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业现代化的问题范例6篇

2024-09-29 来源:要发发教育

农业现代化的问题范文1

一、发展中存在的

1、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目前,在近1万多农村劳动力中,文盲率为0.6%,小学文化程度占17.4%,初中文化程度占64.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7.4%。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7.9年,不足初中文化水平。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受水资源短缺、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收、机电灌溉率不高。农民出售农产品多以原粮、活畜为主,农产品深加工少,附价值很低。

3、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水平相对较低。改革开放初期的耕地极大的促进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生产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需要进一步出台推进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力度,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4、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综合配套服务的专业组织,服务内容涉及销售、信息、科技、物资、加工、劳务、金融、经营决策、政策和法律服务等诸多方面。全市各类行业协会与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平衡,整体规模小、服务形式单一,特别是信息、金融、经营决策和法律服务等方面更为缺乏。如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布局规划、项目可研、决策咨询及相关的农业担保、保险等系列服务,以及提供法律咨询、契约公证、合同仲裁等服务还较欠缺。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建议措施

1、加强农民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二是积极争取政府部门支持特别是资金支持,解决经费短缺问题,争取做到各级财政及有关部门能把农民工转移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三是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整体效果。

2、完善基层自治机制,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基层治理要由“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政府、金融、政策的支持,使之迅速壮大成长,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3、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竞争优势

3.1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的发展要求,加快主导产业基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果蔬、药材、食用菌和林下经济等优质特色农业,发展水产养殖业及貂、鹿、林蛙等特色高效养殖业;加大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增强龙头企业加工创税和对基地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农产品和主要畜产品由初加工、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增值;利用全市良好资源和基础,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打造绿色、有机农业,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农业生产流程,产、加、销一体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知名度。

农业现代化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351-01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New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I Guang-kao CHEN Shu-hui

(College of Economic,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Fujian 350002)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as introduced,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wo were analyzed,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also put forwar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coordinated development;problems;countermeasures

1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城镇化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要素和市场支持,能够促进城镇化的发展[1]。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当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2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流失,现代农业发展困难

由于城市经济基础好、设施完善、教育条件优越,吸引着农业劳动人口持续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正逐步向留守老人“一元结构”转变。根据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我国60%的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基本的农业生产技能,“80后”和“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回家务农者分别仅占7.3%和3.8%[2]。农村有限劳动力资源的持续流失,青年劳动力弃农厌农,阻碍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2.2 城镇建设与农争地,耕地数量锐减

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的需求量大,在利益的驱动及土地财政的影响下,城镇化的发展往往违规占用大量耕地资源,使耕地锐减。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城镇用地的增加与优质农业用地的减少,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2.3 城镇建设占用大量资金,农业发展资金缺乏保障

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由于现代农业投资成本高、见效慢、风险高等原因,使得农业投入须谨慎,城镇建设占用大量农业发展资金。同时,在现行征地补偿机制下,农民所获得的土地征收补偿收益较低,土地出让金多被用于城镇建设,加剧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困难[3]。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被占用,使得农业的机械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难以跟上城镇化的发展步伐。

3 对策

3.1 加强引导,充实新型城镇化建设队伍

首先,政府应加强宏观就业指导,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奉献精神,积极投身基层,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其次,要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增强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驾驭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最后,鼓励大学生、农民工和农民从农业中挖掘创业项目,把现代经营理念融入农业发展过程,实现农业的高效益、高产出、高水平[4]。

3.2 科学规划,健全农村土地开发利用格局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指导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区划城镇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界限,从而严格保护耕地资源,并且鼓励城镇建设用地从荒山、荒地和贫瘠农业用地获取。同时,要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农民土地财产确权颁证,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抵押、置换等交易制度,搭建城乡土地公共交易平台,有效盘活农村土地市场,为城镇化腾出建设用地和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

3.3 科学预算,建立农业投资稳定增长机制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农业的发展,平稳增加农业投入,对农民实行种粮直补,并逐步提高补贴水平;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设施建设补贴力度等,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鼓励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延伸农业产业琏,提高农业附加值。同时,应创造宽松的市场准入门槛,允许适度规模的工商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发展,构建农业发展多元融资平台,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的“蓄水量”,增强现代农业发展能力。

4 参考文献

[1] 曾超,钱晓颖.我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关系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3(12):68-72.

[2] 张晨.90后新生农民工仅3.8%愿回家务农[EB/OL].(2014-03-02)[2014-09-15].农视网,http://ntv. cn/a/20140302/20359.shtml.

农业现代化的问题范文3

Abstract: Around the idea of "people-oriented", in the analysis of Lanzhou City,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echanism, describes the focu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Lanzhou City,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nd urbanization on "peo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the Lanzhou city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the advanced stage,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initial stage, the low level of development, Lanzhou City,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re the problem of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farmers' citizenization problem,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uncoordinated should take positive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党的十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但在四化中,农业现代化严重滞后于其它三化,成为四化建设的短板。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城镇化的互动支持,因此实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是对“新四化”背景下工农关系及城乡关系的深刻解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兰州市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及少数民族聚居区于一体,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一,分异明显,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是建设西部节点城市的根本途径,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中之重。笔者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分析了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体现出的“人”的城镇化与现代化的思想,阐释了在注重“人”的现代化这一前提下,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1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本质

“人”的城镇化和“人”的现代化相互依存,彼此影响,二者的核心是“人”。也就是说,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依靠“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让“人”更好地生活。城镇化是“人”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高质量的城镇化。

城镇化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刺激农副产品消费,推动农业技术改革创新;城镇化的进程推动农村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交通、住房、生活质量以及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改善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为实现“人”的城镇化和“人”的现代化创造条件。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土地、劳动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伴随农业现代化产生的“职业农民”有利于推动城镇化的进程和建设高质量的城镇化,这部分人相较一般的农民有更好的收入,更高的素质,他们在城镇生活,在城镇消费,一方面为城镇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支持;另一方面由“职业农民”创办的乡镇企业吸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2 兰州市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兰州,甘肃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地处黄河上游,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2012年8月28日,国务院提出于2020年将兰州发展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大都市。兰州市土地面积为139 995 3 hm2,常住人口为366万,户籍人口322万,其中,建成区内非农业常住人口261万,外来流动人口50余万。

2.1 兰州市城镇化现状

2015年兰州市总人口366.49万人,城镇人口为296.6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80.95%。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75.86万人)相比,2015年全市城镇人口增加20.81万人,5年增长7.04%,年均增长1.71%。2015年兰州市的城镇人口比重(80.95%)分别高出全国25.57个百分点、全省38.66个百分点,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名第二(低于嘉峪关市),2010―2015年兰州市城镇化进程比全省平均水平(提高5.56个百分点)快1.18个百分点。

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城市型社会,按人口城镇化率进行阶段划分,城镇化率51%~60%为初级城市型社会,61%~75%为中级城市型社会,76%~90%为高级城市型社会,大于90%为完全城市型社会。从图1可以看出,兰州市城镇化水平从2005年的64%上升为2015年的80.95%,表明兰州市目前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进入高级阶段或者称之为高级城市型社会。

据甘肃省统计局2014年底的《兰州市城镇化建设中的就业现状分析与研究》指出,兰州市三县五区的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呈现出“不均衡”的局面。。

2.2 兰州市农业现代化现状

参考已有文献,结合兰州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界定兰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参考值,如表1所示。

2004年到2013年,分别从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这5个方面,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做了趋势图。

据图3可以看出,兰州市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均在逐渐上升。其中波动最大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2009年以后逐渐趋于缓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其它4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相反,农业科技处于最低水平,说明农业科技水平是目前制约兰州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因素。

。2005年以后,兰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呈阶梯状平稳上升状态,年均增长率达到4.5%,说明在过去的10年里,兰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其中,2005年农业现代化指数为0.535 5,明显高于前后几年,呈现井喷式发展,对照表1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参考值,农业现代化首次达到初步实现阶段。这是由于2005年,调整引大入秦供水结构、秦王川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基地建设以及“三北”四期、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农业水利工程的完善与建设,确保了农业灌溉与增收。

3 兰州市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3.1 人地矛盾加剧

兰州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为一体,加之黄河穿城而过,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又过度注重眼前发展,重工轻农,忽略城镇化的建设质量以及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导致城市空间规模不断扩大,房价快速攀升,造成城镇“空心化”和“半城镇化”问题。尤其是在兰州市周边的一些地区,房地产开发商新建了很多住宅区,但是目前这些住宅区由于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的缺失,而成为“空城”长久地空置下来。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房价依然很高,住房依然很紧张,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依然住不起房,巨大的生活压力使得农民无法融入城市生活,人地矛盾加剧,抑制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2 农民“市民化”问题

兰州市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潜在资源丰富。人既多又少,“多”是劳动力总量多,“是”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劳动力少。农民的文化水平和认知水平使农民在“市民化”的过程中面临巨大困难,主要有农民进城后的权利与义务问题、就业问题、养老问题、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以及住房问题,还有农民在城镇生活的尊严问题。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我们注重的不仅仅是“物质”的现代化以及城镇化的“数量”,而更加关心的是这一过程中“人”的城镇化与现代化问题,因此,在实现兰州市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过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为核心问题。

3.3 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

兰州市是一个工业城市,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工业和农业的比较利益差距,使兰州市城乡发展失衡,从上文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兰州市目前已经进入高级城市型社会,但是农业现代化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成为制约兰州市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的中心问题。而城乡发展失衡问题是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二元经济体制所导致,这样的体制造成“孔雀东南飞”的局面,使一部分优秀人才外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缺乏人才,久而久之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相较于城市越来越落后,城乡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从而严重制约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4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和容纳能力,解决“人地矛盾”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为此兰州市城镇化规划要将重心放在“人”的城镇化以及“人”的现代化规划上。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和容纳能力,着重解决“人地矛盾”,合理规划土地,解决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半城镇化”问题,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保障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衣食住行,让农民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上无后顾之忧,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4.2 培育“职业农民”,实现农民“市民化”

开展农民培训活动以及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农村的科技推广力度,重点是对农民素质的培训,培育出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让农民在城市生活,在农村上班。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认知水平和文化水平,让农民和市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使农民这一职业成为新时期“四化建设”中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鼓励优秀人才回流到农村,为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带动农民非农就业,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市民化”。

农业现代化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金融支持;金融服务

30多年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农村改革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起点。为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政府的扶持政策从未间断。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已存在多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扶持涉农村金融业的发展也成为近些年来政府的重要职责,探讨与实施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农村贷款问题仍然困难重重,金融抑制必将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阻碍因素。本文试对国内外农业现代化与金融支持问题的研究进行评述。

一、国外研究述评

John Herbert Davis and Ray Allan Goldberg (1957)对于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提出“农业一体化”理念时指出,要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效率,就必须在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中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投融资体制。McKinnon(1973)、Hoff,Braverman and Stiglitz(1993)提出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可以根据贷款人、借款人以及环境等对借款人进行分类,在一系列的约束条件之下形成了分割的金融市场,过多的金融政策限制了私有银行进入农业的动力。Kurosaki et al.(2002)研究了保险市场的有效性对于农作物价格的影响,对风险进行了实证和理论上的研究,发现有效的保险市场能保护巴基斯坦农民抵御农业上的灾害。从小额贷款需求方面来研究,Xia Li et al.(2011)采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每个省份农户在小额贷款方面的状况,得出农户对于小额贷款的需求受到供给方面的影响,这些需求与小额贷款的发展是同向的,会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Thomas Owen Eisemon and Andrew Nyamete(1990)的研究表明,农业发展受到生产融资的影响的同时,也收到学校建设的很大影响,在很多非洲和亚洲国家,学校教育与农业现代化生产率有着巨大的关系,文化与现代化投入的使用相结合的更好的教育对应着更高的生产率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教育和文化可以促进对现代化投入的依赖性,能够更安全永和有效的使用现代化科技服务与农业生产,要提高农业生产率以及现代化速度,教育质量至关重要。Drabenstott 和 。Burgess and Pande(2003)对印度的农业信贷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金融机构的扩张过程中信贷的作用日益显著,其不仅激励金融机构发展,同时可以推进农村非农业部门的发展。Giuliano and Ruiz-Arranz(2009)通过对 100多个发展国家样本的研究,探讨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金融产业的发展对融资约束的问题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从而提高了经济增长速度。Jeanneney and Kpodar(2011)研究了金融发展与扶贫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系统为穷人提供了投资平台从而可以获得资本收益,从而改善了穷人的福利状况,创造更多的激励措施,又会推动整体的农业现代化的经济发展。

二、国内研究述评

对农村贷款难问题的研究其实由来已久。宋保胜(2012)对加快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认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农村资金短缺问题。并且对河南省农村资金供需的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寻找当前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资金流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增强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功能、注意发挥政府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等建议。吴玉国(2011)应用1985—2009年的宏观数据对农业生产总值与农业存款、贷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农业生产总值与农业贷款的关系是正相关,即农村信用贷款对农村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是金融推动的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而传统的以家庭为主的小农业具有“点多、面广、风险大”的特征,导致金融机构不愿向农户贷款。使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金融瓶颈的约束,成为近年来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农村金融市场发育迟缓,农村企业、农民贷款难,根本原因是农村分散的资金需求难以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金融机构开展农村贷款业务的成本高、风险大,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制度。张亚光、杜浩然、王策(2012)从需求和供给相结合的视角考察我国农村的金融抑制现象,认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作用是不可或缺,在我国农村金融抑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阻碍随着经济发展越发凸显。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现象的表现 影响和原因,探讨解决农村金融抑制的策略和路径,从而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发挥农村土地的财产效用和融资功能,将固定在农村土地上的财富动员起来,拓宽农民融资渠道,降低农民融资成本,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农民融资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康书生、鲍静海、李巧莎(2006)的研究表明,美国主要由政府农业信贷机构、农场主合作金融的农业信贷系统、商业金融机构及私人信贷组成。这些金融机构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共同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及其它服务。日本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是农林渔业金融公库(简称农林公库)。它建立的目的是在农林渔业者向农林中央金库和其它金融机构筹资发生困难时,给它们提供利率较低、偿还期较长的资金,日本支持农业发展的合作金融主要是农协系统。

参考文献:

[1]John Herbert Davis, Ray Allan Goldberg A concept of agribusiness, Division of Research,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J]. Harvard University. 1957.

[2]McKinnon, R. 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 Brookings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 1973.

[3]Hoff, K., Braverman, A., Stiglitz, J.E. (Eds.) The Economics of Rural Organization: Theory, Practice, and Policy[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World Bank, 1993.

[4]Kurosaki, Takashi, and Marcel Fafchamps. Insurance market efficiency and crop choices in Pakistan[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2(02): 419-453.

[5] Xia Li, Christopher Gan, Baiding Hu. Accessibility to microcredit by Chinese rural households[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11(06): 235-246.

[6] Eisemon T O, Nyamete A. School literacy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Kenya[J].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1990, 34(2): 161-176.

[7] Drabenstott M, Meeker L. Financing rural America: A conference summary[J]. Economic Review, 1997, 82(2): 89.

[8]Burgess, R., Pande, R. Do rural banks matter Evidence from the Indian social banking experiment [R].Department of Economics, Yale University., 2003.

[9] Giuliano, P. and M. Ruiz-Arranz. Remittance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growth[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9, 90(1): 144-152.

[10] Jeanneney, S.G. and K. Kpodar.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 Can There be a Benefit withouta Cost[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011, 47(1); 143-163.

[11]宋保胜:《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资金流动状况调查分析》,《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第9期.

[12]吴玉国:《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3期.

农业现代化的问题范文5

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研究方法本文使用调研论证,结合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比了国内外农业现代化的文献资料;并对农业现代化的一些案例做了走访。通过数理统计,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就某个典型山区的情况做了分析,对搜集资料和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处理。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结论。研究方向和意义现代农业指的就是劳动生产率高、资源利用率高、产品商品率高的一类农业。目前我国步发展,积极向现代化趋势迈进,为我国农业的整体水平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机遇总是与风险并存的,在一系列的优异发展条件、环境中,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阻碍。总体上说,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支撑体系尚不够完善,许多农业现代化的必备要素也存在缺失。我国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发展过程中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整体缺失,并且存在投入机制僵化现象;农业企业发展疲软,无论是在产品数量还是质量上竞争力都较弱,更无从谈到品牌效应。我国的农业生产仍旧维持原有的小农生产方式,即粗放的增长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农业增长不是依赖农业出产率而是依赖于农产品产出量的增加,同时因为对科技的利用较少使得化肥等过多投入,这在增加了消耗的同时,也不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基于层次分析模型的农业现代化应用分析研究

本文以典型的农业粮产区进行分析,选用农业的复合指标系统,就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保障进行分析。重点评估农业的科技要素。农业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我国农业向来以种粮为主,林牧业非常落后。依据农业复合系统的具体特征,采用了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现代农业的现代化,已经不能够仅仅就技术水平进行分析,必须同时兼顾农业科技发展的生态性、经济性和社会性。例如,施加化肥虽然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产量,但是却对农业的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使用地下水进行喷灌时,如何喷灌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也要兼顾其社会性,不仅要考虑技术的发展,也要考虑到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农民本身的反映等要素。本文主要从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功能方面挑选出了能够代表农业现代化的复合系统具体特征的有关指标,组成水平评价体系和能力评价体系。为突出科技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指标体系中增加了科技提升能力指标。

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保障政策建议

通过上文的分析,了解了农业现代化的科技投入的重要性,由于我国长期的农业投入欠债较多,因此,必须要对现代农业进行持续投入。政府与应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支持政府应搭建农业信息平台,掌握农户的信息需求,通过示范作用激发农户的积极参与,使各种要素连接畅通,形成一体,保障农业现代化体系畅通有效地运行。不过政府在此只是搭台作用,唱戏的还是农民,只有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技术接受、应用,它的价值才能最终体现。。壮大科技队伍,加强示范带头作用人才是农业现代化技术应用的核心,壮大人才队伍是利用好农业现代技术的重要保证。首先应大力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应用人员的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技术发挥作用;其次,创造宽松的环境吸引人才;第三,强化农民自身的能力,农业现代化需要的是懂知识、会技术的新型农民,农民如果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理想状态,如果部分农民首先利用先进的科技取得较好的收益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强组织、合作,强化农业科技的运用我国原有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过于分散,是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的科技运用的。对于这个问题应由政府来着手进行解决,在政策方面进行行之有效的引导,可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的方式来解决分散的经营、生产问题。现代化农业更多的是利用农民自我服务性专业合作组织来进行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根据全国范围来看,各种专业性的合作社是能够很好的对农业生产进行、经营进行组织的自我服务性专业合作组织,它能够很好的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同时也有利于产销一体化、科研一条龙的发展。

结论

农业现代化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地承包流转影响

一、引言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化农业有所不同,其首个特征就是通过转变物质能量循环的方式来打破农业的能量和物质循环封闭圈,从而使外来的能源和物质进入循环的过程;第二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技术进步。因此,农业现代化实际上就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过程,要求要用现代化的物质生产设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技甚至信息技术来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生产管理体系来整合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来提升农业,用现代管理思想来引领农业,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来发展农业。

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集城市大、农村多、平原阔、库区广的空间结构于一体,农业大省背景下的二元经济结构表现尤为突出。在农村人多地少、农业小规模经营占绝对主体地位、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中部地区气候温和以及地处平原的大区域背景下,尽管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但仍具大有可为的发展空间。本文根据中部六省区域情况,通过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地承包流转对农业现代化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但前者比后者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更大。所以当地政府首先应该继续创造条件挖掘潜力,进一步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就业;其次要大力合法合规推进农地承包流转工作进程,创造条件让土地承包流转制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潜力得到真正释放。

二、文献综述

农业乃国之根本,而农业现代化则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纵观现代化社会建设的一般规律,农业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从稳定经济增长作用看,农业稳则天下安。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对如何进行农业现代化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刘易斯在《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把大多数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劳动力供给无限和有限阶段,并指出农业生产与工业化、城镇化三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这也是农业经济学中“推―拉”定理的重要体现。与刘易斯不同,舒尔茨强调要使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在高的生产率水平上达到均衡,则必须对边际投入要素进行改进,透过边际产量的增加来实现总产量的增长。1960年前后,以Theodore W.Suchultz等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提出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通过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引进,来促使农业收入流价格下降,从而使农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在实证方面,P.J. Turyareeba(2001)认为通过创新和发展绿色可再生能源技术将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乌干达的现代农业生产水平。

。薛亮分析指出我国许多不同的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摸索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农业现代化应该坚持以社会化服务为核心,以努力创新各种发展举措为支撑,积极稳妥推进规模化农业发展。二是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推进的因素。向国成教授认为从分工共生的角度分析,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是个长期过程,在这期间农户兼业化能够提高农民收入,进而推进农业现代化。这实际上客观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短期转移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作用。

从以上研究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文献中可以看出,同时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农地承包流转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关系的文章不多,且实证比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农地承包流转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大小的文献也很少,分析比较农地流转及劳动力转移,二者谁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更大的文献更是寥寥无几。本文就是针对此经济学界研究还不多的现象进行说明解释,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三、实证分析

本文以数据的可得性和准确性为准,选择以农村人均机械总动力(千瓦/百人)为农业现代化的衡量指标。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据核算,本文采用陆学艺提出的计算方法测算中部六省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公式为:劳动力转移数量=(城镇从业人数-城镇职工人数)+(乡村从业人员数-农业就业人数)。农村土地承包流转面积统计权威数据从2009年开始,因此选取2009―2013年数据做实证分析。为尽量避免伪回归问题的出现,选取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控制变量分别为农村人均水库总库容量(立方米/人)和农村人均用电量(千瓦・时/人)。城乡收入差距比则采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衡量。为了减少各个因素变量单位不统一和取值大小不一可能带来的模型异方差问题,所有变量均做取对数处理。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本文采用2009―2013年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的面板数据进行描述性实证研究。因此,设定农业现代化为被解释变量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土地承包流转为主要解释变量,添加控制变量分别为城乡收入差距比、农村人均用电量和农村人均水库总库容量。。据此,本文建立如下计量方程:

2、实证结果及其解释

关于计量公式(1),为了更稳健地反映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的关系,我们设置了表2所示的五种模型:模型1为混合效应回归模型、模型2为控制了异方差的混合回归模型、模型3为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模型4为随机效应回归模型、模型5为最大似然估计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另外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的选择上,根据Hausman检验获得伴随概率为0.2780,因此接受模型为随机效应的原假设,选择随机效应回归模型。然后使用以地域为聚类变量的聚类稳健标准差,进行随机效应回归,并进行LM检验,如表2所示,假设检验非常显著地接受了不存在个体随机效应的原假设,也就是说,随机效应模型并不优于混合效应回归模型。

因此,只有两个模型是比较合适我们进行经济意义分析的,分别是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和混合效应回归模型。其中两个的任意模型,相关变量的系数均一样。根据表2的此两模型回归结果显示:lnlabor的系数为0.103,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长率变动1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增长率增加0.103个百分点;lnsqu的系数为0.0278,表明农村土地承包流转面积增长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增长率增加0.0278个百分点。由此看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力远远大于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的推动力。。第一,农地承包流转制度最近刚铺开实行,加上我国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农地流转没有形成规模,家庭小农经营仍占绝对主体地位,导致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相对缓慢。第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地承包流转的基础。只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才能有条件进行农地流转到少数家庭或者企业之中。伴随着我国近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飞速发展而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的资金支农,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第三,土地流转引导机制不健全,法律规章制度不完善,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民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第四,农村惠农支农的金融体系有待完善,有实力和条件进行农地流转的企业和家庭农场相对较少,普遍缺少资金支持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这也导致一部分农民想将土地流转出去却无法流出的困难局面。lnres和lnele的系数分别为0.203和0.658,说明二者对lnmech(农业现代化)具有极大地正向促进作用。lnrate的系数为负数-1.276,说明城乡收入差距越大,越不利于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对策建议

经研究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地承包流转对农业现代化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长率变动1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增长率增加0.103个百分点;农村土地承包流转面积增长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增长率增加0.0278个百分点。由此可以显著地看出,就对农业现代化的贡献力度上来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比农地承包流转更大。。

第一,优先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改革现有城乡户籍制度,放宽农民工市民化准入门槛,同时当地政府应进一步出台各种保护农民工进城务工权益的规章制度,吸引农民工到中小城市安家落户。第二,农民意愿土地承包流转是关键。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和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地流转户的后顾之忧,依法保障流转土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当地政府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等通过银行担保融资贷款的形式搞活农地承包流转市场。

【参考文献】

[1] Theodore W.Suchultz: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M].Yale University Press,l964.

[2] P.J.Turyareeba:Renewable enemy:its contribution to improved standards of living and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Uganda[J].Renewable energy,2001(24).

[3]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4] T・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5]陈锡文: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几个主要问题[J].改革,2012(10).

[6]黄庆华、姜松、吴卫红、张卫国: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模式选择对重庆的启示[J].农业技术经济,2013(4).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