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小学知识 中学知识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你为什么要剥夺孩子奋斗的权利?

2024-12-19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关注我☝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给小孩做梦的床,给小孩远眺的窗

看他们会帮我们到多美的地方

▲ 以亲子之名 行走江湖 ▲

卡酱昨晚连续做了两件特别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我现在整个人都不大好。

先是我母爱大起想跟他温柔相拥,就像所有电视剧里那些岁月静好的画面一样,可是他不停的扭来扭去不配合,就在我即将放弃他突然不动了,特别乖巧的埋在我怀了,幸福扑面而来我还没顾得上细细品味,一股浓郁又复杂的屁味儿就这么静悄悄的包围了我,他在床上乐的打滚。

我整理了下心情,重温温柔宽容又耐心的好妈妈形象,决定原谅他。

临睡前,他倒是很安份,安静的躺在我怀里,然后一只手在被子里面挠啊挠的,我还好奇他在干嘛,突!然!他以风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挠过屁眼的手指戳到我鼻子跟前,我都要失!明!了!他看着我要被臭疯的表情备受激励,赶紧又去挠。

你们不要理我,我想静静。

儿子,说好要做彼此的天使呢?

伐开心,要包包。

今天心塞,说点沉重的大家一起心塞下。

都说人老了心就软了,Luca姥姥应如是,年轻的时候常因成绩不好啪啪啪的打的我妈都不认得,现如今又常把【不要让孩子太累了,一般人就好】挂在嘴边,我稍微畅想一下Luca光明的未来,老太太就赶忙压着不让说,好像说了我就立马会摧残她的宝贝孙子大背四书五经似的,为什么我姥姥走的这么早?(๑•́ ₃•̀๑) 不过也说了一个理儿,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人生的要求和领悟是不同的,主观套用或决定他人的需求不科学。

不要让孩子太累不仅是老太太一人的观点,【素质教育】【减负】每年都要喊那么个好几遍,条件好打算送出国的就不说了,当然送出国也不代表就是轻松童年,回复关键词【出国】延伸阅读,在国内的也想法设法争取几年闲暇时光给孩子。

人难道不是生来就要奋斗的吗?若不是生命伊始你就拼了命跑赢小伙伴们,又哪里有你呱呱落地的份。努力奋斗并不仅仅意味着辛苦和压力,成功后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是富贵闲人无法体会的。

比你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条件如此优渥的当下,孩子们好吃好喝全天接送寒暑假国内国外,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或许根本轮不到父母心疼。素质教育愿景是好的,落地往往动作走形,喜大普奔的减负过后,可能不见素质,应试能力也没有了。更严峻的是掩盖在素质教育下静悄悄的社会分层,是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同教育方法,是普通民众触碰不能的权贵通道。

上学时减的负,步入社会后会千百倍的还回来,这也罢了,更重要的是你错过了教育改变命运的机会。过去几十年,中国大规模的阶级流动并不是常态,如西方那些成熟社会体系,阶级固化才是社会的常态,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职业世袭化,中产的下一代还是中产,土豪的下一代是小土豪,从政者的孩子也更容易从政,和平稳定的阶级固化时代,想要打破升级困难异常。而中国未来几十年,就会逐渐完成社会阶层固化。

这是连毛利小五郎都明白的道理。

应试教育是普通民众最后一道屏障,教育体制固然有问题,但是这个体制不仅仅是填鸭式的知识积累,更塑造了你的思维体系,学习能力,通过高考这种相对公平的手段让你跨越到你本融入不能的阶级中去。你混得不好,没有关系,你儿子只要努力还有机会。忽视现行体制下这唯一的公平,你的伪善和短视会改变他的一生,小孩子的三观都是跟父母的,你日日说孩子辛苦,他便觉着辛苦,你迎难而上乐观积极,他便不觉着辛苦。

还有过份迷信国外素质教育的同学们,美国教育界的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知识就是力量项目非常成功。甚至教育界的决策者言必谈KIPP,就跟应试教育的理念有相似之处。

KIPP项目的五大支柱:

1、高期望:要求所有学生都要为上大学作好准备;

2、选择与承诺: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必须签《卓越承诺书》;

3、更多教学时间:包括每日延长课时,周六和暑假上课;

4、强有力的领导:校长拥有学校的人事权和财权;

5、用成绩说话:成绩的依据是标准化考试和其他客观评价工具。

是不是跟我们熟悉的中国学校很像?美国的公立学校系统总体来说很一般。孩子在纽约的某些学区上中学,受到的教育和考上美国大学的几率,也许并不高于国内大城市的中学。KIPP 就是公立学校改革的产物。在这个学校系统上学的绝大多数孩子来自穷人家庭。然而 KIPP 却获得了超过80%的大学升学率,各项成绩差不多时所在州公立学校中最好的。

从 KIPP 在美国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另一种普世价值:穷人的普世价值。那就是不想再当穷人,哪怕是牺牲个性,也不想当穷人;哪怕是放弃各项娱乐,也不想当穷人;哪怕是集体主义,也不想当穷人。

再分享一部英国的纪录片【56UP】,导演挑选了14名英国不同阶层的孩子连续多年跟踪拍摄,每七年纪录一次,从七岁开始一直持续最近的一次56岁,这14名孩子分别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孤儿院的孩子,也有上册社会的小贵族,56年过去了,我们看看他们的生活状态。

在他们56岁的时候——

◆ 当年那几个7岁的上私立学校上层社会的孩子已经按照既定路线,上了牛津大学毕业,成为律师,政客,过着体面优渥的上层社会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他们的孩子也无一例外延续父辈的足迹,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

◆ 中产阶级的男孩子有三个也上了大学,第一个Bruce牛津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成为了一个中学教师,按照他的理想帮助穷困地区的学生,后来回到英国在一个普通的公立学校教书,过着平淡也还安静的生活;

◆ 而那几个来自底层社会阶级的孩子,有色人种居多,他们年老以后,都当了一堆孩子的爷爷奶奶,而他们的孩子,极少完成学业,从事普通的服务性工作,修理工保安之类,他们自己常与失业相伴,若不是较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处境堪忧。

农家子弟Nick上牛津物理系毕业后,成为一个美国著名大学的教授,娶了身材外貌气质极佳的美国妻子,他是这里面唯一一个成功晋级精英阶级的人。

你说应试教育不好,搞得孩子这么累,家长打破头,它当然不好,那些精英阶层的孩子们本可以享受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却不得不被应试教育捆绑着跟平民阶层孩子们平均分配资源,素质教育改革把大量课本知识踢出课本,普通家庭的小孩吹空调打游戏,而精英阶层的孩子们忙着在各种价格高昂的补习班补课。

孩子童年的幸福以否,跟校园和劳动量并不是正相关,而是他以怎样的状态去面对困难,学霸的骄傲又哪里是学渣懂得,中国家长习惯将孩子的失败归咎于学校和教育体制,又将孩子的成功归功于自己,我们不要剥夺孩子努力的权利,校园是他们的战场,他们需要去收获属于自己的荣耀,年轻时所有的你追我赶、冲锋陷阵,都会兑换一场酣畅淋漓、了无遗憾的时光。

至于我们,不要把对自己未完成的期许映射在孩子身上,努力何时都不晚,你是怎样的人,孩子自会以你为榜样,追随你的脚步。曾在一个阿姨家做客,她的老公是一名在西北乃至全国都颇有名气医生,晚上近10点回家陪我们小坐便进书房看书去了,这样不敢止步的父亲儿子自会效仿,小伙子从小成绩优异一路保送清华,理所应当的某常春藤的博士,尚未毕业就被华尔街以极高的年薪挖了去,父亲留下了比金钱更可贵的财富。

最后,我希望孩子对我们的爱不是因为血缘,而是因为我们的强大不闭塞,丰富不险隘,幽默不低俗,成熟不压迫。这样的喜欢,才值得共同分享生命中珍贵的每一秒时间。不被年龄所束缚,不被时代所抛弃,永远新鲜而精彩滴努力生活。各自成长,温柔相握。孩子心中的最好的称谓,不仅仅是父亲或母亲,更是良师益友和一部百科全书。父母心中最好的称谓,也不仅仅是心肝宝贝,而是共同成长的亲密伙伴,值得信赖的倚靠,彼此的精神支柱。这才是最好的共生共存。

我是卡酱妈妈,澳洲五星大学金融研究生,十年国内十年国外,孩子如此美好,叫我如何是好,以亲子之名,行走江湖,我们在这里聊聊亲子旅游、科学育儿 、败家 、理财、还有八卦。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