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要求改变教学理念、重构教学环节、转变教师角色,对高职院校教师,特别是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高职院校可持续的关键。“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核心素养发展,有利于形成青年教师的发展质量保证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核心素养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等文件中指出,新技术与教育相碰撞,需要高度重视并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因此,从新的视角审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核心素养,改变教育方式,才能开启高职教育的新局面。
1“互联网+”时代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强调尊重学生,重塑教学模式,构建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这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如下:1)树立现代信息化职业教育理念。“互联网+”时代,教师与学生都可以便捷地获得大量的信息,教师更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快速更新自身知识。因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需要掌握全面的信息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要学习并应用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并努力树立现代信息化职业教育理念,培养信息化意识,明确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教学目的,了解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特性,并以此来指导教育实践。2)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作为改变社会的工具,教师作为培养下一代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促进教育变革。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渠道已发生变化,可通过网络公开课等资源进行碎片化学习,学生喜欢讨论、体验、分享新鲜事物,期待教师将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机融合,从而更好地参与课堂,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青年教师应学习信息技术,研究其工作方式,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3)教师角色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开始向多元化转变,是课程的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等,需创设基于真实情景的学习情境,进行在线教学的有效交互,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学会有效提问和建构知识体系。在高职院校,学生更愿意和青年教师交流,青年教师为了更好地培育人才,需用互联网思维来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4)重构教学环节,重设教学内容。随着网络技术引入教育领域,教学模式也随之变化,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利用网络技术,重构教学环节。教师通过启发式、激励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课前利用平台上的学习资源掌握相关知识点;课中教师创设基于工作项目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者解答学生网络学习中存在的疑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与把握;课后通过在线互动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讨论。至于线上线下分别需要传授哪些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根据企业岗位职责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的学习特性、课程的性质等重新设计。与此同时,考核方式也要从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转变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成果等方面。
2“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核心素养的现状分析
1)教学理念存在偏差,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大部分来自综合性院校,虽然参加了教师岗前培训,但目前的岗前培训只是理论培训,流于形式,导致很多青年教师职业教育意识淡薄,不熟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很难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创新型人才。在互联网背景下,很多青年教师并不具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信息化教学是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很多青年教师因不熟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缺少企业实践经验,不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很难实施信息化教学。二是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薄弱。青年教师教学、行政工作量大,面临评职称、晋升、生活的压力,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接受、研究、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三是青年教师很少接受专业的培训与指导,不能有效吸收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碰到问题也无法解决,打击了教学热情。四是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能熟悉仿真软件的操作,能够制作微课,掌握短视频的拍摄、剪辑、配音、PPT、Flash动画制作等技巧。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虽然很多是高学历、高素质,但不能完全掌握软件的使用及功能,削弱了信息化教学的效果[2]。2)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不够。很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普遍只停留在PPT展示和投影使用等浅层面,先进理念的实施和对技术的深层次应用只偶尔出现在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或教学比赛中,有些参加比赛的PPT、动画等是请专业公司来做。有些青年教师对于层出不穷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吸收,往往盲目跟风,也因为没有接受专业的培训与指导,使得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碰到的一些问题没法解决。深层次方面如怎样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思维、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形成正确的交流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处理与加工能力、创新应用能力等更没有真正开展。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理论素养及应用技术偏低,很难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3)信息化的环境条件尚未形成。《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指出,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是指教师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顺利完成教学活动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一种新能力。完整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学平台、信息资源库、在线学习支持系统、校园区域网和与之对接的Internet等。可见网络覆盖的信息化校园、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是培养青年教师核心素养的物质基础。教育部门的政策支持引起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信息化环境创造有力的保障。然而,在实际中很多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因缺乏资金或者意识不够,没有实现信息化校园,也未建立仿真软件、视频制作教室等,或者不重视教学平台与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仅利用一些免费的网络资源,未营造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氛围,在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方面仍然还有一定的差距。
3构建“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核心素养结构模型
1)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核心素养内涵。高职院校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结合有关青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政策和公务员报考的规定,本文把青年教师的年龄限定在35周岁以下。核心素养是胜任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修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是青年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素养,即青年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借助信息化教学工具,将知识、技能等传授给学生所应该具备的素养。2)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核心素养结构模型。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冰山模型,“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核心素养包含冰山下的职业道德素养,与冰山以上部分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信息化教学素养[3]。这四个维度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核心素养结构。具体如表1。青年教师的四个核心素养相互联系,共同决定着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核心素养深刻地影响着高职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4提升“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核心素养的路径
1)具备专业发展意识。依据麦克利兰提出的冰山模型,决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行为的是冰山模型下面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首先需要青年教师具备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确定专业发展目标。高职教育是教育与产业结合,满足市场需求的产物。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应用互联网思维来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开放、与时俱进的心态迎接教学改革。青年教师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引领者、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也是信息化教学知识、技能、教学模式的学习者与应用者。未来市场的需求与教学中的多种角色需要青年教师不断自我发展,创新思维,借助互联网构建与学生彼此信赖的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平技能性创新型人才[5]。2)加强实践锻炼与培养。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要求青年教师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青年教师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信息化教学素养等属于冰山上面的,可通过实践锻炼与培养。除了普遍进行的校本培训、教师外部进修、传帮带、实践反思等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还可以与企业深度合作,去行业调研,下企业(最好是行业内领军型企业)实践锻炼,与企业技术人员利用平台进行研讨和技术交流等,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建立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团队,通过开展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比赛、建设在线课程与精品资源库、教科研项目的申报等培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核心素养。3)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培养制度。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培养青年教师的核心素养,应以相关制度为保障,激发青年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动力。合理的政策机制、优良的软硬件环境能起到催化剂作用。一是相关部门应制订信息化教学的规范标准和政策指标,完善青年教师发展的机制环境。二是院校积极推动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搭建能力发展平台。如制订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标准,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教学效果评价办法,健全各类管理机制[6],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的软件硬件投入,为青年教师从事信息化教学提供保障[7]。同时通过“名师讲堂”、信息化教学竞赛、学术研讨、科研项目申报等搭建教学交流平台,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提高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三是完善激励竞争机制。建立青年教师评价体系,将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成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通过评价体系让青年教师清楚发展方向,明确工作任务,激发专业发展的动力。并配备公平、公正的晋升和薪酬等激励机制,激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思考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从而提高自我核心素养。
5结束语
在信息化时代,青年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胜任能力的不断提高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性人才有重要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应继续着力提升广大青年教师将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深入融合的意识、水平和能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袁晓洲.“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5):35-37.
[2]钱静珠,丁国勇.“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0):78-81.
[3]王欣.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青年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研究[J].职业技术,2017(9):1-6.
[4]米帅,刘琳,倪超.“互联网+”时代高职青年教师信息素养构成要素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才智,2018(5):125-126.
[5]向燕玲,李国成.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2):90-91.
[6]李书舟,容慧.信息技术支持背景下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79-81.
[7]王冰冰,万力维,冼若兴.“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新生态的构建———以琼台师范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2):75-77.
作者:邹火英 单位: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