封闭,防止风化剥落。
4.6 倾斜的基岩
基础设置在倾斜的岩石地基上,条形基础可在基础的长度方向设置台阶,土质地基每级台阶高度不大于0.5m,台阶的宽度不应小于台阶高度的2倍;岩质地基每级台阶的高度不宜大于1.0m,台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1.0。
对于桩端置于倾斜基岩上时,嵌岩深度应从坡下方的基岩面算起。
4.7 基础在岩石边坡上的稳定问题
位于坡高小于15m且无外倾结构面的非极软岩岩质边坡上的安全等级为二、三级的建筑物基础,其外边缘与坡底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倾角β应满足下表的要求,基础和岩坡不属于上述情况或倾角不满足该表要求时,应进行稳定性分析;基础外边缘到坡面的水平距离a应满足下表的要求,不满足该表要求时,应对坡面采取防护措施;对水平荷载较大的建筑物基础,除此之外,还应验算地基的稳定性。
岩体完整程度 完整 较完整
基础外边缘与坡底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倾角β(°) ≤75 ≤55
基础外边缘到坡面的水平距离a(m) ≥1.5 ≥2.0
对处于地震区的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地震稳定性设计,可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3.5条3款。
4.8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界限
由于山区地形起伏很大,某些人工挖孔桩无法达到正常设计桩长,出现短桩的情况,短桩即为墩基础。桩基础与墩基础两者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不同。桩基础属于深基础,一般受侧向约束较大,受力特征为压弯破坏;墩基础属于浅基础类型,受力特征为剪切破坏。
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统一技术措施》第3.11.1条5款:桩长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桩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小于3时,宜按墩基础考虑。因此应在设计中加以区分。
4.9 部分岩石地基部分桩基的设计
有些建、构筑物布置在岩石地基倾斜严重的部位,建、构筑物一端坐落于岩石地基上,一端坐落于填方区域,不得不采用部分岩石地基部分桩基的组合基础形式。文献1第6.5.1条5款中明确指出,当基岩面起伏较大,且都使用岩石地基时,同一建筑物可以使用多种基础形式。
4.10 岩石地基上的池类等结构
位于岩石地基上的池类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较土质地基的最大间距要
小,设计时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如采用普通防水混凝土的地下式水池,在粘土或砂土地基上伸缩缝最大间距为30m,在岩石地基上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20m。
这主要是考虑到底板混凝土如果直接浇筑在基岩上,两者粘结力很强,当混凝土收缩时很难避免产生裂缝,仅以减少伸缩缝的间距还难能奏效,应设置滑动层为妥。
高层建筑结构基础(地下室)嵌入硬质岩石时,可在基础周边及底面设置砂质或其他材质褥垫层,垫层厚度可取50mm~100mm,不宜采用肥槽填充混凝土做法,以利于避免和减小基础及外墙裂缝;
5、结束语
在山区建设的建、构筑物,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地基差异大、倾斜大、边坡问题严重。只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点特点,就能够作好岩石基础基础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11
2.重庆市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
3.《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 94- 2008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地基基础范文2
关键词:建筑施工;地基基础缺陷;地基加固;施工人员
中图分类号: TU7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建筑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在一些建筑中,地基存在这很大的缺陷,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质量,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为此,建筑施工人员应该在施工作业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处理好地基基础缺陷问题,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适当的地基加固处理,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1 常见的地基缺陷和处理因素
处理地基缺陷所采用的措施应该综合考虑四个因素: ( 1)地基的基础缺陷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安全性、耐久度等角度的影响; ( 2) 建筑的上部整体结构应该具有整体性、安全性、实用性等要求,这些要求对于地基基础变形是否具有适用性;( 3) 地基基础、结构发生变形的发展速度以及趋势; ( 4) 地基基础的缺陷以及加固上部结构所具有的经济性、可能性。
地基基础缺陷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建筑施工人员造成的,由于缺陷的产生原因有所差异,所以缺陷的处理办法也不尽相同,目前对于地基基础缺陷的处理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几个重要的因素: 首先,地基基础处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对该工程周边建筑物的结构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地基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这些细节环节进行研究; 其次,在对地基基础缺陷的处理过程要需要对整个建筑物的上部构造进行整体性、安全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并选择出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法; 再次,对于地基土质结构进行分析,避免受到土层的变动而出现结构变形、数值变化以及发展问题严重的措施; 最后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基础中存在的相关缺陷进行分析,并对其上部结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深入研究,以确保结构处理的经济性与耐久性要求。
2 地基基础缺陷处理的一般原则
如果地基基础不再进行变形,就不用单独考虑加固的问题。当变形还在进行的时候,通常要等待变形停止,使变形的速度更快,或者迫使沉降停止三种方式。对沉降的等待并不是对地基采取措施,而是将工作重点放在上层结构,进而地基花费将大大减少,并杜绝上层结构的二次需求处理而产生浪费。
3 地基加固的基本举措
地基的稳定性以及其受到剪切伤害引起的破坏都跟其本身的强度有关,考虑实际情况,进行地基的稳固,加强。现在,有关地基的稳定的方式有很多,总的说来有两种分类的方式,分别是物理和化学两种方式。
3.1 物理加固
物理加固主要用以土换土,水分排除,增加钢筋数量的方法来实现, 整个过程不会对内部组成产生影响。
3.1.1 置换的方要方法有抛石法、挖填法、爆破法。
抛石法:当遇到不易排水的低洼处,或者表层厚度小于3m,没有过硬的外壳,并且石料的采集比较方便的状况选择大于30cm 的片石,抛投的位置在路堤的中部,方向向两边,这样软弱的土和泥就会被挤到两边,待抛石填出水面后,用重型压路机压实在其上铺设反滤层,在进行填土。
挖填法:挖填法适用于水分很容易排除,操作简且处于地面的表层的软弱层处。把不和要求的土清理掉,并选择合适的材料补充进来,通常进行操作的深度要小于2m。
爆破法:如果建设的时候出现软土深度较大并且比较稠密,泥沼状况还不太稳固,可以选择先填充后爆破,爆破之后填料就会沉下去,杜绝淤积。
3.1.2 排水的主要方法有砂垫层和砂井两种方式
砂垫层是在路堤底部的地面上铺设厚度一般为0.6~1.0m 砂砾或碎石材料。它适用于软弱层薄和路堤高度不大(小于2 倍的极限高度)情况。但施工时须严格控制填土速率,因而工期较长。砂井常用于软弱层厚度超过5m 而路堤较高时,用钻探,沉入钢管或高压射水等方法在地基中形成井孔,再灌以粗、中砂,砂井法系三向排水固结。一般砂井直径为0.2~0.3,井距(中心间距)为井径的8~10 倍,范围为2~4m,平面上呈矩形或梅花形布置,井深应穿过地基可能的滑动面和主要受压层、若软土层较薄或下卧透水层时,则贯穿整个软土层,对排水固结更有利。
3.1.3 挤密的方法有强夯法、干振法、振冲法、加筋法
强夯法适用于加固碎石、砂土、粉土、低饱和度的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素填土、粉煤灰、冶金碴等地基的加固。强夯法应用物理学中的功能原理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这个过程的变化也是动能以及势能不断两向转移的。利用起重机的重量,不断向下击打,让地基受到强大的捶打,形成震动,而质地变得更加紧密和稳定,进而其强度增加,使土更加密实。但是这种方法不合适在有密集施工的地方,击打会产生噪音,使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因此如果居民较多的地方不适合选择这样的地方,来筹划建筑。
干振法用于加固杂填土和高压缩性非饱和粘性土,可以大幅度提高承载力,减少建筑物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干振法地基加固的有效深度在6m 以内,其工作原理是在振动成孔器水平振动力作用下,地基中形成40~70cm 直径密实砂石桩,承载力可高达500~1000kpa.在上部荷载作用下,桩和桩周挤密土体共同构成复合地基。因为作业过程是干爽的,因此不会因为泥浆导致污染,而化学管桩与置换法需要花更多。并且此法很节约钢筋水泥,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振冲法在水含量较大,浓度很大,渗水的能力很小,粘度较差的地基增强方法,这个过程是把振冲器用起重器吊起来,并且利用水泵喷射强度很大的水流,经过水的冲击和震动的过程,把振动器放在已经计划好的深度,清理好孔内的杂物再向其中放入碎的石头,因为土经过震动之后就会向下挤压,等到密实度已经达到之后才提高振动器。这个过程需要反复进行,直到变成一个有密度,有坚实度的圆柱体,振冲法根据土所形成的压力来组成形状并有承重能力,这个过程会导致一定的变形,压力不但是从上到下的状态,并且这种压力从中间传递向四周,这种情况会使承载力得到提高,因此下降变得更加温和平稳。
加筋方法目前在业界使用的是树根桩加固地基法,所谓树根桩,就是在套管导向下用旋转方法钻进,钻孔直径100~300mm,穿过原有建筑的基础进入地基土中至设计标高,清孔后再下放钢筋,钢筋数量从一根到数根,视桩孔直径而定,再用压力灌注水泥浆、水泥砂浆,边灌边振,边拔管,最后成桩。树根桩的稳定处理过程比较容易,并且花的不多,很快就能完成,并且质量较强,在对从前的建筑展开修理的效果展示出很强的优势特点。
3.2 化学加固
化学加固法是指利用水泥浆液(粉体)、粘土浆液(粉体)与土颗粒发生化学反应胶结起来,以改善地基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地基处理方法。化学加固地基的方法主要有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以及灌浆法。
3.2.1 搅拌法一般适用于与松软土层地基加固中,通过填充孔隙、离子交换和结硬反应,而获得加强。浅层搅拌法,将石灰、水泥等结合料掺入表层土内,加以拌和,并进行碾压从而形成一硬层。它的处治深度不超过1.5m;深层搅拌法,利用特制搅拌机械在地层内边压送结合料边搅拌,形成加固土桩体或墙体(加固深度可达20m 以上),以提高地基承载力,限制软土的侧向挤动及截阻地下的渗透水流。
3.2.2 高压喷射法是用高压脉冲泵使浆液通过特殊喷嘴高速喷出,强制土和浆液混合,胶结硬化后就在地基中形成柱状或壁状的加固体。喷射的浆液材料常用水泥浆,如果地下水流速快,为防止浆液流失,需掺速凝剂(如氯化钙)。
3.2.3 灌浆法是指利用机械压力或电化学原理通过注浆管把浆液注入地层,浆液以填充和渗透等方式赶走颗粒间或岩石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气并占据其位置,经过一定时间后浆液将原岩土层胶结成整体。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建筑的基本质量,提高我国建筑事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建筑施工单位应该落实做好地基工作的处理,一方面及时妥善的处理好已有的地基基础缺陷,另一方面对现有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物及时进行加固处理。无论是哪种施工方法,建筑施工单位都要从自身的工艺和经济两个方面出发,均衡考量这两个系数,既能保证地基加固的质量又能为建设施工单位节约经济成本,只有这样的加固措施才能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得到逐渐的推广。
参考文献
地基基础范文3
关键词:建筑施工;地基;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文章简述了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分类及特点,并对其施工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新方法进行了探讨。
二、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特点
1、地基处理具有复杂性
我国国土面积的特点之一是跨经纬度的范围广泛,不同的地方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很大,如冻土地,洼地,软土地等等。在气候条件的不断作用下,出现很多地址灾害,如:地震,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其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中地基处理的施工工作。
2、地基处理的多发性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整体上表现为质量差的迹象,大多的建筑的地基处理不合理,导致频有坍塌事件的发生,这些都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和安全问题,使得国家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往往代价的巨大的。
3、地基处理的潜在性
。
4、地基处理的严重性
地基是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环节,一旦房屋地基正式投入使用,在以后的建筑施工中,一旦发现地基施工中埋下的隐患问题,就会加大建筑施工处理的难度,不仅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来处理,处理不当时还会给国家财产和公民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5、地基处理的困难性
在建筑工程质量的治理工作中,需要对建筑的局部问题时采取必要的手段,然后进行一步步调整,如果想最后的建筑效果能超出预期计划,就要把建筑的地基处理工作牢牢做到踏实和稳固,因为房屋的建筑中的地基处理工作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根基,由于地基处理大部分在地下工作中实现,因此一旦有事故发生,会加大处理难度,同时地基处理中出现问题也会对建筑上部结构性能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使建筑工程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
三、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分类
根据建筑地下环境进行地基处理,其施工原理是利用换填、夯实、挤密或振密、排水固结、胶结、冷热处理等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进一步细分来看,地基处理技术还包括地基加固技术、桩基技术以及辅助的地下连续墙技术。地基加固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土地基的承载力,在防止沉降变形方面起到预防作用;这项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把上部的荷载力传导到地基部位,通过缓冲来消解冲击力;相对有辅助作用的地下的连续墙技术主要是来提供侧向支护。在地基的处理方法中,针对改良地基土提高地基的抗剪切强度有几种,降低地基的压缩性,通过改善地基土壤的透水特能,终极目的是为了使地基土的环境更快的适应加固地基的目的。
四、建筑地基的施工技术要点
1、施工准备
工程开工动土之前必需要具备现场的地质的调研资料,组织安排好施工工艺流程和安全技术指标及措施,对现场存在的隐患应制定相关的预警处理方案。同时,根据现场环境检查“三通一平”及临时设施的准备情况,掌握现场周边区域内的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等分布情况。据施工现场的便利情况和工程量计划配置施工机械设备的型号和数量,施工材料的选购及进场需严格控制质量,从源头上把关。
2、施工阶段
近年来,我国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上已初步摸索出一套新理论和新方法。但在实际施工中的体现仍有待于提高,缺乏统一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土方开挖前,先放好基础边线和土方开挖线,并将其引到基坑以外不会被破坏的地方。土方开挖时,施工测量人员严格控制标高,严禁超挖。浇捣C10砼垫层时,需留置标养及同条件试块各一组,做试块时请监理公司人员旁边监督,送试验室养护。按施工图计算准确下料单,根据钢材定尺长度统筹下料。绑扎前要清扫模板内杂物和砌墙的落地砂浆灰,模板上弹好水平标高线。绑扎结束后应保持钢筋清洁。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木模与支撑系统应选不易变形、质轻、韧性好的材料不得使用腐朽、脆性和受潮湿易变形的木材。。
3、质量检查及验收阶段
地基施工阶段,所使用的材料物资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质单等,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桩位正确,桩身垂直,接桩偏差均应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桩基按有关规定必须做单桩静载试验。必需在沉桩施工停止15天以后,待土的强度恢复即可进行试验程序,并要严格控制预制桩桩头进入基坑内必须预留有一定的锚固长度。接桩焊缝牢固,无缺、漏焊现象,压入土中铁件必须刷防腐漆处理。操作进尺均匀,记录必须真实可靠。另外,严格控制封桩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强度准确,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必须按要求留试块,检验混凝土强度。
五、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新方法
1、DDC灰土挤密法
DDC灰土挤密法的原理是利用孔内深层的强夯法,在配合螺旋钻机的前提下将灰土分层注入孔内,同时进行反复锤击桩工作,来进一步扩大桩径,最后与桩间部分土形成一个复合地基。要想使湿陷性的黄土打孔结构产生变化,需要通过地基土湿陷性来处理,这种方法能最大程度的减小地基土的变形,进一步的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非黄土地区,DDC灰土挤密法在施工中的效果不佳。DDC灰土挤密法最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上做地基处理。
2、粉煤灰吹填法
粉煤灰的最大特点透水性强,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在加固处理冲填土的地基处理上,粉煤灰吹填法能加速冲填土的固结,进一步缩减工期,加固处理费也会明显降低。在具体实际的建筑施工中,一定要注意粉煤灰和淤泥的混合比例,确保其均匀混合,从而达到改善土壤的固结性。
3、强制固结法
强制固结法最大优势最大限度的提高固结率。加压系统和排水系统作为强制固结法中的重要环节,在有效运用真空压力的同时,进一步缩减堵截的时间,从而更好的实现加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扩大排水通道的作用。因此,加快固结的速率有利于缩短工程工期,更加保证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六、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方向
地基处理方法已经被列为世界性的建设领域的难题,也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地基处理技术也日益趋向于计算机化和复合型。目前的综合性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已经在突破了基于加固机理研究重于作用机理和功能叠加的束缚,更加侧重于综合效应考虑,力求实现乘数效应。又如,复合地基的计算理论,原先的复合桩基承载力计算由于引入的参数过多,极易导致数据的失真,而对地基变形的计算也由于将桩土分开考虑导致数据计算因不够全面而出现屡屡失误,往往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而利用计算机在数值分析上的优势,如三维数值、设计软件等,不仅能提高桩基承载力和变形系数计算的精确度,而还能大大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七、结束语
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不到位的话会给今后建筑的使用带来安全隐患,阻碍社会的发展进程,故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旭飞.探讨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 城市建筑. 2012(09).
[2]王志慧,巩良.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实践[J]. 甘肃科技纵横. 2007(02).
地基基础范文4
关键词:地基基础;存在问题;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4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对于工业厂房土建施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
一、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房屋建筑的基础性施工,也是最为关键的施工环节。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作为万丈高楼的重要支撑,控制好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完工并保证建筑工程结构稳定性的前提条件。但建筑地基在建筑学领域所指的是工程建筑的基础持力层和下卧层,可能会受到地质因素等影响给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比如地震频发地区,对建筑地基的施工则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技术标准,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一旦因为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出现问题而没有及时的通过技术措施给予改进和解决,而是遗留在后期工程,将对建筑工程的后期投入使用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有可能因为建筑物地基问题遭受地震灾害而导致建筑物倒塌,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要将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重视起来,细化施工过程中每一施工环节的技术措施,使施工中的各个环节的技术都满足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技术规范标准。但对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房屋质量水平来讲,同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物质量水平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尤其是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还存在许多亟需改进的问题,所以为了提升我国的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水平,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1、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重要工序,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往往就是由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来决定的,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往往会随着地域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对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的工程施工特别是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被很好的解决。总体而言,我国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任重而道远,只有加强了工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管理,才能切实的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核心。
。
(1)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问题
在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地基的塌方。在工程的地基建设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塌方问题,必然会使地基土受到扰动,进而影响到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不仅会对自身的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并穿过不同的土层时,施工方如果不去根据不同土层的工程特性(地基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重度等)来确定地基基坑的边坡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法,就会使得边坡顶部受到堆载或外力的振动产生变形,由此引发塌方问题。或者是因为工程施工方在开挖土方时施工不当,在应该作支护的时候没有去做应有的保护,也会造成塌方。
(2)地基缺乏保护
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基缺乏足够的保护,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多雨地区进行工程施工,如果不能解决好地下水的问题,就会对地基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地基的基础缺乏足够的保护,或者是防水、排水措施不到位,就可能会造成地基进水,这样就不仅会造成地基基础施工困难,同时对于地基的质量也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多雨季节,一定要保证地基建设的基坑没有积水,对于被水浸泡的地基表层土要将其松软部分清除。
(3)地基建设中的管理不善
在地基建设中,由于管理方的疏忽也可能会对地基质量造成影响。如果管理人员管理疏造成基坑开挖与设计不符,就会引起基坑的抗剪切力度不够,从而造成基坑的变形,影响地基建设的质量。
三、地基基础建设的施工技术管理
工程建设的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与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保证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在综合考虑影响地基基础建设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全面的分析来找出最合理的旎工方案。除此之外,要想保证地基基础建设的质量,技术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地基基础施工有如下几点技术规范。
1、桩基施工技术及管理
在现代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桩基础施工技术不断的得到改善和进步,在地基建设施工中,桩基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基础形式,分为现浇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三种基本的形式。在这三种基本的桩基建设形式中,现浇灌注桩因为其具有承载力大、适应范围广、施工对环境影响小等技术优势而得到建筑施工单位的青睐,在工程建设的实际应用中现浇灌注桩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其成桩工艺主要是采用带有护壁套筒的钻机,在实际的施工中由泥浆护壁,通过水下来浇灌混凝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推广和应用桩基技术,可以有效的克服桩底虚土和缩颈的缺陷。相比较而言,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因为存在着振动、噪声和挤土效应等缺点,其在具体的施工中使用量已经逐步减少,并且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普通的混凝土桩已经开始逐步的被预应力管桩所取代。而钢桩的造价非常高,绝非一般的工程建筑所需要的,只能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为检验桩基承载力,除静载试验外,用计算机控制的桩基动测技术已在工程中应用。
2、地基加固技术及管理
在过去的工程地基建设中,我国传统的地基加固由于技术单一而存在很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套完善的地基加固技术系统。首先就是压密固结加固法,该种方法适用于土质松软的工地上,通过采取强夯、降水压密、真空预压、堆截预压、吹填早地等等措施来加固地基。其次就是加筋体复合地基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存在普遍性,对于各种地质条件都可以进行一定的处理,这种加固处理的方法可以通过砂桩、碎石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水泥土搅拌桩等方法来实现。最后就是换填垫层法,通过砂石垫层、灰土垫层等措施来实现,但是其使用的范围比较小,不适宜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结束语:
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建筑都必须有可靠的地基和基础。地基基础工程不仅对高层建筑的安全及建成后的正常使用至关重要,而且所占的造价比重和工期比重均较大,科学合理的选用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对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合理的基础和地基施工的质量问题,往往会导致基础工程质量缺陷与事故。因此,加强和改进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黄海宏.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分析的研究进展[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
[2]王恒林.福建沿海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基本特性及处理方法[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5,(03)
地基基础范文5
[关键词]建筑 地基 基础 处理 工程
引言
。
1、地基和基础的概念
1.1基础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
1.2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地基不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但它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地球的一部分。承受建筑物基础所传递的上部结构荷载的土层(或岩层)。地基就其受力情况而言,在建筑物基础荷载作用影响范围内的部分,称为持力层;。
1.3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天然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在荷载作用下的压缩变形不超过允许范围,可以支承建筑物基础的天然土(岩)层。凡能保证地基稳定的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等都可作为天然地基。设计时要充分掌握地基土(岩)层的压缩和沉降、抗剪和滑坡、土中含水量等因素,以保证地基安全可靠。人工地基。不具有充分承载能力的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的软弱土层经过人工加固处理而成的建筑物地基。设计时既要注意分析和合理利用基土的持力层,又要正确选择加固处理措施。
2、地基设计中的沉降计算
2.1有关计算参数的确定
在进行地基设计之前,先通过勘探和原位试验(如荷载试验,旁压试验)或室内压缩试验,测定有关计算沉降的土工参数。试样无侧向变形的压缩试验结果,可用压缩曲线或称e-p(e~logp)曲线表示,并得出反映土压缩性高低的两个指标(压缩系数av、压缩指数C),同时为了研究土的回胀特性,亦可进行减压试验,得出土的回弹、再压曲线。=
av=(e1-e2)/(p2-p1)=-Δe/ΔpCc=(e1-e2)/(logp2-logp1)=-Δe/log(p2/p1)=
压缩系数不是常量,它随压力增量的增大而减小。在我国《工业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按a1-2值的大小(即P1=100KPa,P2=200KPa),划分土的压缩性。而压缩指数在较高的压力范围内基本为常量。通过两种图示曲线可以算出:
av=0.435/p・Cc为所研究压力范围内的平均压力2.2不同固结条件下的沉降计算
如前所述目前工程中广泛采用的分层总和法,该法按照压缩曲线所取坐标的不同,又可分为e-p曲线法和e-logp曲线法。
在进行地基沉降计算时,先要确定地基的沉降深度(即压缩层的界定),对于天然沉积的土层,土体本身已在自重作用下压缩稳定,所以地基中的初始应力δZ随深度的分布即为土的自重应力分布。而地基土的压缩变形是由外界压力(沉降计算压力)在地基中引起的附加应力δS产生的,在理论上附加应力可深达无穷远。但目前在水利工程中通常按竖向附加应力δZ与自重应力δS之比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对一般性粘土取δZ=0.2δS,对软粘土取δZ=0.1δS。
e-p曲线法
计算公式为第i分层的压缩量
Si=(e1i-e2i)/(1+e1i)・Hi(1-1)Hi--第i分层的厚度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1-2)
有时勘测单位提供的不是压缩曲线,而是其他压缩性指标,可换算为:
Si=av/(1+e1)・ΔP・Hi=mv・ΔP・Hi=1/Es・ΔP・Hi
ΔP--压力增量
mv--土的体积压缩系数
av--土的压缩系数
Es--土的压缩模量
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首先要根据建筑物基础的尺寸,判别在计算基底压力和地基中附加应力时是属于空间问题还是平面问题,再按荷载性质求出基底压力P的大小和分布。应当注意,当基础有埋置深度Df时,应当采用基底净压力Pn=P-r・Df,然后求出计算点垂线上各分层的竖向附加应力δZ,并绘出它的分布曲线,按算术平均计算出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δsi和平均附加应力δzi进行累加,在e-p曲线中查出相应的初始孔隙比e1i和压缩稳定后孔隙比e2i,从而计算出各分层压缩量(式1-1),并进行累加后得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式1-2),必须注意自重应力δS应从原地面高程算起,附加应力δZ应从基底高程算起,同时在三维变形状态下,斯肯普登--贝伦建议将沉降值S乘以一个系数Cp,即修正固结沉降S=Cp・S,根据我国《工业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计算所得的沉降值S应乘以一个沉降计算经验系数Ms,这样才能较准确估算地基沉降量(MS=1.3~0.2,其具体数值视土的压缩模具Es的不同范围参见规范说明),一般来讲软粘土地基的S计算值偏小,而硬粘土的S计算值又偏大较多。
e-logp曲线法
按e-logp曲线法来计算地基的沉降与e-p曲线一样,每一分层压缩量计算公式仍为S=(e1-e2)/(1+e1)・H,与前述利用e-p曲线或压缩系数av计算的方法步骤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选用压缩性指标和确定初始及最终孔隙比的手段不同,须由现场压缩曲线求得。经推导可得出用e-logp曲线或压缩指数Cv的沉降计算公式为:
S=H・CC/(1+E0)・log(p0+Δp)/p0(2-1)
由于土的应力历史对土的压缩性能有较大影响,应先推估土的受荷历史和计算未来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土可能产生的新的压缩变形。必须确定先期固结应力Pc,根据卡萨格兰德提出的依据室内压缩曲线特征的经验图解法,可在e-logp曲线上图解得出先期固结压力Pc,根据反映土体固结程度的超固结比OCR=pc/p0(P0为现有有效应力),当OCR=1时,为正常固结土,OCR>1时,为超固结土;由于土在钻探、取样、运输、制备土样和试验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受到扰动,扰动愈大,曲线的位置就愈低,所以室内压缩试验成果不能反映现场条件下土的压缩性能,还须对室内压缩试验所得e-logp曲线加以修正为现场压缩曲线。 确定了土的固结性质,并分别确定正常固结土和超固结土的现场压缩曲线,这里仅示出推求结果。经过大量研究者的证实,无论土受何等程度的扰动,在室内进行压缩试验时,所得的多条e-logp曲线在0.42e0处附近都趋于一点,由此推算土的现场压缩曲线势必也通过该点。同时假定试样的孔隙比还能保持现场原位条件下的数值e0。另外在超固结土中由室内的回弹再压曲线可知在曲线中存在一个滞后环,其斜率应为超固结土的超固结段压缩量的膨胀指数Cs,超固结土在压缩应力ΔP作用下的压缩量就由超固结段的压缩量S1和正常固结段的压缩量S2两部分总和而成。其计算公式为:
Si=S1+S2=Hi/(1+e0)・(Cs・logpc/p0+Cc・log(p0+Δp)/pc)(2-2)
当Δp较小,p0+Δp<pc(先期固结压力)时,则土始终处于超固结状态,此时土层的压缩量计算公式简化为
SI=Hi/(1+e0)・(Cs・log(p0+Δp)/pc)(2-3)
关于初始沉降(瞬间沉降)及次固结沉降的计算
对于普通粘性土,固结沉降是其基础沉降的一个主要部分,它对基础宽大、而压缩土层较薄,排水条件又较符合假定时较为适用。但是实际地基的地质条件往往较为复杂,有时可压缩的软土层分布较厚或土层分布不均,基底面又不是排水面,对较软的粘性(亚粘性)土来说,次固结沉降在总沉降中占有一定比例,这时初始沉降就不可忽视;又如砂性较重的地基,由于固结排水速率很快,初始沉降与固结沉降这两部分已融合一起难以区分,这些都必须计算初始沉降或次固结沉降。下面给出有关计算公式:
①初始沉降
Sd=P・B・(1-u2)/EI=3/4・P・B・I/E(3-1)
P--基底压力
B--基础宽度
e0--初始孔隙比
u--土的泊松比
对饱和粘土u=0.5
I--影响系数,取决于基础形状和所研究点的位置。E--土的不排水变形模量(弹性模量,可用三轴或单轴不排水试验求得)或采用旁压仪在现场测得。
②次固结沉降
St=H/(1+e0)・Ca・log(t2/t1)(3-2)t1--次固结的起始时间
t2--建筑物使用年限
Ca--次固结系数,可用主固结和次固结引起的孔隙比与时间半对数关系曲线(e-lgt)求得。
当Ca<0.03时,粘性土的次固结沉降可以忽略。
此外除了上述两种计算方法外,还有通过室内试验模拟现场应力路径,再量取土样的垂直变形的应力路径法等。
当然在工程设计中,有时我们不但需要预估建筑物基础可能产生的最终沉降量或沉降差,而且还常常需要预估基础达到最终沉降量所需的时间或者预估建筑物完工以后经过某一段时间可能产生的沉降量,即基础的沉降量与时间关系的问题,目前多以饱和土体单向固结理论(一维固结理论)为基础进行求解(当然还有二维、三维固结理论,分别用于解决土坝和砂井、塑管排水法加固地基问题),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述。
3、地基处理的目的及意义
;c渗漏问题;d液化问题。当建筑物的天然地基存在上述四类问题之一或几个时,即须采用地基处理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我国地域辽阔,从沿海到内地,由山区到平原,分布着多种多样的地基土,其抗剪强度、压缩性以及透水睦等因土的种类不同而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地基条件区域眭较强。因而崩龌叁基础这门学雠特别复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仅事先要选择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场地上从事建设,而有时也不得不在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基上进行修建;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结构物的荷载目益增大,对变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因而原来―般可评价为良好的地基,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非进行地基处理不可。所以不仅要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结构物选定合适的基础形式、尺寸和布置方案,而且要善于选取最恰当的地基处理方法。利用换填、夯实、挤密、排水、胶结、加筋和热学等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用以改良地基土的工程特性。
结束语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地基基础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没有地基就不可能有高楼大厦。地基基础工程作为建设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大局,其内涵是满足国家现行的有关地基基础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安全、使用等综合要求的能力,安全可靠、稳定地承担全部建设工程在施工期限间和全寿命使用期限内正常使用的荷载。
参考文献
[1] 王成华.基础工程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5
[2] 肖明和,王渊辉,张毅.地基与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 郑刚.基础工程.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地基基础范文6
关键字:地基基础、检测、新技术
Abstract: in the last 30 years,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the city,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high-rise buildings, high grade road and City Metro Rapid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th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foundation of detection technology also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especially is more than ten years, the emergence of new technology foundation mass detection. Introduced by new technology foundation of the recent detection, hope to bring some help testing of foundation.
Keywords: foundation, detection, new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 引言
地基基础作为整个构造物的荷载承担部位,对整个构造物的正常、安全使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地基基础的设计以及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地基基础检测技术来保证,所以,地基基础的检测就在整个地基基础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现在的地基基础检测项目主要集中在超高层建筑、深基坑、铁路公路桥基、港口工程桩基、水利工程堤防加固、强夯地基、软弱地基以及一些核电工程项目中,通过检测与监测,为建设工程提供科学、准确、高质量的检测数据,从而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的同时,为了提高地基基础的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检测技术、检测设备已经检测方法都需要不断的更新,使得地基基础的检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地基基础基本检测技术广泛应用的同时,探地雷达技术、深基开挖监测、地铁盾构施工监测技术等新的检测、监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文章简单介绍了这些基本检测技术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地基基础的检测新技术的应用。
1 基本的检测技术
1.1 地基土的特性测试
虽说地基基础作为构造物的承重基础,但是最终的承重是要地基土来承担的。所以对地基土的特性的研究就十分有必要,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原位测试技术在岩土工程理论和实践中的作用。
地基土的特性测试包括静力特性测试和动力特性测试。而荷载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旁压试验、标准贯入试验以及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原位测试手段是地基土静力特性测试的重要手段。相对于地基土的静力特性测试,地基土的动力特性测试要复杂的多,因为在动力荷载下,整个地基土的特性也相对复杂的多。常用的动力特性测试技术有场地土波测试技术、场地地微振测试技术、地基土刚度系数测试技术以及振动衰减测试技术等。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时是各种原位测试方法中的比较早应用的。能够模拟构造物的地基的实际受荷条件,能够准确的反映地基土的受力和变形情况,是直接确定地基土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等参数的最可靠的方法,也能够为其他的原位测试方法建立相应的依据。静力触探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它不仅是一种原位测试技术,还是一种重要的勘探手段,它具有测试快速、准确,经济性好等特点,对于复杂的地基基础,静力触探测试技术有它的独特的优势。旁压试验主要用来判别土的状态、计算土的强度指标和土的应变参数、计算土的承载力、地基的沉降以及地基土的水平向基床系数等。而标准贯入试验主要判断粘性土的稠度状态和砂土的密实状态。
对于构造物的抗震设计来说,场地土的波速值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参数,同时,波速测试在岩土工程中主要进行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的判定、场地土液化的评价、场地固有周期的计算、地基处理效果的检验和沉积年代的确定等。场地地微振量测量结果可用来进行地基土类别的划分、地震小区的划分和构造物的地震响应分析等。地基土刚度系数的测试可以为各种动力设备基础、卫星天线基础等的设计与计算提供必要的参数。
1.2 基桩的测试
桩基础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基础形式,因此对桩基础的承载能力的正确评价、同时为设计提供合理的设计参数都对桩基础的质量和经济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就要求做好基桩的测试。和地基土的特性测试一样,基桩的测试也有静力测试与动力测试之分。
静载荷试验是确定单桩承载能力、提供合理的设计参数以及检验桩基质量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单桩的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是用以一种接近竖向抗压桩实际受力情况的试验方法,通过试验测得单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将其作为设计的依据,或者作为抽样检验以及评价其承载力的依据。单桩的竖向抗拔静荷载试验与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类似,也是通过确定单桩的竖向抗拔极限承载能力作为设计、施工以及检验的一种依据。目前,单桩的竖向抗拔极限承载能力在工程实际中越来越多得到重视,因此应加强对其的认识和学习。而单桩水平静荷载试验旨在通过试验确定试桩的水平承载能力、桩身的弯矩分布规律、弹性地基系数等参数。
基桩的动力测试是在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桩基的测试技术,通过在桩顶施加的激振力来使得基桩本身产生振动,通过相关的仪器进行记录并对结果加以分析,从而确定桩的强度、完整性、施工的质量以及自身的承载能力等。相对于传统的测试手段,其测试方法科学、准确,而且经济性较好,在工程中应用较多。根据测试时桩身的位移的不同可以分为低应变动力测试和高应变动力测试。
2 地基基础检测新技术
2.1 探地雷达技术在地基基础工程中的应用
探地雷达最早是在国外开展应用,而且应用的范围较广,比如,表面构造探测、冰山和冰川的探测、水文地质勘测、地基或者道路的探测、路面的裂缝调查,还在隧道、堤坝等施工中得到应用。而国内对探地雷达技术的引入较为晚,而且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效果也不甚理想,初期主要应用于对堤坝的检测,只是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才逐渐应用于地基基础的检测中来,而且应用的技术也日益完善。
探地雷达技术主要是应用高频的电磁波在地基中传播,经过地下地层反射后回到地面的接受装置。在已知地基的介质传播速度的情况下,有得到的反射时间可以算出地基的深度。同样如果电磁波在地基中传播中出现不稳定现象,说明地基中存在不同的地层,或者是地基出现一定的破坏。通过探地雷达的检测,并可以辅以一定的地质勘探技术,可以较为有效的对地基基础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准度,同时也避免了对地基的破坏,相应的降低了检测的成本。
2.2 深基开挖中的监测工作
随着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深基坑越来越多的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特别是城市的高层建筑建设中,深基坑是施工中的一个重点。由于在进行基坑开挖过程中,整个施工的场地十分有限,不可能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必要的放坡处理,所以,就必须有高质量的支挡系统来对基坑进行围护,为基坑的施工提供安全保证。因此在深基开挖过程中,要结合现代的信息技术,做好深基开挖过程中的检测、监测工作。监测工作既是对基坑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进行检测的手段,也能为后续工程的施工提供必要的理论、实践支持。
深基坑的监测工作是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监测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尽可能将现代的信息技术的成果应用其中,一方面提高整个监测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能提高监测的准确性。例如,现在的一些深基坑的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就将全站仪、报警系统、无线发射器、传感器等仪器与自动变形监测软件结合起来,科学的设置监测、控制点,从而完成高效、准确的监测工作。通过对深基坑的监测,能够对围护结构的变形、受荷以及周围荷载的变化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同时也能对建筑周围的水文、地质情况有所了解,为整个设计、施工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作为工程后续工作的一个指导。
2.3 软土地区地铁盾构施工监测技术
在最近一个时期内,我国的城市建设将地铁建设作为城市建设中一个重要部分。现在的地铁隧道施工大多采用的是盾构法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的土体产生干扰和破坏时不可避免的,这就会造成土层和周围的建筑可能出现沉降。因此,在地铁隧道的施工中,特别是软土地区的施工,要特别注意对盾构区间的监测工作,避免因为周围的土体和建筑的沉降对施工安全和建筑物安全的造成威胁。
监测方案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盾构体内部的变形监测,也要对地面的沉降、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并设置一些报警装置,一旦出现大的沉降或者变形提前发出警报,从而能够及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4 软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施工监测
软土地区的高等级公路施工中,为了控制路基的沉降和保证路基的稳定性,也必须对软土地区地基进行施工监测。监测点的布设必须在路基或者路堤的填筑之前完成,通过对沉降的监测来控制施工的速率,并对地基的承载能力做出判断。同时要进行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地基承载力的监测,并注意地下水位的变化,通过这些监测对工程的施工提供参数依据。
3 结论
地基基础作为整个构造物的基础部分,在工程的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地基基础的检测工作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介绍了地基土特性检测和基桩的测试方法的基础上,对如今工程中常用到的地基基础检测、监测技术进行了阐述,希望为工程的施工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振拴,崔峰.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J].建筑科学,2011(S1).
[2] 代爱国.地基基础质量检测若干问题探讨[J].工程质量,2011(11).
[3] 张振拴,李春占,张宗会.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检测技术探讨[J].建筑科学,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