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空间的设计范文1
关键词:空间;继承与发展;空中庭院;亲近自然;交流
Abstract:China is in a high-speed development stage of urbanization. Toward to high-density urban development is the trend. Courtyard Houses are ideal homes for Chinese peopl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owever, in today's high-density cities, people have been very difficult to feel the courtyard space life. In this paper, I will summarize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ourtyard.
Keywords:Courtyard space; succession and development; air courtyard; close to nature; commun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2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6-0090-02
1空中庭院的提出
在中国传统住宅中,庭院是必不可少的,可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无论是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石库门内的天井、还是广州西关大屋的内庭院,庭院无疑是东方人绵延至今的居住情结。然而,在当今高密度的城市中,人们已经很难感受到“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的生活乐趣。现代人们既渴望生活在都会的中心地带,享受着城市提供的便利,又为闹市的喧嚣烦杂所困扰。。这里所说的“空中庭院”既为具有庭院功能的高层住宅,我们称其为“庭院高层住宅”。
对于“庭院高层住宅”的界定,我们先从其定义入手。首先,什么是庭院?《辞源》里对“院”的解释为“周垣也”,“宫室有墙垣者曰院”四周围墙以内的空地可谓“院”。这里可以看出,庭院的产生首先要有实体对周边进行空间限定――“围合”,实体可以是房屋,也可以是墙。庭院具有:空内聚性、空间的复合性、职能的多样性。其次,高层建筑的定义,在新《高规》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里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构。
可见“庭院高层住宅”即为将庭院空间引入现代高层住宅中的建筑,并具有传统庭院内向的空间品质,过度空间复合性和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在空间划分上,庭院是内与外的中介,它区别于无限制的院外空间和封闭的室内空间,既封闭又开敞,给人以强烈的领域感。人们可以在庭院中感受细雨清风、莺歌燕舞,在“家”的气氛中无拘无束地感受自然的无限爱意。它是家庭休闲、聚会、纳凉、交流的场所,是家庭生活的几何中心、功能中心以及景观中心。在庭院空间里人们完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对话。
。如何在今天大量性建设的高层集居住宅中引入绿色,创造类似地面的庭院式居住环境,为居住者提供接近自然,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笔者就目前业内常用的空中私有独院手法进行一些归纳总结。
2高层住宅庭院复兴设计手法
现代高层庭院形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庭院空间,不是简单的临摹与照搬。这种垂直空间的庭院,将传统庭院的原型进行了抽象的再现,使居民处于一种在想象中与传统进行对话的状态,隐喻着一条垂直立体的传统街道与单元庭院的组合与重构。
2.1设置较大进深和宽度的阳台
。这种类型是现代高层住宅中最常见的庭院形式,各种楼盘宣传语中标榜的空中庭院大多是这种。在小户型住宅中,这种手法同样适用。小户型住宅在功能合理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设置较为宽敞、深度较大的凹阳台以获得庭院空间。原理是将其面积较大的卧室和客厅设置在内部,而在设置体量较小的厨房、卫生间,从而自然地在形成面积较大的“空中庭院”。重庆玛雅上层的住宅则展示了这种布置(见图1)
2.2将套型中某房间置换为“空中庭院”
这主要是在设计中,将靠近客厅、餐厅的功能房做开敞处理,设计为一个约15m2的内部庭院,使之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点。客厅、餐厅、卧室围绕这个“庭院”呈U型布局,较之普通的凹阳台,具有更强的围合感,由此更接近于传统的庭院空间。更有甚者合材料采用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扩大了客厅、餐厅、卧室的空间感和视野,居住者无论是安坐在客厅里,或是就餐,或是在卧室看书的时候均可以享受到庭院的景色。这样的设计使三个功能区都能看到空中庭院景观,形成景观四面开放的视觉格局,客厅的空间无形增大,大大增强居室的采光通透感,身居高层却得享别墅的居住体验。相当于别墅的中庭的内嵌式空中庭院在高层洋房中出现。市场上成功的案例由:中信凯旋城三期枫丹白露区、中山凯旋蓝岸、金鸿凯旋城二期等(图2)
2.3 “前庭院”设置
有的专家称此类庭院空间为“观景前室”或“入户花园”。这种空间概念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起居、餐厅和“前庭”的互动关系,在这种“前庭院”住宅中,入户必须经过庭院,在南方人的生活方式中,很多功能在这个空中庭院中进行,从而实现生活中有休闲,休闲中有生活。前庭院空间的活动成为生活的前奏,大大增加了内部空间的私密性和层次感。这种空中庭院可采取每层之间平行布置或错位布置。从市场反应看,带“入户花园”的创新产品不仅备受开发商垂青,更获得了购房者的认可,“入户花园”走俏楼市已是不争的事实。成功的案例不少,如:江南一品(图3)、武汉金地格林小城等。
2.4通过体量的挖减,获取“庭院”空间
早期的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设计的干城章嘉公寓大楼(见图4a),通过对建筑体量的挖减,在建筑的四角,形成两层通高的“庭院”空间,并且向两个方向开敞,使庭院获得了更好的日照通风条件。我国也有建筑师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天津大学的何敏所设计的“三合院敞厅式住宅”(见图4b)也是在此原理上结合中国三合院元素进行的创新。但是,这种方式往往是利用下层套型的屋顶设置“庭院”空间,因此容易使阳光对下层屋顶进行直接辐射,不利于套型的夏季隔热; 而且,由于增加了建筑的外表面面积,也不利于其冬季保温。因此,应加强楼板及墙体的保温隔热处理。
2.5设置错层阳台,获得“庭院”空间
通常是将每户的起居室与其相邻的卧室共同设置一个大露台,并每隔一层露台把位置左右错开,使每户形成一个两层高的内院式空中庭院。这样使空中庭院既满足基本尺度的要求,又能使空间不至过于低矮、压抑。根据此户型,也可以变形出小型的跃层住宅使每个两层高的庭院上下层均有自家的窗户,可完全消除住宅的私密性干扰。当然这样的内庭院住宅在结构处理上会比较复杂,造价相对也会高于普通住宅。成功的实例有:万科第五园、杭州钱江时代公寓(图5)等
3结语
庭院住宅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理想住居,现代庭院式住宅体现了现代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向往。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高层庭院住宅,都是当代追求新生活方式的体现。。庭院空间的当代传承的实践,抵制了居住环境“均质化”、缺乏人文关怀的趋势,对创造根植于风上地域和历史文脉的、具有多样性、更加人性化的居住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然,传统庭院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和发展仍有空间可以发掘,为了使我们的住宅回归中国文化的本源,为了使我们的环境更以人为本,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钟洛克.当代建筑的庭院空间[J].重庆建筑・建筑设计,2006,38-41.
[2] 张双庆. 现代庭院式居住环境调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1):156-157.
[3] 雷平,王向阳. 中国传统民居的中庭建筑空间[J].南昌大学学报,2005,(36):64-68.
[4] 钟新平. 承继中国传统民居精神的新思维-空中庭院[J].建筑,2006,(24):55-57.
[5] 欧雷. 传统庭院空间与现代建筑创作[J].山西建筑,2006,(32):39-40.
[6] 严敏. 对住宅庭院空间的人文解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6,(29):1445-1449.
庭院空间的设计范文2
关键词:别墅庭院;景观设计要素
一、别墅庭院景观设计要素
1、实体要素
每个人都有其审美观观和价值观。现代生活中,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回归自然,在景观设计方面也体现出了这一特点,尤其是在庭院设计方面体现出了趋向于自然的风格特点。别墅庭院景观的设计风格影响着整个建筑的风格特点。庭院景观中的主要内容为一些实体景物,包括植物、石块、水文等。植物是别墅景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别墅庭院景观中的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一些实用性的功能。在别墅景观设计中经常使用植物来为住户营造一定的私密空间。庭院设计中主要使用植物来进行观赏性景观的营造。不管是观赏性植物还是实用性植物都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搭配,重点需要对光照条件和种植区域进行考虑。不同种类的植物有不同的高度和色彩,在搭配时可以将不同的植物进行分层搭配,使得植物的层次和色彩更加的丰富。此外,也可以结合植物的生长的时序性对植物的分布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庭院自身的观赏性,也可以提高庭院生态效益,为住户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水体在别墅庭院设计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体不仅可以改善别墅的环境,还具有调节小范围内气候状况的作用。庭院水体具有别致、精美的特点。庭院水体的形状和质量都直接影响着庭院给人的直观感受。如图1所示,在该别墅设计中,融入了方形的游泳池设计,与整个房屋的设计遥相辉映,简洁大方,给人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感觉。因此,在庭院景观的设计中经常通过改造庭院水体环境进行达到提升别墅的美观性,例如对光线、温度等要素进行更好的控制。别墅中的水体主要是人工制造的,在进行水体的设计和建造时还要考虑到工程的造价问题。铺装是决定别墅庭院最终风格和实用性的关键环节。铺装的方式、选料、拼接等方式都应当与建筑的整体风格相适应。别墅庭院可以通过铺装方式的变化改变别墅的空间界限,为住户提供更好的活动空间。合理的铺装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庭院的整体氛围和意境,通过一些特殊符合和图形的应用表达一定的主题意境,形成导向性的作用,这在传统的庭院景观设计中也十分常见。要想提高庭院景观设计的质量和效果,必须合理的应用铺装技术,并且明确铺装与其他景观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一致的风格。景观小品是庭院设计中的特色所在。景观小品主要通过座椅、花架、景观灯等要素的应用提高庭院整体的审美特点。这些小品也可以与其他庭院景观要素进行搭配,但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注重传达出一定的文化特点,提高与庭院整体的协调性,形成真正高质量的庭院景观,使庭院的风格更加的协调,意境更加的生动诗意,在提升空间整体质感的同时,也为住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2、围合要素
庭院的围合要素是指庭院的建筑结构和构筑物。在进行庭院的围合设计时,需要首先进行合理的规划,界定出空间的边界,然后由内向外进行整体风格的考虑。庭院的边界确定需要结合其内涵和功能,使建筑的形态与庭院设计相协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庭院的功能、用途和价值。建筑庭院属于半封闭形式的空间,庭院围合的形式也使得别墅空间具有一定的空间形态。庭院的空间结构是由各种实体要素组合而成的,不同人对空间结构的感知也有所不同,在进行庭院围合的设计时需要根据住户的要求来完成。合理设计的绿色屏障、植物、岩石等景致都可以为庭院营造良好的私密空间。如图2所示,在该别墅设计的沙盘模型中可以看到,左侧利用了草坪和树木进行了空间的分割,同时,右侧也同样通过绿色植物配以岩石来形成屏障,不仅能够与邻居相隔开,而且还给予别墅一个私密安全的居住空间。此外,从空间的类型来看,围合的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在空间组合上体现出了更加多变性的特点。对于庭院景观的设计者而言,应当结合人的活动特点以及围合的形式进行合理的布局与分配,最终形成科学、温馨的空间。庭院围合的界面也有很多种形态,例如界定空间布局的墙体,减弱空间封闭性的梁柱等。这些要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封闭性。建筑物的封闭程度通常是由建筑物的高度、疏密程度、距离等要素所决定的。建筑的密度越大,空间的封闭性越高。建筑的高度和密度越小,其封闭性也越低。除此之外,建筑物也可以通过自身建筑材料的改变来调整建筑物的封闭性,例如通过使用一定透明材料来实现建筑的虚实变化,虚化空间之间的界限,提升建筑与庭院之间的协调统一。
3、虚体要素
庭院景观中的虚体要素主要呈现建筑的空间形态,可以适应庭院空间中的不同结构类型。庭院的空间设计应当满足住户不同的活动需求,但与此同时区域空间也必须符合整体的风格。将不同区域中的空间形态进行协调与统一就是虚体要素需要考虑的内容。别墅空间有许多形态组织的类型,例如网格型空间结构就可以将同一网格中的别墅庭院置于一条链路中,形成一种交错的效果。合理的布置网格可以协调不同空间作用的场景,实现空间之间的合理过渡,并更好的发挥每个空间的特点和功能,这种空间组织方式也更加符合庭院自身的特点。这种利用网格进行空间布局的方式在独栋别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除了网格的设计方式之外,串联组织方式在别墅庭院景观的设计中也是较为常用的。通过串联的方式可以连续的进行场景的布置,并形成一定的回路。这种组织方式具有经济、实用等特点,并且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空间的利用价值,因此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除此之外,自然式的空间组织方式在庭院景观设计中也有良好的效果。随着自然式组织方式在实际中的应用不断普及,这种空间组织方式也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在庭院空间设计中也可以综合利用各种发生进行空间上的分割,例如通过建筑材质变化或建筑围合的应用巧妙的进行空间区域的划分。在空间要素的划分上,可以通过矮墙、植被等要素作为空间分割的依据,还可以通过建筑材料的改变来进行建筑围合的设计,提高建筑围合的通融性和完善性。当空间的范围较小时,为了扩大空间感,可以应用渗透的方式提升空间的层次感,或者利用借景的方式扩大空间的层次感。此外,也可以利用镜面反射的原来形成视觉上扩大的效果。
二、别墅庭院景观设计要点
在庭院景观的设计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当代的庭院景观设计中也要更加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注重艺术与景观的结合。现代的景观设计师已经开始应用新的设计手段实现这一目标。串联式和自然式的园林空间结构就可以满足上述的设计要求。国际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从庭院尺度入手进行庭院景观设计的思路也为我国的庭院景观设计提供了参考和灵感。要确保庭院景观设计的合理性,首先要对庭院进行合理的布局,明确设计的思路,提高别墅庭院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和实用性。不同类型的庭院景观需要采取不同类型的设计方法和构思。在别墅的设计和建设中,庭院是关键的设计内容,它具有划分区域、分流等功能。因此,在别墅设计中应当充分发挥庭院的功能和价值。为了提升庭院的观赏性,在庭院景观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围合设计的方式,如开放式、闭合式,同时对庭院景观的各种要素也要进行更加合理的整合。例如,当别墅采用合院的围合形式时,别墅还可以通过矮墙、绿化等小品形成庭院,或者也可以将庭院的几个面组成内院的结构,在中间留出更加开阔的空间用于进行绿化,满足住户休闲娱乐的需求。在立体式庭院中,则要更加注重景观要素之间的搭配和协调,例如空中花园的搭配就要将这种设计要素进行整合与解析。在进行庭院景观设计时可以借鉴一些我国传统的审美艺术,重拾“国学精髓”,在建筑设计中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在儒家思想中就包含有一定是造园思想。儒家的造园思想强调儒、释、道这三个方面,也就是强调“三境”的体现,分别是生境、画境和意境。在现代别墅设计中引入传统的国学理念能够使别墅更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发挥地域风格,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提炼和宣扬。在进行别墅设计时,应当在吸取传统理论精髓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别墅庭院景观风格。要在现代别墅设计中体现出国学特色对设计师们国学基础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设计师的人文、地理素养的一种考验。园林美学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园林美学结合了植物学、建筑学、文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实现了美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园林美学的特点就在于利用美学的手段,在园林设计中达到审美的目的,实现虚实的统一,提高园林的意境和美感,在外在形式的美与内容的实现协调统一。色彩心理学也是别墅庭院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在别墅庭院设计中应用色彩心理学的理论有助于提升别墅庭院的地域性特点。合理的应用色彩的搭配可以营造出不同的审美体验,从而能给住户带来不同的居住感受。在进行别墅的设计时要尽量从住户的心理需求和日常生活要求出发,并应用色彩搭配的原则对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合理的美化。可以根据别墅的整体风格选择合适的植物对别墅进行装饰,例如在适合年轻人的别墅庭院中可以多选择具有生机的植物,在颜色的搭配上也可以更加的大胆,多采用黄色、红色等暖色调的搭配。而在以老年人为主要住户的别墅中则可以选择偏向于冷色调的色彩搭配,这样会给人一种稳重、静谧的感觉。色彩心理学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别墅庭院的设计中应当对色彩心理学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合理的把握,根据植物的色彩特点进行有效的搭配,将整个别墅景观进行调和,带给人们更好的视觉享受。地域自然环境因子是影响现代别墅庭院地域风格景观设计重要影响因子。只有对地域自然环境元素进行深入的挖掘,才能找寻出具有地域风格特色的表现效果。如同动物的骨骼。地形对任何规模景观的地域特征有着直接的影响。
三、结语
别墅庭院景观设计是由各个要素组成的,但并不是各个要素简单的相加,在进行别墅庭院景观设计时,要综合住户的心理需求、别墅周边环境特点、区域配置等要素,综合应用传统美学观念、色彩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合理有效的整合资源,划分空间层次结构,实现风格的统一。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方方,关惠元.新中式家具生态设计的新思维探析[J].包装工程,2015(18):92-96.
[2]倪春洪.城市文化意象在导视系统中的演绎[J].包装工程,2014(08):16-19.
[3]丁熊.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5(02):13-17.
[4]成果.中国传统风水理论解读及其在别墅庭院环境中的应用[D].湖南农业大学,2013.
[5]钟峥嵘.基于形式美法则的别墅庭院景观要素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4,06:40.
庭院空间的设计范文3
关键词:博物馆;庭院;景观设计;美学价值
1博物馆的发展过程及其庭院景观设计
自我国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南通博物苑建立以来,博物馆的价值日益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几乎每个城市都建设了承载该城市文化和传统的博物馆。博物馆作为一个具象的平台,向人们诉说着这个城市的文明和优秀文化,折射出这个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新旧更替。传统的博物馆更多的是以一种教科书式的教育教导形式向参观者传播知识和文化,参观者被局限于博物馆的内部空间,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博物馆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是参观者进入内部空间时的铺垫,这主要体现在博物馆庭院景观的设计考究中。现代博物馆面对的人群复杂多样,并在其原有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多功能,逐渐朝着多元化交往平台、人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开放性的现代博物馆设计必将在其庭院上下功夫,创造出与博物馆内部空间相映成辉、为参观者所接受并参与其中的外部文化空间。
2色彩运用
2.1冷色系
在博物馆庭院设计中,对于空间较小的环境边缘,可摆放冷色或倾向于冷色的植物,以增加空间的深远感。在面积上,冷色可起到收缩作用,使空间聚集起来。在空间较大的博物馆庭院中,用冷色可以聚集庭院中的展品。此外,冷色还能给人以宁静和庄严感。
2.2暖色系
暖色系中的色彩,其波长较长、可见度高,色彩比较活跃,是构成博物馆庭院的良好要素。色彩绚丽的花卉、靓丽的雕塑多见于艺术博物馆和儿童博物馆的庭院中,可以营造活泼气氛,给人朝气蓬勃的欢。
2.3对比色
由于补色对比在色相等方面差别很大,对比效果强烈、醒目,因此,在设计中使用得较多。在博物馆的庭院设计中,可以利用比色关系组成各种图案的花坛、花柱等造型,表达强烈的视觉效果。
2.4同类色
同类色是指色相差距不大、比较接近的色彩。由于这种色彩组合在色相、明度、纯度上都比较接近,因此容易协调。在博物馆的庭院中,运用同类色能够在色彩上产生空间层次感,在心理上产生柔和、宁静、高雅的感觉。
2.5黑、白色
黑、白色多用于南方的园林建筑和民用建筑中。比如在苏州、杭州等地的私家园林建筑中,其灰黑色顶部与白色墙体对比分明,呈现出优雅的生活情境。在现代博物馆的庭院设计中,以黑、白色为主导的设计也很多。此外,黑、白两色还能搭配出简洁的图案,起到参观导向的作用。
3水景的运用
古人称水为园林的“血液”“灵魂”。在博物馆庭院的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仅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博物馆室外景观,还可以延长参观者在博物馆中停留的时间,使参观者放松心情。
3.1喷泉
喷泉能够增加局部空间的空气湿度,减少尘埃,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在博物馆庭院水景中,喷泉形式主要有壁泉、涌泉和跳泉等。在不同的地点设计不同类型的喷泉,能够给庭院空间带来异彩纷呈的景观效果。
3.2跌水、溪流
跌水是呈阶梯式的多级跌落瀑布,其水流较缓,给人以沉稳、绵绵不息的感觉。溪流则提取了山水园林中溪涧景色的精华,是回归自然的真实写照。曲折多变、叮咚作响的溪流给人以亲临自然的感觉。将这些景观运用在博物馆中,也能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
3.3水池
在博物馆的庭院设计中,也有多样的水池设计。许多水池配合喷泉被一同纳入庭院空间中。水池不仅为海洋、湖泊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还为庭院空间增添了一些特别的游乐项目。
3.4山石
利用自然山石和水,在水旁散置自然山石,并以平静的水面、变化的山石为主体,能够在博物馆庭院中创造出曲径通幽、曲折多变、浓郁恬静、景色深远的庭院宜人空间。
4铺地、雕塑的运用
4.1铺地
博物馆庭院的铺地与室内的地面一样有着不同类别的设计方式,它是庭院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并决定着整个庭院的用途和魅力。铺地的材质有很多,比如砾石、鹅卵石、石板、枕木、花岗岩等,它们与各种形状和色彩的植物、草坪组合,能够给博物馆的庭院空间带来更好的艺术效果。博物馆庭院的铺地设计不一定要与室内空间的铺地相配相衬,但色彩应和谐,让室内外的搭配具有对比性或连贯性。
4.2雕塑
雕塑作为景观空间的“语言”,是博物馆庭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一些艺术家尝试在博物馆庭院中表达独特的雕塑语言,使现代雕塑朝着“扩大尺度”“走向抽象”和“使用自然材料”的方向发展。
5结束语
博物馆庭院空间不仅能满足参观者的各类需求,比如休憩、餐饮、娱乐、活动等,而且它的介入对提升各类不同博物馆在展示文化内涵的表达方面也有极大的影响。博物馆庭院景观应给予参观者美的享受,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时,人的感情、精神、思想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参考文献
[1]梁进.淌过博物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2.
[2]孙淼.中国艺术博物馆空间形态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3]宋娴.新媒体与博物馆发展[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4.
庭院空间的设计范文4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laborates the appliance of the personal behavioral psychological need in private courtyard space design in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When designing the private courtyard space, we should take the various needs into consideration to create an hommization and functionalized beautiful private courtyard space.
关键词: 私家庭院;环境心理学;行为心理
Key words: private courtyard;environmental psychology;behavioral psychology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259-02
0 引言
私家庭院是业主室外活动最频繁的场所,私家庭院的空间设计与人的心理感受密切相关,生活在环境中的人对“实体环境”刺激能进行储存、了解、组织与重构,形成不同的感觉,进而影响到人的行为,甚至形成“环境压力”。在设计时应结合环境心理学,综合考虑人对其生理、安全、交往、休闲与自我实现的多方面的需求,创造出人性化、功能化的美的私家庭院空间。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是一门边缘性和综合性的学科,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环境与处于其中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状况的科学,主要是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最适化,强调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目标取向和循环本质。简单来说,就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的边缘性学科领域”。它把人的行为与其相对应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以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为主要内容,侧重于在特定的环境情况下,研究人们特定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点。本文着重介绍私家庭院空间设计中的需要着重考虑的人的行为心理需求。
1 行为心理与空间的关系
心理,是指人们心中的情理和思想感情,可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包括人的情绪和感觉[1]。行为,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或者指足以表明人们思想、品质、心理等内容的外在的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是心理的反应,心理支配着行为。行为的目的和动机是为了满足人们需求[2]。人的行为心理是各种基本需求在环境中的反映。空间,如果不与人的行为发生关系,便不具备任何的现实的意义,因为它只是一种功能的载体;人的行为,如果没有空间环境作背景,没有一定的氛围条件也不可能产生。空间和人类行为的结合,构成了人使用的场所,以适应人类各种不同的行为需求,只有这样,空间才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
作为私家庭院空间,需要考虑人的关系。人在私家庭院空间中的活动表现主要有两类: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心理活动指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与理解,行为活动指人们在环境空间中的动作行为。心理与行为的互动影响人们对空间的利用,进而影响空间的价值体现[3]。
2 私家庭院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需求
居住者的居住行为心理构成了对私家庭院空间的特殊要求。私家庭院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需求是人的各种基本需求在私家庭院空间中的反映。
关于人的需求状况的研究有很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递进理论。他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将人类需求细致地划分为五种层次:生理需求(生存、健康的舒适),安全需求(保护性、私密性、恐惧等)、归属与爱的需求(爱、性、柔情、友谊和自立)、尊敬需求(名誉、威信、褒奖和成功),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如图1)。人们首先追求较低层次的需求,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合理的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凸现出来。这些不同层次的需求通过居住者的行为心理反映在空间中,体现居住者对空间的各种行为心理需求[3]。一个良好的私家庭院空间应该使居住者的各类需要得到满足(如图2)。
2.1 舒适性的需求 舒适性是人的心理普遍追求的目标,是人的一种基本生理需求,是由多层次多因素构成的。它包括功能上的方便、生理上的和谐以及心理上的愉快和舒畅。其内容主要涉及足够的面积、完善的设施、良好的物理条件(隔声、隔热、保暖、光照和通风状况等)等客观的物质需求。这些围绕人而存在的客观环境发出信息刺激人的感官,进而引起居住者心理舒适感的变化。。然而一个满足基本生理要求的居住环境不一定是居住者感觉舒适的环境,因为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行为去适应周围的环境。因此,舒适的居住环境应该对人的居住生理需求做出完善的回答。
2.2 安全感、私密性的需求 安全需求是人类求得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人们的安全需求,主要体现在对安全感及私密性的要求,人类最初建造住宅,除了遮风避雨,免受严寒酷暑之苦,另一目的就是抵御野兽及其他部落的侵袭,即安全的要求,可见安全感在居住生活中的重要性。随着人类的发展,居住形式逐渐分化,与之相关的私家庭院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具有保护人们安全的特性这一点却从未发生变化。
按照环境心理学的理论,个人或人群希望有控制、有选择与他人或外界环境交换信息的自由,私密性需要就是对这种控制机制和功能的需要,它是人们基本的行为心理需求之一。私密性有助于建立自我同一感。私密性是一个能动的过程,人们通过私密性来调节自己与他人的接近程度,保持安全距离[4]。因此私家庭院需要保持一定的私密性,在不同的文化中,这种需要具有不同的反映方式:英裔美国人以宅前的草坪象征户外的私密性空间和群体统一性;丹麦人宅前常种有一人高的山毛榉树篱,这是与草坪和围栏类似的暗示;中国传统文化中,民居建筑与私家庭院构成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例,由房间围合成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私家庭院,院子的门通过过道对着厢房的山墙,无论独门小院还是深宅大院,站在门外都不可能看到私家庭院内部。
2.3 领域感的需求 明确的空间领域感是满足人们“尊重的需要”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领域”的概念来自个体生态学,意指针对其他组织成员的受保护区域。心理学及社会学家对人及动物的观察中得出人的领域性是一种本能行为,但也受文化背景的影响。领域的拥有者对领域的认同,并在某种程度上表达出来,就构成了领域感,即个人或群体控制某个场所或物体的能力与感觉。行为上则表现为人们能随自己喜好使用空间,或在实质上加以改变以反映他们的特性。具体的说,这种表达在实质私家庭院环境方面就是建立了领域标志,包括实际的和象征性的标志,如保持私家庭院环境的整洁、美化私家庭院、栅栏、围墙、以及其他领域边界。领域的建立可以使人们增进对环境的控制感,并能对他人的行为有所控制。如果居住者把私家庭院空间看成是他们拥有的领域,便会在私家庭院内部形成共同的领域感和责任感,加强对环境的监视和控制,及时发现不良事端;领域的拥有权还会增强拥有者防卫领域的决心和能力,使其可以对抗更强大的侵犯者。
2.4 归属感的需求 爱与归属的需求是一个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偏向于精神需求。归属感是指居住者对自己的地域和人群的喜爱、关怀、依恋、认同等心理感受,如对私家庭院的位置、标志物等的积极感受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豪感和其它特有的感情。在社会人群构成中,人的归属感是一种很基本的感情和需要。正如亚历山大曾说的那样:“人们需要一个可认同的特别单元以便归属之”。当人们在一个熟悉、认同、舒适的环境中,进行轻松、愉快、自然的交往是最容易得到归属感的,从而满足“爱与归属感”这一层次的心理需求。交往是实现居住者归属感的重要条件。在明确的领域空间内,可以消除心理上的隔膜,加强归属感。对私家庭院进行明确的空间划分,有利于交往活动的发生,不同交往空间的形状、位置、尺度等因素,应充分考虑人的场所心理,营造符合人心理需求的空间环境,使人愿意驻足其间,从而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相互交流,实现交往需求。满足居住者各种行为需求的多样化的活动设施,为空间场所上的人提供了交往的契机[5]。除了精神因素,物质因素对归属感的满足也极为重要。居住场所的可识别性与居民归属感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居住环境中,当空间具有明确的可识别性时,居民往往会对该空间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意识到自身与居住环境的一种精神心理上的相依关系,进而形成对居住空间的归属感,因此建立一个有良好归属感的私家庭院环境显得更为重要。边界要素是私家庭院空间首要围合元素,其体量、形式、轮廓、外部材料的色彩和质感直接反映私家庭院的外部空间形象,同时又与独立要素一起营造私家庭院空间的氛围,影响着居民的心理感受。不同地域的私家庭院景观之所以有着不同的造型风格,其原因错综复杂,但很重要的一点是都较好地符合了当地居民的心理认同,受到居住者极大的认同和热爱。
2.5 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类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表现为对环境能动性的改造和营造,这其中包括人工因素和自然因素的改变,使庭院空间能够满足居民休闲、娱乐、交往,怡情养性的高层次需求。人都希望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来塑造自己私家庭院的环境,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在私家庭院空间的景观设计中,住户既是设计者,又是使用者,对自己的私家庭院有一定的参与性及较强的自主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想、需求及爱好来进行设计,同时由于使用权的独立性,还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私家庭院景观,以适应家庭人口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并使自己的私家庭院在形式上是有特色和美观的,具有一定的可识别性。
3 结论
环境心理学在私家庭院空间设计中的应用随处可见,只能对其中极少的一部分进行一些浅显的分析与探讨。但庭院设计应当以人为本,尊重人的行为心理需求,创造出适合人使用的怡人的私家庭院设计。
参考文献:
[1]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马铁丁.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赵长城,顾凡.环境心理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
庭院空间的设计范文5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0422(2007)07-0015-04
中国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转化,知识不仅由老师传授,而且是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甚至是学生与学生的接触和交往中被传播与证实。。
高校开放教育理念使得校园课室外部空间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教育空间,是教室室内功能的外延,校园建筑摒弃了那种彼此孤立、封闭的空间形式,改变大学中各院系封闭独立环境的布置,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更多可融和不同学科知识的空间领域,以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加强学校的资源优势互补及多学科的综合发展。
校园的空间环境应创造出轻松、流畅和交融的建筑内外空间、打破大学校园中院系空间封闭、破碎而不连贯。在校园空间的设计中,引入连接空间的概念,将校园空间中的广场、院落、底层架空、水体空间和绿地串接成为整体的校园空间,而将各个分散的校园场所连接起来,形成人流动的空间,包括线性廊、人行步道、开放空间。使校园充满流畅、生长和具有内聚力的人性场所,连接空间一般分为廊道、屋顶与平台、底层架空、庭院与广场等。
1校园建筑之间的连接空间
1.1连接体
。
1.1.1廊道:走廊、步行桥、楼梯等形成的空间,属于线性空间并具有连续性、方向感的动态空间特征。。此外,“廊道”空间不但可以遮阳避雨,其特有的通透性和开放性获得外部空间围合界面的统一效果,给师生较好的视觉感受,廊的庇护功能又使人们的活动不受气候干扰。楼梯是纵向通道,是解决楼层之间人流的集散,楼梯也是上下空间沟通的载体,使空间自然的承启转折。
1.1.2平台:平台也是创造丰富校园空间环境的一个有效手段,同时为高校的师生提供了良好的空中户外交往活动的场所。师生既能在此交往,站立交谈、观景,也可以设置临时的座椅作为较为私密的交流。同时,又能欣赏建筑周围优美的景色,这对于交往活动的进行无疑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平台使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增加了空间的渗透性、连续性。在各幢教学楼之间设置的休息平台为师生课间休息以及课后提供了交流的场所,加强了不同学科和院系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1.1.3架空层建筑的底层架空,最大限度地开放底层空间,让绿化相互渗透,为校园公共活动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吸引学生参与交流,促进校园学习氛围的形成。
架空空间是介于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是校园的开放空间。建筑架空底层连续的空间使地面师生的活动不被建筑物分割,同时也是延续校园渗透的,流动的绿化景观。它既可成为建筑内的“私密”空间,又可作为交往的开放空间,既具有室内空间舒适的环境,又可将室外的绿色景观引入,是一种内外交融的空间。
连接空间穿梭、渗透于建筑内外空间,使校园空间连续有序,既是交通空间,更是交往空间,是一种能有效促进形成师生日常出行、相遇和诱发交往的积极空间,在有意与无意中营造出学生的学习与交往的场所。同时能够有效地划分出不同的空间领域,增加空间的层次感。连接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使校园空间环境呈现自然的有机整体。
1.2庭院与广场
大学校园中的庭院和广场是师生日常生活、学习与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环境,也是构成校园景观的重要因素。。同时,它也是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场所,是师生交流的场所。通过广场平面形态与尺度产生的围合感和亲切感,创造交往氛围。
建筑之间的广场与庭院建筑布局都将功能相近的建筑布置在一起,形成建筑集群。如:广州大学域广州大学校区教学区分别由理工类教学实验组团、人文艺术类教学实验组团等组成。各组团间由车行道和高架的挡雨遮阳人行长廊(信息廊)相连如: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的信息廊。尤其是在各学科或学院之间应有意识地创造一个精心设计的小广场,有足够数量的座椅和展示交流的空间,这将是一个理想的学科之间师生交往场所。
建筑之间的广场与庭院空间对于学生来说,它具有明确的空间界定和向心性特性,更易于形成内向的集聚性,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使学生在此驻足停留、学习交流。或休憩、谈话,或讨论、交流,有利于各种信息、知识的相互传递而达到智慧的升华。在环境设计上,应充分保留原有树木等自然植被,结合主体建筑的布局增加台阶、走廊、构筑物和小品以丰富师生的活动场地。
2校园建筑之间连接空间的设计
2.1连接体的设计
对于校园空间整体的设计而言,连接空间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连接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
2.1.1廊道和平台的设计
2.1.1.1秩序:连接作用,进入或穿越不同的建筑打通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利用空间在相互交融中体现出的相容性、模糊性,使校园空间(如室外庭院空间、公共广场)和建筑空间相互渗透,贯穿相应的逻辑秩序使校园空间形成有机的整体。
2.1.1.2尺度:廊道既是交通连接体,又是校园学生相遇的场所,除了满通通行,也要
符合交流场所的尺度。平台设计应具有聚集人群规模的尺寸,为学生、教师等进行交流、活动、聚会、观景、排演等提供理想的场所。
2.1.1.3开放性:封闭的廊、通透的廊、露天平台、内庭院底层架空空间等,使其成为一系列的开放交流空间,为学生创造充满阳光、空气、绿化的内部主体生态体系和外部多层次绿化系统,以促进学生的健康素质及思维能力,并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来体现学校的凝聚、交流、有活力的学习氛围。
2.1.2底层架空设计
2 1.2.1“灰空间”:校园建筑中底层架空的建筑形式介乎室内与室外之间,属于所谓的“灰空间”。其特点表现为既是建筑内的“私”有空间,又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既具有室内空间舒适的环境,又不乏室外自然因素的引入。建筑的底层人流量大,过往行人较易发生碰面形成交往,它既不受天气阴晴的影响,又具备室外活动空间开敞、光线充足的优点,是师生进行交往和休息的重要场所。
2.1.2.2地域性:底层架空设计应符合地域气候条件。如:广东地区属于亚热带,典型的湿热气候,架空空间设计,一方面设计一些阴影区,可以抵御强烈的阳光,又可避雨,提供适于交往的公共开放空间;另一方面亚热带地区的植物茂盛与建筑形成图底关系,丰富建筑景观层次,形成建筑通透、轻巧的风格。
2.1.2.3尺度和细部设计:架空层空间的尺度以适应相应的活动为宜,层高太高,空旷和不亲切,层高太低又易造成压迫感,所以,在活动较频繁和人流较多的场所,如:门厅、过厅和交通节点层高可适当高;而在私密性较强如:安静谈心和交流的地方,层高可适当降低。底层架空细部设计,注意绿化、景观和设施小品的设计,以营造出亲切的校园空间环境。
2.2庭院与广场的设计:
2.2.1庭院与广场空间的主体化:在校园外部空间的设计中,将庭院与广场空间作为主体,根据建筑与空间的图底关系,分析其形态和尺度。庭院空间对于建筑群内的学生来说,有比较明确的空间界定,有着强烈的归属感,更易形成以庭院和广场为中心的交往和共享的区域,以“场所”连接周围的建筑物。
2.2.2庭院与广场的空间尺度:单体建筑之间形成的庭院与广场是围合感较强的空间,若以H为垂直界面的高度,D代表人与界面的距离,当D,H=1时,庭院与广场空间安定,有内聚力;D/H=2时,庭院与广场空间内聚向心还不至于产生离散感:当D/H=3时,庭院与广场空间围合性差,空间离散。当然,这组尺度概念仅仅是个参考值,具体还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设计。
2.2.3设施与小品的细部设计:利用距离、绿化、高差变化等方式将庭院或广场空间与主要步行人流隔开,形成较完整的区域,庭院与广场设计满足集会、学习、等人、观赏等活动,设计应提供站立和可坐位置,并结合树篱的围合、台阶的高差、树木的遮蔽以及各种景观小品来创造。为师生的活动提供舒适、周到的设施,设施的尺寸和材质以舒适、亲切和适合室外环境为主。
3校园建筑连接空间设计的几个原则
3.1多样性的原则
中国高等教育在教育功能、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生关系、管理模式、教育空间等层面上正发生着重要变化,反映出许多新的时代特点。同时也促进校园规划设计观念的改变,要求校园空间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廊道、屋顶与平台、底层架空、庭院与广场等空间促使了校园交往的相遇性和多样性的活动,连接空间具有了多样性和适应性。
3.2秩序性的原则
校园空间的秩序是由建筑单体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形成的,校园的建筑群体彼此间往往具有一定的序列和层次关系,秩序以长短、高低、内外、大小、曲直、疏密等韵律起伏,而人行走在其中体验着空间的流畅性、延续性和节奏性。连接空间将校园空间有机形成一种理性的格局清晰的和有机的整体。
3.3开放性的原则
新型校园规划设计立足于探求一种更趋于开放和便于交流的校园空间环境。连接空间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分界,整合、集中开放教学、科研、行政办公等空间,同时建立整和性的学科领域,注重系与系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与其他方向、领域的互动与交流。校园空间环境由封闭走向轻松、舒适、开放并传达着民主、大众化教育的精神,使校园成为吸引和便于人流汇集的场所,而正是这种空间环境成为校园的标志。
3.4整体性的原则
庭院空间的设计范文6
关键词:东方建筑;文化精华;庭院空间
Abstract: eastern architecture art major is the art of combination group, the group that constitute the rich space order, the space is the basic unit of the courtyard.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space, element and structure mode to clarify the east building culture essence. And by the example analysis of modern courtyard architecture community how to reference to traditional courtyard space form, reflect the east building verve.
Keywords: eastern architecture; Culture essence; Courtyard Spaces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东方文明很可能是人类文明转进中的主要形态——“连续性形态”的典型。尤其是中国古代文明,一直延续到近代,保持其基本结构和模式大致不变,并在历史上影响了包括日本、朝鲜等整个东北亚地区以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从这个意义上,中国所代表的这些地区的文明是比较纯粹的东方文明,其建筑是比较纯粹的东方建筑。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作为国人,对中国古建筑的喜爱是从骨子里渗透出来了,而我恰巧又是一个建筑学的学子,用我的目光去审视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的房屋多是底层(以单层为主),所以组群序列基本上是横向铺陈展开,空间的基本单位就是庭院。因此,我尤以 “庭院”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所在。
1、中国传统庭院空间的内涵
“庭院”二字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庭者,“堂”前阶也;院者,“周垣也”,“宫室有垣墙者曰院”。这里我们理解庭院空间就是由墙垣围合的堂下空间,与建筑实体相比它是一处虚空间,是借助其他建筑形式围合形成的一处对外封闭、对内开敞自成天地的空间模式。
从古代一系列文献对于庭院的解释和表述中可以看出“庭院”二字构成了中国古代以院落空间为建筑核心的基本概念,这种基本概念导致了中国古代以房屋建筑围绕院落向心而筑的基本建筑模式。
庭院建筑,是千百年来中国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以房屋围合的形式中,装载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这种内向封闭而由温馨舒适的院落空间,曾经滋养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性情和性格,以致成为最普遍的传统生活方式。
在中国庭院里,不仅有花草树木四季变化带给人的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中国庭院表现中国文化中家庭血缘、伦常道德的情感空间,在中国人传统的居住方式中,庭院的意义是十分丰富的,是家庭成员活动起居,沟通交流的理想所在。从某种意义而言,庭院就是建筑的灵魂所在。
2、中国传统庭院空间的基本构成元素
传统民居庭院,多由房屋和墙围合而成,建筑单体被大大弱化,建筑在面对院的一面以大尺度的门窗隔开,使得室内空间与庭院空间得以充分的交流。
2.1 单体建筑要素
单体建筑一般位于庭院中最显著的位置,是庭院的主建筑。主建筑的功能、规模、性质决定了整个庭院的功能、规模、性质,制约着庭院空间构成的形态、景象和气韵。
2.2 围合要素
墙作为最明确的围合要素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在庭院中,墙是一种连续的面要素,它与廊庑、建筑共同围合成了庭院空间。。
廊是一种“虚”的围合要素,廊的存在进一步丰富了庭院的空间构成,并且形成了从院到廊,再到室内的空间私密化的过程。
2.3 景观要素
景观要素主要指的是庭院空间中的建筑小品要素和自然要素,它们的存在极大丰富了庭院的空间层次和情境。建筑小品在庭院构成要素中充当了庭院的设施和点缀物,如石桌、石凳等,虽然体量不大,却有着鲜明的功能属性或象征意义,可以起到刻画庭院功能个性的作用,有着很强的标志性。
3、庭院空间的构成方式
庭院式布局以院为构成单元,同时它也是单体建筑的连接纽带。。
这种布局形式适应了宗法制度下家族聚居的家庭形态需要。庭院式布局可以说是木构架建筑体系适应宗法制家庭形态的最合适、最自然的组合方式,具有“原型”意义。
庭院空间的构成方式,明显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格局:一种是规则型的构成,大体上沿用程式化的布局模式,有串联、串并列和串并联以及重围和护围三种类型的布局方式;另一种是活变型的构成,一种是在规则型庭院布局基础上的适度活变,另一种则是不拘一格的自由式布局庭院布局。
4、现代庭院建筑群落实例
4.1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先生的建筑作品,2006 年 10 月开馆。馆址位于苏州古城的历史街区中心,毗邻拙政园(16 世纪明代)和忠王府(19 世纪),有着不可多得的地理位置。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先生把中国建筑引入现代建筑语境的一次成功尝试。
整个博物馆就是以一种中国自由式布局的庭院布局形式铺陈开来的,从它的总平面图上来看,它具有极为明显的自由式布局的特征。然而它却又是一座设施十分现代,材料十分现代的可以满足苏州当今城市使用需求的优秀的博物馆。这一古一今在这里没有丝毫的隔阂,是那么的顺畅,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