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深基坑工程范文

2024-09-29 来源:要发发教育

篇1

【关键词】:基坑监测、、实践应用

一、前言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下,建筑行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建筑用地日趋紧张,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已经是绝大部分开发商的选择,然而这样就必须对深基坑规模和深度的不断拓展,所以,建设中要严格做好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工作,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二、基坑监测工作的意义

基坑监测就是指在施工工程中或者教师使用的期限内,对深基坑的安全和质量进行监测的工作。对于复杂的工程和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来说,很难借助以往的施工经验或者理论来进行合理的监测。现场监测的好处就是可以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来做好监测的准备,以便保证施工质量。所以,首先应该根据现场监测的数据来了解深基坑的设计强度,从而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其次可以在现场监测的过程中了解即将施工的区域内的地下设施,尽量减少对其的影响;最后通过合理的使用现场监测技术也可以在危险发生之前发出危险预警并且得出危险的影响程度,以便施工人员可以做好安全防护和安全补救措施,以便将损失降到最低水平。

三、基坑监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土层开挖和边坡支护不配套

常见支护施工滞后于土方施工很长一段时间,而不得不采取二次回填或搭设架子来完成支护施工。一般来说,土方开挖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工序简单,组织管理容易。而挡土支护的技术含量高,工序较多且复杂,施工组织和管理都较土方开挖复杂。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大型工程均是由专业施工队来分别完成土方和挡土支护工作,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两个平行的合同。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协调管理的难度大,土方施工单位抢进度,拖工期,开挖顺序较乱,特别是雨期施工,甚至不顾挡土支护施工所需工作面,留给支护施工的操作面几乎是无法操作,时间上也无法完成支护工作,以致使支护施工滞后于土方施工。

2、边坡修理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

超挖及欠挖现象的存在。通常情况下,在对深基础进行开挖时,都采用机械开挖以及人工修坡的方法,也就是对挡土支护的混凝土进行初喷施工。在实际开挖的过程中,由于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不当,对技术交底不够充分,分层分段进行开挖时出现高度不一,以及机械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等因素,造成机械开挖以后,边坡表面平整度及顺直度都不能达到标准。

四、基坑监测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实践应用

1、基坑监测内容

(1)坑外土体侧向位移监测

可在基坑外侧距地墙外边缘一定距离的位置(随工程情况而定) 钻孔埋设测斜管, 管径为70mm, 长度超过墙深5m, 埋设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地墙底部的变形。下管后用中砂密实,孔顶附近再填充泥球, 以防止地表水的渗入, 其与围护墙体侧向位移监测相同。

(2)围护墙体侧向位移监测

在地墙钢筋笼及钻孔灌注桩制作过程中埋入测斜管, 长度同墙(桩) 深, 测斜管管径为70mm。测斜管内壁有二组互成90b的纵向导槽,导槽控制了测试方位。测试时, 测斜仪探头沿导槽缓缓沉至孔底, 经过一段时间恒温后, 自下而上以一定间隔,逐段测出对应方向上的位移。同时用光学仪器测量管顶位移作为控制值。经过平差计算可得各深度的侧向位移值。

(3)地墙墙侧土压力监测

基坑开挖施工中, 由于坑内土体卸载, 导致墙体内外土压力失衡。 可以有依据地控制开挖速率, 以达到施工安全。安装时, 预先将缝有土应力计的帆布挂帘平铺在钢筋笼表面并与钢筋笼绑扎固定, 挂帘随钢筋笼吊入槽内, 由于混凝土在挂帘的内侧, 利用流态混凝土的侧向挤压力将挂帘连同土应力计压向土层, 并迫使土应力计与土层垂直表面密贴。

(4)支撑轴力监测

当钢弦式测力仪器受力后,同时引发仪器内的钢弦松紧程度变化。测读仪通过测读钢弦振动频率的变化来反映钢弦的松紧程度。当钢弦受力拉伸以后,频率就越高;反之就越低。通过事先的标定系数来计算测点处的应力。一般每组2只钢筋计。支撑梁扎好钢筋后,在设计要求的位置处上、下对称各截去一段约50cm长的钢筋,然后在截去钢筋的位置上将钢筋计焊接上,焊接长度要满足规范要求;也可在设计要求的位置采用绑扎法将钢筋计固定,绑扎长度要满足规范要求。 钢筋计电缆线用细塑料管保护,并固定在钢筋上,然后将各线头引出置于施工不易碰撞处。

(5)地下水位观测

水位管采用外径为Φ55mm的塑料管,测孔用Φ130mm钻机成孔,并用滤水PVC管护壁。钻机成孔,成孔过程中记录地层、初见水位及静止水位,当使用泥浆钻成孔,必须洗井。成孔到预定深度后,下水位管,底部2m为过滤器。在孔内填滤料至孔口1m处,然后用粘土将剩余空段填满。观测孔口保护:孔口高出地面0.1m左右,并加井盖。

2、运用GPS技术进行基坑变形监测

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坑内卸荷致使周围结构因内外压力差值产生位移,造成外侧土体变形,导致灾害事故的发生。目前对土移的实时监测是有效预防基坑变形造成危害的有效技术手段。GPS技术融合了网络、计算机、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多种现代技术,可以自动、实时采集、分析、处理基坑变形数据,实现对测点的三维位移同时测定,在建筑基坑变形、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GPS 技术应用于深基坑监测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新的基于GPS技术的综合监测系统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不断克服目前的局限。最新的GPS综合系统有基于GPS技术的深基坑变形集成监测系统、深基坑变形监测数据的可视化系统、以3S技术为基础的实时在线分析系统等,这些综合监测系统以单一的GPS监测为技术基础,提高了GPS技术的适应性、可靠性和高效性,更加完善的应用于基坑变形监测中,促进深基坑监测工作的进步。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基坑监测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现在建筑业急剧膨胀的时候,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也有待提高,对深基坑工程中的基坑进行监测正是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由于深基坑部位的施工, 施工既危险,又较困难,这些都是客观因素。但是可以在施工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减小难度,比如做好深基坑处理前的准备工作,根据具体的深基坑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处理方案和运用处理技术,这样就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深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鄢建华,金海青等.某复杂周边环境的基坑监测分析[J].科教导刊,2010 (183).

篇2

危险源识别,是指在危险发生之前,对项目中客观存在的、潜在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推断、归纳,对风险的类型及危险形成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后果等做出定性的分析与经验判断。施工危险源,是指在基坑开挖、支护、降水的过程中,因人为操作不当、现场地质条件发生变化、现场组织混乱等不确定因素,而引发基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主要包括:

(1)土方开挖过快过多。土方开挖,是施工阶段中最重要的工序,也最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由于在开挖过程中,一般是“边支护边开挖”,若开挖土方过快,支护赶不上进度,则极易因土体不稳定而造成基坑坍塌;同时,如若土方开挖过多,造成超挖,支护结构不能完全支撑土体,也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2)支护结构施工不规范。在实际施工中,按照规范操作,部分施工过程可能难度较大,不易施工。与此同时,由于基坑施工中大部分都是隐蔽工程,这就给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带来了机会,给基坑安全埋下了重大的隐患。

(3)降排水不到位不及时。因为地下水的存在,在开挖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降低现场地下水位,排空基坑内积水,一方面会影响施工进度,同时影响土体稳定,也会对基坑的安全产生严重的隐患。

2深基坑工程施工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层次分析法是施工风险识别的一种适用方法,层次分析法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深基坑工程施工危险源评价排序为:土方开挖过快过多,支护结构施工不规范,降排水不到位不及时。

3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对项目存在重大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的过程。主要是在建立风险控制体系,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运用风险管理的策略,制定效果明显且行之有效的具体控制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综上所述,本文构建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控制体系,包括:施工前风险预控、施工中动态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后评价三大部分。

3.1施工前风险预控

(1)对已识别的重大危险源,结合专家经验与工程实践制定出针对各重要风险预防控制的技术防范措施及人员监管措施。

(2)针对可能风险事故,制定相应风险后果的应对策略。

(3)将施工中中各环节的重要风险制作成风险清单,将风险清单与相应的应对措施一并发放给相关责任人,引起高度警惕,并定期组织全体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教育。

3.2施工中动态风险控制

(1)根据工程经验及类似深基坑工程事故资料,分析整理总结各监测项目对应的可能的发生风险事故。

(2)根据常规风险事故的原因分析结果,总结得出各监测项目数据发生异常变化最可能的原因,并据此对可能引起数据异常变化的风险因素加以控制。

(3)执行风险控制措施之后,需继续分析监测数据变化,以观察风险是否能被有效控制,以便进行下一步风险控制工作。

3.3风险控制后评价

(1)总结项目风险管理全过程的经验教训,提高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以及施工管理水平。

(2)对项目监督和改进,促使项目施工进程正常化。

(3)积累总结经验,为以后提供实际工程资料,并指导设计。

4结语

篇3

城市中深基坑工程常处于密集的既有建筑物、道路桥梁、地下管线、地铁隧道或人防工程的近旁,虽属临时性工程,但其技术复杂性却远甚于永久性的基础结构或上部结构,稍有不慎,不仅将危及基坑本身安全,而且会殃及临近的建构筑物、道路桥梁和各种地下设施,造成巨大损失。从另一方面讲,深基坑工程设计需以开挖施工时的诸多技术参数为依据,但开挖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引起支护结构内力和位移以及基坑内外土体变形发生种种意外变化,传统的设计方法难以事先设定或事后处理。有鉴于此,人们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针对深基坑工程,萌发了信息化设计和动态设计的新思想,结合施工监测、信息反馈、临界报警、应变(或应急)措施设计等一系列理论和技术,制定相应的设计标准、安全等级、计算图式、计算方法等。

1百花齐放的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经过工程实践的筛选,形成了适合于不同地质条件和基坑深度的经济合理的支护结构体系。

水泥土搅拌桩和土钉墙是我国目前的5m以内,后者乃至10m以内首选的支护形式,土层条件好时,15m左右基坑亦经常使用。前者既能挡土又能挡水,后者较多地应用于地下水位较低或者地下水位能够被疏干降低的场区。水泥土搅拌桩有好几种布置型式:实体式、空腹式、格构式、拱型或拱型加钻孔灌注桩,既可以浆喷也可以粉喷。土钉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支护型式联合使用。

对于5-10m深软土基坑,常采用钻(冲、挖)孔桩、沉管灌注桩或钢筋砼预制桩等,并可作各种布置,如需防渗止水时,则辅之以水泥土搅拌桩、化学灌浆或高压注浆形成止水帷幕,有时亦用钢板桩或H型钢桩。

当基坑深度大于10m时,可考虑采用地下连续墙,或SMW工法连续墙,并根据需要设置支撑或锚杆。

遇特殊结构物(如地铁盾构的工作井、排水泵站、取水构筑物等)则采用沉井或沉箱。在建筑物基坑中也有用沉箱的。上述基坑支护体系选型完全是在近二十年中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与国外及港台地区常倾向于采用地下连续墙有所不同。诚然,地下连续墙的优越性早已为世界公认。在大深度基坑和复杂的工程环境下非它莫属。唯其造价较高,需综合考虑。

迄今为止,上海已在高层建筑和地铁车站等数十项工程中应用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广州、北京、深圳、天津、福州、杭州等地都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地下连续墙有时兼作地下室外墙,甚至可作为主体结构的承重墙,同时承受竖向与水平向荷载。当今中华第一高楼上海金茂大厦(地上88层,地下3层)以及天津的金皇大厦(地上47层,地下3层)等都是按地下连续墙兼作上部结构承重墙设计的。

SMW工法连续墙在近年应用以来,普遍认为其性能良好,造价适宜。但我国尚缺乏自制的能用于大深度的专用机械。武汉、上海已从日本引进SMW工法专用机械,正在推广使用。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减磨擦剂,能将加劲钢材拔出后重复利用,更可以降低造价。

2逆作法施工技术

最早的逆作法施工技术应用于上海电信大楼(地下3层),其后如上海特种基础科研楼(地下2层)、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变电站(基坑深23.8m,直径64m,为我国最大直径圆筒形地下连续墙)、上海延安东路隧道1号风塔、福州世界金龙大厦(地下3层)、上海恒积大厦(地下4层)、天津紫金花园商住楼(地下3层)、北京地铁大北窑车站、上海地铁黄陂路车站、陕西路车站、常熟路车站等,均以地下连续墙为挡土墙兼作地下室外墙,采用逆作法施工。也有因地制宜而采用“半逆作法”施工者,如天津劝业场新大厦等(先明挖一部分土方)。

此外,还有以钻孔桩作为挡墙而采用逆作法施工的工程,例如:北京地铁永安里车站、抚顺宾馆(地下2层)、石家庄站前地下商场(2层)、哈尔滨奋斗路地下商业街(2层)等。

逆作法施工可缩短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大面积暴露的时间,改善支护结构受力性能,使其刚度大为增强,节省支撑或锚杆的费用,使支护结构的变形及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大为减少,从而使总造价降低,一举多得,是一种先进的施工作业方法。

3一些新的支护结构经试用取得成功

例如:“闭合(或非闭合)挡土拱圈”、“拱形水泥土槽壁结构”、“连拱式支护结构”、“桩——拱围护体系”等。

“闭合挡土拱圈”用钢筋砼就地灌筑,适合于基坑周边场地允许挡墙在水平向起拱之处。拱圈矢高f>0.12L(基坑边长)。拱圈可由几条二次曲线组成(曲线不连续),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椭圆或蛋形拱圈(曲线连续)。作用在拱圈上的土压力大部分在拱圈内自身平衡。

。。当基坑周边局部因场地限制而不能采用闭合拱圈时,可采用“非闭合拱圈”,而局部采用排桩或其他支护结构,组成混合型支护体系。采用“闭合”或“非闭合”拱圈,需注意验算整体滑移和坑底隆起。

拱圈有时尚需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或化学灌浆等方法形成止水帷幕。但即使如此,其造价仍低于一般的桩墙支护结构。已在广州、珠海、深圳等地6~12m深基坑中应用,比一般桩墙结构降低造价约50%.

4支撑体系出现了多种型式

目前常用的支撑体系按其受力性能和形状大致可分为:单跨压杆式、多跨压杆式、双向多跨压杆式、水平桁架式、水平框架式、竖向斜撑、平面斜角撑、井字撑与斜角撑结合、大直径环梁与辐射状支撑相结合,或与周边桁架相结合等;同时可充分发挥圆形、椭圆形、抛物线形和拱杆的力学性能,从中采用其中一种或多种形状相结合的形式。支撑体系出现了多种型式,可根据不同的基坑形状、平面尺寸、开挖深度、施工方法等需要,灵活地进行设计。

上海虹桥万都大厦多边形基坑采用直径92.3m的环梁与周边框架相结合的支撑体系,是迄今国内最大的环形支撑体系。此类体系能将不均匀的径向土、水压力转化为环向压应力,使支护结构处于最佳受力状况,在限制土体变形方面也能获得最佳效果。为避免整个体系向上拱起而失稳,将整个体系设计成锅底形,使环梁的标高低于坑周圈梁。同时,对支撑体系的温度应力不能忽视。

5锚杆技术

锚杆技术以其能为基坑开挖提供较广阔的空间优势,在我国从北到南相继获得应用。

自早年北京地铁西直门车站、北京京广大厦等及上海太平洋大饭店、上海展览中心北馆等分别在北京粉细中砂地层和上海饱和软粘土地层作了系统的测试研究后,各地对其施工工艺、材料选用,乃至拔除方法等又分别作了深入研究。上海、天津先后提出了二次注浆技术、干成孔注浆技术等,有利于在饱和软土中推广应用。近年施工有许多成功的实例。

目前锚杆施工工艺领先于其设计理论。但因施工不当,在东北等地曾发生了若干起严重事故,应予重视。

6土体的加固

对软土基坑,特别是深大而周围环境条件严峻的基坑,在基坑内外一定范围进行土体加固,可取得防止隆起、稳定坑壁、减少位移、保护环境的良好效果。

工程界已普遍认识到,基坑支护设计应是支挡结构、支撑锚拉体系及土体加固三项技术综合运用,方可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

篇4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 施工技术 建筑

对于各种建筑物基础及地下管线施工时,当基坑深度较大或周围场地较狭窄时,一般都需采用基坑支护后才能开挖。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虽已取得不少成功经验,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或提高,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

1、深基坑的特点

1.1风险性大

深基坑工程是个临时工程,安全储备相对较小,因此风险性较大。由于深基坑工程技术复杂,作业困难大,涉及范围广,事故频繁,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并应设置应急措施。深基坑工程造价较高,但因是临时性工程,一般不愿投入较多资金,一旦出现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又往往十分严重。

1.2环境效应

该工程北临陇海铁路,东临现有下穿式箱涵立交,西侧为现有建筑物。地质状况为上部为粘土,下部为砂砾石。因此,基坑开挖不仅要保证基坑本身的稳定,也要保证周围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不受破坏。深基坑工程的开挖,必将引起周围地基中地下水位变化和应力场的改变,导致周围地基土体的变形,对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网安全及正常使用产生影响,大量土方开挖及运输也对基坑安全产生影响,所以应注意其环境效应。

1.3支护工程的事故隐患大

深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较复杂,而且当基坑支护失效时,会造成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开裂而引发工程纠纷,甚至出现严重的破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的伤亡。因此,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科学设计和处理深基坑支护结构,并采用安全合理的支护技术措施保证深基坑施工至关重要。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是在基坑挖土期间挡土又挡水,以保证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能安全、顺利地进行,并不对周围的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产生危害。

1.5短暂性和区域性

对于整个施工项目而言,深基坑仅仅是一个临时性的工程结构,能够为其它工序的施工作业带来方便,而基坑支护体系的安全指数较低,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配合相应的监测观察,出现问题后必须及时调整以保证施工质量。

遇到不同的土质所采取的深基坑施工方案也不一样,这是基坑工程区域性特点的表现。如软粘土地基、黄土地基等工程中采取的基坑施工方案也不相同,这是为了保证施工的有效性,施工方要根据具体的地形制定方案。

2、深基坑的施工技术

2.1前期勘察

工程设计前,建设单位需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单位进行地质勘察。深基坑施工前期,施工单位要安排专业的勘察人员到达施工现场调查取样,并通过收集到的勘察信息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如周边环境、开挖面积、开挖深度、设备安排等等,最关键的是要找准基坑开挖深度及基坑的周边环境。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后期支护方案的优化。

2.2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的选择

首先,应选定主要的施工参数,包括深基坑的支撑形式、几何尺寸、以及基坑规模等,确定开挖参数及分层开挖的深度等。深基坑开挖方法主要包括逆作法、盆式挖土法、放坡挖土法等。选择合理的开挖方法,保证基坑开挖方法和顺序与施工设计相符。为确保井点降水正常,必须先排水再挖土,挖土高度达到标高后,应及时浇筑底板和垫层,在进行挖掘时,应避免挖掘机冲抓和碰撞,以免挖掘机碾压到工程支撑梁及工程桩,加强监控点保护,并标明保护标志。应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确保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进度。应根据施工工期及预算挖量等参数作为挖土机械及运输车辆的选择依据。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进度及现场实际情况,对机械数量及开挖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2.3施工方案的评审论证

施工方案编制完成后,应组织岩土、安全、施工等方面专家对基坑开挖、支护方案进行论证,评审通过后方可施工。

2.4施工中做好支护技术

深基坑支护应参照基坑开挖深度,采用不同的支撑方式进行支护,并通过回灌技术、井点降水以及挖掘机卸荷等,减少施工工期和投资成本,确保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的安全性。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时,应充分利用原有支护桩,在符合施工要求的情况下,保留支护桩,节约施工成本。应确保深基坑支护桩施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免基坑周围因降水不当引起土体变形导致周边管线、道路以及邻近建筑的沉降过大和不均。应按照施工操作原则进行支护施工,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处理方法,对于不同的深基坑支护,应采用不同的支撑方式,必要时加设内撑,并采用回灌技术或井点降水进行降水处理。

2.4锚杆技术

这一技术的运用能给深基坑开挖创造足够的空间区域。让不同的机械设备都能充分运用到基坑开挖操作中,锚杆技术最早运用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在车站、商业大厦等大型建筑物中的运用较广。经过建筑专家的多方检测,对于锚杆技术施工运用到的工艺、材料等都进行了合理改进,对于施工的安全指数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5地下水处理

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保持基坑干燥及边坡稳定,以免地下积水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或边坡松动造成事故发生。如基坑土质较软或出现积水,则会导致工人站立困难,影响施工操作,因此在进行基坑施工时,应做好地下水的处理工作。可采用止水法处理地下水,在基坑周边设置止水帷幕,防止地下水进入基坑内,可通过地下连续墙、沉井法或灌浆法来达到止水的目的;也可采用排水法处理地下水,如井点降水和明沟排水等,井点降水具有操作简便,容易掌握的特点,是处理地下水的好方法。井点降水的具体步骤为:在深基坑工程周围,设置具有渗水作用的井点管,并设置抽水设施,将地下水抽出,直至地下水将至设计高度。井点降水可用于不同形状的深基坑中,对边坡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维持基坑内土干燥可以有效提高深基坑施工效率,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2.6喷浆支护

基坑开挖过程中,按照审批的施工方案,每向下开挖1.5米,需及时进行喷浆处理,以免土体掉落。

3、深基坑施工注意事项

在进行深基坑施工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在基坑附近不得停放机械或堆放土料,以免造成基坑坍塌,并应在基坑周围设置防护栏杆,并悬挂危险标志及密度网,夜间应在基坑周围设置红色警示灯。严禁施工人员在陡坡及悬壁下休息,为了加强安全防范,在雨天应停止施工作业,雨停后检查边坡四周及土壁的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

4、结束语

在深基坑的施工中,实际施工管理中要求决策者需要掌握本地区或类似条件下已有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根据特定的工程要求和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作出安全、可靠、经济的施工方案,包括围护结构、支护体系、土方开挖、降水、地基加固、监测和环保的整体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徐伟.综述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09(1)

篇5

关键词:房建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房建工程深基坑施工的影响因素多,施工条件复杂,对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案例工程概况与施工环境本案例位于天津中心城区繁华地段,东侧和北侧紧靠已建成使用的商业广场,西侧与南侧临市政主要道路,东侧和南侧约50米处各有一处重要的历史风貌及文物保护建筑。本工程基坑面积约2万m2,南北长约147m、东西宽约135m,基坑开挖深度22m,电梯井处深25m。周边地下埋设有水、暖、电、燃气、通信等各种管线。场地分布有3个微承压含水层,第一微承压含水层在开挖深度范围内。

二、深基坑施工

1.支护结构选型支护结构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作业设备和施工季节等条件,可选用排桩、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逆作拱墙、土钉墙、原状土放坡或采用上述型式的组合。由于地下连续墙具有挡土、防水抗渗及承重三种功能,适用范围较广,在建筑物地下基础,深基坑支护结构,地下车库,地下铁道、泵站、电站,以及水坝防渗等地下工程中已广泛应用。地下连续墙的优点如下:

1.1可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

1.2在建筑物构筑物密集地区及各种复杂条件下可以施工,对临近构筑物及基础不产生影响,

1.3地下连续墙刚度大,能承受较大的侧压力,在基坑开挖时变形小,因而地面沉降少,不会危害邻近建筑物。

1.4施工时振动噪音小,尤其适合在城市中施工。

1.5通过改进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与接头构造,可提高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性能,除特殊情况外施工时不需降低基坑外地下水位。

1.6适合于逆做法施工。

1.7可用地下连续墙代替桩基础、沉井或沉箱基础,承受更大荷载。

1.8占地少,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红线以内有限的地面和空间,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1.9工效高、工期短、质量可靠、经济效益高。

2、缺点是:

2.1施工工艺要求较高,如施工不当,容易出现漏水的问题。

2.2废弃泥浆处理不当会污染现场造成泥泞。

2.3墙面比较粗糙,须加工处理或做衬壁。

2.4只作挡土抗渗用则造价较高。

3、地下连续墙施工

3.1导墙,地下连续墙成槽前先要构筑导墙,导墙是建造地下连续墙必不可少的临时构造物,必须认真进行设计和施工。

3.2泥浆制备及其质量对施工质量、速度和成本均有很大影响,在施工中应引起足够重视。泥浆液面的高低对槽壁稳定有很大影响,泥浆液面愈高,泥浆相对密度愈小,槽壁失稳的可能性愈小。因此泥浆液面一定要高出地下水位一定高度,一般宜高出地下水位1.0m。在施工期间如发现有漏浆或跑浆现象,应及时堵漏和补浆,以保证泥浆规定的液面,防止出现坍塌。

3.3深槽挖掘是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最重要的工序,是决定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能否取得高速、优质、低耗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关键。地下连续墙通常是分槽段施工,槽段长度越长越好,可以减少地连墙的接头数,以提高地下连续墙防水性能和整体性。

(1)地质情况的好坏:地层很不稳定时,为防止沟槽壁面坍塌,应减少槽段长度以缩短造孔时间。

(2)周围环境:近旁有高大建筑物或较大的地面荷载时,为确保沟槽的稳定,应缩减槽段长度,缩短槽壁暴露时间。

(3)工地具备的起重机能力:根据起重机是否能方便地起吊钢筋笼等重物来决定槽段长度。

(4)单位时间内供应混凝土的能力:通常可规定每槽段长度内全部混凝土量须在4小时内灌筑完毕。

(5)工地所具备的稳定液槽容积:稳定液槽的容积一般应是每一槽段容积的2倍。

(6)工地占用的场地面积以及能够连续作业的时间:为缩短每道工序的施工时间,应减小槽段的长度 。划分单元槽段应注意槽段之间的接头位置的合理设置,避免接头设在转角处及地下连续墙与内部结构的连接处,以保证地下连续墙有较好的整体性。

三、房建施工深基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1 .房建深基坑施工的技术控制 在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主要要有挖土方、挡土、防水及围护措施等相关建设,一些细部结构的施工还是相对比较复杂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严格控制,以防影响其他环节或给工程带来不良事故。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会以技术规范为依据,并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规程或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组织管理,针对施工技术方面也要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控制措施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

2. 深基坑周围的防水与止水处理 。对于周围有建筑深基坑的现象,则通常会采用以堵为主、以抽为辅,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达到防止基坑周围土体的滑落与流失,也减少了上部整体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等,及减短了施工所耗费的时间,缩短了工期,大大降低了施工处理的难度。止水帷幕施工中常见的方法主要有高压喷射注浆法、粉喷深层搅拌法、浆喷深层搅拌法以及压力注浆法等,是高水位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最为常用的止水措施。通常情况下,在采用浆喷深层搅拌法对止水帷幕进行止水施工时,且止水帷幕的搅拌桩成桩效果和质量有不是太好,则深基坑在开挖施工后会出现大量的渗水现象,给工程的进度带来很大的阻碍,严重拖延了施工工期,变向增加的工程建设的费用与造价。一般地,在止水帷幕施工过程中要确定合理的水泥浆掺加量,且桩体搅拌均匀、桩长达到设计深度,要严格避免桩头出现无浆现象,尤其在土层变化较大的地区,很容易因搅拌桩的桩径未能得到较好的控制,从而导致止水的失效,使桩体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 深基坑施工殊性项的施工与处理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可以说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投入人力资源较多的过程,而在施工过程中也经常会发生许多令人难以预料的事件。针对深基坑的施工而言,则更是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专业技术准备。

(1)基坑内出现管涌或流沙等现象;

(2).基坑支护的局部出现明显裂缝与大面积的不均匀沉降;

(3).气候出现异常情况,出现罕见的且持续多日的狂风暴雨等不良气候;

(4).相邻施工段之间的影响较严重,如降水、打桩以及土方开挖等施工工序中;

篇6

关键词:深基坑;无支撑;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1.1地质条件

m,承压水的水头高差达到18.18 m,电梯井开挖深度达25.89 m,坑底已经进入了第⑥层土,距离承压水层只有2.0 m 左右的覆土。

1.2 基坑围护简介

塔楼区位于基坑的中央,基坑采用直径为100 m圆形地下墙围护结构,面积7855 m2,开挖深度18.35m,墙厚1.0 m,地下墙一般深31.55 m,临近电梯井深坑处为33.55 m,地下墙入土系数0.701~0.217,地下墙顶采用钢筋混凝土顶圈梁连成整体,地下墙内侧设三道钢筋混凝土环形围檩,不设支撑,坑底被动区采用宽5.0 m 深4.0 m 格栅式高压旋喷桩加固。电梯井深坑为“坑中坑”,采用12.0 m 长φ800@900 钻孔灌注桩围护,内设一道钢支撑,面积2116 m2,开挖深度25.89 m。围护结构断面如图1 所示。

1.3 工程特点

1.3.1 地下墙成槽深度一般为34 m,最深36 m,需穿越第 ⑥层暗绿色粉质粘土、进入⑦1 层砂质粉土夹粉细砂约8.0 m 左右,其中第⑥层土的内聚力达到40kPa,标准贯入度值达到55,成槽机在该层的挖掘难度很大,且⑦1 层俗有“铁板砂”之称,更增加了成槽取土难度。

1.3.2 有6 根φ700×14 钢管桩(深度接近70 m)分布在四幅地下墙内,要充分表现出其圆形结构的空间受力特点,就必须在原位成墙,碰桩区地下墙施工是 该工程施工的一大难点。

1.3.3 承压水对基坑安全影响大。由于基坑底部覆土自重小于第⑦层承压水头压力,需降低承压水压力以确保基坑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1.3.4 本工程地下墙基坑围护结构厚度1.0 m,基坑直径达100.0 m,厚度与直径之比1/100,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

1.3.5 本工程基坑面积7855 m2,属大面积圆形深基坑,取土量约16 万m3,必须加强周边环境的观察,实施信息化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小基坑的变形是施工的又一关键技术。

2. 关键施工技术

2.1 超深地下墙施工

本工程地下墙施工跟常规相比,圆形地下墙围护结构同心圆精度控制以及成槽深度达到设计标高是地下墙施工的两大重点。

2.1.1由于基坑是由正多边形构成的圆形围护结构,要充分表现出其圆形结构的空间受力特点,地下墙的同心圆精度控制要求较高。导墙是地下墙施工质量控制的基准,因此,只有控制好导墙施工精度,才能保证地下墙的施工精度。

在导墙施工放样中,建立以基坑圆心为极坐标测量系统,使用红外线全站仪,每隔1.0 m 设置圆弧控制点,导墙的内圆半径实际偏差控制在±1.0 cm 以内,为下一步地下墙同心圆精度控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1.2 根据本工程的地质特点,地下墙穿越第⑥层暗绿色到草绿色粉质粘土,进入第⑦1 铁板砂层,成槽难度较大,针对硬土层成槽时先采用全导杆式成槽机挖至25 m,有利于垂直度的控制,再采用利勃海尔绳索式成槽机开挖至设计标高。 利勃海尔的成槽机可以可在标准贯入度达100 击的弱风化岩中成槽,有强力纠偏功能,而且由于强力纠偏装置的作用,地下连续墙的垂直度控制良好。

2.2 碰桩区地下墙施工

有6 根φ700×14 钢管桩分布在地下连续墙槽段内,绝对标高-10.5 m,根据国内目前施工技术现状,要将约70 m 长的钢管桩,没有成功的先例,国内一般做法如图示2(a)、(b),该处理方法围护结构无法形成正圆,不能要充分表现出其圆形结构的空间受力特点,设计要求必须在原位成墙。

碰桩区地下墙施工,由于受钢管桩影响,不能象常规方法一样成槽取土,只能利用成槽机、钻孔机、高压水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取土,砂石泵反循环清底。先根据钢管桩的位置进行槽段的划分,将钢管桩划分在4 个槽段内。 考虑到高压水冲很可能造成槽壁坍塌,对槽壁两侧采用φ1000 护壁高压旋喷桩加固,深度34.0 m,水泥掺量20%,垂直度不大于1/100,养护1 月以上,实际上碰桩区地下墙施工时旋喷桩养护达45 d 以上。

图3 中阴影部分为接缝处封闭旋喷桩,其目的封闭已施工完地下墙与旋喷桩之间的接缝,使碰桩区加固形成封闭的空间,不仅防止高压水冲塌槽壁,实际上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止水效果。

碰桩区地下墙施工非常艰难,四幅地下墙施工时间占整个地下墙施工时间的1/3。但是,基坑开挖后,接缝处混凝土密实,墙面平整。为基坑的安全开挖创造了有利条件,碰桩区地下墙常施工步骤如图3 图示。

2.3 碰桩区地下墙局部补强措施

碰桩区地下墙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完成了地下墙混凝土的浇灌,围护体形成一封闭圆,但是地下工程看不到摸不着,地下墙施工有不可预见性风险,是否存在夹泥或混凝土不密实不连续等现象都难以预料。

为确保基坑的安全,在碰桩区的护壁旋喷桩内套打一排φ1000@1200 钻孔排桩,深度34 m;坑内被动区土体加固由4.0 m 加宽到9.0 m,深度由5.0 m 加深到13.0 m,压顶圈梁加宽到4.3 m,将钻孔排桩与地下墙连成整体,其目的是弥补地下墙缺陷,提高基坑的稳定性。碰桩区地下墙从整体看施工比较成功的,但是如果局部接缝存在夹泥或混凝土的不密实等现象,可能会造成环向应力受阻,钻孔排桩用来抵消后侧土体压力,环向应力通过加大混凝土环梁的截面等措施来弥补应力受阻。

2.4 深井减压降水施工技术

承压含水层的连通区,承压含水层埋深为27.88 m,承压水的水头高差达到18.8 m。电梯井开挖深度达25.89 m,坑底已经进入了第⑥层土,距离承压水层只有2 m 左右的覆土,基坑坑底抗承压水稳定安全系数Ky=0.194,远远小于规范要求的1.05。 2.4.1基坑底板稳定性分析

本基坑开挖较深,场区承压含水层顶板与基坑底板之间土层厚度较小,故应对基坑底板进行稳定性分析,以防止产生高水头承压水从最不利点突涌的不良现象。

式中 F 为安全系数取系数(取1.1);hs 为基坑底板至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m);hw 为承压含水层顶板以上的水头高度值(m); γs为基坑底板至含水层顶板之间土的平均容重(kN•m-3); γw 为水的容重(kN•m-3)。 据勘察报告,第⑦1 层的层顶标高为-23.88~-25.37 m,顶板埋深为27.88~29.37 m。从最不利的角度考虑,选取承压含水层顶板埋深为27.88 m,承压含水层水头埋深约9.70 m(依据抽水试验),按照上述公式计算,深坑开挖至25.89 m,确保基坑稳定时承压水水头下降14.92 m,故承压水头须降至地面24.62 m 顶板仅厚2.0m,为安全起见应将⑦1 水头降到26.00 m 左右,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4.2 深井减压降水的布置

通过计算,共布置16 口减压井。因减压井抽水需持续到地下构筑物的重量足以满足基坑底板稳定性要求后才能停止抽水,并考虑到基坑无支撑无法固定减压井以及井点保护、封堵井点难度大等因素,故减压井布置以坑外为主,坑外布井以基坑中心为圆心,以55 m 为半径,在345.5 m 长的圆周上等间距布置14口降水井。坑内布置2 口备用井,抽水井开孔、终孔直径均为650 mm,孔深56 m,井管为273 mm 的钢质焊缝管,过滤管长21 m,沉淀管1.0 m,滤管为桥式过滤器,孔隙率30%,自孔底至孔深28 m 环填石英圆砾,以形成良好的过滤层,在23~28 m 深处先环填5.0 m 粘土球封孔以避免上部潜水漏入井内,尽可能控制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其后填粘土至孔口,以进行管外封孔。 布设1 口坑外和2 口坑内观测井,坑外布设分层沉降观测井和孔隙水压力孔各1 口,开终孔直径为φ350,井管直径为φ127 mm,井深34 m,过滤器长3 m。

通过理论计算并结合抽水试验,单井出水量50~70 m3/h,高峰期出水量约15000 m3/d。

实际实施过程中,单井出水量1300 m3/d,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降压井降水运行分阶段控制,如下表1。既满足了承压水在基坑开挖阶段的减压要求,又通过严格控制抽水量及缩短抽水时间,减小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表1降水控制阶段表

9 -11.65 -10.0

2.4.3基坑内疏干井布置

由于基坑面积约7855 m2,坑内的潜水通过设置疏干井降水,排除对基坑有影响的淤泥层及其以上各土层内的潜水,每口井的降水有效面积按200 m2,坑内需布40 口疏干井,孔径650 mm,井深22.0 m,井1740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2006 年管采用φ273 mm 焊接钢管,过滤头长度15 m,沉淀管长度1.0 m,为基坑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2.5 对称、均衡、分层开挖技术

为控制基坑变形以及圆形基坑均匀受力,工程土方采用分层、分块、对称、均衡开挖,基坑从立面分7 层12 次(第􀂴11 、12 次由后续单位施工)开挖,第③、⑤、⑦、⑨层土方开挖分别在第②、④、⑥、⑧层土方开挖后连续进行,在加强垫层强度达到80%后连续进行⑩11 次土方开挖,待深坑顶圈梁和钢支撑安装后进行第12次开挖,随挖随浇筑垫层,挖土工况见图4。

每层开挖时对称、分层开挖基坑周边土方,为使基坑受力均衡,要求离地下墙15.0 m 范围内土方高差不得大于1.5 m,其它控制在2.0 m 左右,再对称浇筑混凝土环梁,基坑中心岛土堤待混凝土环箍封闭后强度达到80%后再开挖。

基坑周边土体开挖时(可看作为环形沟槽),分四区两次对称开挖,环梁混凝土浇筑分四段两次对称浇筑,即1 区和3 区同时挖土同时浇筑环梁混凝土,2区和4 区同时挖土同时浇筑环梁混凝土。

为考虑大型基坑开挖和施工要求,坑内设置四个独立的挖土栈桥,(见平面图5),栈桥长20 m,宽6.5m,栈桥由钢筋砼桥面、桥身、桥桩组成,桥面通过格构柱+钻孔灌注桩作为支撑架,与地下墙完全脱离,减小对围护结减小对围护结构的影响。

由于整个圆形基坑开挖基本遵循了设计要求的 “对称、均衡、分层”原则,因此各测点的变形比较协调,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实际变形值接近预测变形值(预测报警值30 mm),至基坑开挖结束时,无论垂直方向还是水平方向变形数据均比较接近,离散性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整个圆形基坑的均衡受力。

2.6 电梯井深坑围护方案优化

电梯井深坑位于塔楼基坑中部,为坑中坑形式,开挖深度8.04 m,面积约2116 m2,约占塔楼基坑面积27%,原电梯井围护设计方案采用φ800@900,深度为14.0 m 钻孔排桩,外加2.0 m 宽,深度为13.0 m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设二道钢支撑、坑底抽条加固,抽条加固宽度4.0 m,深度5.0 m,间距4.0 m。其目的是增加被动土压力,减小围护体变形,防止工程桩产生较大的位移。

由于基底位于第⑥层为暗绿色粉质粘土层,渗透系数小,含水率低,属超固结土,考虑到长期的疏干降水和减压降水对土体起到很好的固结作用,采用旋喷桩止水帷幕和坑底抽条加固意义不大。为节省造价,深坑围护体系改为原工程钢管桩间套打2 根φ900 或1根φ1200 钻孔灌注桩组成复合型围护结构,设一道H200×500 型钢双榀支撑,取消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和坑底抽条加固。开挖情况良好。仅旋喷桩一项节约成本600 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3 深基坑信息化监测

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信息化施工监测,有利于实时掌握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动态变化,根据监测结果动态调整优化施工参数,指导施工,并根据超大直径圆形无支撑深基坑施工技术 1741监测信息和施工参数的变化规律预测下一步施工工况,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塔楼监测于2005 年3 月30日结束,历时14 个月,累计监测结果见表2。

表2 累计监测结果表

4 结 语

(1) 深井减压降水是结构安全封底进展顺利的前提和保证,基坑采用深井降水降低承压水水头进行坑底卸压,既保证了基坑开挖和安全封底,也有效地控制了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2) 平面分块、分段、对称均匀开挖,立面分层分次、先四周后中间,并有栈桥出土的方法使圆形围护结构均匀承受土压力。

篇7

【关键词】 基坑支护 基坑开挖 控制措施

一、 基坑支护的二种型式及特点

基坑支护可分为支挡型和加固型两类;

1.支挡型支护方式

(1)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适用于各种深度的基坑开挖,它对周围建筑的影响较小且对各类地质条件均适用,同时,地下连续墙作为支护结构还具有一定的抗弯刚度和防水性(2)桩排支挡结构 a 连续排桩。 对于工程地质为软土的基坑,由于无法形成土拱边坡,因而在进行基坑支护时必需采用密集排桩,并在领桩之间使用素混凝土将钻孔桩搭接起来,从而形成类似挡土墙的连续墙。B双排桩。当工程地质较软或基坑深度较深时, 采用单排桩的侧向刚度可能无法满足基坑变形要求。 此时就必须采用盖梁式的双排桩进行支护。双排桩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 可以有效的阻止基坑边坡的变形。

2.加固型支护方案

(1)水泥搅拌桩加固法 此种加固方法是利用一定强度的水泥搅拌桩搭接组成结构体系, 加固了边坡土体, 保持其稳定性。(2) 高压旋喷桩加固法 与水泥搅拌桩相比, 高压旋喷桩的强度要提高好几倍, 它的水泥含量较高, 适于地基过软的基坑处理。

二 、深基坑支护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边坡施工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 当前许多基坑出现超挖或欠挖现象, 另外分段施工开挖高度不一, 结果造成开挖后边坡平整度达不到要求。

(2)土层开挖和边坡支护不配套 在许多工程施工中, 土方开挖抢进度, 结果造成整个工程施工混乱, 拖延了工程进度, 甚至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

(3 )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够, 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当前的基坑混凝土支护施工常采用喷射方法。虽该操作方法简便, 但也存在问题, 如: 混凝土质量达不到要求; 配料不符合设计要求, 养护混凝土不到位等。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不够, 强度也达不到支护要求。

(4)成桩注浆不到位, 土钉或锚杆受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钻杆成孔的孔深一般要求较深, 施工人员在进行操作时未给予重视, 导致出渣不尽, 成孔困难, 孔洞坍塌以及无法注浆等问题, 而注浆的压力不够又会造成锚杆的抗拔力不足等, 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5)边坡顶面未按要求处理 对于一些特殊的工程地质如杂填土等, 工程支护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 在进行支护时, 必须要做好排水设施, 及时将开挖土层表面硬化。如果对此种地质未做好预防措施, 基坑土体会发生较大位移, 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1)要周密计划,做好事前监控,在施工前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建全质量管理制度。努力做到对施工中的人员组织、材料供应、机械设备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有一个预见性的措施,使每一项施工过程都掌握在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规划之中,避免因没有做好事前控制造成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返工问题。(2)积极的对待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对发生无法预测的施工质量问题,做到不能在事前控制,一定要在事中控制,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进一步扩大。(3)要严格工序间的交接检查,对于重要的工程部位,实行实时监控。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对完成的工程,应极时的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查、验收。(4)做好工程质量事故处理预案,对施工中出现偏离施工进度规划与施工质量控制方案的问题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四、基坑开挖施工对周边的影响及相应控制措施

基坑开挖容易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基坑开挖引起的变形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基坑底部隆起, 围护结构的变形以及围护结构后地表和邻近建筑物的变形, 三者相互关联, 其中围护结构后地表的变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为直接。下面就基坑施工引起周边沉降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1)基底加固范围的影响 在较多情况下, 由于受施工条件的限制, 基底加固在靠近围护结构的部分地段无法正常进行, 而在加固区与围护结构之间留下了一段未加固的区域。这一现象使加固区充当底撑的意图无法完全实现。 这时应采取抽管注浆的方法加强基底加固部分与围护结构间的接触

(2)基坑边超载的影响 基坑施工时, 由于场地限制, 施工需要或组织不当, 基坑边缘通常会有超载情况出现。这时应限制基坑边的堆载重量与距离, 根据支护的应力状况和变形情况, 及时加设预应力, 同时应注意减少车辆荷载对支护结构的影响。

(3)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基坑开挖会引起周围路面的不均匀沉降, 进而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威胁。具有桩基础的建筑物对基坑施工的反应不是很大, 沉降量和沉降差都较小。而对浅基础的反应却较大。 因此施工前应对周边建筑物情况进行调查, 对基坑施工可能引起建筑物损害预先采取措施, 并加强施工监测。应预先对基坑周边建筑物, 地下管线的情况进行调查, 对基坑施工可能会危及其安全的建筑物应进行预加固, 而不要事后处理。

五、对基坑开挖施工的建议

(1)土方开挖 对于土方开挖方案应遵循分层,分区, 分段, 对称, 限时的原则

a竖向分层可按支撑情况明确分层, 严格执行先撑后控

b横向分区应控制分区的长度以满足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土方开挖并架设预应力支撑. 当开挖至基坑设计底面时, 开挖完成后应立即浇筑宽混凝土垫层从起底支撑作用, 严格控制无撑暴露时间在24小时以内。

c纵向分段不宜过大, 注意临时土坡的稳定, 防止出现过大变形导致工程桩与立柱桩的超量变形和断裂现象。

篇8

【摘 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房地产事业更是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心所在。大量的高楼大厦出现,富含先进的科学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涌现在人们的面前。其中,深基坑施工是建筑工程行业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简单地说它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近年来,房屋建筑业的良好行情很大地带动着深基坑工程的发展,不断地扩大它的规模。正是由于发展过快,导致出现一些新的施工问题,从而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房建工程;深基坑施工;施工技术

引文

下是一个电子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每天都在呈上升趋势在发展,各个行业都受到了它的影响。房屋建筑企业也不例外,它将科学技术融入到施工中,不断地完善现有的施工技术。由于世界人口一直只升不降,造成了很多城市用地紧张的出现,因此,房屋建筑理念也渐渐地向高层建筑转变,而这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基坑的施工深度和难度。为了能够承受起几十层的高楼建筑基坑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但是就目前的施工水平来说,仍然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地分析和研究。

一、房屋建筑工程深基坑的施工现状

深基坑工程的施工与很多因素有关,它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施工地的水文条件和地质状况,周围场地条件,基坑周围的地下情况、地下管网的安装位置等等。与同类的工程相比,深基坑工程的风险性会更高一筹,而且它的施工场地比较狭窄,施工周期也更长。如果遇到降雨或大风等恶劣天气,这些可变因素都会对深基坑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它分为多个相邻的场地进行施工,主要的是施工工序包括基础浇筑混凝土、挖土以及扑水等。这些工序常常会相互影响、相互牵制,从而增加了协调的难度。随着房屋建筑的高度不断上升,深基坑也需要不断挖掘地更深,开挖的面积更大,有时甚至会将宽度以及深度扩展到几百米以上,同时也增加了支撑系统的难度。一般开挖深基坑都选择在较硬的土层进行施工,因为土层软弱会造成沉降和发生位移的情况,对以后的地下管线的施工以及周遭建筑物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目前在深基坑施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开挖和挡土支护环节出现的问题

大多数房建工程的深基础都是利用大规模的机械设备来进行开挖。然而经常由于边坡修理达不到总的设计要求,出现欠挖或者超挖的情况。。当人工对边坡进行修理时,只能对表面进行稍微的修正,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就进行下一个施工过程――初喷,所以在挡土支护后就容易引起超挖、欠挖情况的发生。

(二)设计与实际施工状况有着很大的不同

搅拌桩的施工在深基坑施工中通常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可是很多施工人员对水泥的用量不明确,掌握不好精确的用量,经常导致水泥掺量不够的情况出现,降低基坑支护的强度,裂缝的产生影响整个施工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在还未形成一个立体空间结构前,施工主要按照最初设计好的平面结构的规划来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达到既定的空间施工的效应。

(三)深基坑边坡的修整操作控制难度大

深基坑施工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施工项目来说,存在的施工难度较大。人和机械设备相互协调、想和配合的操作模式是当前施工企业最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大面积的挖掘施工需要庞大的机械设备来完成,然后人工对挖掘部分的边缘进行更加精细的施工,对其进行细微的处理。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机械设备经常不能掌握精确的挖掘深度,不是太深就是太浅,有时甚至将挖掘面积扩大很多。

三、针对当前深基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施工技术分析

(一)增强对开挖施工工序的组织以及管理

在整个开挖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的位置、时间、挡土支护的时间进行合理精细的安排,并且尽可能地对已经开挖部分进行保护,将其无支护暴露时间大大缩短,尽量减少土体被扰动的时间以及范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的位移进行一个固定,能够与尚未被挖动的土体一起对基坑支护周围的土体进行一个固定的作用。对土方开挖的施工顺序以及施工进度进行有效地控制,再结合已开挖土体与未开挖土体之间的相关性,两者相互渗透,有利于对支护结构的土体移动的控制。为了对支护结构以及基坑周围土体移动的情况更加了解,就要加强对开挖过程进行检测。

(二)加强设计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衔接

对深基坑进行设计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对挖掘的深度、防水措施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其次对一些比较细微的挖掘工作进行详细的设计。在施工前期,要充分对各个环节的细节进行了解和掌控,因为有些细节施工比较复杂。通常情况下,以相关技术作为标准,并且要严格参照技术标准以及施工设计来对整个队伍进行监管,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在选用技术以及设备时要小心谨慎,严格按照章程来进行。为了对深基坑施工条件有进步一地了解,可以在对它周围的一些建筑或者土地条件进行拍照或者调查,并结合有关施工区域的详细资料和地质勘探结果,对整个施工地进行一个细致的分析,从而能够大大地缩小设计与实际之间的差距。例如:在处理软土层时,它的挖掘要求相对来说比较严格,深度、速率都要有一定的把握,否则容易出现施工失衡的状况,造成土壤的稳定性以及硬度有下降的趋势,如果严重的话可能引起土体滑坡的状况出现。这不仅会使工程不能及时完成,而且建筑质量也会遭受到一定的损伤。

(三)增强对深基坑周边的处理控制

一般情况下,选择在枯水或者降雨少的天气下进行挖掘工作。大多数施工工程都会被水所影响到,所以在选择施工区域时,地下水位的考察是它优先考虑的一个因素,并且在施工时要有一定的防水措施,以免遭受到它的侵害。深基坑边坡是最容易受到水的侵害的一个区域,为了保证房建工程的施工安全和稳定,通常情况下是先用堵的方法,然后用水量抽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才能降低基坑周边土体发生滑落的情况发生。深基坑边坡的处理是非常繁琐的一道工序,但是它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又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够挖掘出一个尺寸合适的深基坑,可以先用机械设备开挖一个尺寸比计划小的基坑,然后再利用人工来对它的边坡进行修整,这样既可以达到所需要的平整度,也可以挖掘出最准确的深基坑,减少差距的产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间施工中的深基坑施工存在的问题虽然不是难度很大的问题,但是它关系着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此,要大力对深基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详细的施工技术方案解决它,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考核和监管。只有不断地进步和完善,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促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顺作法逆作法比较及优化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简介

随着轨道交通条线的不断增多,城市地下空间不断开发,市中心区域的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正向着“密、深、大”的方向发展,车站形式也日益复杂多样,出现了大量的二线换乘、三线换乘甚至四线换乘的交汇车站。 仅靠过去积累的深基坑工程经验已逐渐不能满足现有一些工程的要求。

1.1周边环境概况

拟建上海M7线零陵路站位于徐汇区东安路零陵路口,地处市中心,周围交通繁忙,建筑众多。场地周围以住宅、医院和单位厂房为主,场地地势较为平坦。

车站西侧东安大楼为混凝土结构18层楼,紧贴南端头井,广汇花苑为混凝土结构27层楼,位于车站东面,其3层裙房相距仅数米,东安路东零陵路北路口东汇大楼为混凝土结构18层楼,其2层裙房最近相近约9米,南端头井东面有6层楼房屋,距端头井约20米。车站标准断西侧紧邻肿瘤医院,其中加速器门诊在施工范围内,施工时拆除。

1.2深基坑工程概况

车站为地下三层换乘站,与已建4号线东安路站十字换乘,设置三个出入口。车站呈南北走向,主体结构外包尺寸为159米(长)×20米(宽),车站主体采用三层三跨现浇钢筋砼箱型结构型式,端头井深24米,设计初步方案地墙深度44米;标准段深22米,设计初步方案地墙深度42米,土体加固形式主要为抽条加固。

1.3拟定方案

本工程周边环境相当复杂,地下管线、紧贴端头井高层建筑、与M4线车站十字相交以及基坑挖深较深、狭小的施工用地等都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原初步设计图纸方案为全顺做,标准段架设六道支撑(端头井七道),但考虑到上述基坑安全、施工场地、周边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

优化后初步设想方案为:对两端头井及风井采用逆作施工,标准段采用顺作施工,最后进行出入口部分的施工。

2 常见几种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方法比较

城区内地铁车站结构形式多样,施工方案也各有不同,本文选取几种与零陵路近似的深基坑工程进行比较,其形式一般均为长条形基坑,特点为环境保护要求高,挖深较深,对基坑的自身稳定性、安全性要求也较高的一、二级地铁车站深基坑,通过对这些工程中存在的共同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比较从而为本工程深基坑方案中存在的一些可以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的方面提供参照与借鉴。

2.1顺作法施工

顺作法施工即仅以围护墙体、加固等共同作用形成敞开式的围护体系,在此围护体系下进行明挖顺作的施工工艺。因该法挖土、支撑施工相对便利、易于各工序的流水搭接、施工中后结构质量易于控制的特点在受周边环境约束较小的情况下优先考虑选用此法。

在轨道交通6号线Ⅵ标段金桥路车站的顺作法挖土施工中做到了机械化挖土,保证了平均每昼夜500m3左右的出土量,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施工速度。并且,每根支撑平均施工时间为3~4个小时,有效地把基坑变形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可见,只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支撑位置和挖土流程,就能充分发挥软土地基中的“时空效应”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节约施工工期。

可见在周边环境相对简单的情况下可首先考虑使用顺作法施工。

2.2逆作法施工

逆作法施工是将逆作首层板与围护墙体、支承立柱等相结合并共同作用形成支护体系,然后采取暗挖施工的一种施工工艺。因其具有对外界环境影响小,对基坑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都有较大提高的特点而在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和其他深基坑工程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采用逆作法施工的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由于工程的多样性,具体逆作方案会为了适应不同工程特点而有所变化。

在明珠线二期东安路车站的全逆作法施工中做到了机械化挖土,保证了每昼夜300~400m3的出土量,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施工速度。每根钢支撑平均施工时间为3~4小时,有效地抑制了坑内外变形。只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支撑位置和挖土流程,在逆作法施工中完全可以采用机械挖土,充分发挥了软土地基中的“时空效应”,减小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节约了施工工期。

可见在施工场地有限,周边建筑距离近,环境保护要求高的情况下使用逆作法施工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2.3盖挖法施工

盖挖法是暗挖法的一种分支,其基本围护体系与逆作法类似,但将逆作首层板改为模块化拼装钢结构体系支承的临时路面系统,其支护体系采用H型钢作为受力杆件。

因其在车站结构上方设置临时路面系统,保证路面交通可正常运行,而在临时路面下方施工车站内部结构,取土口留设位置灵活,挖土支撑效率相对较高的特点,将在交通枢纽地段,需进行道路翻交的施工中展现出其特有优势,该法在日本等国家已被大量采用。

针对本工程特点结合建设方及设计方的意见提出了采用盖挖法的施工设想。

针对交通繁忙,需尽量维持原由道路通行能力的要求,在车站顶板上方设置临时路面系统,保证路面可正常通行。在临时路面下方施工车站内部结构。该施工方法的总体程序是:先施工车站围护结构―架设临时路面―土方开挖―施工车站内部结构―撤去临时路面,回填覆土,修筑永久道路。

施工前,施工区域管线需搬迁,采用盖挖法施工即可将管线置入临时路面下方的管廊内,待主体结构完成后管线回搬至主体结构顶板上,大大节约了管线搬迁的费用与时间。

道路盖板体系由支撑体系和盖板组成,盖板为预制钢走道板上铺沥青面层,支撑体系主要由车站的地下连续墙及临时钢支柱作为竖向受力构件,H型钢作为盖板搁置梁,组成盖板的支承体系。上述构件均可自由拆卸拼装,保证基坑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挖土等施工的效率,路面盖板部分也可以作为施工场地使用,解决了施工场地狭小的问题。

根据初步设计图纸及以往施工经验,对该车站提出了在采用盖挖法的基础上,采用顺作法结合部分区域逆作法的施工方案设想。根据平面布置,在两线路相交部位采用逆作法进行施工,其余部位采用顺作法进行施工。

逆作区域在顶板施工后即进行回填,作为施工场地,同时利用逆作板作为支撑可有效控制变形。

采用盖挖法施工可有效减小对周边交通环境的影响,同时解决部分施工施工场地狭小的问题,且采用盖挖法而对地铁车站进行分段,道路翻交后分别施工可节约大量附加的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

3 M7线零陵路车站施工方案优化设想

零陵路站两端头井施工场地小,挖深较深,综合考虑安全、场地等因素拟采用逆作法施工,标准段在道路翻交后施工场地相对宽裕,考虑按原设计明挖顺作施工,盖挖路面体系作为一种即可保障施工又可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案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在北风井区域采用,这样可加快北风井挖土支撑施工的进度。同时对土体加固及地墙深度做相应调整。

1、挖土、支撑施工严格按“时空效应”原理进行;

2、在坑底下实施高压旋喷桩加固,减小基坑施工时对周边建筑的影响;

3、局部加厚垫层,将垫层成为较为有效的支撑;

4、通过在桩底实施注浆控制新车站建成后沉降;

5、一旦发现沉降速率超过规定速率,采用外侧增设静压锚杆短桩增加建筑物地基承载力;

6、采用早强、快凝跟踪注浆对地基进行加固或采用回灌水减少沉降;

7、加强监测,一旦发现变形超过时,立即停止施工,经对邻房采取加固措施后方可施工,利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对周边建筑进行变形观测,信息化指导工程施工;以累计变化量与变化速率二个量控制。

根据M4线东安路站对周边建筑保护情况,采取上述措施可有效控制周边建筑的沉降与变形。

4 结语

随着地下深基坑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将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如果要在工程实践中顺利实现这一设想方案,还需要我们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实际经验再将这一设想方案逐步优化与完善,不仅要起到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对深基坑稳定和周边管线、建筑环境的保护与指导施工的作用,也要将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研究成果最终转化为企业的技术力量和工程理论,从而为今后类似的地铁车站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企业的第一生产力。

篇10

关键词: 深基坑;工程;特点;支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工程不断涌现,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同时密集的建筑物、复杂的深基坑形式,使得基坑开挖的条件越来越复杂,故对基坑开挖与支护的计算与设计理论、施工技术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深基坑支护工程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重视。

一、基坑工程的概述

基坑工程是一门系统工程, 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的强度与稳定问题, 又涉及变形土体与支护结构共同作用的问题, 以及对周边建筑物、市政设施及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综合了工程地质, 土力学, 基础工程, 结构力学, 原位测试技术, 施工技术及环境岩土工程等学科知识。建筑基坑的设计与施工, 其影响因素很多, 工程地质情况, 周边环境, 施工技术,施工经验等无一不影响基坑的设计与施工。既要保证支护结构在施工中的安全, 又要控制结构及其周边土体的变形, 以保证相邻建筑及地下设施的安全。

二、深基坑工程的特征

2.1时空效应比较强

深基坑的深度和平面形状,对深基坑的稳定性和变形有较大影响。在深基坑设计中,要注意深基坑工程的空间效应。土体蠕变体,特别是软粘土具有较强的蠕变性。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随时间而变化,蠕变将使土体强度降低,使土坡稳定性减小,故基坑开挖时应注意其时空效应。

2.2综合性比较强

深基坑工程涉及土力学中强度( 或称稳定) 、变形和渗流三个基本课题,且三者相互融溶,因此需要进行综合处理。有的基坑工程土压力引起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是基坑工程的主要矛盾; 有的工程中渗流引起土的破坏是其主要矛盾,有的基坑周围地面变形是其主要矛盾。因此,基坑工程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工程技术课题,需综合分析处理。

2.3具有很强的个性

由于岩土性质千变万化,地层埋藏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不均匀性,往往造成勘察所得到的数据离散性很大,难以代表土层的总体情况,且精确度较低。因此,深基坑开挖需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简单地照搬外地的经验。深基坑工程不仅与当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有关,还与基坑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网的位置、抵御变形的能力、重要性以及周围场地条件有关。因此,对深基坑工程进行分类,对支护结构允许变形规定统一的标准是比较困难的,应结合地区具体情况具体运用。

2.4具有很强的环境效应

深基坑工程的土方开挖,必将引起周围地基中地下水位变化和应力场的改变,导致周围地基土体的变形,对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网产生影响。影响严重的将危及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网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大量土方运输也对交通产生影响。所以应注意其环境效应。

2.5风险大

深基坑工程,安全储备较小,而且由于深基坑工程技术复杂,涉及范围广,事故频繁,风险很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具备相应的应急措施。深基坑工程造价较高,但有时是临时性工程,一般不愿投入较多资金,一旦出现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往往十分严重。

2.6工程量大及较紧工期

由于深基坑开挖深度一般较大,工程量比浅基坑增加很多。抓紧施工工期,不仅是施工管理上的要求,它对减小基坑变形、基坑周围环境的变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7质量要求相对较高

深基坑的支护结构是地下永久结构的一部分,而地下结构的好坏又将直接影响到上部结构,所以,必须保证深基坑工程的质量,才能保证地下结构和上部结构的工程质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进而保证整幢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深基坑工程中的挖方量大,土体中原有天然应力的释放也大,这就使基坑周围环境的不均匀沉降加大,使基坑周围的建筑物出现不利的拉应力,地下管线的某些部位出现应力集中等,故深基坑工程的质量要求高。

三、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

3.1深基坑的支护类型

施工人员要深入建筑工程周围环境进行调查分析,依据周边的环境条件和地质状况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

1)混合型的支护方式。混合型的支护方式主要是早悬臂型支护方式的前提下,加上锚杆的支撑作用,使得建筑结构能处于平稳的状态[2]。锚杆支护方式主要是在深基坑的防滑面外部比较稳定的土体锚杆形成的,这种支护方式被广泛应用于范围比较大而且变形不大的深基坑。

2)悬臂型支护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深基坑地层的岩土对地面起到支撑的作用,必须承受一定的水和土的压力,才能使建筑结构保持平稳。这种支护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地质条件比较好、基坑较浅的基坑。

3)重力型的支护方式。主要凭借自身的重量来保障支护结构的平稳。

3.2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分类

深基坑支护的结构类型也有很多,主要包括搅拌加固支护结构、桩排支挡支护结构、土钉的支护结构及连续支护结构等。

1)搅拌加固支护结构。这种支护结构主要通过机械设备将水泥搅拌成凝固作用较强的固化剂。在水泥中加入适量的软土剂,再进行强烈的搅拌,直至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位置。运用混凝土加固深基坑支护,保证支护结构的强度。这种支护结构造价成本低,稳定性高,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2)桩排支护结构。这种结构主要是在桩柱间隔处安置钢筋混凝土和钻孔灌注桩基,使其具有挡土的作用。使这些桩基形成成排的桩基,对深基坑支护起到保护的作用。

3)土钉的支护结构。主要是利用土钉结构,巩固土体等方式来支撑来自土体和水的压力,使深基坑支护结构保持平稳。这种支护结构造价成本低、结构简便。

4)连续支护结构。这种支护结构的刚性较强,而且具有很好的防水、防渗漏作用,适用性强,可以运用于不同深度的基坑和复杂的地质环境中。

3.3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工艺

深基坑支护施工步骤,深基坑挖掘、土钉成孔、混凝土注浆。

1)深基坑的挖掘。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深基坑的开挖工作。做好基坑的测量工作,标注好桩孔的位置,并利用滑石粉进行开挖线路的标记,按照标记进行深基坑的挖掘工作。为了防止深基坑水灾的发生,在基坑周围开设积水区,保证深基坑能有效的排水。2)土钉成孔。土钉成孔主要是运用水平的钻机来钻孔,孔径的大小保持在100mm左右。在使用土钉的时候,要检查土钉是否存在生锈、粘油的现象。最好一切准备工作后,让土钉随着注浆管一起打进孔底[3]。在土钉上焊接一个托架,可以有效的让土钉入孔后仍处于适当的位置,同时还能加强注浆之后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

3)混凝土注浆。施工人员要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掌握好水泥浆、水泥量,不要超出规定范围,掌握好搅拌的时间,保证混凝土的粘性度。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注浆的时候,要边注浆,边适当拖动注浆管,可以让泥浆顺利流入。当混凝土处于初凝状态的时候,深基坑注浆时间大于30分钟,就必须清洗注浆管,再进行混凝土的注浆。

3.4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有 很大的影响。所以施工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首先,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其次,加强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每个环节的监控,了解深基坑支护工程周围土体的变化情况及建筑工程的稳定情况,对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进行全面的控制。再者,对深基坑支护进周围的地质水文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测[4]。例如建筑工程的地下水位、与周围建筑及道路的水平状况、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等。

结束语

中国的深基坑工程施工难度在不断增加,这对深基坑的支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安全合理的支护技术既要确保基础安全、施工顺利,又要考虑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李旭.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分析[J].华章.2009.

[2]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002.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