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部审计的理解范文1
记得86年入学时,系主任张亦春教授给我们讲的第一次课就是“银行是门大学问”,而现在我部工作,也深深体会到其内涵的深刻和广大,深深感觉到“内部审计也是一门大学问”。。
第一阶段,就是刚参加内部审计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对业务操作熟悉,但对内部审计了解不多。和大多数内部审计同行一样,在参加审计工作之前,都是从事在具体业务操作,对各种业务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十分熟悉,但对内部审计的基本技术方法了解不多。由于对内部审计缺乏较深入的理解,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往往是套用以前业务工作的经验和方法,这一阶段虽然也能基本正常开展审计工作,也能审查出一些违规问题和风险隐患,但由于缺乏内部审计的知识与技能,即缺乏一个合格内部审计师的基本素质,在审计中往往以业务流程的符合性作为审计发现的主要依据,过分注重操作过程的细节,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经常会忽略了关键的风险控制环节和控制点,如对岗位职责的明确划分和相互制约等基本的内部控制内容。
第二阶段,就是参加内部审计工作2到3年时间之后,从各种渠道对内部审计有了一些了解,包括参加了各种审计培训、自学了一些有关内部审计的书刊,掌握了一些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和技能,能部分将审计理论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初步具有了对风险的认识和把握能力,能根据业务操作的经验,对被审计事项的一些重要风险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作出判断和评价。这一阶段,个人的内部审计综合素质提高了,但对具体业务操作则逐步开始有所生疏,因为业务品种及操作往往是不断变化的,审计人员虽然也要经常学习业务知识,但毕竟时间、精力有限,不能对所有需要审计的业务都详细了解各种具体的操作细节。这个阶段对一些从业务操作岗位转入新参加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是一个关键时期,由于脱离了实际业务工作,对业务操作流程特别是一些细节可能生疏,如何克服这个阶段的困难,本人所在处室有位同事曾经说过:“审计人员有三类,一类是刚刚从业务岗位转过来的审计人员,他们熟悉实际操作,能按操作流程来进行审计,虽然其审计发现可能只局限在某一方面如操作流程、制度的遵守。第二类就是几年前参加审计的人员,这些人在参加审计之前,有较丰富的业务操作经验,但由于近几年脱离了业务实际操作,对实际业务操作流程开始有所生疏,这一类人如果不开始注重审计职业能力的提高,就可能变成既不懂业务又不懂审计,最后将被淘汰。第三类人,就是参加审计工作多年,且对奶奶实际的原理和技能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虽然对具体业务可能不熟悉,但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按一定的审计程序,分析研究被审计对象的有关背景资料和进行现场检查,分析评价其内部控制,发现控制的弱点,这类审计人员可以胜任大多数的审计项目的审计,包括不熟悉的业务的审计。”本人对这个理解十分认同,在脱离实际业务操作几年后,我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即原有的操作经验可能会逐步淡忘,而审计工作的范围却在增加,不仅要参与原来熟悉的业务,还要参加一些不很熟悉的领域,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重点加强作为内部审计人员所需要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包括较深入地学习了有关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理论知识,学习风险管理的原理和技术,并努力扩大知识面。经过这些学习和研究,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和掌握层次上得到提升。对一项审计活动,不再只从操作层次上去审查评价,而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从整体的内部控制制度角度,从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合理、有效方面去寻找风险点和审计重点,从而使自己的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一些以前很少接触过的业务项目也能根据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与其他同事一起开展审计工作。
第三阶段,就是经过一定时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初步具备一个合格的内部审计师的职业素质,包括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职业的客观性、审慎性和敏锐性。在审计实践工作中,能从风险管理角度,发现风险控制方面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个阶段是一个提高的长期过程,本人自认为也只处在初级阶段。对审计的理解的深入的过程要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不断学习有关的内部审计知识并不断应用到实践中有助于促进这个进程,我在2002年参加了cia考试,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广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包括组织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用心体会其中的内涵,对自己的内部审计职业素养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
对内部审计的理解范文2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定义、区别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
在2001年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003年6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准则》,做出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三)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区别
通过上述定义得知,内部控制是保障会计信息准确、方针执行落地等的一种手段、方法、工具,内部审计是会计信息准确与否、方针的贯彻情况等的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是中间(过程)控制,内部审计更多的是结果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
二、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研究
(一)内部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
从内部审计的定义来看,内部审计是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一项独立活动,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即内部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从内部控制的运作来看,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离不开评价和监督,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审查,能够发现内部控制的短板,对内部控制提出再控制要求,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从内部控制的定义来看,内部控制是企业保障会计信息安全、执行方针落地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序执行的一种约束、控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将为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基础。从内部审计的运作来看,内部控制可以提供较好的风险控制基础和信息可信度,为内部审计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工作基础,也在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选择审计程序、方法等方面提出方向和要求,协助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
(三)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应当是相互交叉、交互作用的。内部审计可以看做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有效性运作的关键,同时也对内部控制的其它部分产生重要影响。同样的,内部控制也是内部审计的一部分,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评价,对公司内部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发现企业运作的短板以及存在的管理漏洞,并对内部控制提出再控制建议。因此,可以将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内部审计质量的关系定义为相关影响的正相关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耦合”关系。
三、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反之亦然。两者具有1+1>2的协同效益,能够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实现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双提升。因此,企业要充分认识两者的协同效应,并将这种关系实施于企业的运行之中,促进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两者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
在内部控制中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使企业充分了解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风险点也将为审计提供更明确的审计内容,形成映射模式,保障企业实现组织目标。因此,企业要重视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并主动将内部审计由被动地监督评价管理变为主动地参与管理。
对内部审计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问题
1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独立性及权威性不强
为了充分发挥和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需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目前,部分医院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按照法规的规定,而非出于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机构的设置也不尽合理,比如有的医院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财务会计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个别医院领导对内审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医院设置的内审机构只是医院等级评审的需要,而不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需要,因此,平时对内审机构重视关心不够。这种设置方式,导致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高,客观性和公正性不强,内部审计的职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1.2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对象过于局限及人员的素质较差
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工作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从发展方向看,医院内部审计应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向促进和提高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转变,向单位的业务经营领域及管理领域扩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目前医院内审机构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从本单位财务机构调配过来的,显然适应不了现代医院内审的需要。
1.3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方式过于单一及职能的不专
当前,在各单位中开展的内部审计项目,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给医院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工作内容才能适应现代医院内部审计要求。虽然各大医院都设置了内审机构,但由于医院领导对内审工作重视不够,审计任务不大,这样无疑弱化了内审的职能。
2控制审计风险、搞好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审计工作的重点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反映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或者经营管理存在重大舞弊时,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或失察,发表不正确或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2.1建立和完善与内部审计相关的一系列法规和制度
在审计内控制度建设上,我们没有一套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不但影响到医院内部自身的形象,也缺乏对内审人员审计行为的制约,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规避。为了能够适应现代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的要求,加快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制以及职业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现代审计制度的建立对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和品德操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加强内审部门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医院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
2.2加强宣传教育,拓展内审范围
在审计工作初期,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和医院职工对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不甚了解。接受审计的部门和个人戒备心理比较严重,不支持、不理解、不配合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此的外部工作氛围,会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审计风险也就上升了,所以向广大群众宣传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要树立新的审计理念扩大化展内审的范围参与单位有关重要活动。
2.3注重审计成果的运用
注重多种形式的汇报和通报会议,重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针对内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在医院领导的直接组织和参与下,经常召集一些会议促进内部规范管理、增加效益的共识,增强部门之间对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的认同。
3结束语
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加强医院经营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监督医院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内部审计的理解范文4
一、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基本含义
(一)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含义
IIA 在2003 年修订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将质量项目评估释义为内部审计部门应当通过有关过程,对质量项目的总体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价。IIA 在2009 年修订颁布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将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释义为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旨在对内部审计活动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定义和《标准》,以及内部审计师是否遵循《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评估,还可以用来评价内部审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并识别改进的机会。中内协借鉴IIA 的最近定义及解释,并根据我国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在2012 年的《评估办法》中,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定义为由具备职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以《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同时参考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组织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该定义明确指出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人员、内容、标准、依据及评估的程序和方法,是对IIA 定义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目前IIA 所实施的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独立审定的自我评估,这是内部审计部门按照IIA 要求的程序和方法,对内部审计活动进行自我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后,由IIA 的独立审定师进行现场评估,给出初步评估结论,随后再出具正式评估报告。另一种是全面质量评估,这是由IIA质量评估小组按照IIA 要求的程序和方法,对内部审计活动进行外部评估,并形成质量评估报告。当前我国所开展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按照实施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种形式。。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都要按照《评估手册》的要求,对组织的内部审计环境和内部审计业务实施全面的审视与检查,因此,两种评估的依据和内容具有一致性。二是评估的程序和方法相同。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的程序都包括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出具评估报告三个阶段,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方法都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资料审阅等手段,说明两者具有相同的评估程序和方法。三是评估的目标相同。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都是为了改善组织内部审计环境,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并提高组织各层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估的主体不同。内部评估的人员主要来自组织内部,而外部评估人员则全部来自内部审计机构以外,由中内协或其认定的机构从评估专家库中选定。二是评估的时间及频率不同。内部评估作为组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一种有效监管手段,可以根据组织的需要,不定期地加以组织实施;而外部评估则时间跨度相对较长,频率相对较低。三是评估结论的权威性不同。由于评估的主体不同,故会对评估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产生影响,从而造成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结论的权威性存在区别。因此,内部评估仅作为组织对内部审计的一种监管手段,其评估结论仅代表组织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认可。而外部评估不仅是一种监管手段,评估结论更是代表着整个内部审计行业对组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与认可。
(二)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的开展,中内协制定了《评估手册》,对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共分为两大评估类别:第一类是内部审计环境,包括了11 个评估要素和19项评估要点;第二类是内部审计业务,共包括8 个评估要素和15 项评估要点。。《评估手册》既是一整套实施内部审计外部质量评估工作的规程,同时也是指导组织保证和改进内部审计质量,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指南。
二、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好处基于中铁大桥局的基本经验
中铁大桥局已经于2012 年5 月通过了由中内协组织实施的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成为我国首家通过中内协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单位。由于本次评估是从第三方的角度对中铁大桥局的内部审计质量情况进行的全面检查和审视,并且对进一步改进中铁大桥局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中肯而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和建议。中铁大桥局的高管层高度重视评估组所提出的意见,并根据评估报告的要求,认真、及时地进行了落实整改,从而取得了明显的评估效应:企业的内部审计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内部审计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审计业务技术方法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中铁大桥局仅是我国众多的企事业单位中的代表,其通过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所取得的实际效应当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指导意义的。从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现状,以及中铁大桥局实施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实际效果来看,通过开展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对于促进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能够有效提高组织内部各个层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改善内部审计环境
外部评估人员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通过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现场测试等方法获取充分而可靠的证据,尤其是听取治理层、管理层或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架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同时,内部审计机构自身也要为达到各个层级的要求和期望而不断努力。
(二)能够有效促进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遵循标准,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通过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将体现在《准则》中的内部审计职业理念、执业原则、实务标准、技术方法和人员胜任能力等各项要求,全面宣传至组织各个层级及有关人员,引导和推动《准则》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从而提高整个内部审计行业的职业化水平。
(三)能够有效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总之,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是一种对组织内部审计的审计,而开展该项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即通过开展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进一步优化内部审计环境,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效率和效果,促进组织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增加组织价值,以帮助组织最终实现其目标。
(四)能够有效促进内部审计机构服务企业的能力的全面提升
通过开展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内部审计机构在外部评估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下,对于组织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内部审计职能定位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同时根据组织管理层、运营层的需要和被监督服务对象的需求,坚持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突出审计重点,统筹安排审计资源,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技术手段,全面履行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咨询、服务职责,从而促使内部审计机构服务企业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参加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做的几项基本工作
(一)宣传教育,提高对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认识
内部审计是现代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组织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同样也是如此,外部评估人员既要对各项内部审计业务进行检查和评价,同时也要对内部审计环境进行充分了解和评估。为了做好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工作,应当从两个层面重点抓好宣传教育。一是在内审协会层面,应当通过举办内部审计质量培训班、进行报刊杂志以及网络推介等多种途径,宣传介绍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涵义、内容、程序、方法、作用及成效,着重解决好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是什么、查什么、怎么查、起什么作用、有什么益处等问题,促使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工作深入人心;同时还可以通过典型引路的方式,扩大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工作的影响范围。二是在各级组织层面,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工作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组织中各层级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对其还不了解,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以内审协会的推介为依托,在企业中广泛宣传,为开展审计质量外部评估营造良好的氛围,为进行员工访谈和问卷调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业务学习,统一并提高对评估标准的认识与理解
内部审计人员既是各项审计活动的执行人,也是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参与者,为了切实做好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切实加强三个方面的业务学习。一是要加强对《评估办法》和《评估手册》的学习。充分了解、掌握评估工作程序、内容及要点,对照评估标准开展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自我评估,全面审视组织内部审计环境和审计工作质量,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工作不足有效整改。二是要加强对《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加强对《准则》的系统学习,将《准则》的要求落实到日常内部审计工作中,从源头上做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三是要积极参与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CIA)。IIA 是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在全球的推动者,其所组织的CIA 考试十分注重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及质量评估的思路和理念贯穿其中,而我国的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工作,也主要是借鉴了IIA 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培训考试,这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知识和技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做好审计记录,按照评估标准做好各项审计工作
在评估过程中,外部评估人员除了通过开展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组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情况外,还需要对各项内部审计业务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这些主要是依靠对审计工作记录的复核与审查,而这恰恰是内部审计工作中容易忽视的环节。因此,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应当按照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要求,及时完整地做好对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过程、内部审计结果、内部审计效果等方面的审计工作记录,真正落实《准则》要求。
(四)开展自我评估,查找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在进行外部评估前,各级组织应当适时开展针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自我评估。。
(五)做好与外部评估的配合和协调工作
在认真做好上述前期准备工作后,组织通过申请,并经中内协批准同意以后,中内协将会组成评估组,对组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现场评估。在此期间,评估组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现场查阅文档等方法,对组织内部审计环境和内部审计业务开展全面的检查与评估,帮助组织进一步改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对此组织应当要有清晰的认识,在整个评估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配合、协调工作,面对问题要真诚交流、虚心请教,并与评估人员一道探寻改进工作的方法与措施,保证现场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认真落实整改,切实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现场评估完成以后,评估组将根据现场评估所了解、掌握的各种情况,对组织内部审计质量进行综合评分,总结组织内部审计最佳实务,查找内部审计工作中亟待改进的不足,并从治理层和内部审计机构两个层面,提出进一步改进组织内部审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形成《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报告》提交给中内协和接受评估的组织。《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报告》既是对本次评估工作的全面总结,同时也是指导组织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这对于提升组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组织应当高度重视外部评估所提意见和建议的整改与落实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改善内部审计环境,不断改进内部审计工作,切实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四、当前我国深入推进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若干建议
当前,应当采取多种举措,积极推进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主要由三个方面:
(一)全面推广内部审计外部评估的成功经验。截至目前,我国通过了IIA 或中内协内部审计质量外部
评估的有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中铁大桥局三家单位,并都取得了内部审计环境得以改善、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内部审计质量明显提高等成效。当前,中内协应当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全面推广已经通过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单位的成功做法与经验,用实实在在的效果彰显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作用与价值,吸引更多的组织参与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推动我国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事业的迅速发展。
对内部审计的理解范文5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特点
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内部审计的特点的基础上,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审计目标、资源协调、组织机构等方面不断创新。
(一)聚焦企业战略发展目标
传统内部审计以事后评价为主,更多倾向于纠错纠偏,没有将价值增值作为目标。。这样,内部审计将更好地融入企业价值链,其高质量的服务将越来越受到肯定。
查找出影响组织健康发展的问题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传统内部审计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形成审计报告,汇报给管理者并告知被审计对象,审计工作就此结束。。
(三)采用先进的审计策略
1.以风险为导向。增值型内部审计强调与被审计对象共同识别和评价薄弱环节,坚持审计活动的风险为导向。一方面可以节约审计资源;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目标,避免因对风险的认识不足而被突发事件搞得措手不及。2.以程序为基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最终成果是管理程序的改进规范,不断提高程序的效率、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管理程序得到完善,才能有效控制风险、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3.推行“参与式”审计。参与式审计是指让被审计人员参与审计过程,共同查找和解决存在问题,以调动被审计对象的积极性,争取理解和支持。此外,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对象共同提出的改善意见和建议,更易执行落地。
(四)审计业务内容和范围发生转变
1.符合性审计比重降低。传统的内部审计以符合性审计工作为主,这种基础性审计工作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创新发展的要求。增值型审计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抽样审计、增强参与式审计等举措,提高符合性审计的效率,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增强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上。2.由发现型向预防型转变。传统内部审计对财务控制注重较多,多在事后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增值型内部审计倾向于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它侧重于对未来情况的预测,如预测环境风险,判断组织是否采取了适当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是否具有足够的适应变化的能力等。3.审计范围不断扩展。。随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其审计范围也逐步扩展至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关键领域。
(五)强调与管理层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在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下,往往造成内部审计与管理层处于敌对状态,造成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审计建议的落实。增值型内部审计将“客观性”和“独立性”同时作为内部审计师的属性,在坚持客观审计的基础上,强调与管理层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期更好地组织目标。
二、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这一目标的有效达成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一)内部审计的增值理念未取得广泛认同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内部审计理念有待更新,与企业创新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更没有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尤其是董事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在重点业务领域所发挥的增值作用,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制约了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有效发挥。二是企业上下普遍对内部审计存在一定抵触心理,支持和配合力度不够。
(二)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不合理
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价值增值的作用,就应确保内审机构拥有较高的组织地位和履职所必需的职权。企业内审机构应受董事会或下属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为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充分发挥奠定组织基础。在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有相当部分企业的内审机构在管理关系未能保持足够的独立性,甚至还存在与财务、纪检部门合署办公的情况,制约了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增值型内部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为企业各业务领域提供风险评价和专业咨询。这样的职能定位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全面性的要求,具备会计、税务、外汇、金融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熟识生产经营管理、信息技术、法律法规、资本市场等多学科知识,并且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相比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要求,我国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还需要较大幅度的提升。
(四)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落后
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增值功能,就要有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做支撑。由于传统审计较少运用风险评估技术、内部控制评审、计算机辅助审计、分析性测试等技术方法,导致内部审计未能准确确定企业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此外,传统审计多以事后审计为主,事前和事中审计较少开展,不利于企业从生产经营活动的前端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五)内审成果没有得到有效应用
如果内部审计建议不能被采用,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就无从谈起了。由于种种原因,以往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缺乏科学认识,未能合理采纳内部审计意见和建议,使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被束之高阁。
三、加强我国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策略建议
。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助于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纵观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是造成我国当前内部审计整体水平不高、增值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个问题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建立健全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制定适合我国企业实际的《内部审计法》,及时修订相关规定和准则,为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规范。
(二)提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价值的认识
内部审计要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价值贡献,就需要进一步科学调整内部审计定位,尽快由过去的查错防弊转变为企业发展提供增值服务的咨询顾问,以获取企业管理层及各方面的信任和支持。特别是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就难以发挥。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要科学认识内部审计的价值,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健全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保障机制
1.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科学的管理关系应隶属于董事会或其下属的审计委员会管理。在业务上,内部审计机构接受董事会的指导监督;在行政上,接受企业管理层领导。这种管理关系可以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助于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做好工作;同时,能够与企业高层直接接触,有助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和尽快解决。2.促进内审人员素质提升。要保证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高效率、高质量,必须配备高素质的人员。要提高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一是把好“入口关”,通过外部招聘、内部选拔等方式,选拔优秀人才成为内部审计人员;二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学习培训,促进内审从业人员素质持续提高。3.改进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加快由传统内部审计向增值型内部审计转变,就应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增值目标。;二是改进审计方法,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三是创新审计策略,推广参与式审计。
(四)拓展内部审计业务领域
对内部审计的理解范文6
一、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现状
(一)内部审计的法规体系建设情况
1、我国内部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还不够完善。按照法律效力,可以将我国内部审计规范分为三个层次即内部审计法律、内部审计法规和内部审计准则,现行的、最权威的关于内部审计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03年重新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是现在我国仅有的一部规范和指导内部审计工作最完整和具体的法规,但它仅仅是由审计署颁布的内部审计法规,尚未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已经有了20号的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操作指南也已经颁布了2个。
2、内部审计准则的执行情况。内部审计准则使内部审计得以制度化和规范化,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提高内部审计效率提供了保证。总的看来,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大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认同和遵循。内部审计执行情况与以前相比有了明显改善,但是还存在不执行准则和准则执行程度低的状况,因此必须加强准则的贯彻和执行力度。
(二)内部审计机构情况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据最近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多数单位已经能够对内部审计准确定位,认识到了独立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必要性。但是,一些单位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设置是在国家法律规定之下强制设立的,而不是为了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设置的。因此,一些企业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内部审计人员,但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造成了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在思想认识上,对开展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缺乏全面认识,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还没有足够重视。从整体上看,内部审计还没有真正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内在需要,因此企业就普遍缺乏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动力。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是审计人员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与报告的基本保证,而这一点与机构设置模式状况有很大关系,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意义,一般来说,所处的组织地位越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越强,所能发挥的作用就越大。;二是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总经理;三是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监事会;四是隶属于董事会;五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受审计委员会领导。从调研情况来看,虽然有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隶属于组织地位较高的审计委员会领导,但是这种模式仅被少数的几家单位采用。而在大多数的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是归属于企业管理层领导的。从独立性角度来看,因为审计委员会是处于董事会领导下的,因此审计委员会模式的独立性远远大于企业管理层领导模式。如何保证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选择合理的机构设置模式也是提高我国内部审计质量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三)内部审计人员情况。从知识结构看,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总体上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素质尚待提高。在很多企业中,内部审计人员只注重财务与审计知识的学习,不熟悉相关的税收、金融、现代管理知识及相关的业务经营知识,缺乏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内部审计机构中具备全面掌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理论及现代审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少。从专业资格水平看,自1998年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至今,已有8,733人取得了CIA资格。而国际上的先进水平显示,拥有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和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资格的比例约为71.5%。可见,我国虽然有了一批拥有国际内部审计资格的人员,但是和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四)内部审计业务开展状况
1、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活动的内容和范围不仅包括了传统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还包括了新兴风险管理审计等。风险管理审计、投资审计和预算执行审计等审计活动也在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拓展内部审计工作范围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内在要求。内部审计要从财务审计和对下属经营管理人员的离任审计为主到绩效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要内容上来,从而将企业的综合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由此可见,我国内部审计在工作领域上的扩展将会有利于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2、审计技术手段。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一直以手工查账为主,凭审计人员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通过随意抽样进行,较少运用统计抽样和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但是有关调查显示,原有的手工操作审计、现场审计已逐步向计算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转变。北京有50%的单位实现了管理信息网络连接,25%的单位开发了审计信息化系统,37.5%的单位开展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另有7.5%的单位中,信息化系统正在研发中。虽然有将近一半的单位实行了管理信息网络的连接,但是审计信息化系统所占比例还仍然有限。接受调查的区一级的单位中,信息化建设落后,基本上尚未开展这一方面的工作。
二、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审计处于其相关的事物中,必然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当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审计也会随之变化。。因此,要研究内部审计的质量状况,就必须将内部审计活动放置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加以分析考察。本文以企业组织为分界点,将内部审计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一)外部环境
1、政治和法律环境。政治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的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以及政府的方针政策等。内部审计的政治环境就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对内部审计法律地位的确认程度,它不仅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内部审计事业的兴衰。因此,政治环境是讲求内部审计质量的先决条件,没有合法的地位,内部审计的存在和发展将会受到限制,从而内部审计质量就得不到政治上的保证。
法律环境是指一国法律的完善程度、执法力度和社会的法律意识。内部审计的法律环境可以理解为:一定时期内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干预和调节的程度,同时还包括了对内部审计人员合法权益的保障程度。良好的法律环境将鼓励和支持内部审计人员充分行使其职权,保护内部审计人员的权益,激发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审计质量的主观能动性。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及其运动机制的总和对内部审计工作绩效的客观要求。;二是由经济环境决定的企业经营氛围的不同,导致了管理当局报告受托责任带来不同的压力,这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质量。经济发展是内部审计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内部审计在改善公司治理和增加组织价值的作用越来越被肯定,社会公众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内部环境
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众所周知,独立性是审计最大的特点。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都必须具有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要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就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拥有较高的地位。一般来说,内部审计机构所隶属的组织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大。
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活动的主体,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力对企业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是内部审计产品的直接加工者。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内部审计是一个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一个合格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是很高的。内部审计人员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要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拥有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
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为了确保内部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对内部审计的各项业务活动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政策与程序的总称,它是一种有计划的监督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