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范文1
关键词:专业建设;五业贯通;人才培养;创新人才;电子信息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3-0092-03
信息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把信息技术列在21世纪发展战略的首位。按照信息产业部电子强国战略课题组对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标的预测,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总额的10%以上。其中,集成电路、软件、通信、计算机与网络、数字视听、电子元器件等基础产业是信息产业下一步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人才需求的重点领域。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如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长期研究的重点问题。
我们通过长期的探索,反复试验、不断总结创造性地推出了“五业贯通”的信息专业人才,为培养能生产、懂经营、善创新、敢创业的高级人才提供了保障。
一、电子信息专业建设思路
(一)“五业贯通”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我院信息技术人才创新培养方案的思路是:充分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依靠信息技术行业协会和专业研究会,利用常州大学城信息化研发培训中心和常州科教城的资源优势,以学业、职业、产业、就业和创业为主线,以理论、实训、实践、实施、实效五个环节融合贯通实施“五业贯通”。
在学业教育上,除专业相关知识外,还有应知的社会人文知识,创新创业拓展知识等,辅以专业实训课程,技术应用拓展项目,并将这些活动与信息产业结合,在常州科教城信息产业基地进行产业体验,顶岗锻炼,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创业培训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创业政策,熟悉创业环节和应注意的问题,组建专家团队,帮助学生制订创业方案,扶上马,送一程。
(二)设计全新的教学体系和实现方案
根据信息技术类专业的职业岗位群需求,确定职业技能和核心技能,制订职业技能(主要是核心技能)的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制订技能培养教学方案,包括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制订技能考核标准(试题库),组织技能考核作为评定学生技能成绩和颁发职业技能证书(双证制、多证制)的依据。
在课程体系开发方面,聘请与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教育改革专家和课程开发专家。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创业校友共同组建专业建设团队。实施“专业+车间+公司+行业协会+创业孵化基地”的专业建设模式,以岗位能力为导向,通过现场专家、课程专家和资深专任教师的全程参与,构建集“产学研创”于一体的“层次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在该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程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兼顾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训练。专业课程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程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而创新创业等拓展课程则是以产品开发、创业实践等为背景,全面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制定教学计划中适当地安排四大类课程的学时比例,以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坚持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必须针对职业岗位(群),由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倒排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1∶1比例。
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校内外实践基地,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离开社会、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是不可能的。产学研一体化的育人模式将学生置于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大环境中,十分有利于培养符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五业贯通”的专业建设措施
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改革实施过程坚持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几年来,按照最初的改革方案和要求,逐步开展了各项实践活动。在教学计划安排中,以“课程教学、知识传授――职业、养成――课程实训――就业、顶岗、实习、预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为主线,强调课程的综合化,努力实现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结合。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构建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行“专业+车间+公司+行业协会+创业基地”的专业建设模式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以 “车间+公司+行业协会+创业基地”为载体(车间: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的真实车间,公司:模拟的电子信息公司,协会:常州科教城电子信息协会,创业基地:常州纺织学院创业园),按照就业岗位的三个层次,开展工学结合的“层次化、模块化”课程教学,学生在“车间+公司+行业协会+创业基地”中通过知识学习、技能培养,职业态度和规范的训练,创业体验及实践,实现零距离上岗或创业。教师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通过教学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项目开发,创业指导成为“懂生产、能开发、善教学,能创业”的双师。
(二)建设真实企业环境的实训基地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按照“车间+公司+行业协会+创业基地”的专业建设模式,将电子信息实训中心建成一个拥有五个技术应用研发场所和两个生产车间的生产基地;通过这些公司和车间来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完成学生的课程实训、顶岗实训、技术推广及产品研发三个层次训练;达到学生专业实践,企业培训,企业员工及学生的技能鉴定,产品研发等四种功能,如图3所示:
真实企业环境的实践基地建设是五业贯通的专业建设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为了满足教学需求,我们借助常州科教城电子信息协会及科教城管委会与相关企业和高校进行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与电子信息类企业(如常州置安计算机公司、常州乔森控制电器有限公司等)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与每个训练层次相对应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做到每一个校内实训场地都有1~2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与之对应,有效地完成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
2.与大学城其他高校合作,共同建设生产车间,为学生提供仿真环境的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场所。
3.借助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企业先进的仪器设备、企业产品生产线与企业完善的产品营销进行应用技术产品的研制和生产,同时让学生参与项目的开发过程。
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常州科教城建设了专门的创新实验室,购置了100余套开展科技活动的基本工具、仪器设备和常用元器件;并配置了分别拥有40台(套)DSP、ARM、EDA设备的实验室。尽量让学有余力、动手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进行各种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科技制作发明等,为更多感兴趣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学习、锻炼、提高的场所和机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努力,目前本专业建有校外实训基地6个。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顶岗实习达到160人次以上,同时,鼓励部分教师到校外实践基地带薪见习,打造了一支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团队。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产品设计、生产、测试、营销一条龙的真实企业环境下的实训,将职业规范、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贯穿始终。再选择若干与三个层次相对应的校外实践基地,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营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共享的教学环境
营造一个开放式管理、开放式教学的共享教学环境,搭建一个“实践与学习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专业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个性化发展平台,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学”。
我们坚持校内实践场地课余时间面向学生开放,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专业技能,课外实践的时间比在课堂的多,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式管理。在校园网开辟师生互动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网络论坛,实现开放式辅导。。营造一个开放式管理、开放式教学的共享教学环境。
按照“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学校特色,开设面广量多的电子信息技术与企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选修课,让学生有足够选择余地,确定个性化发展方向。开拓第二课堂,通过组织电子设计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与技术应用中心开发和产品生产;各种培训与技能鉴定项目;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学生开展信息产品、办公设备维修等社区服务;举办SYB创业培训等活动。搭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专业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个性化发展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和提高。
(四)构建创业孵化平台,支持学生创业
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是五业贯通人才培养方案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我们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有多年的创业教育史,是江苏省创业示范院校。为支持学生创业,学院专门开辟了大学生创业园。在创业教育方面,我们以“创业课程教学、讲座――创业规划――择优进创业园体验――创业孵化――创业实践、创业反馈,培养下一批创业者”为创业培养模式。如图5所示。创业园的建设,搭建了一座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开辟一条学生走进市场的通道,提供一方角色表演的舞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孵化机制”,提供“创业孵化”场所,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创意能力,以创业来推动就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三、结语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我们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的各专业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已形成了一个理论、实践和技能培养并重的教学体系,产、学、研、创相结合的“五业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成熟,已探索出一条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当然,由于我们经验不足,对国内外IT企业和同类专业的调研范围有限,对该专业改革的研究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将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统筹兼顾,合理结构,使信息技术专业能既快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挑战・探索・实践(第三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卞华珍,潘荷新.计算机网络专业工程化教学改革实践 [J].职业技术教育, 2006,(23).
[3]邓凯等.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探讨[J]. 科技与产业,2007,(12).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范文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其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同时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于1998年设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并于1999年开始招生,自开设以来学校非常重视该专业的建设,十几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电子信息行业急需的人才。2012年6月,经市级专家组对本校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后,该专业被入选校级“卓越工程师”试点培育计划。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特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应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具备信号检测、信号传输、信息处理、电子系统工程等专业理论知识及检测与仪表、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最终具备“基础实、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卓越工程创新人才能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为国家电子信息行业培养造就一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工程师,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建立模块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同时建立可持续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因此学院按照“综合化、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的原则对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要求突出专业定位与特色,形成以“信息流”——信息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最终通过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类型课程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模块整合,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在教学体系中的每一个模块都由与专业知识紧密相关的课程组成,在理论教学结束后,还有相应的实践环节进行支撑,加深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专业教师课程组负责,同时邀请电子信息类相关企业参与讨论制定教学方案与内容,包括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取舍衔接与整合,将企业对所需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中,通过校企合作与工程教育完成人才培养。其中本专业课程体系中“EDA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虚拟仪器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等课程是本专业的重点建设课程。
3.课程教学与教师科研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
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要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须与相关企业更紧密结合,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所推广的“战略性新型产业”相关专业中,电子信息工程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相关方向,只有紧跟最新的工程技术发展,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卓越工程师”人才,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同时高校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应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中,以工程项目驱动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紧密结合,形成“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模式,同时将教师科研课题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内实践环节或课外科技活动中完成教师所承担的实际项目,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范文3
关键词:现代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应用问题;策略
在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的现代化技术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方便,帮助人们解决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受到各行业的重视。因此,各行业积极运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更新发展观念,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但是,现代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时间较短,仍存在着核心技术不足、发展战略不足、缺乏平台建设途径等问题需要我国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各行业积极探索现代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策略。研究现代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发展,而且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和自动化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1现代化技术概述
1.1现代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技术有效的加速了社会主义市场的建立进程。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立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在我国各个领域,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另外,现代化技术在我国经济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转型,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1.2技术缺陷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现代化技术也不例外。我国现代化技术由于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较为典型的案例为产品设计缺乏创新意识,并且很多较为先进的技术都引进于国外,现代化核心技术较为匮乏,以至于我国现代化技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1.3发展方向
现代化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由于现代化技术对于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必须科学的选择现代化技术发展的方向。另外,现代化技术要想迅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有效支撑,我国政府部门应立足我国现代化技术发展现状,加大政府资金投放力度,使我国现代化技术能够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取得十分重要的发展成效,从而极大地推动我国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
2现代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核心技术不足
我国现代化技术与欧美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在核心技术上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我国现代化技术发展大多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是发达国家出于对自身利益保护的目的,在进行技术引进的过程中会特别的保护其核心技术。由于我国缺乏对核心技术的科研能力,严重依赖于引进外国核心技术,使得我国电子信息在发展中严重缺乏自主性。甚至在一些特殊领域,核心技术的缺乏对我国产业的发展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长期稳定的发展。
2.2发展战略不足
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进程来看,我国的现代化技术发展战略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极大的加速了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进程,很多企业也在电子信息发展中发现了商机,并将其视为重要的机遇。但是,由于作为电子信息工程重要支撑的现代化技术发展战略存在严重的不足,使得我国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受到了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企业无法创造技术科研的良好条件,不利于企业现代化技术长期发展。
3现代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策略
3.1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现代化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中必须加大对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3.1.1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企业要积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管理者要意识到现代化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并立足企业现状,积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强化技术人才的特长,并借助社会实践不断的将被培训者自身知识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便有效提升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
3.1.2整合教学资源
国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具有先进性的特点,但是并不一定符合我国现代化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我国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既要认识到国外技术的先进性和可取之处,也要考虑是否适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基本情形,并在此基础上有效的结合国外技术优势与国内教学资源,摸索出符合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培养方案。
3.2加大国家支持力度
3.2.1加大政策支持
当今社会任何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有效支撑。因此,在发展我国电子信息工程过程中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现代化技术进行适当的扶持和保护。政治政策的扶持不仅能够为现代化技术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还能够极大的吸引足够的人才。经济政策的保护可以极大的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并使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发展核心技术。
3.2.2营造良好环境
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良好的外界发展环境。它可以为现代技术开发、应用和创新提供良好的外界条件,因此我国政府应对电子信息工程现代技术发展中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便保障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良好发展。此外,政府还应借助自身权威有效的规范市场,使得现代企业能够在相关政策的扶持和约束下形成良好的竞争风气,为推动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进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3.3保护知识
产权知识产权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应更加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1)政府应积极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政策,使企业出现违背法律条规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顺便整顿我国现代化科技支撑下的电子信息工程市场。(2)严厉处罚盗版产业。政府应对盗版产业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以便在对盗版行为进行威慑的同时,为现代技术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侯留洋,郝昌臻.关于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1).
[2]王杨帅.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8).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范文4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途径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
由目前应用技术来说,电子信息工程在各行业领域之中实现广泛的普及,体现出了一定的影响力。同时,电子信息工程令人们日常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整体生活质量水平迅猛提升,更多繁重复杂的工作可由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代替,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其他种类的工作。可以说,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无处不在,日常办公应用的计算机系统、移动手机等设备均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为核心模块,具体涵盖了信息处理、通信系统与网络技术等。也就是说,电子信息产业即是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构成内容,以计算机系统、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在大众工作生活过程中体现出了更高的实效性。另外,电子信息工程还在我国农业建设以及运输行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可以说是领先世界前列的农业大国,各类农业机械设备从以往的手动操控逐步发展成智能操控以及网络化管理。农业机械化生产阶段中可利用配置标准化电子调控元件、智能信息处理终端以完成自动化的生产加工。另外,通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还可精准的预测天气状况,预判自然灾害以及环境变化等,并形成专业化的数据库系统,为员工制定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甚至可通过智能化处理提供应对处理问题的方案。
2提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是当前我国各学科领域之中发展极其迅速的一类,具体来说,电子信息工程涵盖信息收集、汇总处理与储存,信息软件工具的应用等,在我国国防安全建设、提升综合国力等层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当前,我国虽然在电子工程技术领域实现了较大的发展,为大众日常工作与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然而同发达国家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比较,仍然包含较大差距,并没有构成属于自身的核心技术。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基本停留在效仿学习国外现代化技术层面,欠缺自主研究开发的本土电子信息产品,由于欠缺创新研究开发模式,致使我国科学技术实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当前,我国正处在向创新国家发展转型的时期,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技术。当前,我国研究发展方向逐步朝着科技变革的模式发展,唯有提升科技实力的发展,方能最终增强综合国力,因而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与提升成为现代科技腾飞的必由途径。
3提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科学途径
3.1增强投入力度
为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向前发展,应持续增强投入力度,政府部门应颁布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优惠政策,并扩充经费投入量,为该领域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保障。另外,应扩充投资渠道,积极开拓融资,利用各类途径使资金量不断增长。政府可组织创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专项基金,并对电子产业给予必要的引导支撑,令电子工程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实现广泛应用,发挥自身核心价值。
3.2培养创新人才,提升产品服务与创新
同发达地区比较,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滞后主要成因在于欠缺创新,过于盲目的效仿学习国外经验。为扭转这一不良局面,应在学习效仿的基础上真正提升自身实力水平,开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全面创新模式,积极培养创新人才。唯有具备高素质人才团队,方能开创更加优质的创新发展环境,通过人才的自主创新、积极研究开发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信息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优化发展具体表现在产品的质量水平以及实践应用上,为推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持续全面发展,在研究开发阶段中,应围绕市场导向,依照现实需要研究与生产,还应重视产品的优质服务以及创新发展。唯有实现电子信息产品与服务管理的全面创新,方能研究开发出符合大众需求、赢得更多人群认可的产品。当前,我国生产行业创新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同我国当前致力于高科技发展的现实国情不匹配,为此,电子信息产业应持续提升创新创造力,同时重视产品环保性,选择应用新型环保材料,在提升产品功能属性的基础上,对环境保护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3.3增强研究开发人员产权保护意识
为全面提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创新创造力,应进一步增强研究开发员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确保研究开发取得的成果获取社会乃至国家的全面肯定,继而激励科研人才更加积极主动的研究开发,形成更大的创新积极性。从事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发的单位应为研究人员开创更优质的创新环境与良好的工作氛围,持续优化健全企业内部结构,为工作人员的积极研究创新给予充足的经费、资源保障。另外,还应积极了解掌握国际电子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方向与趋势,为工作人员的向前发展提供重要的市场信息。
4结论
总之,信息时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无论是在我国经济建设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之中均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功能价值,获取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当然,同发达地区比较仍然存在较明显的差距,为此我国应进一步扩充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经费、资源的投入,强化政策支撑,积极培育打造富于创新意识的人才,围绕市场发展这一导向主动研究开发电子信息产品,组织生产建设,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研究开发产品以及市场服务的整体水平,促进研究开发员工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唯有如此方能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领域的全面升华。
单位:道里区榆树镇卫生院
参考文献:
[1]秦嗣文.试论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J].科技向导,2013,12(5):328-329.
[2]哈睿.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J].数字地方,2013,21(11):16-17.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范文5
遵循以上原则,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最新确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以及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具备较强的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能在信息技术相关行业从事电子信息产品及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集成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围绕这一培养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文对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改革探索,基于“重基础、强实践、培能力”的培养思路,通过注重人文素质培养、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块化专向培养、改进实践教学、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等措施,来优化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培养符合时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总体特点
广东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并以广东工业大学的素质教育实施纲要为指导思想,体现电子信息学科“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的特点。
1.体现了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色,即我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光、机、电、算相结合,以电子信息为主的专业。培养从事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以及应用方面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体现“重基础、强实践、培能力”的培养思路,按一级学科口径设置专业基础平台。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和外语能力,本专业学生每学年都有相关的逐步提高的课程,做到四年不中断;在不放松学生硬件方面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软件方面的设计能力。加强实践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学生实验中的比重;加强第二课堂教学、工程训练和课程设计,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信息学科的前沿技术引入教学中,注重新知识传授。
3.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共性化发展的和谐统一。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和社会科学基础。
二、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3]。通过对国内典型工科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大纲进行了研究和比较[4,5],本课程体系的设置充分体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特色。课程体系中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专业选修课程、实验系列课程和实践环节等五类;教学安排中体现文理渗透,理工经管结合,学科交叉(见表1)。
本科培养计划的学分和学时分配中,适当向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和电子信息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倾斜;压缩课内学时,压缩学分,增加实践环节和实验课程,实践教育环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适当降低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实验来增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确保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不断线。
图l为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从层次关系上可以分为通识教育基础课、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模块化专业选修课四个主要层次。
第一层次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全校所有工科专业基本统一。第二层次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共设置14门课程,其中“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微机原理与应用”等6门课程为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共同开设、共同建设的课程,这6门课的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由我校电工电子中心统一安排。另外8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课电子信息工程系确定为“专业导论”、“数据结构”、“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通信原理(双语)”、“专业英语”。“高频电子线路”。第三层次为专业主干课程,全部由我院承担。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网路”、“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第四层次为模块化专业选修选课,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由我系负责安排,跨学科选修课则由开课所在系安排。我系的专业选修课根据学科方向的不同,采用模块化的设置思想,分成2个专业选修课模块供学生选择,分别是嵌入式系统方向、软件工程方向。嵌入式系统方向设置“EDA技术”、“DSP原理与应用”及“嵌入式系统”课程,软件工程方向设置“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路编程”及“3D仿真/游戏引擎原理与应用”课程。此外提供“matlab编程”、“多媒体技术”专业选修课。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过加强课程群建设,调整相关专业课程及课程设计内容,强化专业核心课程比重,增加专业特色选修课程,删除与专业关联度较弱或内容重叠的课程等措施来进一步突出专业培养重点,优化课程设置。。
1.在通识教育基础课方面,保证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在本科一二年级阶段,强调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
2.重视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在专业基础课程方面,保证学生具有较宽实的电子技术、网络与通信、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确保每门课程均配实验。
3.在专业主干课程方面,保证学生具有本专业领域的传感技术、软件设计、图像处理理论、单片机设计等技术基础理论和动手实践能力。
4.在专业选修课程方面,模块化组织两个不同方向的专业课模块,供学生选修,保证学生根据需要和兴趣在信息类大平台上具有更为宽广的专业知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保证专业方向学习的系统性。
5.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实验课程建设,我系所开课程基本上均有相应的实验内容,增加开放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特别强调发现知识的能力。
三、强化实践教学的建设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基础实验层、专业设计层、综合应用开发层、科技活动层,各层次数量比例约为:35:35:25:5。这一体系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呈塔形结构贯穿整个教学计划始终。
1.基础实验层。相对基础理论课程而设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位于金字塔底座,影响面最大、最广、最深。包括电路实验和信号与系统实验:低频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通过该层次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手段和方法,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
2.设计实验层。相对专业主干课程而设立,以小型设计类实验为主。包括系统仿真与虚拟实验;EDA实验;可编程器件及应用实验;DSP技术与应用实验;单片机系统设计实验和课程设计等。通过该层次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现代化的设计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以及自主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3.综合开发实验层。要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设计能力,应努力开发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加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确定开设设计型实验的课程和项目,并逐步加大比例。通过该层次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创新能力。
4.课外科技竞赛层。位于金字塔尖,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以及学校的各种科技竞赛活动等多项/赛事。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必须给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开放实验室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制订科学有效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确保开放实验室的有序进行[6]。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开放不同层次的实验室,加强实验室开放的针对性。通过开放实验室,突出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个教学理念,在个性化工程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引导、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建立电子技术实践基地。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的学生骨干,并通过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发挥其专业导向作用;同时通过训练,为参加各类设计竞赛选拔和输送人才,争取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和挑战杯等科技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四、培养方案实施出初步效果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范文6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42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385-01
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形成了一类崭新学科领域,并逐步渗透至较多行业之中,发挥了综合应用价值。电子信息工程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产业,同时又对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更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不难看出,电子信息工程渐渐发展成为较多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全面创新的根本动力。在我国,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需要逐步扩充,因此该领域现代化技术更加珍贵。
1.电子信息工程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的产生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发明而产生的。电子信息工程主要是指运用计算机等一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电子信息进行控制和处理,使得信息的处理更加的科学和高效。电子信息工程是多门学科的交叉,它的现代化是指将信息工程技术与现代化的发展进一步结合,突破传统的信息技术和传统的信息发展模式,将电子信息工程产业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信息的占有和需求进一步扩大,电子信息产业必然会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对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探析是时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无处不在,对信息的处理和控制是相当重要的。就电子信息工程的实践作用来说,它肩负着信息的搜集、整理、控制,在现代的科技时代,企业的办公都是数字化、网络化,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2.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代化技术的重要性
纵观我国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以及相关技术手段的发展建设进程,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应用实践范畴日益广泛,然而其真正成熟掌控与应用的核心手段仍旧较为欠缺。无法创建从属于自身的工程系统以及技术手段。较多先进技术仍旧直接引进国外的现成成果,没有契合我国国情特色,体现本土化应用优势。为此,要想真正实现持续全面的发展,该类状况需要全面扭转,否则将会对持续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形成制约影响,无法通过自主开发的成果以及技术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伴随信息技术的全面深化发展,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逐步变为信息时代的影响推进者,并且对新时期电子商务的发展建设发挥了积极影响作用。当前,较多传统企业逐步对电子商务形成了全新认识,因此对其进行了创新布局与规划,令新兴服务业务以及系统平台逐步形成,并为自身企业赢取竞争主动、占领市场份额巩固了基础,推进了企业的全面发展。规模较大的优秀企业,其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划将发挥更为显着的优势作用。因此,较多优秀企业逐步促进了信息公开、全面共享,并创建智能化、现代性、数字化工作体系平台,扩充信息化投入建设。时代的进步令该类企业持续推进了信息化工作以及工业生产建设的全面融合,实现了产业的快速升级与更新转变。通过信息化、现代化技术实现产业发展的全面创新,逐步形成了工业化发展的着力点。不但可实现产业升级,还会借助信息技术令传统优势产业形成全面优化,树立战略化目标推进产业全面升华、快速发展。
3.电子信息工程存在的问题
在通常情况下,在技术人员对电子信息工程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吸取了其优秀的性能之外,还必须合理地解决电子信息中出现的问题,就出现的相关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证电子信息工程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在这些问题的产生中,或多或少都会对信息网络带来很大的技术上的影响,从根本上制约了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只有将电子信息技术的内部使用不断地完善,才能做到智能化的生产过程不断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
3.1 电子信息网络工程中信号会出现紊乱的现象
电子信息网络工程已经奠定了技术方面的集成,对于信号的分布也相对的缜密,在线路安排上也是非常密集,信号之间的密集度也很高,信号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多,但信号不稳定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在电子信息信号传输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障碍,其中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原因。电缆线路过长是一个非常大的原因。最早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建设中,出于对成本的考虑,减少了运输信号使用的接收站的建设,而不是考虑到电缆的实际距离,在许多恶劣的天气里,气候变化将会对信号的传递带来很大的影响。在极端天气,如在高温和低温天气,电缆将由不同的温度测试而受到不同的影响,电缆外部的保护层易受到严重的损害,导致电缆内部加热不均匀不,从而导致电缆出现不均匀的变形,这种现象会使得信号在传输中出现偏离原设计能力和数据传输失稳的状况。
3.2 电子信息网络工程设备陈旧
在有些电子信息网络通讯工程建设中出现了一家独大的现象,在很多的建设中出现了垄断的状况。这就让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在没有得到合理竞争的情况下没有好的发展势头,具体表现为安装的设备陈旧,无法应付当下人们对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的要求。
4.加大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
4.1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是强国之本也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更好的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发展,就要从人才培养开始着手。人才的养成与培养环境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所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创造更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作为支柱,因此,企业要想发展就需要完善技术团队,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也就是说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企业人才竞争机制,并在人才评价中逐渐根据企业的能力建立和完善人才奖惩机制,这样就能够提高人才创新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内部人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相关企业的发展那做出贡献。同时,企业技术团队在自我创新和发展的同时,也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并总结成具有自我特色的工作经验,在实际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过程中要把这些先进的经验应用到研究工作中,以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这样企业就能够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一个平等竞争、充分发展的环境。
4.2 加大政府对电子信息工程的扶持力度
政府对电子信息工程的扶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要加大对电子工程研究项目的资金投入,给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为电子信息工程的融资提供便利条件,建立专项的发展基本,这样就能够保证电子信息工程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第二,从政策上进行扶持。政府要用政策积极引导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和发展这样就可以推动该产业的自主创新和持续发展。
4.3 创新电子信息工程产品和服务
创新不但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其也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对于电子信息产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实现稳定发展,就要不断创新产品服务,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电子信息企业要寻找合作伙伴,并建立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研究体系,以市场需求为中心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积极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实现。由于现代化发展对电子计算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电子信息产业可以积极与计算机产业合作,从而实现两种产业的优化升级。
5.结束语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来说,其发展的关键就是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向现代化技术方向发展,并不断的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做出贡献,其实现的措施可从三个方向进行,即人才培养、政府扶持、自我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