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形成的原因和教育对策研究

2024-07-09 来源:要发发教育


大学生宗教信仰形成的原因和教育对策研究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总体情况的调查结果,在分析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接受态度、了解程度,已信教学生和边缘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知深度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观念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近年来宗教对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造成了一定冲击,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在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大学生宗教信仰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助力。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辽宁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协调发展的省属全日制多科性大学。学校有各类在校学生18000余人,生源来自全国近20个省份,有部分学生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偏远地区。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座谈会、发放问卷等方式对近2000名学生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的调查,涵盖了各专业大一、大二和大三的本专科学生,共发出问卷1850份,收回有效问卷1689份,回收率91.3%。

调查结果显示,有68人表示有宗教信仰,占总数的4%,经仔细筛选,有43人确为真正信仰宗教,占总数的2.5%,其余25人为信仰宗教边缘学生。在不信仰宗教的1621人中,929人表示“无宗教信仰”,占总数的55%,202人表示“将来或许信教”,占总数的12%,265人表示“信仰唯物主义,为无神论者”,占总数的16%,225人表示“不能确定或说不清楚”,占总数的13%。在信教的43名同学中,信仰佛教或道教的为12人,比例为28%,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的为20人,比例为46%,信仰伊斯兰教的9人,占21%,信仰其他宗教的2人,占5%。1165人认为“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占总数的69%,270人认为“宗教是一种迷信”,占总数的16%,219人认为“宗教是唯心主义”,占总数的13%,35人认为“不清楚宗教为何物”,占总数的2%。

以上数据表明,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信教人数比例不高,大部分学生并未笃信宗教和参与宗教。但一部分学生对宗教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和不确定性,属于边缘群体,是应该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的。大部分学生对宗教的看法是理性和客观的,许多不信教的学生均对信教学生的正当宗教行为持包容态度,但也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不正当的宗教行为缺乏足够认知和辨别能力。

二、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在信教的学生中,有28人表示“接触宗教是经过家人和直系亲属介绍”,比例为65%,21人表示“因为家人或亲属信教而信教”,比例为49%。这直接说明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导致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最重要原因,在上大学前信教的学生比例超过90%,家庭成员从事宗教活动使学生从小就接触到某一种宗教,进而潜移默化进行效仿,自然而然皈依和信仰宗教。

(二)寻求心理寄托和精神安慰

心理的需求也是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之一。调查中16人表示“信教能够实现心灵寄托,满足精神需要”,比例为37%。在实际调查中,有的学生表达了对宗教中关于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共鸣,认为信仰宗教有助于修身养性,这也体现了宗教的一定积极作用。

(三)宗教组织的宣传引导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宗教组织将宗教活动通过各种媒介、载体进行宣传。特别是针对在校大学生,部分宗教组织专门举办了诸如“夏令营”、“拓展训练营”等活动,吸引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家庭困难接受过宗教组织的物质帮助,心怀感激之情而加入该教派。

(四)理想信念教育不到位

由于前几年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人数不多,且多为少数民族学生,没能引起重视。教育者没有注意和大学生宗教问题的切人和结合。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一部分大学生可能选择宗教去寻求真理。

三、教育对策

(一)塑造大学生的科学精神

高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真理、探索真理和实践真理。引导大学生通过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无神论观念。

(二)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观念

信仰是人的全部价值意识的定向形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和理念提供给大学生群体,使大学生不去厌恶僵化教条的灌输和说教,而是引起心灵的共鸣。

(三)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大学生信教问题,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时,也要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宗教工作方针。对待信教的学生要关心关爱,正确引导,发挥宗教作用中积极的一面;对待边缘学生和不信教学生,要加强防范,抵制伪科学、邪教对校园的冲击,特别是外国宗教势力的政治渗透。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定期开展的心理测试和心理普查工作中,可以适当引入关于宗教信仰倾向的调查,对于边缘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教会大学生正确面对压力和挫折。可以尝试在适当专业和群体中开设宗教类讲座和选修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