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区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企业统计作业答案一

2022-09-14 来源:要发发教育


企业统计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企业组织形式(第5页)

企业组织形式是指企业组建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采取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单厂企业和联合企业两大类。

2.技术密集型企业(第7页)

也称知识密集型企业,一般指具有先进的技术装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具有较高的技能和技术素养,在技术开发和引进方面投入较多,不断采用新技术成果的企业。

3.定序尺度(第19页) 将现象按某一特征的大小、高低、强弱、好坏等顺序排列起来形成的数据计量尺度,如产品质量为优等品、一等品等。

4.企业经营环境(第22页)

企业经营环境是指企业赖以生存又离异于企业之外的社会系统,是企业外部各种影响因素的总称,是对企业经

营活动的客观约束条件和外部联系,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输入源泉和输出对象。

5.企业社会环境(第26页)

企业社会环境是指来自人类社会并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人口环境和文化环境等。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

2、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以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经济实体。(×)

3、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产业部门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三级。(×)

4、按经济类型分类,企业可以分为国有经济企业、集体经济企业、私营经济企业等等。(√)

5、统计台账按时间顺序,对统计资料进行的循序登记。(√)

6、企业外部环境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有机结合。(√)

7、从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划分,企业经营环境可以分为投资环境、生产环境和交换环境等。(√)

8、企业的社会环境是指来自人类社会并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内部条件。(×)

9、企业的微观环境由企业的供应商、消费者、中间商和竞争者构成。 (√)

10、原材料、能源、协作件的供应情况及其价格等因素属于影响企业宏观环境的因素。(×)

11、经验判断法是通过设计并计算统计指标测定和分析社会环境中某种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12、企业经营要素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

13、现行制度的统计原则规定,统计企业劳动者应“谁发工资谁统计”。(√)

14、反映企业劳动力数量的指标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综合人数,二是平均人数。(×)

15、单位产品或单位工作量耗用的劳动时间越长,说明劳动生产率指标越好。(×)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划分中,第三产业分为( C )两大部门。 A、生产部门和生活部门 B、生活部门和服务部门 C、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D、管理部门和生活部门

2、统计资料中的定类尺度的特点是( A )。 A、对资料进行定性的分类或分组 B、对各类现象进行排序 C、将现象间的差距明确化 D、将现象设立一个客观的零点

3、将各类现象按某一特征的大小、高低、强弱、好坏等排列起来,称为统计资料的( B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比尺度 D、定距尺度

4、企业经营环境是指企业赖以生存又游离于企业之外的社会系统,也称为( C )。 A.企业宏观环境 B.企业微观环境 C.企业外部环境 D.企业内部环境

5、从企业经营环境的客观属性划分,企业经营环境可以分为 ( B )。 A、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 B、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C、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 D、生产环境和销售环境

6、下列因素中,( B )属于影响企业的直接社会环境因素的经济因素。 A.国家政治制度 B.国内外经济形势 C.知识产权保护 D.国家文化传统

7、当社会环境的因素及对企业的影响,可以用统计指标近似地反映,那么测定该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可以采用( B )。 A、量化模型法 B、指标分析法 C、经验判断法 D、层次分析法

8、当社会环境某种因素可以用指标表示,而该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不能直接定量描述时,测定该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应该采用( C )。 A、指标分析法 B、时间数列法 C、经验判断法 D、功效系数法

9、企业经营要素包括( D )。 A、人力、财力和物力

B、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成果 C、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成果 D、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10、计算企业劳动力平均人数时,分母应采用( C )。 A、报告期内的节、假日天数 B、报告期内的实际工作天数 C、报告期的日历天数 D、报告期的日历天数减1

四、多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企业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主要特征有( ABCD )。 A、拥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

B、是直接组合生产要素,表现为独立市场主体的经济组织C、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D、具有法人资格,拥有法定的义务和权利 E、从事商品的生产、销售活动

2、企业经营系统的运行,实际上是( ACE )的总和。 A、物质运动 B、经济运动 C、信息运动 D、销售运动 E、资金运动

3、企业经营成果一般都有实物和价值两种形态,从( BCE )等方面表现。12 A、价格 B、数量 C、质量 D、服务 E、品种

4、企业管理统计体系包括( ABCDE )。 A.生产管理统计 B.技术管理统计 C.劳动管理统计 D.销售管理统计 E.财务管理统计

5、下列环境,属于企业社会环境的有( BDE )。 A. 地理环境 B.经济技术环境 C. 自然资源环境 D.文化历史环境 E. 国际环境

6、影响企业的直接社会环境因素有( ABCE )。 A、政治环境 B、经济环境 C、技术环境 D、自然环境 E、人口环境和文化环境

7、企业市场调查的调查方法有( ACD )。 A、询问调查法 B、经验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E、动态法

8、企业劳动力包括( ABCE )。 A、固定工 B、合同工 C、临时工 D、退休职工 E、计划外用工

9、劳动者素质主要表现在( ABCD )。 A、身体素质 B、文化素质 C、业务技术素质 D、政治思想素质 E、心理素质

10、按照“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下面可以归为本企业的劳动者有( BD )。 A、为外厂代培的徒工、借入人员

B、送厂外培训和送到专门学校培养深造的人员 C、临时参加企业生产的学生 D、出国援外人员

E、临时参加企业生产的军工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简述企业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定义: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直接组合生产要

素,为社会消费而从事货物生产、流通、或提供服务等经济活动,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债务,谋求盈利,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企业基本特征:

(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技术等; (2)独立的经济组织;

(3)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4)具有法人资格、拥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2、什么是企业经营环境?有几层具体含义?

企业经营环境是指企业赖以生存又离异于企业之外的社会系统,是企业外部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总称。

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1)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有机结合; (2)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客观约束条件; (3)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外部联系;

(4)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输入源泉和输出对象

3、具体说明企业经营的市场环境

企业经营的市场环境是以市场为中介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宏观市场环境和微观市场环境。

宏观市场环境由影响企业的社会约束力量构成,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人口环境、文化环境等。

微观市场环境是指与企业购销活动直接相关的影响因素,由企业的供应者、消费者、中间商和竞争者构成。

4、劳动生产率的含义是什么?其表现形式与种类有哪些?

含义:是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生产经营成果数量与相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率,反映劳动者在生产经营中的劳动效率。

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正指标,是用单位劳动消耗量完成的生产经营成果表示,二是逆指标,是用单位生产经营成果所耗用的劳动量表示。 劳动生产率一般从以下角度分类:

从不同人员范围分: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人劳动生产率; 从不同劳动时间分:时劳动生产率、日劳动生产率、月劳动生产率和年劳动生产率; 从不同的生产经营成果分:实物量劳动生产率、价值量劳动生产率和定额时间劳动生产率。

六、计算题(共30分)

1、某企业4月初实有职工2206人,第三季度职工人数变动情况如下: (1)7月9日有8名职工办理调离手续,调离本企业; (2)8月12日招收新职工20人来单位报到; (3)9月16日两位老职工退休离开企业。 求:(1)第二季度各月平均人数各多少? (2)第二季度平均人数多少?

七月份:

206*8+(2206-8)*23 = 2200.06 (人)

31

八月份:

(2206-8)*11+(2206-8+20)*20 = 2210.9 (人)

31

九月份:

(2206-8+20)*15+(2206-8+20-2)*15 =2217 (人)

30

第二季度平均人数:

2200.06+2210.90+2217 =2209.32 (人)

3

2、某企业某年11月生产工人平均人数为600人,实行日工作时8 小时,本月节假日

共8天,该厂劳动统计资料如下: (1)缺勤工日数为500工日 (2)停工工日数为200工日 (3)非生产工日数为100工日 (4)加班加点工时为300工时

根据该厂的劳动统计资料,计算其日历工日数、日历工时数、制度工日数、制度工时数、出勤率、作业率、制度工时利用率等。

答:日历工日数 = 600*30=18000(工日)

日历工时数 = 600*30*8=144000(工时)

制度工日数 = 600*22=13200(工日)

制度工时数 = 600*22*8=105600(工时)

出勤率= 600*22-500 *100% = 96.21%

600*22

作业率= 600*22-500-200-100 *100% = 97.64% 600*22-500

制度工时利= 600*22*8-500*8-200*8-100*8 *100% = 93.93%

用率

600*22*8

3、某工业企业有如下资料:

根据上述资料,要求:

(1)分别计算基期和报告期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工人劳动生产率;

(2)分析工人劳动生产率、工人占全员的比重变动对全员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个方面分析) 解:(1)基期全员劳动生产率:2200/2100=1.0476(万元/人)

报告期全员劳动生产率:3500/2400=1.458(万元/人) 基期工人劳动生产率:2200/1800=1.22(万元/人) 报告期工人劳动生产率:3500/2200=1.591(万元/人)

(2)工人劳动生产率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相对数 3500/2200 = *100% = 130.17%

2200/1800

绝对数 ( 3500 - 2200 ) * 2200 = 0.338(万元/人)

2200 1800 2400

工人占全员的比重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相对数 2200/2400 = *100% = 106.94%

1800/2100

绝对数 ( 2200 - 1800 )2400 2100 1800

(万元/人)

* 2200 = 0.0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